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统称,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观赏价值,在园林应用中素有“无鹃不成园”之说。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夏宜平教授团队题为High‐quality evergreen azalea genome reveals tandem duplication‐facilitated low‐altitude adaptability and floral scent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的代表种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开展基因组测序,并与高海拔、无花香杜鹃花进行基因组微进化比较分析,揭示了杜鹃花低海拔适应性及花香相关的关键通路与基因,对于高山植物驯化和花香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杜鹃花属包括1000多个种,大致可分为高海拔杜鹃(rhododendron)和低海拔杜鹃(azalea)两大类,高海拔杜鹃种类占85%左右,但很难适应低海拔气候环境,严重制约了杜鹃花园林应用的多样性。另外,大多数杜鹃花没有花香,造成了这一重要观赏性状的缺失。马银花亚属(Azaleastrum)属于低海拔杜鹃花类群,却拥有与高海拔类群相似的叶片革质、常绿等特性,而且马银花亚属多数种类具有花香,是研究杜鹃花适应性和花香进化的良好材料。
杜鹃花属主要亚属海拔分布和常绿特性
该研究测序组装获得马银花高质量基因组549Mb,contig N50为1.2Mb,染色体挂载率为99.05%,注释到41264个基因,基因组注释完整度达96%,是杜鹃花目中高质量基因组之一。进化分析表明,马银花扩张的基因家族显著富集到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多个逆境响应通路,其中转录因子NAC基因家族扩张可能对于马银花低海拔适应性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分析表明串联复制(Tandem duplication)是马银花逆境响应基因扩张的主要方式。
马银花香气成分分析表明,萜类物质是其重要的花香成分,马银花萜类合酶(TPS)基因家族显著扩张,尤其是b类TPS具有较高的表达丰度。进一步对不同杜鹃花的TPS-b同源基因开展进化分析,发现杜鹃花香并不是马银花在与其他杜鹃分化后获得的,而是其他杜鹃花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由于TPS基因丢失或碎片化而失去了花香。
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王秀云副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硕士高原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吴小培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夏宜平教授、张亮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章成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浙江省林木新品种选育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680
相关知识
社员蔡应繁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长链非编码RNAs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科学网—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杜鹃属植物马银花基因组揭示低海拔适应和花香演化的基因组基础
观赏植物栽培生理方向学术团队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开发异交物种基因高效定位的新算法工具OcBSA
城市林业团队在重要花卉植物花色花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河南省林科院蜡梅团队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发表封面文章
北京农学院各招生专业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海剑教授团队破解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攻防机制
植物生物信息学 (张秀军)
休闲所花卉团队在杜鹃花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网址: 农学院园林所观赏园艺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杜鹃花研究论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420.html
上一篇: 花友与花园 |
下一篇: 市东佛园艺场:科技进农户 桂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