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上书坊︱郑逸梅著《花果小品(增订本)》

上书坊︱郑逸梅著《花果小品(增订本)》

《花果小品(增订本)》

跟着掌故大家郑逸梅,多识草木掌故,

神游众香国

全新精编精校,增补四十余篇花果文、

增配近百幅花果图


作    者:郑逸梅 

书    号:978-7-101-16409-1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    价:98.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精装布面带护封 

字    数:280千字

页    码:424

CIP分类:I267.1

主 题 词: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上架建议

传统文化/随笔/生活小品/大众读物

编辑推荐

1.花果掌故的经典之作,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春萱秋蕙,夏蕖冬茶,灿灿群芳;沉李浮瓜,交梨火枣,离离嘉果。这里有关于花果的形状名目、栽植养护、掌故闻见、诗词妙文,更重要的是还有郑逸梅与花果的种种生活细节,与时人因花果园林而结下的奇妙缘分,等等,知识性、趣味性兼具。有限的文字,无限的回味,文短味厚,意味隽永,且看一代文史掌故大家如何将笔下的花果描绘得如此多娇,引无数读者竞折腰。

2.精心考订,精编细校,增补四十余篇文章。于《花果小品》各篇纷繁复杂的版本中小心比勘诸版异同并校订讹误,于旁征博引的文字中查核文献并仔细标校引文原文、核定谬误,于散落在其著述和旧报刊杂志的海量文章中精心选择增补相关花果小品文章四十余篇,同时加以标点分段整理编排,郑逸梅关于花果的精彩文章可谓萃于一书。

3.精雅设计,增配近百幅彩图。素雅古朴的封面设计,精致的布封烫印工艺,古雅小品文与大量古画的图文和谐相配,更邀请郑逸梅的孙女、著名画家郑有慧绘制多幅花果小品画。质地柔软的内文用纸,全彩印制还原国画神韵,可谓图文并茂,图文兼美。我们可于郑逸梅生花的妙笔中,体味世俗的花果给我们带来的审美的愉悦。

内容简介

郑逸梅为海内外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著述宏富。一九三四年,将其所撰关于花果掌故的随笔结集出版,是为《花果小品》。周瘦鹃说“每一把诵,似赏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朱天目赞其“文字隽永,考证精详”,一时巨公名贤推崇备至,传为经典。

《花果小品》概而言之,前为花,自梅花至松,春萱秋蕙、夏蕖冬茶 ;后为果,自甘蔗至葫芦,沉李浮瓜、交梨火枣;末附《香国附庸》,共计一百多篇。举凡花果的掌故,前贤吟咏的诗文多有记述,灿灿群芳,离离嘉果,丰富非常。初版面世以来,一版再版,广为流传。但也有很多花果文章失收,郑逸梅后来多次撰文引为憾事。现今推出的增订本,广搜博采,精审细校,比勘诸版,改订讹误,同时增补四十余篇,增配近百幅花果图,可谓图文并茂又并美。

作者简介

郑逸梅(1895—1992),著名文史掌故大家,上海文史馆馆员。原姓鞠,后改姓郑,名愿宗,字际云。祖籍安徽歙县,生于上海,因早年随外祖父多在苏州生活而常自称“吴门郑逸梅”。斋名“纸帐铜瓶室”,自号“纸帐铜瓶室主”。因长于文史掌故小品,大小报章争相约稿,时有“补白大王”“郑补白”之誉。
郑逸梅博闻强识,近代文史掌故了然于胸,在近现代报刊、南社等领域颇有研究,创作短篇小说,翻译外国文学,编写电影剧本,主持报刊笔政,教书育人,皆有所成就;又富于收藏,名人尺牍、折扇、书画册叶、印章古泉等无不涉猎。笔耕不辍整整八十载,著述近五十种,累累千余万言,主要作品有《逸梅小品》《花果小品》《逸梅丛谈》《南社丛谈》《艺坛百影》《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清娱漫笔》《人物和集藏》《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等。

目      录


目录1


目录2

精彩章节

梅 花

“岁寒三友”中,惟一树梅花,最为妩媚。梅为落叶乔木,早者冬至前即开,晚者春分时始放,若栽植多株,则可以次第繁荣,相续不断。厥色或红或白。在含苞初坼之际,红者似点点胭脂。白者微晕嫩碧,遂有“绿萼华”之称。梅更有黄色者,《烬宫遗录》云:“西苑黄梅最多,上所好也。花时临赏,每折小枝,簪于小瓶,遍置青霞轩、清暇居等处几案间。”

