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该教学设计取材于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茉莉花》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五声调式的音阶,并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在新歌教授环节中让学生通过闻花香、观看茉莉花图片体会歌曲温婉细腻的风格和正确演唱方法,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茉莉花》,了解民族音乐的内在美感,弘扬我国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茉莉花》这首歌曲,使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2、难点:准确把握符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及二声部演唱。 
三、教学方法:对比、欣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点明主旨,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茉莉花》演唱片段 
2、畅谈感想,引出新课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二)教授新歌。?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再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观看大屏幕(展示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茉莉花》)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茉莉、花香。 
那么,让我们给这这幅美丽的画卷配上我们美妙的歌声吧! 
2、学唱新歌 
听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让学生初步感受优美的旋律,为后面二声部教唱作铺垫。 
2)听赏中国民歌《茉莉花》,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歌曲中有哪些音没有出现? 
 4和7没有出现。歌曲中只用到了1 2 3 5 6五个音,这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五声调试。 
认识中国民族调式五声音阶。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②歌曲的速度、情绪、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歌曲速度中速,曲调流畅抒情,旋律婉转优美,歌曲形象地刻画了少女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情,惜花爱花的纯洁心灵,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 
3)老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学生用哼名“嗯”模唱旋律,再次感受茉莉花优美的旋律线。并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唱的地方,解决歌曲难点。 
学生自主找出难点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x. x , 讲解难点节奏型2. ?3 ?并进行难点乐句的练习,让学生准确唱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 
4)填词演唱,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做到轻、美、柔。 
前四个乐句抒发了看花人对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附点四分音符“?2.3?”。?附点四分音符形象的描绘了看花人紧迫的心情。 
最后看花人面对茉莉花发出低沉感叹,似乎要借花朵来传递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声部演唱 
学唱第二声部旋律,让学生找出二声部旋律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似之处,并将全班同学分声部演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拓展升华 
1、一首优美动听的《茉莉花》不仅传遍大江南北,同时也传出了中国走向世界,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精彩的一幕吧!(出示演唱录像)? 
 2、同学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吗?在这条路上,同样唱响了《茉莉花》。(出示丝路同唱茉莉花的视频)? 
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民歌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小小的茉莉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也为我们架起了通向世界的友谊之桥,它在世界舞台上始终散发着芳香,传播着友谊。 
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而骄傲, 
为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 
板书设计 
《茉莉花》 
中国民族五声调试 
五声调试音阶: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附点四分音符 
X. X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感受颇深,从同学的课堂反应来看,我知道这节课是相对成功的! 
一、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以“茉莉花”为主题,从看形状、闻花香、听旋律等环节,让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加深对《茉莉花》的认识,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我采用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手提红灯笼的小女孩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唱响了《茉莉花》的视频,那清新优美的曲调,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也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刹那,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情境导入必定会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首民歌,问题的设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接下来歌曲的学唱、感受也变得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旋律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在歌曲学唱上我更着重与引导学生挖掘歌曲的丰富内涵,通过歌曲处理,更好地表现歌曲,感受歌曲。引导学生一边听辨一边思考,从而找出民歌的特点——五声调式。 
三、知识拓展部分,我选用了宋祖英维也纳演唱《茉莉花》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同唱《茉莉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小的茉莉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也为我们架起了通向世界的友谊之桥,它在世界舞台上始终散发着芳香,传播着友谊。 
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会更感兴趣,同时也无形中提升了同学们的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不足之处:两声部演唱的处理不够细腻。
展开更多......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