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园林绿化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成为园林部门的工作重点,城市道路的绿化也成为城市“形象工程”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故此,绝大部分城市每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改造老旧道路的绿化。如今,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问题已对设计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道路绿化景观既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又能美化城市环境。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发展情况
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工作受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大,要有良好的城市交通空间基础才能进行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城市道路的差异,才能设计出符合城市景观要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和形式规模,在此基础上,要分析城市人文环境的差异,人文环境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型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随之城市的交通水平更为发达,商业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必然会带动城市道路形式的改变,扩大城市规模,为了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形式也必须改变,由此就涌现了大量的绿色艺术新景观。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积极意义
2.1 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噪声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可以有效降低因人口密集以及车辆众多所引起的噪音,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净化了空气,美化了城市环境,使城市空间更为干净清新,从而改善城市的气候条件。
2.2 遮荫、降温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夏季干燥闷热,城市道路的绿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建设绿化景观,能起到很好的遮荫和降温的作用,夏季行人和车辆都可以躲在绿化景观下避暑或是防止被太阳暴晒,同时绿化景观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2.3 划分道路
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可以划分城市道路,提高行人和行车的安全性,也对城市防火和城市美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
3.1 合理选择绿化植物
要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1]。 建设道路绿化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绿化植物。除此之外,城市道路绿地受建设过程的影响较大,因此其土质都比较差,人为损害比较严重。这也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以改良土壤、实施客土栽植为前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耐瘠薄、生长健壮、抗病虫害、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和抗污染的树种,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要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地被在植物群落中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减少扬尘和降温,又能提高绿地率,有着无法取代的景观效果[2]。落叶乔灌木和常绿地被配合使用,可以形成特有的冬季景观,枝干扶疏而不萧条。开花地被,如二月蓝、白三叶等,可以在道路边形成大片花境,十分壮观。
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 城市道路是司乘人员重要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在以阔叶植物为主调的基础上,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活跃气氛,丰富色彩,避免沉闷单一。
3.2 妥善处理节点和端头
道路绿化要分析道路交叉口节点以及分车带端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节点和端头。设计过程中,以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前提,重视行车的安全性,加强视线诱导的功能。例如,在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中,可以把低矮的彩叶花卉种于端头处,这样一来就为行车提供了安全保障,明确地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发挥了诱导功能的作用;也可以使道路绿化景观多样化。
3.3 遵循设计原则
在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生态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只有遵循这些设计原则,才能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绿化布局和形式,更好地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和美化城市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积极意义,探索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方法。在对我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我国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再加以分析,才能设计出更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做好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的为城市居民建设舒适、优美并且绿色无污染的空间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全民建设绿色环保、无污染以及文明城市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李智博,马力,杨岚,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greenway and ecolog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urban greenway to construct 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system. The greenway construction situation, natural ecology, cultural, traffic and policy elements of Zhengzhou city are analyzed, and four principles are put forwar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uccession, and project feasi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绿道;郑州;城市生态网络