(清)汪士慎《花卉图册·梅花》

南京博物院藏

“十月先开岭上梅。”古人名句,传诵至今。或谓岭指百粤,非大庾岭。百粤地气较温,故梅花早放,说亦近理。
《长物志》云:“幽人花伴,梅实专房,取苔护藓封。枝稍古者,移植石岩或庭际,最古。另种数亩,花时坐卧其中,令神骨俱清。绿萼更胜,红梅差俗。更有虬枝屈曲,置盆盎中者,极奇。”盖梅含春绰约,缀雪清妍,自是人间尤物也。
梅宜曝日。春间取核,埋诸既壅之地,即能茁生。着花后,旧枝条均宜剪去,使其老干复生新条,则枝枝有花。若惜其旧枝不剪,则新枝细而且弱,不宜蓓蕾也。剪枝后,须灌粪一二次,以培其元气。春季用肥,叶上反生蜏虫。灌水须在午前,则花繁而有力。
我吴虎阜居民,都以莳花为业。附近有地名磨坊基者,尤多古梅。劈干而旁生枝茎,着花有致。以视沪上所见之只以剪扎为能事者,相去不啻霄壤。
武林留下镇之百家园,最近忽发现梅花泉。泉水澄清,深可见底。泉中有小孔五六,泉源自小孔中涓涓而出,形似朵朵梅花,照以日光,色彩耀目,遐迩来观者,途为之塞。
灵峰处西湖之北,介桃源、秦亭之间。道光时,长白固庆于山下广栽果木,植梅尤夥。洪杨乱后,梅悉无存。有清末季,周梦坡补栽数百本,得复旧观。
《梅谱》:“成都有卧龙十余丈,相传唐物也,名梅龙。”《群芳谱》:“芒种后,有黑壳虫似萤火,肚下黄色,尾上一钳,名曰菊虎。”梅龙、菊虎,天然巧对。
折枝梅宜火烧折处,始得多日不萎。然花插瓶中,瓶水极毒,最忌入口。
邓尉以产梅著。曩岁,许指严丈过苏,当筵醉酒,遍征粉黛于金阊。蜡屐登临,来访梅花于玄墓。其时同游者,为尤半狂、程得时、赵眠云、叶柳村诸子,及爱天香眉史,予亦趋陪杖履焉。一路梅花,低枝碍帽,柳村遂有“触梅头”之雅谑。而指严丈亦逸兴遄飞,口占绝句,有云:“金阊游侣尽多情,踏遍名山一日程。为爱天香春自在,万峰寺里证仙盟。平生梦想香雪海,到此偏疑未是春。我欲子妻都敝屣,重来学做种花人。”以纪一时隽游之盛。奈曾不几时,而指严丈与程君得时,先后下世。爱天香嫁作商人妇,美人迟暮,绿叶成阴,抚今追昔,不禁感慨系之。
沧浪亭可园,为予友蒋吟秋君治事之地。予访吟秋,辄据亭榭一隅,作半日清谈。而池上有铁骨红梅一株,着花秾赤,折枝亦表里同赭。徘徊花间,暗香笼袖,使人心脾俱清,此身几欲仙去。
同社朱君枫隐,善制谜,尝有“林和靖寻梅”,射予名逸梅者,尤见巧思。
梅性高野,宜山隈,宜篱角,宜小桥溪畔,宜松竹丛中。若置诸金屋玉堂,便非梅花知己。
我友贺天健君,尝评产梅之地。谓:“排列如豆瓜,无锡梅园之梅也;枯秃如老桑,苏州邓尉之梅也;欹瘦如剥皮松,江宁龙蟠之梅也;攒处交错如荆榛,杭州孤山之梅也;放旷高骞如散人,江西大庾之梅也。”又云:“梅宜静观之,更宜于山深林密中观之。”语绝隽妙,是真识花有眼者。
彭雪琴誓画十万梅花,士林传为韵事。既归道山,湘绮老人挽以联云:“诗酒自名家,看勋业烂然,长增画苑梅花色;楼船欲横海,叹英雄老矣,忍说江南血战功。”哀感豪迈,一时传诵焉。
仙家清供,将梅之落英净洗,用雪水煎煮,名梅花粥。食品清雅如许,彼羊羔美酒辈,岂知有此味者。
清高宗朝,和珅当国。有某太史者,欲得和相欢心,曲事其左右。既而恃才傲物,对于旧所援引之人,不复在其心目,左右咸不悦之。时又有与之争宠者,见某太史所呈和相梅花诗,有“相公妩媚”等语,因谓:“此盖讽刺相国者,意在讥相国附谀顺旨也。”按此诗系相府有梅一树,春日盛开,招诸翰林之在门下者,饮酒赋诗。某太史独有妩媚一语,他翰林虽有用宋广平典作谀颂者,顾“妩媚”二字咸避而不用,可谓黠矣。太史因是谪官,后读宋刘潜夫句云:“却被梅花累十年。”因笑曰:刘公被抑于史弥远,与余将毋同。
杨云史佐吴孚威戎幕,素有才子之目,于汉上识校书陈美美,备极缱绻。云史固擅丹青,遂擘金笺,调红脂,绘梅花四帧,有枝头交颈、花底同心之致,并媵八绝。其警句如:“自是上阳高格调,一生悲喜为梅花。”又:“近来英气消磨尽,只画梅花赠美人。”非名士风情,曷克臻此。

