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院派员参加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

我院派员参加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

为加强我国动植物考古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学科基础建设和方法创新,促进动植物考古学研究的交叉融合,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2024年10月21日,“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研讨会共有94 个学术报告,41 个海报展示。

1.jpg

▲ 开幕式现场

我院派出万娇、张璐、马晓仪、胡栩瑞等4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万娇作了题为《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小城的功能变迁:来自植物考古的证据》的报告。2012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青关山地点第二级台地进行了解剖性发掘, T5388碳化种子数量较少,对生业经济的变化反应并不密切。但进入大约商周之际的十二桥文化时期,伴随着器物、文化面貌的更替,青关山台地发生剧烈的变化,炭化植物种子也发生显著变化。显示出作物在遗址中的分布和遗址的功能区性质紧密相关。T5388的植物考古数据,为青关山台地的功能变化和探讨月亮湾小城、三星堆大城的兴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辅证。

2.jpg

▲ 万娇

张璐作了题为《寻迹川西:川西北高原史前家养动物的线索——以四川金川刘家寨遗址为例》的报告。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该遗址出土的丰富动物遗存,为研究川西北高原史前环境、生业、资源、技术以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4.jpg

▲ 张璐

马晓仪作了题为《四川高家坡崖墓人和动物遗存多同位素分析》的报告。该报告通过对高家坡崖墓出土人和动物遗存的多同位素分析,在研究食谱和生业结构的基础上,讨论先民的迁徙问题。结合历史背景以及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推测四川盆地南部崖墓使用人群来源具有多元的可能性。

3.jpg

▲ 马晓仪

胡栩瑞作了题为《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农业模式的观察——以凌家堡子遗址为例》的海报展讲。凌家堡子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黄家坝村4组,地处安宁河右岸山麓缓坡上。该遗址出土的植物大遗存材料为认识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的农业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为下一届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的承办单位代表,刘志岩副院长郑重承诺将全力以赴,确保大会圆满成功,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并诚挚邀请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期望与诸位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共同推动中国动植物考古学的蓬勃发展。

图文来源:院科技考古中心

核稿:刘志岩

相关知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全国动植物考古学研讨会
我院参展2023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园林工程系教师参加全国插花花艺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我院在汴京公园开展“动植物科普教育周”活动
我院观赏冬青资源库入选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
“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中期检查报告

网址: 我院派员参加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87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考古百科
下一篇: 城市绿化发展中园艺花卉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