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艺美术中,菊花形象很早就成为了古人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器皿上就发现有菊花图案,这是有关菊花纹运用的最早记载。后来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了菊花图案的壁画。
但总体来说,宋以前,菊花纹在艺术作品中很少见,而且菊花图案也都是与其他禽鸟花卉一起出现,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装饰题材。
自宋代起,菊花纹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花卉图纹装饰,开始大量出现,被广泛应用在陶瓷器皿、古典建筑上和服饰上,如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中的漏窗上就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图案,象征着四君子,其门板上亦刻有瓶插的菊花。
又如北宋耀州窑烧制的一件青釉印花缠枝菊花纹盏:器内壁有缠枝菊花纹四朵,正面两朵,侧面两朵,内底为团菊,图案清晰,装饰意味强而不失灵动。外围有层叠密布的花瓣,含苞待放的小苞错落有致,枝叶矫健,花朵丰满。整个印花图案,配置得匀称得体,印花装饰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在温润经营的青釉衬托下,给人以清新明快、古朴凝重之美感。
北宋耀州青釉印花缠枝菊花纹盏
后历经元、明的进一步发展,到清代时更是达到鼎盛,如清代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瓶:作品满饰缠枝菊花、莲花、牡丹等各式花卉纹样,制作非常考究,纹饰不繁乱、画工虽复杂但不失严谨之态,花和叶安放在枝的走势里,因势利导,协调统一,缠枝有序,有主有次,长短变化丰富、空间安排均匀,花枝显得更加飘逸清秀。
清雍正 青花缠枝菊花纹瓶
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谈谈,自远古时代就已出现的菊花纹,在宋代得到盛行的原因。
一、宋代文人画的兴起,使菊花成为了深受欢迎的题材之一
公元960年,后周将军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为了避免和防止藩王佣兵把持朝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曾经帮助他夺取皇权的功臣们卸甲归田、远离朝政,同时赵匡胤又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使得文人风气盛行,文人风气的兴盛带动了宋代绘画市场的崛起。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宋朝时作为主体地位的是理学思想,如朱熹认为:“仁、义、礼、智、性也。性无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这理耳,惟情乃可得而见,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也......心之所以会做许多,盖具得许多道理......何以见得有此四者?因其恻隐,知其有仁,因其羞恶,知其有义。”
因此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善恶的观念是有着明确的界线的,所以他们在题材的选取方面,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如马和之的《后赤壁赋图》:构图简单——孤舟飘荡于江面之上,有大面积的留白——空旷孤寂,营造出了一幅清幽、渴望超脱的意境,文人清幽恻隐的心情和满腔的道德观念都跃然其中。
马和之的《后赤壁赋图》
由于菊花优雅高洁,温润如玉,当万花纷纷凋谢秋景萧索时,它亦然花满枝头、顶风凌雪。因此菊花独特的品性和形象美,被当时的文人墨客视为追求超凡脱俗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格外喜欢画菊花(当然了梅、兰、竹也是文人画家喜爱的题材)。
遗憾的是保留下来的宋代的菊花绘画作品较少,但我们可以从古人的题菊花诗中对原画的风貌作一些了解,如苏轼的《题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由此可见赵昌画菊的工细逼真,色彩的艳丽动人。
宋代佚名菊花图轴
宋朝人对菊花的喜爱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元明清时期,基本上是继承了宋代的传统,尤其是清代出现了不少画菊花的画家,特别是当时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扬州八怪,他们在作品中赋予了菊花深刻的社会内涵,用以表达他们对封建社会黑暗一面的强烈不满情怀,如郑板桥就在他的《画菊与某官留别》中讽刺了无能做官又贪恋仕途的小人——“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局戟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扬州八怪——高凤翰 甘菊图轴