Key words: green way;Zhengzhou;urban ecological networks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52-03
0 引言
继河南省委省政府于正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后,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中原大都市。但伴随着郑州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针对郑州城市快速扩张,填补式的、扎针式绿地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生态发展平衡,本文正是探究如何利用城市绿道来整合整个城市分散破碎的绿地及生态环境,来构造和谐完整系统的城市生态网络,为郑州市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概念
1.1 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思想溯源于19世纪的公园规划时期,该时期形成了大批城市公园和保护区,后期也被学者称为生态廊道、绿道网络等。生态网络是集生态、文化、娱乐与一体,由各种类型的生态面域、廊道等线型元素和各种节点经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形成的网络体系。其包含自然生态型、游憩型和风景名胜型等三种类型的生态廊道,具有维持城市物质能量循环、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交通和景观等重要功能。
1.2 绿道 绿道(Greenway)即“绿色+通道”,由1959年在美国首次提出,是具有承担生物移动功能的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是连接城市空间和各种景观生态资源的,综合休闲娱乐、景观、文化等功能的带状(线性)绿地空间载体。例如滨河、溪涧、山脊线等自然生态廊或滨水临山带状公园,城市道路两侧绿地带,铁路沿线绿地等。城市绿道具有维护城市自然生态、休闲游憩、承载社会文化、形成城市线性景观等重要功能。
2 城市绿道与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关系
城市绿道和城市生态网络建设,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和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绿道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绿色骨架,能够将整个城市的生态格局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2.1 利用城市绿道构建生态网络的重要性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线”,形成的绿道网络将城市中分散的“点”、“面”等斑块有机的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色骨架,进一步协调和促进引导城市有机布局,科学发展。除此之外,城市绿道可以有序的有效地展现城市整体景观,保护景观的稳定性,增强区域环境协调性,其形成的有机绿道网络则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2.2 城市绿道与生态网络的关系 城市生态网络承载着整个城市中生态物质能量的循环和传递,它不仅仅是视觉空间上的延续,还需要水文、土壤、微生物在地质方面的连接。而生态物质能量的传递离不开城市绿地,(譬如微生物、土壤水分无法在硬质铺装上进行传递)城市绿道则很好地将分散的生态及人文斑块有机串联,增强生态与人文环境的联系,增加城市游憩空间,增强城市生态学系统的稳定性,是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骨架。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绿地斑块、节点、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的,其中生态廊道起到重要的连接、过渡和扩散的作用,生态廊道即使文中所提的城市绿道。生态廊道利用河道和道路等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线性空间形成密度较高的线性景观,连接城市生态中心保护地和生境,使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 郑州市概况
3.1 城市环境及生态风貌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辖金水区、二七区、上街区、惠济区、管城区和中原区六个区域面积共约1010.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城市总人口约862万人,市区人口约425万人。城市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干燥、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市域内有金水河、贾鲁河、熊耳河三大水系形成城市滨河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以商城遗址为著。未来5年,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将着力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目前郑州市按照《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在建成区周边启动了森林生态城建设、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风沙源生态治理、绿色通道和贾鲁河林带、尖岗和常庄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等林业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新造林100万亩,其中新造林68.5万亩,平原林网150万亩,绿化道路、河渠5600公里,林网间作控制率提高到93%。
3.2 城市绿地规划状况 为了协调连接“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中的“两核、六城、十组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对“两环十五放射、十条快速路和绿博大道、四港联动大道”等主要路段、10条水系河道、10个道路节点实施绿化改良,其中绿化总面积19万亩,建设林中绿道100公里,绿化生态廊道1400公里。修建的生态廊道不仅有健康步道,还建设有为市民锻炼身体、休憩娱乐的场地空间。两环十五放射道路两侧的绿化控制线均为50米,这些绿化廊道为郑州市居民通往大自然和郊野绿地提供了环境良好的绿色通道,也为郑州市域游憩绿道网络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2014年郑州市园林局调研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郑州市市区绿地总面积1344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4050公顷,绿地率达到34.8%,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3%,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其中城市道路绿地普及率达到了100%,道路绿化达标率为90%。
4 利用城市绿道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对策
4.1 城市绿道布局要素分析 郑州早年被誉为绿城,城市交通便利,市内道路绿化覆盖面广,绿地普及率高,公园绿地分布均匀且景观资源丰富。区内河流、水库、湖泊分布均匀,文化历史古迹众多。
