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把脉花厅遗址,专家学者:5000多年前,江苏花厅先民过着文化交融的生活

把脉花厅遗址,专家学者:5000多年前,江苏花厅先民过着文化交融的生活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流水

Flowid

9bc0160ba6689427f16c3396cff969d8

播放内核

Kernel

mp4/origin (1.33.5)

mystery

mystery

r:3/1 br:0.000-0.000 t:0.00 pg:1 s:lt->cy->ed->ie

距今5000多年前,位于苏北鲁南交界处的新沂“花厅”是一个神秘的聚落。来自北方的大汶口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图片

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2010年前后,考古学者们在花厅遗址接力考古,陆续清理出80多座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玉器……还原了花厅先民们的生活:他们养猪、养狗,过着面朝大海的定居生活。而出土器物,既有大汶口文化,又有良渚文化的特性,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究竟是战争引发的,还是迁徙造成的,抑或根本就是和平的共融?

图片

4月14日-16日,首届花厅论坛•花厅遗址与饮食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徐州新沂市马陵山景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学者对花厅遗址进行了考察调研,他们希望花厅遗址未来能进行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并建成考古遗址公园,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接力考古70多年,花厅遗址露出“冰山一角”

花厅遗址位于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花厅遗址,是一片农田,遗址上有一块文保碑。碑上写着:遗址南起花厅村,北至徐庄北、东自北沟圈子,西至吴山头,面积约30万平方米。

遗址于1952年被发现,到2010年,先后进行过7次考古发掘。其中,1952年和1953年,考古学者们共发掘了43个探沟;1987年发掘了38个探方或者探沟,1989年发掘了12个探方,2005年、2009年、2010年,又进行了第五到第七次的考古发掘。

图片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锥体琮形器

经过接力考古,考古学者们在花厅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土坑墓,出土了陶鼎、陶豆、陶壶、陶罐、陶钵、玉镯、玉环、玉佩、玉椎、玉璜、骨笄、石锛……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考古学者们发现,花厅的墓葬分为:大型墓葬、中型墓葬和小型墓葬三种,有的墓葬还发现了殉葬的人,和殉葬的狗和猪。

通过考古发掘,花厅先民们的生活渐渐清晰:当时的花厅靠海边,交通相对发达,他们临水而居。他们过着定居的生活,房子朝向北偏东,面积为15平方米~40平方米之间,大多为单间基槽式地面建筑。墓葬区在居住区不远,都是竖穴土坑墓。墓主人年龄不一,其中36号墓是一个25岁的男性,仰躺在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中,身份高贵。随葬品37件,有陶鼎3件、陶豆5件、陶壶2件……

图片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陶猪形罐

让学者们震撼的是,花厅遗址不论是墓葬,还是出土的文物,都既有大汶口文化的风格,又有良渚文化的特性。

500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这次论坛,专家们又展开了讨论。有学者认为,花厅墓地是良渚武装力量北上,打败花厅原住大汶口文化居民并实行占领而形成的;有学者认为,花厅墓地所展示的文化内涵是良渚文化北上,迫使花厅部族归顺图存,与之携手合作的“文化两合现象”;更有学者认为花厅遗址可能存在人口迁徙现象……

“应该叫‘花厅古国’,这里有中国最早的人殉实证”

1987年-1989年,在花厅遗址北区的发掘当中,发现了一批等级比较高的墓葬。论坛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认为,这些墓葬无论是从墓室的规模,还是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和以往发现的墓葬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不仅墓室的面积很大,随葬品的数量很多,玉器也很多,而且它有殉人的现象。有8组墓有殉人,其中60号墓殉了5个人,这在中国史前考古,整个东方地区,包括中原地区都没有出现过。”栾丰实说。

图片

这些陪葬的人是战争中的俘虏吗?他和墓主是什么关系?他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的人……栾丰实说,目前这些都还无法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殉实证的出现意义重大,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分层,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不同的阶级。这意味着以花厅为代表的区域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栾丰实介绍,花厅遗址距今5300年-5400年,到4400年-4500年,历经千年。“花厅遗址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官方的例证”,栾丰实说,“大汶口文化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域,和南方的良渚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是一样的,是多元、并行、相对独立的。从原始发展到文明,从部落进入到国家,这样的一个过程,从花厅遗址都能体现出来。”

