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Diplocarpon mali Y. Harada&K. Sawamura(无性世代为Marssonina coronariae(Ellis&J. J. Davis) J. J. Davis)引起的苹果褐斑病是导致我国苹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国苹果产区中度至严重发生,流行年份重病园7~9月间的落叶率高达80%~100%,严重时导致苹果秋后二次开花,不但降低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极大地削弱了树势。然而由于该病菌分离培养困难,对其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及其所致病害的发生规律等基础信息了解甚少,新药剂筛选和品种抗病性评价难以实施,致使生产上对该病害的防治一直处于盲目被动状态,无法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流行。因此,本研究利用多种研究技术和方法,拟首先揭示病菌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进而开展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从而为生产上科学、有效地控制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基获得了苹果褐斑病菌的纯培养物近300株。本研究分别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生孢子团分离法和单孢子分离三种方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10%V8培养基、苹果叶片葡萄糖琼脂培养基(ALDA)和苹果叶片煎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ALEDA)上皆分离得到了苹果褐斑病菌,但组织块分离法和分生孢子团分离法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单孢分离法污染少,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2.明确了苹果褐斑病菌的培养特征,发现其在不同培养基上25°C黑暗培养1个月后菌落大小、形态和繁殖体产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约为7mm,黑褐色蚯蚓粪状,无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未观察到子实体;在10%V8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大小与PDA培养基上相当,黑褐色、边缘呈放射状,气生菌丝白色、稀疏,基内菌丝深褐色,有子实体;在ALD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约7mm,黄褐色,气生菌丝金黄色、茂密,基内菌丝深褐色,有子实体;病菌在ALED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约2mm,黄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少许,无基内菌丝,子实体生于菌落表面。3.通过液体振荡培养后测量菌丝干重的方法,明确了苹果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征。以未加碳源和氮源的Czapek培养液为空白对照比较了6种碳源、3种氮源对病菌生长的影响,发现葡萄糖等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蛋白胨是最佳氮源。比较供试的13种不同营养液发现病菌在马铃薯胡萝卜葡萄糖培养液(PCDB)、马铃薯胡萝卜蔗糖培养液(PCSB)和胡萝卜葡萄糖培养液(CDB)中的菌丝生长量和产孢量最大。以PCDB(或PCDA)为培养基质研究了温度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对病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在低于等于5°C和高于等于30°C条件下无法生长,25°C是该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病菌在pH值小于等于3和大于等于9的环境条件下无法生长,pH5~8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且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4.建立了苹果褐斑病菌室内毒力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来源于陕西省10个区县的40株病菌的毒力进行了评价,初步明确了陕西省苹果褐斑病菌群体的毒力结构。通过离体叶片定点定量悬滴接种分生孢子的方法,从4个苹果属砧木(M26、新疆野苹果、花叶海棠和山定子)和3个栽培品种(富士、嘎啦和秦冠)中筛选出发病早、发病率高、病斑较大、产生分生孢子盘数目较多的新疆野苹果作为病菌毒力评价的指示材料,以接种后10d的病斑直径作为评价指标对病菌的毒力强弱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毒力差异显著,按病斑直径划分为弱毒力(0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相关知识
鸡冠花褐斑病及其防治
花生纹枯病病原学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棉花花药培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一个拟南芥转基因系的形态学、解剖学和细胞学的研究
新疆3种葱属植物物候、生物学及细胞学特征研究
植物细胞学基础
苹果全生育期病虫防控及农药使用技术
保障春耕,战“疫”有我|桃树、苹果、葡萄春季病虫害这样防!
苹果叶片病理分类数据集,数据集包括(a)健康叶片; (b) 苹果链格孢叶斑病; (c) 褐斑病; (d) 蛙叶斑病; (e) 灰斑; (f) 苹果花叶病; (g) 白粉病; (h) 叶片锈病; (i)
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网址: 苹果褐斑病病原学、组织细胞学和化学防治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2532.html
上一篇: “毒花入户,家中不富”,家里别养 |
下一篇: 警惕五十二种致癌花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