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 | 王一
2022年3月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发表了题为A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ng Protein Mediates Plant Immunity to a Broad Spectrum of Pathogens by Modulating the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Burst的研究论文,发现并揭示了参与线粒体RNA加工的PPR蛋白RTP7及其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系统证明了线粒体活性氧 (mROS) 参与调控植物对多种不同类型病原菌的广谱抗性。
活性氧(ROS)是植物抗病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ROS既可作为毒性分子直接杀死病原菌,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激活免疫信号通路。一般认为,位于细胞膜上的RBOHD和RBOHF蛋白产生的ROS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最主要的ROS来源。线粒体ROS(mROS)在动物生长发育、应对病原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目前对mROS在植物免疫调控的研究十分有限。
卵菌 (Oomycetes) 是一类包括疫霉属 (Phytophthora) 在内的真核微生物。目前已知的疫霉属的120余种均为植物病原菌,可侵染包括马铃薯、大豆、烟草等重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包括马铃薯晚疫病等毁灭性的作物病害。与其他病害防控一样,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是作物疫霉病防控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由于疫霉菌的毒性变异和进化速度快,品种抗性丧失问题突出,探索和利用植物免疫新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单卫星团队借助模式植物—疫霉菌亲和互作体系,通过抗病突变体鉴定和分析,鉴定植物免疫负调控因子,研究植物对疫霉菌感病的遗传基础,探索抗病育种新策略。研究过程中,成功鉴定获得多个植物免疫负调控因子,命名为RTP(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基因。其中RTP7编码一个PPR蛋白。细胞核编码的PPR家族蛋白是参与线粒体和叶绿体RNA转录后修饰的重要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有一定的研究,但对PPR蛋白是否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的研究有限。
为解析RTP7调控植物免疫的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创制RTP7突变体、过表达和回补转化株系,结合免疫功能分析,进一步确认了RTP7是一个新的植物免疫负调控因子。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对RTP7的生物学功能的分析,发现RTP7是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P-亚家族PPR蛋白,参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亚基nad7转录本的内含子剪接。进一步通过创制以rtp7为背景的线粒体nad7基因的回补转化株系,结合生物化学和细胞学观察,证明RTP7通过调控线粒体nad7转录本的内含子剪接,调控线粒体复合体I的活性和mROS的产生。同时,接菌分析表明nad7为RTP7调控植物免疫的关键下游基因。
图1 RTP7参与调控复合体I活性和mROS水平
为进一步探究mROS是否参与植物免疫及其在RTP7调控植物免疫中的作用,借助荧光显微观察,研究人员发现mROS累积响应PTI以及病原菌的侵染,并且rtp7抗病突变体表现出较野生型更强的mROS水平。进一步利用特异的线粒体ROS清除剂处理,结合接菌分析,发现高水平的mROS是rtp7抗病突变体表现更强抗性的关键因素。
为进一步分析mROS与质膜定位的NADPH 氧化酶RBOHD和RBOHF介导的质外体ROS的关系,通过创制rbohD rtp7双突变体和rbohD rbohF rtp7三突变体,结合RBOH氧化酶活性抑制剂处理,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以及接菌分析,发现质外体ROS不是rtp7突变体抗病的关键机制,同时mROS介导植物抗病突变体rtp7的抗病性。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rtp7抗病突变体是否参与植物免疫信号通路,发现rtp7突变体激活了SA信号通路PR1、CBP60g和PAD4的表达。结合ROS清除剂处理分析,发现CBP60g和PAD4的上调表达依赖于rtp7抗病突变体较高水平的ROS;同时发现外源SA处理,负向调节RTP7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RTP7可能通过ROS调控SA信号通路转导,同时RTP7和SA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反馈调控。
为进一步分析抗病突变体rtp7介导的抗性是否具有广谱性,研究人员通过对RTP7相关突变体和植物转化材料的接菌分析发现, RTP7通过调控nad7负调控植物对包括番茄灰霉菌、立枯丝核菌、丁香假单胞菌和辣椒疫霉菌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病原菌的抗性。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TP7广泛且保守的存在于上百种单子叶和双子植物。为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功能的保守性,研究人员通过VIGS技术在本氏烟和番茄中沉默其同源基因,结合接菌分析,发现沉默RTP7增强了本氏烟和番茄对致病疫霉菌的抗性,进一步的分子机制分析也发现RTP7在本氏烟中以保守的分子机制调控免疫反应。
图2 RTP7在不同植物中具有保守的免疫功能
该研究发现线粒体定位的PPR蛋白RTP7通过影响nad7亚基转录本的内含子剪接,调控线粒体复合体I的活性并影响mROS的产生,同时参与激活SA信号通路;mROS介导的免疫调控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病原菌表现一致的抗病性;研究发现RTP7广泛存在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保守的免疫功能。以上结果为后续利用RTP7开展包括马铃薯在内的重要粮食作物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图3 RTP7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的免疫功能机制模式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读博士生杨洋为第一作者,单卫星教授为通讯作者,德国乌尔姆大学Patrick Schäfer教授参与了此项工作。研究工作受到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以及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 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plcell/advance-article/doi/10.1093/plcell/koac082/6545293
相关知识
我校苟明月教授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联合综述植物数量抗病性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
河南农大、中国农大、西北农林联合综述植物数量抗病性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丽英课题组发现中国小麦花叶病毒致病新机制
【学术前沿】Plant Cell
华南植物园揭示植物抗病响应的调控新机制
研究发现钾元素提高植物免疫的新机制—新闻—科学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梁团队揭示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间隔影响规律及其生态效应
Plant Cell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征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分享基金申报心得
创新!南京农业大学团队揭示利用AlphaFold改造抗病基因在植物保护领域内的巨大应用潜力
网址: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团队揭示植物广谱抗病性调控新机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4811.html
上一篇: 植物学进展集锦| NPQ、水稻早 |
下一篇: 遗传发育所揭示植物免疫受体调控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