二、宋代制瓷业的兴盛,促使了菊花纹的广泛应用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的瓷器,不仅在胎质、釉料和烧瓷技术上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在工艺技术上,也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名瓷名窑还遍及到了大半个中国,如闻名中外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等名窑有很多。
由于制造瓷器的大多是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匠师,因此瓷器上的装饰内容,大都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和习以为常的场景。
我们知道菊花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一是因为菊花是人们常见的花卉,二是因为菊花具有清热散风、平肝明目的功效,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里,人易上火,而用菊花泡制的茶则入口清甜,是一种上好的清凉饮品。
再加上宋代文人雅士对菊花装饰题材的喜爱,因此工匠们在艺术创作时受其影响,就对菊花题材进行深入发掘,巧妙地在瓷器上表现它们的精神风貌,给普通百姓增加欢乐、美满和幸福的气氛,如宋代印花菊花纹:白色花朵造型极其饱满,花纹的大小、疏密、聚散、高低起伏的排列等都形成节奏感,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富丽的美感,画面气氛渲染的生动活泼。
其次,由于宋代瓷器纹饰在结构上趋于绘画写实,因此工匠们就结合百家之长,模仿不同书法、画家的创作手法,因此在生活中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菊花、竹、梅花、荷花、牡丹、鱼、鸟、雁、山水、鹤等成为了装饰题材,如宋代吉州窑彩绘菊花纹枕,菊纹枕壁上装饰的菊花是剪纸贴花的图案,花是剔出来的,部分是加描来充实的,再在贴花部分施一层透明釉,是以剪纸、刻划和描绘几种技法相结合完成的,独具民间的乡土艺术气息,直接简单,风格古朴淳厚。而且在宋代时期的吉州窑黑釉瓷还出现了中国画的构图形式,体现了文人画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宋代吉州窑彩绘菊花纹枕
三、菊花纹与其他纹样组合后所具有的吉祥寓意,使得菊花纹的应用更加广泛
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就是巨大的民族艺术思想来源的宝库,在几千年的文明史里,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许多代表对美好生活追求、有着吉祥寓意而又精美细致的纹样。
基于宋人对菊花随遇而安、心态平衡品质的喜爱,渐渐地菊花纹开始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再加上在中国的南方,菊与足谐韵,因此人们通过谐音和寓意两种方式来表现福、寿、财富、平安、和做官等吉祥的主题。
人们将菊花纹与其他具有生活情趣的吉祥纹样组合,用以寄托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将菊花与佛手、海棠和蝙蝠组合,寓意“福寿满堂”,将菊花与桃子组合,寓意知足长寿;将菊花与笋子组合,寓意足下添孙。
将菊花、“万”字(万上系一条带子)和如意组合,寓意“万代寿如意”;还有的将菊花图案与杞子组合,寓意杞菊延年。
又如珐琅彩竹菊鹌鹑瓶,器身用珐琅彩绘菊花、鹌鹑、竹子、湖石、布局得体,彩绘浓淡相宜,笔法精细,颇具雅趣,这里借“菊”与“居”谐音,九只鹌鹑喻九世,与菊花组成图案曰“九世同居”,寓意大家庭的和睦、安康生活。
这些组合创作形式饱满充实,即代表着一种寓意、一种展示和一种中国人追求圆满的特有思维方式,同时装饰图案的组合还蕴藏着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形式美的基本原理。
这些排序有规律的菊花装饰图案,在变化中求统一,有对称与均衡,动感与静感,重复、节奏与韵律等种种艺术形式,这些形式既表现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渗透着种种思想文化内涵。
可以说这描绘出的一幅幅精美的菊花纹,虽然没有简单的说教和直白的提醒,但是却寓教于乐,寓情于景之中,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用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给人们,并深深的扎根与人们的思想之中。
结语
由于朴素、恬淡、自然是宋人所追求的美学趣味,特别是宋代文人画,在题材、形式、和总体风格上,反对华丽和精致的形式,追求意境上的淡而有味。
而菊花的品性和形态又特别吻合了宋人的审美趣味,再加上宋代时,人们对菊花的欣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痴迷程度,因此菊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装饰题材之一。
总之,宋代不仅是中国菊花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菊花纹最有创造性的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