首页 > 分享 > 贾樟柯: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贾樟柯: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贾樟柯,山西汾阳人,他的父亲用一种生在非洲、遇火却不燃的树的名字为儿子取名。
  从幼年到少年,他不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是汾阳县城里的一个普通小子,有迷茫、有叛逆、有梦想、有失落。从汾阳一路走到太原、北京然后是世界,贾樟柯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大起大落,反而是一个平淡的叙事过程,有点像他的电影,只于细节处扣动心弦。
  近日,当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结束后,山西晚报记者在电影宫他的办公室里,在聊完工作之后,与贾樟柯闲来聊起了“私事”,聊聊我们熟悉的他的工作之外,我们不熟悉的贾樟柯和他的生活。
  贾樟柯还有另外“两条路”
  山西晚报记者给了贾樟柯一个“如果”,他却给了两个“可能”。
  如果不当导演,现在会做什么职业?贾樟柯笑了,他可还有两项技能傍身。
  “若在写作的道路上较顺利的话,可能是个作家。”作家贾樟柯!其实,他现在也是。他到目前为止已出了6本著作,这个量对于他来说其实也不少了。不过,至今都特别喜欢写作。贾樟柯除了剧本外,写得较多的是随笔和相关电影评论,“小说就不再写了。”他遗憾地说。是的,他曾经是写小说的,虽然他大笑着表示,“都是些不堪回首很差的小说。”但山西晚报记者从他的回忆文章里,还是找到了他第一篇小说的名字《太阳挂在树杈上》。带着这篇小说,贾樟柯鼓起勇气敲开了当时已是省作协副主席田东照家的门……彼时,在汾阳县城街道的大喇叭下,少年贾樟柯都会听“小说连播”,他听到了《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也记住了小说作者的名字——田东照。没想到,这个名字后来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贾樟柯成长最关键的时候,田东照提携了他,让他成了山西省作协培养的青年作者之一。虽然后来发现自己更向往电影,但文字依旧是他最熟悉的媒介和相伴最久的表达方式。“如果不当导演,我肯定会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下去,不一定是专业作者,但肯定还会一直在写。”
  而另外一个职业,则是当老师。贾樟柯说,当教师的父亲曾给他规划人生,要么做老师,要么做医生。“医生这条路走不通是因为我学的是文科。当时分文理科时,我选择了文科班,父亲还挺失望的。因为我爷爷是外科大夫。”贾樟柯堵死了父亲安排的一条路,心里却留着另外一条——当老师。“父亲是语文老师,他们班上有学生写了好的作文,他就很得意地给我们念。他的古文功底特别扎实,其他兄弟中学的老师常来我们家,探讨教学上有关于古文的问题,我们家成了老师的聚集地,我是在这样一个教师家庭的氛围里长大的。”
  如今,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职业,但贾樟柯已经连续两年在他的母校汾阳中学做了教师奖励计划,每年教师节会给学校优秀老师一些资助。
  太花时间的爱好已放弃了
  如今的贾樟柯,除了工作,仅剩的爱好也只有旅行和阅读。对他来说,这两种爱好还是较容易做到,“别的爱好都太花时间了。”一句话,又暴露了他工作狂的一面,“我应该已有将近20年没有去过迪厅了,因为我在拍电影,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迪斯科的人。我也将近20年没有去过卡拉OK,因为我在忙各种事情,我也是一个特别爱唱歌的人。其实,只要你不去玩,时间用在工作上还挺多的。”
  看书,是他仅剩的乐趣之一,他网购也仅限于买书。藏书成了他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部分,“我父亲编过汾阳县志,家里有很多关于汾阳历史的书籍。现在一部分在北京,一部分在汾阳的家里,回老家时会看那些书。我觉得了解生活的地方很好玩,因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生活环境了解的欲望。”而旅行,则是搭着工作的“顺风车”,他怀着旅行的心态去各个地方工作,“我喜欢一个人,这才有旅行的乐趣。多年后我想,我之所以到现在还热爱所有的远行,一定跟故乡曾经的封闭有关,而所有远行,最终都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乡。的确,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最拿手的饭是豆角焖面
  如果非要说出第三样爱好,那恐怕只有美食了。
  从他在太原神秘地开了一个面馆,到在汾阳高调地开了一个面馆,山西晚报记者忍不住问贾樟柯,“你是不是一个吃货?”贾樟柯很骄傲地说,“我已经超过了吃货的水平,我在吃上特别有尝试精神,什么都吃,就和开眼界一样,舌尖也得开眼界。”
