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黄瓜种植户反映,今年黄瓜病毒病发生严重。病毒病被喻为蔬菜的“癌症”,一旦预防措施不到位,会导致大面积发生,再加上目前暂无彻底治愈病毒病的药剂,因此,大大降低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那么,黄瓜病毒病为何高发?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黄瓜病毒病常见种类
花叶病毒病
幼叶现浓绿与淡绿相间花叶状。成株染病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略皱缩,严重的叶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染病,表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致萎缩枯死。
绿斑花叶病毒病
分绿斑花叶和黄斑花叶两种类型。绿斑花叶型的症状为幼苗顶尖部的2片-3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叶片较平,产生暗绿色斑驳的病部隆起,新叶浓绿,后期叶脉透明化,叶片变小,引起植株矮化,叶片斑驳扭曲,呈系统性传染。瓜条染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致果实成为畸形瓜,影响商品价值。黄斑花叶病毒其症状与绿斑花叶型相近,但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星状疱斑,老叶近白色。
病毒病高发原因
气候原因
高温、干旱是病毒病发生的首要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温对于蔬菜来说是一逆境,特别是在高温强光下形成的温度高、湿度小的环境,植株抗性降低,长势弱,易形成弱棵,更利于病毒的侵染和显症的出现。
二是高温利于病毒增殖,加快病毒病的侵染循环。病毒病依托寄主的细胞养分完成增殖,在环境不良条件下,植株抗性降低,对病毒侵染的抵抗能力降低,病毒粒子容易进入到细胞内,随着细胞的增殖而大量繁殖。
传毒昆虫
据了解,目前已知80%的植物病毒依靠昆虫进行传播,传毒昆虫以刺吸式口器为主,如蚜虫、叶蝉、粉虱、蓟马,飞虱等,仅少数具咀嚼式口器。
多年生杂草是各种病毒的重要“携带者”,虽然它们不能直接传播病毒,但是这些杂草是昆虫聚集栖息之地,若传毒昆虫取食后,再迁飞到蔬菜植株上,同样会传播病毒病。
在夏季高温季节传毒害虫繁殖快,且外界大量滋生的杂草、大田作物等更利于传毒害虫的隐藏。因而这一时期防治害虫难度大,进而导致了病毒病更容易侵染和危害。
品种抗性
病毒病的发生与植株抗性有很大关系。一是植株本身不抗病毒,更容易遭受病毒地侵染。二是管理不当,植株抗性差。病毒侵染植株后,不仅与植株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株的养分输导,改变植株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生长困难,抗病能力降低,而此时病毒增殖、传毒昆虫繁殖速度加快,这样造成病毒病大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菜农在选择品种时,最好选择双抗或多抗品种,这是预防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调节好环境
在高温季节,一定要注意加强棚室前后通风、中午前后高温时段全棚覆盖遮阳网、喷淋清水等,尽量避免高温、干旱的环境出现。
培育壮棵
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用肥,保证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提高的植株抗病能力。
防好传毒昆虫
防住了传毒害虫就是切断了病毒病传播的主渠道。防虫要有持续性,菜农除了及时清理将棚室内外杂草,还要早设防虫网、粘虫板,同时药剂防虫注意轮换用药,最好选择复配药剂,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提前用药预防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防病毒药剂有宁南霉素、氮苷·吗啉胍、氨基寡糖素、嘧肽霉素、香菇多糖等等。病毒发生后,建议菜农选用复配配方,如宁南霉素+氮苷·吗啉胍+细胞分裂素+壳聚糖,抑制病毒增殖,诱导作物抗性,调节植株生长,间隔7天一次,连续喷施3次,最好的结果就是使病毒病从显症状态进入隐症状态,减轻病毒病的危害。
本期编辑:隋志丹
校版丨马云星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从症状到防治,教你保护黄瓜庄稼)
高温干旱作物病毒病高发,怎样才能防治?
【提醒】预防黄瓜病毒病 教你一套防治方法
黄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提醒】防控病毒病,不可太“过头”
真菌、细菌、病毒病难防治,这样治病得高产!
病毒病是一种防治比较难的病害!如何防治才有效?
【警惕】防治病毒病 培育壮棵很重要
目前植物病毒病最有效的防治新技术?
病毒病被称为植物的“癌症”,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防治
网址: 【提醒】今年黄瓜病毒病高发 这样防治才有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2523.html
上一篇: 病毒防治有哪些方法 |
下一篇: 2014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