(明)陈洪绶《痛饮读骚图》

上海博物馆藏

几案上,瓶插梅、竹,甚为清雅。乌帽朱衣的老者正持杯痛饮、读《离骚》。

游梅花胜地,而非其时,最为可憾。予曩年与石予师至无锡梅园,时为孟冬,梅未蓓蕾。然天寒气肃,忽而降雪,霏霏不已。石予师遂有“多感天公忙点缀,满山飞雪代梅花”之句。常熟徐枕亚游湖过时,抵孤山未见癯仙踪影,亦有诗云:“芳时已过客停车,来访孤山处士家。底事行迟二三月,料无清福对梅花。”
周瘦鹃录近人香奁诗,为《绿窗艳课》。其中佳什颇多涉及梅花者,录之以实我梅话:

曾约西园载酒过,相携团扇赌新歌。

爱郎诗句清如雪,绣上梅花小幅多。

扫将晴雪试煎茶,暖阁层层翠幔遮。

小饮助郎诗思好,一盘生菜是梅花。

才向窗前罢晚妆,纤纤手捧小筼筜。

梅花纸帐银艳,别有氤氲一种香。

迎年佩要隔年装,里外浓薰豆蔻香。

体贴檀奴有深意,梅花绣上紫纱囊。

予爱读古人咏梅诗,偶检某诗话,得读天目山释明本中峰有《九字梅花诗》,为从来所罕觏。诗云:“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本枯半活几个恹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虽非正派,足备一格。
沈子咏清,园艺家也。昨承邀往其所设之绿杨花店,一赏其所藏之古梅。冷蕊疏枝,巡檐索笑。彼势禄中人,几曾领略此寒香高格,足以傲视之矣。梅由吴中虎阜收罗而来,都数百盆,加以剪栽,自成隽品。有骨里红,花秾艳胜常,予曰:“此唐宫美人之酒晕妆也。”咏清笑颔之。玉蝶梅与绿萼梅,含苞时最难辨别,盖玉蝶梅亦微带浅碧,至盛开则白绿自异。且白者黄蕊,绿者绿蕊,亦各判然有别。绛梅最多,雨浴脂凝,欹斜有致,若映衬雪中,则其妩媚又将何若。嗜梅如予,不觉有鄙弃一切,愿为花奴之想。绝名贵者,乃古梅数株,干已半劈,如无生意,而忽旁茁枝茎,依旧着花,且弥复艳冶。咏清云:“年愈久则干愈枯蚀,至仅剩一皮,犹能蓓蕾而红,盖纤维不断,生意亦不绝也。”世俗往往以梅与兰若菊若竹并称,顾只能求之于丹青,无从见诸事实,因四者不同时,难以骈致一室以为供玩也。咏清以善于护藏栽培故,于是晚菊尚存,早兰已放,罗得虞山寿星之竹,与此瘦影姗姗为伴,而四者全矣。更以梅偶石菖蒲者,询之,则曰:“此梅花古且艳,只合伴蒲郎也。”为之留连者久之。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购读

相关知识

名花珍果异时新——读《花果小品(增订本)》
生如夏花 | 郑逸梅品读夏季时令花卉
芳园秋色似春时, 红紫纷菲映绿池 | 郑逸梅的秋日赏花指南
云赏花丨幽径踏微雪,暗香寻梅来
不同梅品种花果特性分析与评价
关于冬天梅的诗句古诗
郑夑兰花图轴
插画的学问 | 日本的花道与明代文人的渊源
春意盎然的海棠小品
食雕技艺/思逸/编著/涵盖动物/植物/人物/景物/食雕造型/雕刻技法/整雕/零雕整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网址: 上书坊︱郑逸梅著《花果小品(增订本)》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36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手工DIY:DIY麻绳花篮罩 塑
下一篇: 41、干花插制必备工具和用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