①自然生态要素。主要城市绿地:西流湖公园、雕塑公园、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关、动物园、金水河滨河公园。近郊生态绿地:植物园、黄河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金水河、索须河、熊耳河、贾鲁河、东风渠、南北大运河中线、七里河、十八里河、十七里河。
②人文要素。郑州是中国古都之一,国家历史名城。现存历史文化遗址内容丰富,主要有:郑州商代遗址、“二七”大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书院街、文庙――城隍庙、德化街――大同路历史文化街区。
③交通要素。郑州是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和空运交通枢纽,这里仅分析对城市建成区绿道网络产生影响的市内交通:陇海铁路、京广铁路、连霍高速、绕城公路、107国道、南三环、北三环、西三环、中州大道、郑焦城际铁路等。
④政策要素。《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是“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其中的两带、一环、七链,不仅包含城市道路绿地、城市滨水景观绿化带,还包含了沿城市周边道路、丘陵、河流的生态防护林带,这些绿地均为组成城市绿道生态网络并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4.2 城市绿道布局原则 在城市建成区内规划布局城市绿道不同于城市郊区,它受到用地面积、用地状况、用地功能等诸多限制,在布局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态保护原则。城市绿道生态网络是城市绿地功能的扩张,依据规划范围内的景观要素条件,因地制宜的布局城市绿道网络系统,重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通过绿道的带状特性,有效地连接贯通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滨河绿地、道路绿地及街头绿地,解决城之中存在的破碎的、不连续的绿地斑块孤立问题,构建城市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
②连续贯通原则。生态网络将城市的环境纳入一个能量物质分析代谢循环模式中,城市生物能量循环有赖于绿地生态空间的连续,而城市的人文则需要时间及空间的连续。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时,需要通过连续的绿道和间接的生态跳岛来确保整个网络的连续贯通,并依据城市不同功能区结合市民出行及活动特点进行等级丰富形式多元的绿道布局。
③地域特色和延续文脉原则。城市绿道布局应考虑城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基础和绿地基础,将城市分散的历史遗迹串联,创造独特的、丰富的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绿道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
④工程可行原则。郑州市区地形平坦,老城区绿地规划建设较凌乱,绿地形式依托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为主,多以填补式扎针状的形态存在,规划系统性不强,人口众多建设用地比重大。新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绿地规划系统性强,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比重均衡。在进行城市绿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制定和选择经济可行的城市绿道线路。
4.3 构建对策
①全面规划、分级建设。绿道网络应考虑区域-城市-社区三级规划。区域绿道以保护整个郑州市域的生态环境为主,发挥城市边界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城市绿道强调对城市各社区组团的连接,确定绿道骨架,串联建成区内块状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滨水绿地等,按照空间人文地理等特点划分若干区域,进行社区绿道规划。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民就近游憩休闲点状街头绿地等。建议郑州市区可按照陇海及京广铁路,将整个网络分为五个区域,进行社区绿道建设。
②注重连通,体现城市特色。绿道不是简单的绿化带或步行道,在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围绕“连通”这个要点,还要充分融入各社区的地域人文特色,给社区居民提供具有识别性的活动场所。本文“连通”不仅利用绿道将城市中分散的绿地斑块连通,还要注重水分能量的生态通道连通,建议参考穆博(一种新型绿地空间模式的探索――以郑州环城绿道网为例)提出的绿道与城市干道连接处的设计方案来规划设计生态廊。建议将商文化、二七运动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地区遗址文化、城市水文化等融入在绿道中,辅以游憩服务设施,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人文绿道。
③利用原有带状绿地作为绿道骨架。郑州市建成区中已建和规划有大量带状绿地,包括:滨河绿地、道路景观绿地、带状公园及带状街头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带状绿地作为绿道骨架,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成本,还可加强稳固保护原有生境的自然生态。如:南水北调中线两侧防护景观绿带、贾鲁河滨河绿地、索须河滨河绿地、107国道道路景观绿地等可作为城市绿道加以环绕;北三环道路景观带、中州大道道路景观带、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绿化防护带可作为中心区域绿道作为支撑;西流湖带状公园、金水河滨河公园、熊耳河滨河绿地、东风渠滨河景观道可联系内外两圈城市绿道。
参考文献:
[1]盛鸣.对当前我国绿道网规划建设“热”的思考与对策[J]风景园林,2015(5):31-37.
关键词:城市道路 绿化设计施工
1 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起到窗口作用,是现代化城市进步的一个标志。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还应做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因此,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相应形成了各种道路绿带。道路绿化设计同其他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道路形式的选择要根据道路环境特色决定的。
2.1道路绿化要体现道路功能需求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依据其功能需要进行规划,主干道由于交通流量大,在设计时有意识增加绿量,主要是起到降低噪音、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空气、防尘等目的。行道树的选择要考虑到行人的需求,以栽植大乔木为主,形成浓荫葱葱,行人夏季不被太阳直射;分车带上栽植的树木大小要考虑到车辆的通行视距安全,树种的选择应简单整齐,不能遮挡司机开车的视线,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景观大道突出景观效果,注重常绿与落叶交错搭配,乔木与花灌木、地被植物有机结合,注重色彩季相变化,丰富层次,尽量做到移步异景效果;步行街绿化以小乔木、花灌木为主,适当地段点缀四季花卉,给游客以赏心悦目之感。
2.2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
按照道路景观的要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以适应道路环境立地条件、生长旺盛、观赏价值高、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为宜,讲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理念。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考虑树种的干形、冠型、树高等特点,以及季相色调变化、长势生机、寿命长短和观赏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理想的树种。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首选乡土树种,多选速生树种。
