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是依托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城市市场需求,将农业生产用地以园区空间形式加以整合,发挥集聚效应,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突出" />
首页 > 分享 >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div > div.main-padd > div > div.title_cen.mar-t2.text" tabindex="0" aria-label="正文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aria-autolabel="true">

现代农业园区是依托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城市市场需求,将农业生产用地以园区空间形式加以整合,发挥集聚效应,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突出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新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科普教育与观光休闲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等功能,打造农业高科技产业平台,辐射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为新余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提供强力支撑。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市以科技兴农、城乡统筹为工作着力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0年全市有8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新增省级龙头企业7家﹚。实现销售收入30.89亿元,增长5.9﹪;实现利润1.85亿元,增长5.2﹪;带动农户14.5万户,户均增收1168元。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26.8亿元,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9.07亿元,喜耕田种苗产业园、艾格菲畜牧有限公司、渝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孔目江生态苗木基地等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位于孔目江生态经济区的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亩,2011年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园区,成为我省第三个国家农业科技园。该园区搭建了一个园区投融资新平台,创新了一种农村土地“承租反包”的土地流转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项目投资多元化的新路子。目前,园区入驻企业9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已形成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油茶种苗种植及加工、花卉苗木、特色果业种植等产业链。除此之外,我市其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还有不少,多数是以优质水稻、特优果树、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等农产品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基地。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还刚刚起步,亟须花大气力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总体规划水平不高。我市多数现代农业园区是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府的倡导下自行创建的,整体来看发展不够平衡,规划水平不高,科技层次不新,运作机制不活,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与我市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有限。

2、企业融资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现代农业园区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贷款问题仍是困扰园区融资难的主要瓶颈。由亍农业投融资平台过于单一,造成我市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科技含量较低、农业集成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实现由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向农业集成创新示范转变。

3、科技人才缺乏,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各个园区的科技水平参差不齐。各园区目前启动的项目,基本上是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的,相当一部分园区由于缺少搞科研、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没有建立园区的科技支撑体系,不能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形成不了鲜明的园区特色,其示范和辐射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三、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明确整体发展思路。现代农业体现了城市需要农业、农业依托城市、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理念。全市要像抓工业园区那样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要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类型、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采取建立工业园区的模式,在各个县、区布点建设有一定规模和科技水平、能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示范园区。在此基础上,以点及面地做好普及推广工作。目前渝水区、分宜县都有一批发展前景好、发育较成熟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只要加以规划整合,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就一定能取得较好成效。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培养企业成为吸收科技成果的载体,发挥企业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作用,以产业项目带动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以园区和基地带动农民增收。

    2、培育主体,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对现有各类支农资金进行梳理和整合,重点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建立农业项目优先贷款和最低利率贷款机制,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强化财政贴息和农业担保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充足的金融保障。

3、立足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确保园区用地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要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老鱼塘、老桑园、老茶园改造,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田水利、标准鱼塘、机耕道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要全面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进一步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服务过程中的机械装备与应用水平;要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基础设施装备水平。

4、创新机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列入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的行政村,要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先股后转的土地流转形式,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确保农民权益。要进一步强化全市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园区内项目业主规范有序流转。

5、加强合作,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全面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立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机制,形成“一个现代农业综合区、一位首席专家;一个主导产业示范区、一位农技指导员;一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一位责任农技员”的农技服务体系格局。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组织园区从业人员和周边农户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其经费纳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年度计划。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品种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园区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6、积极引导,创设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示范区建立专业合作社,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培育园区产业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在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园区注册农产品商标,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同时,结合本地生态和旅游资源,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行一、二、三产业联动,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知识

基于田园城乡的长泰花卉产业规划
促进花卉产业与休闲农业协调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批复
现代农业花卉高科技示范园规划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
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城市推动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精选5篇)
加强城乡统筹协调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探析北京顺义推进城乡一体化创新实践
聚焦名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网址: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613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19年甜脆柿子苗 甜脆柿子苗
下一篇: 我国南方地区葡萄设施栽培现状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