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一概述学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Takikawaetal.异名Pseudomonassyringaepv.morsprunorum(Wormald)Youngetal.英文名称bacterialcankerdiseaseonkiwifruit.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Proteobacteria纲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1分布国内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保定市涞源县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洛阳市洛宁县、嵩县南阳市南召县、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咸宁市通山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宝鸡市陈仓区、眉县、太白县商洛市商南县咸阳市武功县。国外日本、韩国、新西兰、美国。2寄主植物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主要危害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等猕猴桃属Actinidiaspp.植物人工接种寄主桃Prunuspersica、杏P.armeniaca、李P.salicina、梨Pyrussp.、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梅P.mume等轻度发病[1-3]。3经济重要性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又称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猕猴桃的主干、枝蔓、新梢和叶片极易造成植株死亡。该病1980年在日本首次发现1983年后在美国等陆续发现。1987年病原菌被鉴定为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1984年以前我国没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分布1985年最早发现于湖南东山峰农场并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蔓延到我国多数猕猴桃栽培区域。该病来势凶猛常常大规模暴发导致大面积毁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1996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3]。4症状与病原形态[1,4,5]该病初期在罹病叶上形成红色小点后形成2–3mm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为水渍状大型病斑其边缘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也有许多病斑不产生晕圈。数个病斑愈合时主脉间全成暗褐色并有菌脓溢出有时叶片向里或向外翻卷。细弱的小枝条发病时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久变为暗褐色并产生纵向线状龟裂病症向不断伸长的新梢和茎部扩展很快使整个新梢成暗褐色而萎蔫枯死。此时如遇高温病部及周围健康的皮孔可溢出白色水滴状的菌脓。该病原细菌的菌体为直杆状有的稍弯曲大小为1.4–2.3μm×0.4–0.5μm多数极生单鞭毛少数为2–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具荚膜不产生芽孢和不积累聚β-羟基丁酸脂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菌落粘稠状氧化酶反应阴性在烟草幼苗上有明显的过敏性反应在金氏B培养基上有黄绿色荧光产生41℃以上不能生长。5生物学特性[7]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芽眼周围、叶痕、皮孔、枝干伤口及表面侵染发病。病部产生纵向线状龟裂溢出水滴状白色混浊菌脓后逐渐变粘稠呈黄白色和淡褐色不久皮层坏死

相关知识

最全!猕猴桃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识别「附防治建议」下
最全!猕猴桃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识别【附防治建议】下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措施
2024年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方案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猕猴桃病虫害周年管理月历
桃树细菌性溃疡病
2021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控技术方案

网址: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38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拮抗柑橘溃疡病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
下一篇: 猕猴桃溃疡病**方案 防治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