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石浮雕镶嵌工艺项目简介
五花石是产于陕西略阳县白水江一带的一种呈白、灰白、灰、深灰、黑灰黄、粉红、紫红、灰红、灰紫等多色交辉,并具彩带、角砾等各种花斑的高岭石质玉种。色泽艳丽,花纹美观,可雕性好,是治印、雕刻之佳石。
五花石浮雕镶嵌,是一种以小型屏风为主要载体,以石质背板雕刻与五花石分色石片浮雕的精雕细刻和精工细作的镶、嵌技术相结合的复杂工艺。它的关键工艺一为浮雕,二为镶嵌。其最小的嵌块不足0.5平方毫米,只有缝衣针的针孔那么大,这在石雕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五花石雕刻缘起于唐代之秦蜀要道、水旱码头的略阳白水江古镇。清代末年,石雕艺人蒲应发在五花石雕刻的基础上开拓出五花石浮雕镶嵌工艺。1936年蒲家从白水江古镇移居略阳县城,以五花石雕刻为业,日渐名声鹊起。北京、天津以及江南诸多名城古镇都流传着“陕南蒲刻”的五花石雕刻作品。1945年汉中雕刻艺人高得祥到略阳拜蒲昌林(蒲应发之子)为师学习五花石浮雕镶嵌技艺,使这一技艺传入汉中。20世纪60年代高得祥之子高昆承袭父业,又拜蒲昌林精进技艺。90年代工厂工艺车间倒闭、改行,高昆矢志五花石雕刻,遂离厂自办“聚石斋”继续从事石刻,至今仍在艰难地坚守着。目前这一仅存技艺于“聚石斋”。
五花石浮雕镶嵌制作,须经过五花石原料采集、五花石浮雕镶嵌屏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的颜色和大小选择石料、石料开片、背板整体过稿及五花石雕件分解过稿、雕刻、镶、嵌、组装雕刻、配座、打磨上光等十多道繁复的工序。五花石浮雕镶嵌屏风表现题材广泛,有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仕女神仙、武侠奇士等等。
五花石浮雕镶嵌以其雕刻石材的独特性、雕刻技艺的精致性、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和雕刻品类的唯一性为显著特征。该项目对于研究探索古道交通、水运、地域文化、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风格流派、大众审美等方面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收藏、审美和一定的经济开发价值。
该项目亟待列入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