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铜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乡村振兴加“邮”

铜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乡村振兴加“邮”

初冬时节,山川尽染。为了追寻红色印记,记者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土地湾黔东革命根据地”旧址,红色文化旅游公路柏油大道整洁通畅,沿途两旁山岭、田野、村庄相映阙成,美丽如画。

黔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公路是县道636的一段。近年来,谯家镇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吸引了省内外人们前来参观、学习、旅游、考察。随着这条红色旅游文化公路的提档升级,出行越来越便捷,当地群众结合实际,纷纷发展商贸、流通、餐饮、运输、农特产品加工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谯家镇长征村“交邮融合”综合便民服务站,村民涂旭英正在拿取前几天在网上订购的物品,她家到村里的配送点仅需要3分钟,平时自家有什么需要邮寄的也会送到配送点邮寄。“现在路修好了,取快递方便,用不着去镇里面,直接就寄到我们家里来了。”

如今,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寄递服务。这还要从“交邮融合”说起。据悉,目前沿河依托农村便捷的交通优势,按照“对站合一、资源共享”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全县共建成3个县级配送中心,23个乡镇配送站,449个村级配送点,实现了“线上体验、线下订单、终端配送”的农村三级物流全覆盖。

随着服务网络的加速构建,邮政物流公司实现了建制村直接通邮、快递网点覆盖到乡、快递服务覆盖到村的总目标。由各级政府推动,邮政物流公司入驻全县各乡镇(街道),确保在3天内送到农村站点,解决了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邮政物流与韵达、圆通、百世、京东等公司合作,建立了物流连接机制,将农民需要外发的物品带出去,打通农村物流双向流通渠道。目前,邮政快递已实现村村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沿河正在推动邮政、供销、商贸流通、快递、交通等资源整合,优化“多站合一”“一点多能”的村级邮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优化延伸县城到镇村的快递配送线路及网点,着力解决由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让“黔货出山”货畅其流不再是梦。

发展农村物流运输,是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铜仁市交通运输局、铜仁市邮政管理局以“交邮融合+”试点为抓手,整合客运场站、农村客运班车和货运物流网点等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着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交邮融合”发力产生的乘数效应,有效满足了群众寄递需求,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双向通道,提高了各主体的运营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群众创业增收,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发展。

推进“交邮融合+”试点改革 破解农村物流配送难题

公交“带货”进村,农副产品出村进城……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快递网点少、寄取难等问题,铜仁市交通运输局探索推进“交邮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融合发展,用好用活镇村公交,实现运力共享,提高农村寄递物流效率,拓宽农产品进城流通渠道,破解“卖难”“买难”。

在德江县开展“交邮融合+”试点,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电商、快递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实现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有效破解农村物流配送难题。

自2021年德江县被确定为全省“交邮融合+”发展改革示范创建县以来,德江县交通运输局深入结合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输实际,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交邮融合+”示范创建,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交邮融合+”县级快递智能分拣中心1个,建设19个乡镇级综合服务站、323个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了一张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服务网点,形成全覆盖的物流配送网络。同时,以“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巩固创建为契机,全面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为有效推进快递物流下乡进村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德江县已实现开通站点物流快递100%进村出户,日均配送快递约4.5万余件。年均配送超过1500万件,快递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采用“‘通村村’+交邮融合+新零售”方式和“前店后仓”模式,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充分挖掘物流、人流、资金流潜力,为快递终端零售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小规模经营实体发展,推动零售终端的数字化、品牌化、连锁化转型。同时,整合全县43条农村客运班线、4条城乡公交班线和快递服务网点,实现“客货同网”,通过县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乡镇配送点+村级综合服务点的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目前已入驻商家19家,商品单品(SKU)2300余种,每个班线每月可实现新增创收3000余元。

通过统筹相关项目资金、财政经费、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给予资金保障与扶持;对站场设施建设改造、快递网点建设、车辆装备淘汰更新、运输组织模式创新、信息系统建设等给予政策支持。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机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等各类富余劳动力群体开展分级分类培养培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稳增收。通过“交邮融合+”创建,近年来成功将桶井乡金丝皇菊、高山镇猕猴桃和八月瓜等特色农产品输出到省外市场,实现“德货出山”。同时将农户的果蔬、鸡蛋等农副产品输送到县城学校、企业、单位食堂,有效破解“能产出运不出”、“丰产不丰收”的困境。目前,通过实施交邮融合发展,直接新增就业岗位180余个,带动就业300余人;销售旺季每月向外输送5吨产品;每年为相关单位食堂提供农产品约4.5吨。

事实证明,推行“交邮融合+”,带来多方受益。仓储融合,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农邮融合,服务农副产品上行;服务融合,优化平台功能配置。铜仁市推行“交邮融合+”,从根本上打通了广大山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四方经贸交流互溶,又切实破解农村物流配送难题。

推进“交邮融合”发展模式 “快递进村”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一辆从松桃苗族自治县城开往长坪乡的公交车准时抵达董汝村党支部支书华伟英家门口,她 “轻车熟路”地取下公交车捎来的一件件快递包裹,依次摆放在店门口的快递货架上。

长坪乡作为松桃邮政“邮快合作”整镇推进乡镇之一,目前共建设了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覆盖辖内14个行政村。说起现在的快递进村,董汝村党支部支书华伟英高兴地说道:“作为村支书,要经常上门入户才能搞好群众工作,我们村的综合服务站点设在我家,我每天都会把站点的包裹亲自送到村民家里去,通过小小的包裹,把我们干群关系一下就拉近了,各项工作开展就顺利得多了!”

