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沙漠之花”常沙娜

“沙漠之花”常沙娜

原标题:“沙漠之花”常沙娜

  土豆花 常沙娜

  常沙娜是我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家和艺术教育家。她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之女。常沙娜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壁画及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和临摹,在熟悉和擅长运用传统图案的同时,她注重探索艺术的“源与流”的融合关系。她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美的图案造型素材。绘录了大量千姿百态的“花”的形象,体察大自然赋予植物花卉美的神韵和情趣,从而形成她独有的风格和特色。清华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画集《花寄——一花一世界》就是从常沙娜数十年间大量的花卉写生作品中精选的30幅汇集而成。日前,在常沙娜工作室举办的新书签字发布会上,85岁高龄的常沙娜高雅的气质、从容的微笑和清晰的思路,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印制精美的《花寄——一花一世界》,常沙娜侃侃而谈。

  我的名字是一条河流

  常沙娜说她的名字不只是一个称谓,还是一种隐喻和暗示,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一生。常沙娜自12岁开始跟着父亲在敦煌学习。敦煌沙漠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所以有人称她为沙漠里一朵多婀娜多姿的花,“沙漠之花”的称谓由此而生。她微笑着说:“我是在法国里昂出生的。许多人误以为‘沙娜’即沙漠与婀娜多姿之意,但其实我的名字‘沙娜’是法文‘Saone’的音译,而La Saone是法国里昂的一条河流。”1998年,67岁的常沙娜有幸重访出生地,她说:“当时看着标有‘Saone’的路牌和指示牌,仿佛处处都有亲切的声音在呼唤我,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原本是为纪念我的出生地、纪念父母的一段经历而取的名字。”

  尽管常沙娜十分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但她时常感觉‘沙娜’二字隐喻着某种缘分。也许正是这缘分,12岁时,她跟随父亲常书鸿走进了茫茫沙漠,走进了神奇的敦煌石窟,并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学习和理解。她回忆说:“在临摹敦煌壁画的时候,董希文先生、父亲常书鸿就常常给我补课,让我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后来到了工艺美院,除了学习传统,临摹敦煌以外,还有老前辈的花卉写生课。上世纪50年代,林徽因提出要把北京景泰蓝进行重新设计,做成台灯、烟盒、烟灰缸、和平鸽。林徽因的这个思路把我带入了艺术设计领域。”后来常沙娜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设计,到人民大会堂设计了宴会厅。

  我的创作渊源:一个是传统,一个是自然

  《花寄——一花一世界》中的每一幅花卉作品都寄托了常沙娜对大自然形形色色花卉的美好情感,她将花草的短暂芳华留驻笔端纸上,化作永恒之美,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自然界里花花草草的优美生动和意趣盎然,也传递出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常沙娜说,她的创作有“两个渊源”,“一个是传统,一个是自然”。谈及传统,常沙娜表示,自己在上世纪40年代随父亲常书鸿赴敦煌临摹壁画时接触了大量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她也认为,“继承传统应做到古为今用”。而对于自然,常沙娜说:“花陪伴了我一辈子”。数十年来,常沙娜绘录了大量千姿百态的“花”的形象。她告诉记者说:“在敦煌的时候,没有什么花,我在劳动的时候,看见土豆花,就画土豆花,土豆花很像水仙花,特别好看。从此我就投入到花卉写生中,看到花就画下来。”她对年轻的设计师寄予厚望的同时也谆谆教诲他们要始终保持对传统的热爱,“我们现在的人就知道玫瑰花、蝴蝶兰,其实大自然里的花卉才是我们的宠儿,大自然里的花卉太丰富了,关键是要怎么去运用。现在的设计中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对传统的理解,缺少对传统的热爱。”同时,常沙娜也希望年轻一代能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设计的再现,大自然的美,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滋养了我们的艺术情趣。

  (谭华)

(责编:欧兴荣、陈苑)

相关知识

渐别“沙漠等同于沙害”认知 甘肃科学逆转沙区劣势催生新资源
滴灌,让沙漠开满鲜花
《花寄——一花一世界》精选画集签名仪式在北京举行
【美丽内蒙古乡村行·敖汉旗】“沙漠之花”富了牧民,美了家乡
张家港市常阴沙残疾人之家开展“浪漫七夕·永生相伴”永生花制作活动
“湿沙”之患:南方土地沙化调查
【青衿芳华】熊存娜:以汗水灌溉成功之花
【燃情十三运】“沙漠之花”杯高校组排球比赛落幕
沙柳和梭梭,哪个固沙效果更好?
灵笼:玛娜之花孕育出影流之主,查尔斯是高级噬极兽,人类的形态

网址: “沙漠之花”常沙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1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库拍预展:只有一个“仰观古瓷专场
下一篇: 片片粽叶裹温情·流花湖公园举办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