2.3 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道路绿化因道路长度、道路形式的不同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使道路景观呈现层次化。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3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
为了使道路绿化达到设计要求,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是重要的环节,园林道路绿化施工除了按设计要求实施外,更重要的是施工队伍要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合理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强化施工技术,加强养管措施。只有措施得到保证,景观效果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美景才能展示出来。
3.1道路绿化种植土的质量决定着道路绿化的效果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直接载体,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环关系到植物生长的好与坏。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许多混凝土、沥青等建筑垃圾,大部分由道路施工单位运走,但还是有少量的残留物留在绿化带中,若不清运走,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清理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劣质土壤,是绿化施工第一道工序,要清运劣质土壤,回填适合树木生长的种植土。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在回填土中,掺入草木灰和稻壳,并施入饼肥或有机肥作基肥,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并用悬耕机细耙土壤,使土壤充分拌匀,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树木生长。
3.2强化栽植技术规范要求
道路绿化本身立地条件差,除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外,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栽植,也是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一环。首先,树穴的规格要根据树木土球的大小决定,不能挖太小,否则树木的根系难以扎下去;对于较大乔木的栽植穴规格,若地下水位高,要挖深一点,然后放一些瓦块、粗沙,做成透水层,便于透水,这样乔木栽植后根系不宜腐烂,树木成活率较高;对于一些地被物的栽植,要均匀合理,浇水后要夯实与土壤紧密粘连,保证成活。其次,要加强遮荫措施,可用遮阳网进行遮盖,避免阳光直射灼伤植物;对于一些高大乔木除了按技术规范要求栽植外,为了防止风吹歪倒,还需用木桩打支撑。
3.3做好养管工作是保证景观效果的关键
道路绿化树苗栽植完成后,养管工作是关键。养管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烦琐的任务,首先,必须浇透定根水,适度修剪、整形、打支撑,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行人横穿践踏树苗。重点放在平时的养护管理上,生长季节杂草长势特别快,为了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必需勤除杂草。其次,做好抗旱浇水保苗工作,防止树木花草灼伤、水分蒸发而死亡。第三,养管工作必须要勤、要细,树冠的整形修剪、疏枝、抹芽、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缺一不可,对缺株、死株适时进行补植,维护好道路绿化景观整体美感。养护管理只有实行长效管理、精细管理、制度管理,才能使道路绿化出精品,才能保证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通道;建设;生态;广西南宁
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南宁正在逐步进入城市跨越式发展阶段,已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打通城市干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格的现代园林城市,构建“生态南宁”。
南宁市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已不仅仅局限于街道、广场、公园的建设,更注重于城市整体生态网络和城市空间系统的规划。近几年来,绿色通道被系统地认为是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1]。这种具有很强自然特征和很高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建设理论,为南宁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绿色通道作为连接公园、广场、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居住区绿地等开放空间的重要纽带,对自然生境与文化资源的保护、游憩地的建设、绿地系统的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南宁市打造“中国绿城”乃至建设“生态南宁”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1绿色通道理论
1.1绿色通道的定义
绿色通道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来源于greenbelt和parkway两个词汇。Green意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是通道的意思,具有移动的意味,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2],这是绿色通道的两个重要特征。绿色通道是具备较强自然特征的线性空间的连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休闲、美学、文化、通勤等其他多种功能。
1.2绿色通道的分类
1.2.1国外对绿色通道的分类。法伯斯(J.G. Fábos)将绿色通道的定义放在网络层次上阐述,定义为“不同宽度的廊道(corridors of various widths)”,它们在绿色通道网络中相互连接,就像互连着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一样[3]。认为绿色通道网络与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的超级基础设施(nature's super infrastructure),并且是已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4]。法伯斯在2004年将绿色通道定义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廊道(ecologically significant corridors)、游憩绿色通道(recreational greenways)和具有文化与历史价值的绿色通道(greenways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5]。
1.2.2我国对绿色通道的分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取根据对象自身属性的分类标准,按照绿色通道自身属性进行分类,李昌浩[6]认为,绿色通道包括“绿道”、“蓝道”、“紫道”3种,分别代表道路绿色通道、河流绿色通道、文化遗产绿色通道。
1.3绿色通道规划的原则
