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1.1心理健康状况的概念
2.1.2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的危害
2.1.3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
2.2自闭特质
2.2.1自闭特质的概念
2.2.2自闭特质对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影响
2.2.3自闭特质的测量
2.3伪装自闭特质
2.3.1伪装自闭特质的概念
2.3.2伪装自闭特质对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影响
2.3.3伪装自闭特质的测量
2.4状态自我控制
2.4.1状态自我控制的概念
2.4.2状态自我控制对身心各方面的影响
2.4.3状态自我控制的测量
2.5家庭功能
2.5.1家庭功能的概念
2.5.2家庭功能对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影响
2.5.3家庭功能的测量
2.6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6.1自闭特质与伪装自闭特质的关系
2.6.2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2.6.3状态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2.6.4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
2.7问题提出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工具
3.2.1综合自闭特质量表
3.2.2伪装自闭特质量表
3.2.3状态自我控制量表
3.2.4家庭功能量表
3.2.5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3.3数据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4.1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4.2高中生自闭特质、伪装自闭特质、状态自我控制、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特征
4.3各研究变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分析
4.4自闭特质、伪装自闭特质、状态自我控制、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4.5状态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检验
4.6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检验
5讨论
5.1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分析
5.2各研究变量的得分特点分析
5.2.1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统计学上变量的特点
5.2.2高中生自闭特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5.2.3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5.2.4高中生状态自我控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5.2.5高中生家庭功能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5.3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5.4状态自我控制在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作用
5.5家庭功能在伪装自闭特质、状态自我控制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的调节作用
5.6教育启示
5.6.1科学认识自闭特质,减少对自闭特质的伪装
5.6.2及时调整疲惫情况,提升状态自我控制能力
5.6.3有效进行沟通和支持,发挥良好的家庭功能
5.6.4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疏导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研究价值、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致谢
相关知识
“流动的花朵”心理健康状况怎样?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心理调节的方法有哪些
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愤怒情绪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虚伪的花语——揭开花朵背后的伪装(从花语到真实性)
心理调节方法有哪些
调节定向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情绪和机会评价的链式中介
兰花螳螂伪装创新的进化基因组学,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文化、艺术与心理 ——记“中式花艺心理调节”主题活动课
网址: 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1605.html
上一篇: “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 |
下一篇: 社会工作者职业压力对离职倾向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