一件件快递包裹搭上城乡公交车,及时送到镇、村两级的农村物流服务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收发快件;一包包有机大米、生态蔬菜下单后通过公交车带至物流服务站发出,第二天就寄到了周边城市甚至省城的居民区,让农产品销售顺畅无忧。这是铜仁市交通运输局、铜仁市邮政管理局共同推动下,以“交邮融合”为基础,统筹解决村民出行、物流配送、邮寄服务3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后,每天都在上演的场景。

“以前取快递都需要到镇上去,太耽误时间了,现在有了这个综合便民服务站,寄东西拿快递都非常便利,还是免费拿快递嘞!”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安山村综合便民服务站取包裹的田茂芬高兴地说道。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松桃邮政以支局为中心设置邮件处理中心,建设了快递进村示范站点22个,通过优化投递作业模式、提升投递频次,作业计划从原来“周三班”改为“周五班”,服务覆盖全镇4个社区、21个行政村,服务人口约3.4万人。

村综合便民服务站未建立前,其他各家快递只在乡镇一级设立快递点且位置分散,村里的老百姓寄取快递要跑好几个快递点,现在松桃邮政以“超市+站点”的模式,在孟溪、寨英、长坪等9个街道乡镇,建成快递进村示范站点74个,各家快递邮件通过邮政集中到村综合便民服务站,不仅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助民富民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一切,都来源于乡村道路建设带来的改变。一条条宽广通畅的柏油大道四通八达,有力地助推“快递进村” ,自此“加邮”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松桃各乡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松桃邮政结合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助力解决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把更多当地特色农产品运出松桃,运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

“我们村目前正在试验种植‘八月瓜’,今年即将实现挂果成熟,产量约有8000斤等到瓜熟收获,将远销到广东、福建一带。”华伟英介绍道:“以前我们担心物流寄递问题,现在邮政快递进村工程,为我们销售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邮政村级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叠加邮政自有的邮乐小店、邮乐购电商平台和抖音平台庞大的网络优势,一站购数智化赋能,有效刺激了农产品出山进城的需求,在解决农产品进城“销售难”问题的同时拉动了村级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帮助农户销售猕猴桃、珍珠花生、食用菌等农特产品20万余元。此外,快递进村站点还为出门在外的农民朋友提供揽收寄递家香烟、家乡味、土特产的便捷服务,传递着家乡情、故乡味,连接着远在他乡的松桃游子浓浓的乡愁,邮政快递进村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松桃邮政正在持续做好农村邮政快递服务建设,加快示范站点的建设推广,秉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践行末端取件不收费的承诺,因地制宜扩大“邮快合作”规模,充分发挥“网点+站点”资源优势,将末端共配体系建设抓实、抓细、抓到位,进一步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逐步叠加我公司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资源优势破解农货出山“物流难”“融资难”“销售难”的“三难”问题,为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交邮融合+”是乡村快递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铜仁市以“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点巩固创建为契机,推动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深度融合发展,整合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客货同网”,以快递流量叠加新零售,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万山区以“邮快合作”模式让圆通、中通等快递包裹搭载邮政企业的“顺风车”到各村。敖寨乡中华山村邮政快递便民服务点负责人激动地说:“以前村民取快递非常不方便,要到敖寨乡集镇上,在网上购物的人也很少,自从实行‘快递进村’政策后,不少村民家里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在网上买,实在太方便了。”村民王平说起邮政快递便民服务站的好处,笑得合不拢嘴。“我平时喜欢网上购物,手机显示包裹已到自提点,来村便民服务站直接取就行,给孩子或亲戚朋友寄农产品也很方便,以前只能背到乡集去寄,而现在到村便民服务站,最快几分钟就把产品寄出去了。”

在便捷高效的邮政快递网络服务推动下,思南陈薯粉、铜仁春茶、印江藠头、枫芸鸡蛋、沿河空心李、万山香柚、玉屏黄桃、松桃珍珠花生等优质农产品品牌正持续壮大,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许多农户纷纷加入合作联社,实现产品统一贴标,带动了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和广大农民日益增收。今年以来,铜仁邮政快递已寄递外销本地农产品304万件,产品销售产值5.43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快递进村进程,铜仁市交通运输局与邮政、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之间加强横向沟通协调、合作,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大与公交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汇聚放大优势合力,协同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为全面推进市域交邮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铜仁市扎实推进“农村四好农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开通交邮融合线路公交线路,为邮政、快递企业提供“定点、定时、定车、定线”代运快件服务,推进公交班线与快递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构建“县级中转、镇级分拨、村级配送”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旨在降低每件农村快递包裹物流成本。