  不过正如他的旅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故乡,贾樟柯的味蕾中,对家乡味道的依恋也是相当固执。用他的话说,“舌根上有顽固的乡愁”。这乡愁有多顽固?贾樟柯说:“羊肉、核桃、枣,我都只吃汾阳的。有时候是我回来拿,有时候是亲戚寄。最有意思的是胡萝卜,北京全是红色的,汾阳是黄色的,我们一到冬天就拉一车胡萝卜到北京。其实那个味道差别很细微,但是我和妈妈能吃出来,红色的胡萝卜对于我这个汾阳人来说是不对劲的。但对于我们的邻居和朋友来说,这有什么区别,但是对我们来说差距是巨大的。包括山药,我一定要吃山西冀村的山药。要喝酒的场合,我首选汾阳的酒。”
  同为山西人的妻子赵涛,为贾樟柯的山西口味保驾护航,“赵涛很会炒山西菜,过油肉炒得很好吃,醋熘土豆丝也是她拿手的。她刚开始做菜会打电话让她妈妈指导,现在基本上都自己搞定。”说完妻子,贾樟柯表示自己也不是“甩手掌柜”,“我的拿手饭是焖面,豆角焖面。”
  提到喝酒,贾樟柯立刻哀叹:“如今酒量越来越差!”他表示最能喝的时候是上中学时,“那时候好能喝啊!现在不行了。”
  从生活的土地获得人生的勇气
  用了二十多年,贾樟柯的人生一路从县城青年到国际名导。中间的坎坷和困难只有他自己能体会,而他是靠什么越过了这一道道的坎?对于这个问题,贾樟柯说——是“勇气”。“在这个资讯发达、教育也很普及的年代,大家的才智其实不相上下。但勇气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它很重要。勇气来自于你有没有能力和智慧去克服困难,这个困难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时外在的困难反而好克服。”贾樟柯说。
  由自己谈起他那个年代的勇气,甚至是敢不敢走出县城、敢不敢踏上火车。“我记得学画画时,山西的展览很少。北京有罗丹雕塑展,学美术嘛,大家都想去看。在那个年代,确实有同学不敢一个人坐火车。你需要勇气,没勇气去陌生的地方,就开不了眼界,视野就会受限制。我非常认同今年电影展大师班上杜琪峰导演对年轻人的寄语——视野和热情。视野需要不停地开阔,热情是对你热爱的事业持续的精力投放。有勇气没韧性,也是逞一时之勇。”
  贾樟柯曾说起最初去欧洲参加电影展的感觉——北京是更大的汾阳,巴黎是另一个北京。但对一个生长于小县城的年轻人来说,贾樟柯的这些勇气从何而来?“我从汾阳到北京,从北京到世界,我觉得挺有底气的。这份勇气来自我对山西的认识,对自己生活的认识。山西是有历史传统的地方,有我们血缘里值得珍视的东西。你越对自己成长的土地的历史、人文有比较多的了解,越会提升这种勇气。”
  贾樟柯举了个例子,他说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其他同学自我介绍来自北京、上海某某名校,他也很响亮地说:“我也来自一个名校,汾阳中学!我们学校1905年就创办了,是中国西式教育的开端,是百年名校!”贾樟柯说起学校的历史,如数家珍。而这种对山西历史传承的了解,让他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很有底气和自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根是一片值得为之自豪的土地。
  对话
  与中年人贾樟柯对谈
  山西晚报:我发现这几年里,你在不停地改变,从身份上、工作内容和节奏上,除了觉得必须要做这些事,还有什么内在因素促使你不断自我改变。
  贾樟柯:很有意思,我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年龄测试,结果是27岁。从21岁到45岁,我一直在北京,写剧本、拍电影、写剧本,生活系统程式化。45岁之后,我想尝试新的生活,跟过去自己习惯和熟悉的一面断裂。虽然我现在48岁,但我还有一种自我改变和自我革新的冲动,一种“不安分”。我对新的生活抱有好奇,而且去这么做,主要是希望自己还有自我改变的能力。
  山西晚报:未来你的身份有没有可能再增加?
  贾樟柯:我觉得现在挺饱和的,做的事情挺多也挺舒服。这些都是我想做的,也正好是我精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但再多就说不好了。但不管有多少种工作和身份,我始终还是一个导演,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创作。

本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张洁

相关知识

“熊猫出版中心首批出版成果全球发布仪式”,来自熊猫故乡的”走出去“故事
贾振华教授:“连花”产品成阵列,全链条守护呼吸健康
为什么说文化与艺术在时尚行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茉莉花和茉莉花茶
希望以艺术为纽带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园艺疗法丨世界尽头是生命的花园——贾曼的花园
欢乐国庆 幸福生活
贾瑞冬
零六盘点――文娱
北京文化投贾玲估值5000万,“女汉子”也向资本化道路迈进啦

网址: 贾樟柯: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5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达人生活研究所53
下一篇: 受到美国布艺爱好者热捧 缙云缝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