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丁与木匠 短评

园丁与木匠 短评

220 有用 dante 2019-08-07 08:19:19

看个书名,自己理解一下,就可以了。内容泛泛。没新意。环境不一样,资源不一样,选择不一样。国内月薪几千的上班族,孩子资质一般,负担不起孩子出国读大学,又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像样的出路,将来能买房买车,不用在麦当劳打工一辈子,不去毛坦厂刷题,还有其他办法么? 不刷题,靠素质,可能连一本的门都摸不到,连进入赛道的资格都没有。人生的本质是生存,生存的本质是竞争,跑不过猎物的捕食者都被淘汰了。没法鸡汤、不焦虑的根源是,资源太少,竞争激烈。如果真有灭霸打个响指,少掉一半人口,房价跌掉70%,剩下的应该都不焦虑了。家长能做的更好,用爱和陪伴,让孩子逐渐认清、适应这个残酷的现实。另外就是,家长自己要努力,给孩子打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别把压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62 有用 蝎子号 2019-07-31 22:45:49

中文版刚拿在手上,之前读过一些英文版的摘要。这本书的标题浅显,有点悟性的人都猜得出作者观点是什么。这依旧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论证非常严肃。从人类进化学角度谈,父母养育孩子究竟应该做什么。或许你会说,孩子们应付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考试,需要从进化学角度来看问题吗?是的,这本书改变不了教育模式,教育的现状有惯性,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作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是必须要有格局和高度的,它可能会影响你在日常教育中言行举止,判断决策,决定孩子的潜力空间。

50 有用 哆啦大胖 2019-07-18 00:39:23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作者提出,做父母不是做木匠,而是要做园丁,给童年打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生态系统。童年就是一种核心适应策略:人类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善于学习、能够应对变化的发达的大脑,而漫长的童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护性的时空。人类对孩子的爱是独特的,这是进化历史所塑造的,一种特定的长期承诺保证了孩子拥有一个长期的受保护的未成熟期。人类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延伸出对他人的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既运用了类似的科学家的思维,也会像文学家那样想象。所以,父母要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只要保证土壤富饶、空间安全,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人类童年的全部意义所在,而父母的责任是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

34 有用 文立隽 2019-07-24 16:56:20

听过万维钢老师的分享,在看苗炜的《写给大壮的信》里又看到这本书,正好拿到了这本书的中文版。 这确实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育儿书了,让我笃定了自己的养育方式,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生命长成自己的样子。让我和女儿的相处更加舒服,也让我更明确我要怎么培养她。

29 有用 麦兜小胖 2019-10-28 13:42:39

目前点有用最多的评价我非常能理解,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有美国的国情。但我觉得你并没有读明白作者真正想建议的东西。作者没有说家长可以不努力,没说有资源不给孩子用,反而正因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未知,才更要给他们无条件的爱和童年需要的那些资源,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非要给他们同样的尺子去量,是不合适的。运气好,自己的孩子适应这种方式,运气不好就是反抗和冲突。无论什么环境和资源,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成人后的能力,而且是像心理健康、与人交往、亲密关系、自理能力等等的重要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真不是那块料刷题考近好大学,心理变形,痛苦多年甚至一生,真的是父母最好的礼物么?爱一个人要是给他真正需要的东西,帮助他成就他自己,不是给他我们认为他需要的东西。

19 有用 open92 2019-09-08 09:23:51

不够硬,逻辑不够清晰,论证不够深入。 道理大家好像懂一点,作者论证引用了遗传学、脑神经科学、多样性及演化论的知识,但都不够深入,所以逻辑链条并不清晰,缺乏说服力。 整体还是太流于感性。 举例罗列太多太散,要是逻辑清晰,认识深入,短短几篇就足够了

9 有用 恶鸟 2019-10-09 22:04:41

高普尼克在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上算是个泰斗级人物,书名比喻培养生态型教育还是凿木成器型,其实中国古代孟子就研究过这个问题,“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我们是要顺着杞柳的天性呢,还是戕害它,硬凿成一个杯子呢?一旦这样做杯子,以后仁义的事呢?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就开始功利,那仁义道德呢,这些孩子组成的社会呢?

8 有用 兔子兔子快快跑 2019-08-19 18:28:21

感觉是一本别开生面的育儿书。里面很多观点很有趣,比如童年期越长的动物,长大后越聪明,能学会的技能越多;比如幼儿时期的混乱是必要的,幼儿就是在一片混乱中快速学会各种技巧;孩子们更擅长从观察和模仿中学习,成人展示技能时的表现也影响了孩子选择学习策略…作者的心态非常好,非常开明,比如她对数码产品并不是传统的担忧,对是否生孩子也重申是个人的多元选择。粗粗看了一遍,感觉过段时间还可以再重温一下。

5 有用 徐子陵 2019-12-15 07:43:51

做父母不是做木匠,而是要做园丁,给童年打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童年就是一种核心的适应策略:人类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善于学习、能够应对变化的发达的大脑,而漫长的童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护性的时空,让人类得以充分发育这个巨大的大脑,能不断试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从而让每一代人都创造出一个略微不同的世界,并超越前人。 所以,身为父母,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打造一个孩子,而更像是一个园丁的工作。父母要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只要保证土壤富饶、空间安全,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人类童年的全部意义所在,而父母的责任是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

相关知识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800字
7旬木匠“复活”大风车 昔日灌溉工具有望申遗
兰花园丁 短评
兰花园丁 Orchidégartneren – eller en del af historien om Victor Marse
珍稀野生花卉驯化及其栽培
欧派·花木匠 门墙柜一体化领导者
花境植物选择指南 短评
花与园丁
园丁学院
花儿与园丁的手抄报 幼儿园手抄报

网址: 园丁与木匠 短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845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多功用的无花果
下一篇: 种子的故事: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