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村级站点建设。为破解这一难点,铜仁市交通运输局会同铜仁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指导寄递企业加强与政府沟通,综合利用现有的快递驿站、农村超市、农资服务点、党群服务中心以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等方式建设或改造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站,同时让周边居民一站式享受快递、超市、便民缴费等服务,在提供快递服务的同时,也为农村超市等站点引流,提高了站点的经营收入,实现多赢。”铜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介绍。

“快递进村不仅能让村民享受互联网现代生活,更能够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对推动产业富民意义重大。”铜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指导力度,继续完善村级物流服务站功能,将寄递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推进交邮深度融合 多方协作提速乡村振兴

深秋时节,乡村大地一片繁忙。思南县枫芸土家族苗族乡的农户也不例外。往年,村民散养的土鸡下的蛋因没销路卖不出去让人发愁。“本来不打算再养鸡了,没想到有了邮政帮忙销售,现在产的鸡蛋都不够卖了。”一位村民感叹道。枫芸邮政所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以“黔邮乡情”平台+寄递,帮助村民拓宽土鸡蛋销售渠道,被同行戏称为“鸡蛋乡邮所”。

“帮扶的形式有很多,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作为国企,了解农民的困难,应尽己所能,为他们的鸡蛋寻找出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收益。并且,网上平台销售打破了本地销售的局限性和制约性,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枫芸邮政所负责人说。

据悉,2023年以来枫芸邮政所为当地群众寄递鸡蛋4万余枚,实现收入约6万余元。这也让枫芸乡的几十户贫困村民从中获得收益。

近年来,思南县一系列的“陈薯”产品,经高效的快递网络进入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针对“陈薯”销售端的线下服务,铜仁市邮政管理局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主动对接,成立项目组,帮助企业开辟寄递专用通道,全环节服务陈薯销售链。2023年以来累计通过邮政快递寄递外销陈薯粉232.71万件,外销金额达5530余万元。有力助推了思南陈薯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红薯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藠头是印江当地特色农产品,在产品质量与价格上均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其销售方式、产品包装、产品规格与消费者需求间的适用性等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印江中通快递公司吴家勇介绍,通过与贵州多乾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推出种植基地+电商平台+快递运输网络深度融合模式。

“现在藠头的销售走势非常好,为了更进一步发展藠头产业,就建了这个基地,由我们先做,做好了再发展当地的老百姓来种。”印江中通快递公司吴家勇说。

公路修到家门口,运输不再难。桶溪村、和平村、泗塘村等大力进行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由去年500亩上升到今年的1000余亩。

今年,除了通过拼多多等网络销售平台进行接单外,每天还将带货直播间搬进藠头种植基地,让印江上百吨的藠头通过屏幕近距离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线上平台每天销售约15000斤,产生快递单量3000余件,让一度无人问津的藠头,在市场上火爆了起来。

可以说,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为广大山村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带来了不可缺失的叠加效应。

近年来,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大力实施“全域通公交”,大胆探索“交邮融合”发展,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切入点,实现了由量的扩充向质的提高转变,交出一份新时代农村道路建、管、养、运的“新答卷”。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综合使用效益,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货物运输难的问题。把服务群众便捷出行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落脚点,最大程度惠民便捷,让群众享受到“出门上路、抬脚上车”的便利。

为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快递和物流需求,加快推进“深化交邮融合”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交邮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利用邮政服务网点优势和公交运力资源优势,采用“公交+邮政”交邮融合的模式,缩短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真正让站点、车辆、货物和信息“转起来”,让农村物流加速“跑起来”。

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的实践应用,依托便利的农村公路网和互联网平台,开发“交邮通”智慧化运行平台,使群众通过平台及时发布、获取各类农村物流配送信息。疏通农村物流农产品上行的和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农村,因通路而变化;发展,因通车而提速。“修好一条道路,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汇聚起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磅礴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叶飞

编辑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铜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乡村振兴加“邮”
我市将通过线上方式打通花卉销售“最后一公里” 网络迎春花市与你有约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快递送到村 农货卖进城——江苏苏北地区乡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调查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绘就美丽桃源画卷
公益湃CSR周刊:助力疫情防控,参与乡村振兴——商业在向善
建行安徽省分行: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云南省花卉物流最前一公里的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科技惠农系列展(七)花色田乡创造乡村农旅美好生活
平安扎根乡土 幸福落地河岸 东营公安创新乡村警务书写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平安答卷

网址: 铜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乡村振兴加“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38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基于Internet环境的电子商
下一篇: 消费者感知网购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