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数、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数字8和9的含义,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能正确地读写8和9。2.知道8和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4.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教具:圆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学过数学的人,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教室,有哪些数量为1的东西?(一个空调,一个讲桌)数量为2的东西?(2扇门)数量为3的东西?(3盆花)。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0、1、2、3、4、5、6、7,那接下来的两个数是?(8和9)对,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探索8和9的知识。(板书:8、9的认识)【设计意图:从身边事物入手,既让学生通过数数复习之前所学数字,同时为新课做铺垫。】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教学8、9的基数意义1.教学主题图(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能找到数量是8的物体吗?主题图中数量为8的物体有:a.校园两旁有8棵树。b.花坛里有8朵牡丹花。c.8个小朋友d.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吗?(不同起点、不同形式数、有序思考)师:如果同一种物体的数量用圆片表示,应该怎样摆?谁来台上摆一摆?生摆师:刚才这些物体和圆片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生:8师:“花、树、字的大小相同吗?形状相同吗?颜色相同吗?为什么都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师小结:只要物体的数量是8个,就可以用数字8表示;数字8也表示有8个物体。2.师:再从这幅图中找一找数量是9的物体。主题图中数量为9的物体有:a.板下摆放着9盆花。b.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c.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吗?(不同起点、不同形式数、有序思考)师小结:现在可以用几个圆片表示同一种物体的数量?现在黑板上有8个圆片了,怎样得到9个呢?刚才这些物体和圆点的个数都是9,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9)师:数字9表示有9个物体;有9个物体可以用数字9表示。【设计意图:先数数量是8的物体,再数数量是9的物体,让学生感知数数要有顺序;数数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数,让学生直观感知“只要不重复,不遗漏,数数的结果与数事物的次序无关”;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多形式数数;渗透环保教育、有序思考;最后教师帮助学生从实物过渡到点子图再到抽象的数字,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二)探究8和9的顺序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让我们请出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总结:7添上1就是8,8添上1就是9。师:除了计数器这个好朋友,我们还有一位好朋友,就是直尺图。2.出示直尺图。师: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生填空,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感知7、8、9的顺序性)谁能从左到右完整的读一遍?倒着会读吗?师:看着直尺上的数,8的前面是几?8的后面是几?8的相邻数是谁和谁?解释相邻数的含义。3.猜一猜活动师:大家学会了这个知识,就可以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新买的一个行李箱需要密码才能开启,虽然不知道是哪些数字但是有提示信息。你们有信心根据提示帮老师破解出密码吗?除了计数器和直尺图这2个好朋友,第3个好朋友点子图也要来凑一凑热闹,同学们欢迎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4.比较7、8、9的大小师:这3幅点子图分别用数字表示是?(789)师:观察前两幅图,有什么发现?(7个点子比8个点子少,8个点子比7个点子多)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或“<”来表示7和8的关系吗?(7<8)那8和7之间用什么符号表示?(8>7)照着样子,大家快来比一比8和9的大小,7和9的大小吧。学生汇报,说明自己填写理由。【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计数器观察发现7、8、9之间的联系;利用直尺图,引导学生顺读、倒读,切实掌握数的顺序;借助点子图先用语言表述两数的关系,再用数学符号比较大小,体会数的顺序。】(三)区分基数与序数意义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太棒了,把一群小动物都吸引来了。数一数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9只)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星星。两句话中都有8,那这两个8的含义一样吗?(不一样)请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并说一说想法。变式练习:那从右边数第4只小动物是谁?(小兔子)师小结:原来,几只是指数量,一共有多少;第几只是指所在的位置,只有1个。同桌之间像上面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按照要求圈画出符合要求的小动物,再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让学生正确理解8、9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通过变式练习和互相提问,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四)教学8、9的书写刚才我们学习了很多8和9的知识,那同学们会写8和9吗?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怎么书写。1.指导8的书写问学生8字像什么?(8像一个小葫芦)看8的书写顺序图形,学生跟着比划,再出示日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日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一笔而成。2.指导9的书写问学生9字像什么?(9像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强调8要开口,而9要闭口。3.在课本51页的写字格里描写8和9,教师指导。【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清楚8和9的字形,然后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接着教师示范,学生跟随书空,最后学生在日子格中练习8和9的写法。学生在掌握书写顺序的基础上,再去书写,降低书写难度也更加规范。】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1题。2.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3题。【设计意图:第1题按顺序填数,帮助学生复习数的顺序。第2题引导学生先数数和填表,再比较大小。第3题复习序数意义,再按顺序填数。通过三道习题的巩固练习,学生对8和9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回头看,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过程。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7以内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认识数的哪些方面有了初步感知,有了数数、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是学生理解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而且学生对8和9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并非真正的“零起点”学习。