栾丰实还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花厅遗址,觉得“花厅部落”这个名字有点落后了。他认为,“起码应该叫花厅古国。”

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

“花厅遗址本身位于苏北地区,现在看来离海比较远,但是如果考虑一下海平面的变化,海进海退的影响,当时的花厅是不是会离海更近一点?”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建秋认为,5000多年前的花厅在海边,是一个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

图片

玉琮、带套管玉锥……黄建秋列举了这些从花厅遗址出土的玉器,都具有浓厚的良渚文化色彩。同时,还有大量的陶器,虽然都是黑白的照片,但黄建秋说,“熟悉大汶口的专家都知道,这些一看就是大汶口文化风格的陶器。”

除此之外,花厅遗址还出土过许多石器。黄建秋介绍:“这一部分石器也是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风格,穿孔比较小,器身比较瘦长。”

图片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璜

还有一部分器物,它们既不完全属于良渚文化,也不完全属于大汶口文化,黄建秋称呼它们为“折中文化”,也就是两种风格的交融汇合。他列举了一枚玉冠撞佩,“这个左边是良渚文化的冠状饰和半月形的符号,右边是花厅出来的,看看它的造型,我们在两种文化艺术中间见不到,但是又能隐隐约约看到两种文化的影子。”

究其原因,黄建秋认为,当时人在玉器制作当中,把两种文化玉器的一些要素进行了融合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黄建秋认为,“花厅遗址是一个大熔炉,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在这儿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融合。”

黄建秋认为:“当时这里离海比较近,土地肥沃,人口相对密集,也就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大汶口与良渚两个文化边区的先民长期直接接触,北上的良渚人带来了玉器、陶器等,丧葬方面入乡随俗,他们华丽转身变成花厅人,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在此交融。

未来:将建设花厅考古遗址公园

整个花厅的占地面积多大?布局是怎样的?有没有城墙?有没有护城河?有没有中心建筑区……虽然已经对花厅遗址进行了7次考古,但对于庞大的花厅遗址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花厅遗址的地下空间,并没有完整地揭示出来。

现场,多位学者建议对花厅遗址进行系统性考古发掘。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的花厅实际上是一个区域的中心,生活着一批人,在这里进行创造,而且这里还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集聚的地方。这个5000多年前的中心聚落,究竟具备了哪些文化内涵?我们今天并没有全面了解。”

贺云翱介绍,花厅遗址及其文化类型是属于淮河重要支流泗水流域的文化体系。他认为:“淮河是一条文化地位独特的重要大河,应该重视淮河流域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更全面了解花厅遗址?贺云翱认为,首要的是要继续做好花厅遗址的全面考古工作,“把地下情况摸清楚。”还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不单单是研究花厅,包括整个泗水流域、淮河流域,包括中华民族在那段时期的不同区域的融合,理清楚花厅在中间究竟处在什么地位。”

在此基础上,未来还需要建设花厅考古遗址公园。贺云翱建议,一边要建设现代化的博物馆,讲好花厅故事;一边要做好环境改善和美化,建设服务于游客的设施,把花厅遗址和现代的新沂、现代的徐州、现代的文化体系建设,包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起来。

现代快报+记者 裴诗语 胡玉梅/文  钱念秋/视频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相关知识

首届花厅论坛在新沂市举行 花厅遗址计划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2024徐州新沂马陵山旅游攻略之花厅遗址
成都平原先秦遗址植物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吃上大米饭
温州花厅路花店
“五一”假期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在百花厅、花卉园推出花卉专题展
一“廊”连千年 “花开”大遗址
出土大量植物遗存 探寻濛溪河遗址先民的生存之道|2023考古六大
舌尖上的成都!从旱作植物到改种水稻 植物考古揭开谜底
辽宁阜新县界力花青铜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植物遗存视角下蒋庄...中国农村研究网

网址: 把脉花厅遗址,专家学者:5000多年前,江苏花厅先民过着文化交融的生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301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卞氏枯枝牡丹园卞氏花园遗址(高清
下一篇: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怎么来的?遗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