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学术讲座【稻作农业起源与史前人类活动空间变化研究】

学术讲座【稻作农业起源与史前人类活动空间变化研究】

时间: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下午 16:30

地点:地理学院16号楼 608 报告厅
主讲:临沂大学  郇秀佳 博士
主办: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专家简介: 郇秀佳,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研究方向为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擅长微体化石分析,尤其是植硅体和淀粉粒的提取、鉴定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利用水稻扇型植硅体建立了区分野生稻和驯化稻的定量指标;利用现代稻田植硅体组合建立了判别不同类型稻田的方法;重建了长江下游地区全新世水稻驯化的时空格局;提供了史前稻作农业向南地区传播以及汉水中游地区稻旱混作农业互动关系的关键证据;提供了史前人类活动空间变化的定量化证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 Bulletin, the Holocene 等期刊发表,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2篇。

相关知识

AM 学术讲座|植物考古所见良渚稻作文明
中国史前农业起源演化研究新方法与新进展
植硅体分析法已经成为稻作起源和水稻驯化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
蒋乐平:以万年为尺度,见证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史前基础
植硅体分析法已经成为稻作起源和水稻驯化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太湖流域史前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水稻扇形植硅体与人类活动以前野生
【学术】稻作南传:岭南稻作农业肇始的年代及人类社会的生计模式背景
从植物考古探寻农业起源——2023年第一期农博讲堂成功举办
驯化与农业起源
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
新考古学视野下的茶叶文明起源研究

网址: 学术讲座【稻作农业起源与史前人类活动空间变化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87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活动回顾丨专家带您识花草——何为
下一篇: 海岱地区商周时期农业复杂化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