本节课教材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一样,学生可以在数数、顺序、比大小、序数及写数等环节进行知识迁移学习。而且在数数环节,可以结合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数数;同时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理解数的概念基础上,认识数、区分数的基数与序数意义,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8和9的认识》效果分析效果分析:学生借助点子图深刻理解每个数的基数含义,先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再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数之间的大小。第一组集体做,讲清做题思路;剩余两组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汇报理由,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更加扎实。效果分析:设计一定情境区分基数和序数含义,让学生体会并明白基数表示数量,一共有多少;序数表示所处位置的数量,只包含一个。再加入一个变式练习,巩固了学生所学新知识。效果分析:学生在老师范写、书空后,在日子格中描红、书写8和9,展示学生优秀作品。通过点评,再次强调8和9的书写顺序和书写注意事项,学生的书写质量有提高。《8和9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時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六部分。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8、9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的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8和9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要注意及时抽象与提升,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使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数学味”。如,在学生观察“8和9”主题图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讨论“花、树、字的大小相同吗?形状相同吗?颜色相同吗?为什么都可以用“8’来表示?”逐步帮助学生做到“完全舍弃事物或现象的质的内容,而仅仅着眼于它们的量性特征”,从而深人理解数概念。第一、二环节先数数量是8的物体,再数数量是9的物体,让学生感知数数要有顺序;数数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数,让学生直观感知“只要不重复,不遗漏,数数的结果与数事物的次序无关”;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多形式数数;渗透环保教育;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第三、四环节充分利用计数器观察发现7、8、9之间的联系;利用直尺图,引导学生顺读、倒读,切实掌握数的顺序;借助点子图先用语言表述两数的关系,再用数学符号比较大小,体会数的顺序。第五环节先让学生自己按照要求圈画出符合要求的小动物,再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让学生正确理解8、9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通过变式练习和互相提问,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第六环节首先让学生清楚8和9的字形,然后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接着教师示范,学生跟随书空,最后学生在日子格中练习8和9的写法。学生在掌握书写顺序的基础上,再去书写,降低书写难度也更加规范。《8和9的认识》评测练习班级:姓名:一、比较大小。二、按要求做题。《8和9的认识》课后反思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六部分。主题图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8、9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的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8和9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要注意及时抽象与提升,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使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数学味”。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起点、不同形式的数数,感知数量多少与数数次序、形式无关;借助主题图从实物中数数,再到摆圆片(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学数字,进行比较提炼基数意义。在认识数后,借助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学习数的顺序、比大小和区分基数与序数意义,让学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识自然过渡、层次分明、逐步提升难度。最后,教学书写,通过观看动态课件—师范写—书空—描红—书写等步骤,让学生扎实掌握书写顺序,突破难点。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在数数环节,我为了赶进度,数数只找了几个同学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更多的同学上台边指边数,感受数是数出来的,培养数感。2.在借助直尺图学习数的顺序环节,我设计了正读和倒读,帮助学生加深数的顺序,讲课时忘记了。3.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感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少,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品时,应该是学生自己说想法,老师抢了学生的话语权。4.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满,留下处理课后习题的时间不多,应该评讲适量题目巩固当堂知识。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上后的一些反思、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8和9的认识》课标分析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
相关知识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暑假实践作业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参与问题研究
2024年广州大学结对帮扶英德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20190930
芷江:片区小学数学教学竞赛暨课例展示观摩活动开展
减负减压,提质提效浅析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
让初中数学课堂怒放生命之花——个性化的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聚焦跨学科,共研新课堂——无锡市“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研讨活动暨“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研讨活动
数学花木兰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网址: 小学数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6751.html
上一篇: “坛”字的解释 |
下一篇: 花坛造景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