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18期 美育
组花方式即一朵花上花瓣的排列方式。这一研究方法是为了探讨兰花的排列方式是否合乎物理,以及画家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根据花瓣的排列方式,兰花的组花方式可以分为不交叉与交叉两种类型。宋元墨兰基本以不交叉为主,首开这一风气的就是赵孟坚,然后就是元代的赵孟頫,并一直影响到明代的文徵明、陈淳等人。
元代雪窗的墨兰组花方式以不交叉为主,部分作品可见副瓣的翻折处有交叉,但与清代以来交凤眼的交叉方式有别。从传世作品来看,明末清初时期才看到较为显著的花瓣交叉画法,比如八大山人、石涛的墨兰作品。根据组花方式是否规律化以及规律化程度的不同,组花方式一般可分为程式化、非程式化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程式化倾向三种类型。非程式化类型是指无固定模式的、尽量参照自然界兰花组织方式的组花方式;程式化类型是指在长期的绘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规律化的组花方式;程式化倾向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比较固定的、规律化的程式化倾向,又体现出类似自然界兰花花瓣组合的丰富变化,即在规律中求变化、丰富中求统一。
(左)赵孟坚《墨兰图卷》局部,(中)赵孟頫《兰竹石图》局部,(右)文徵明《兰竹图卷》局部
判断绘画中兰花图像的组花方式是否合乎物理表现,首先是看一组花瓣是否都生长在花柄的末端,即花瓣是否与花柄末端直接连接或对应;其次是看其组花方式是否具备自然界兰花组织方式的规律性和丰富性。因此三种组花方式本身与是否合理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程式化类型是指相对比较固定的、规律化的组花方式,是对一朵兰花花瓣的生长变化规律的高度提炼与概括,但若过于概念化与程式化,缺乏一定的变化,就违背了自然万物以生长变化为核心的内在规律,这与通过物理来表现物象神韵的中国绘画思想则又是背道而驰的。
舌瓣是由内层心片中的向下一片进化而来,也称唇瓣。舌瓣多为白色、黄色、绿色,其他颜色较少。舌面上常布有斑纹或点,这是双钩设色兰花作品中比较刻意描绘的细节形态特征。我们现在画墨兰时的点蕊技法,其实画的不是兰花的花蕊,而是由舌瓣的表现技法逐渐演变而来的。在宋代的双钩设色兰花作品中,舌瓣的表现是比较注重物形的。如这件宋佚名《秋兰绽蕊图》中,画家不仅表现了舌瓣,也描绘了蕊柱(鼻头)。
(左)自然界秋兰,(右)南宋佚名《百花图卷》局部
在南宋佚名《百花图卷》中,舌瓣已经开始出现简化处理,甚至舌瓣直接不画,以点蕊的方法代替舌瓣。赵孟坚《墨兰图》是现存最早的墨兰作品,舌瓣已经消失,点蕊不再交代舌瓣的外部形态轮廓特征,赵孟坚的点蕊方法,是复杂多变的点的组合。这一点蕊方法,成为宋、元、明时期墨兰的主要表现方式,如赵孟頫、雪窗、文徵明、陈淳等人的墨兰作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画家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如宋末元初郑思肖《墨兰图》中所画的春兰刚刚开放,捧心瓣尚未张开,有苞片;舌瓣依然单独存在,没有以点蕊的方式代替舌瓣的形态特征。画中可以清晰看见舌瓣与点蕊。明代画家沈周的墨兰也有舌瓣,点蕊也很琐细,未作概括。
一直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墨兰点蕊方法才出现新的变化。而石涛的墨兰作品中无舌瓣,点蕊也极为简要,已经概括为一至三个的点,有连贯的笔势,如同书法点画的书写性表达。由此可见,省略了舌瓣,以交凤眼、破凤眼的交叉法表现五个花瓣,并以高度概括的一至三个点来处理点蕊,这一高度提炼的程式化处理方法在明末清初已经趋于成熟。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墨兰中舌瓣的点蕊方式的变化可以明代末年作为一个分界线,点蕊时对舌瓣的物形重视程度逐渐下降,点法从琐细逐渐转向概括,点的数量从不确定的较多数变成较确定的一至三个点。这一过程,体现了以书入画的笔墨表现力的引入与提升。■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马子雷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相关知识
墨兰怎么养才能开花 墨兰如何养才能开花
墨兰繁育
如何养墨兰
墨兰
墨兰图片及养殖方法
绿森林年宵花------墨兰
墨兰花开
墨兰企黑的开花时间及注意事项(墨兰企黑开花月份)
墨兰品种
如何区分春兰、蕙兰、建兰、墨兰
网址: 美育课堂|如何取法宋元墨兰——墨兰组花方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9720.html
上一篇: 兰花精油提取副产物的成分分析 |
下一篇: 一种红蓝花红色素的提取工艺.p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