绿色通道在规划中应遵循“生态与环境保护性、文化历史性、游憩观赏性、可达性、整体连续性”等原则[7],这些原则应综合考虑,避免顾此失彼。
2南宁市概况
南宁市位于广西南部偏西,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物产资源丰富。自1991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南宁市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将文化和地理相结合,初步构建了绿城风情游、八桂大地游、边关揽胜游、中越跨国游、民歌节庆等项目组成的特色旅游体系。其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日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旅游项目,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旅游区如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昆仑关抗战遗址公园、大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设施及服务条件也日趋完善;此外建成了一批在区内有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如广西博物馆、伊岭岩、扬美古镇、贝丘文化遗址、灵水―西江苑、良凤江―凤凰湖休闲度假区、金伦洞、大龙湖等,日益成为人们出游的理想目的地。
3南宁市绿色通道建设目标
从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景观现状分析,南宁市主城区已经开始着手于绿色通道建设。道路绿色通道的构建,拟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河流绿色通道,则依托城市水系进行路线规划建设;旅游文化绿色通道又可以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路线规划建设。
充分利用南宁市个性化的山、水、城、林等特色,遵循“生态绿城”规划思路,以青秀山、高峰岭等为山林绿地,以邕江两岸作为夹江滨江风光带,市区则以道路绿色观光带为特征,以民族大道生态示范街为绿色“内环”,城市快速环道的绿带和滨江绿带为绿色“外环”,邕江、朝阳溪、南湖、心圩江、可利江等滨江水系和道路骨架组成的绿色通道为纽带,以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街头绿地、大型的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为基础,形成“环、网、带”相互联系,“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4南宁市绿色通道规划设想
4.1绿道概念性规划
绿道的概念性规划主要依托城市的内部轴线、市区及市郊山体、对外交通体系等来进行,笔者拟选取具有南宁特色的三方面探讨。
4.1.1城市中心绿色通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宁市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绿地和公共绿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设了一批以民族大道生态示范街、大学路、明秀路―中兴大桥―壮锦大道等为代表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初步构成城市中心绿色通道的基架。
民族大道是南宁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改扩建的第一条大型“生态示范街”,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建成的一条特色绿化亮化景观大道。道路绿化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相对合理,层次复杂,道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绿地总面积达44.6hm2,经过多年的精心养护管理,其绿化覆盖率已达到56%。该道路由西向东延伸,横跨南湖大桥,贯穿旧城和新区的代表区域,已经成为市区最主要的东西向景观轴线与骨架。
明秀路―中兴大桥―壮锦大道轴线,贯穿城北区和江南区,旧城和江南新区的代表性区域,集中体现了南宁市历史文化空间序列,形成体现城市现代化建设风貌。
4.1.2城市山体绿色通道。自然地形地貌是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因其能够体现城市景观的个性而倍受城市景观设计者的关注。拟规划的南宁市山体绿色通道,可以青秀山为基点,联系青秀山、高峰岭、狮子岭、凤凰山、六怀山等构成城市山体廊道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的“核心基”,形成城市山体绿色生态廊道,将之建成城市的“生态绿障”。
4.1.3城市外环绿色通道。城市环道是城市内部与外部沟通的重要纽带,常常是城市“绿色通道”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南宁市,城市快速环道、机场高速公路、南―友高速公路(南宁至友谊关)以及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道路网络等,均可根据绿色通道原理,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成绿色交通网络通道。注意把城市道路型绿色通道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街旁绿地等共同体现“点、线、面”的绿地节点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
4.2蓝道概念性规划研究
蓝道即河流绿色通道。邕江为南宁市穿城而过的城市主要水系,结合邕江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大小支流,对城市水域系统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对南宁市蓝道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拟选取滨江绿地、朝阳溪景观绿化、南湖环湖绿地作简要分析。
4.2.1滨江绿色通道。南宁市滨江绿化带沿邕江两岸而建,经过几年的建设与管理,沿江两岸的江北景观大道、江南景观大道及临水的滨江公园,现已渐成城市滨江绿色通道系统的主轴线。其中滨江公园建设较早,是南宁市“136”工程的“四个亮点”工程之一,现已向滨江公园广大市民开放,每天接纳游客达数千人次,实现了“还绿于民、还境于民、还美于民”的建设目标,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滨江公园、江北景观大道、江南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是南宁市建设滨江绿色通道的起点。笔者认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南宁应充分利用独特的邕江水系景色,通过城市规划尤其绿色通道的规划与建设,将沿江两岸的水、洲串成一线,使已有的景区景点(如滨江公园、民生广场)连成体系,同时在地基承载条件许可与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规划在邕江两岸布局建设具现代有气息的滨江建筑群,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使人工与自然融合成一条滨江绿色通道。
4.2.2朝阳溪绿色通道。朝阳溪主要穿越南宁市旧城区,是邕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见证。然而,朝阳溪曾经是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地区。从2000年起,南宁市开始规划建设朝阳溪城市带状绿地景观,通过治理河道、截流污水、河床清淤、整理河岸、美化景观,重塑了朝阳溪城市滨水景观带的形象,同时推动了周边街区旧城的更新改造。
朝阳溪绿色通道是南宁市河道水系治理的典范,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控源治污,拓宽绿带,逐步恢复自然型河岸,同时合理组织、规划并建设游步道系统,因地制宜地设置小游园,配备必要的城市家具及游览服务设施,以“绿”和“水”为空间基础,构成具有自然品质的绿色通道。
4.2.3南湖环湖绿色通道。从1998年起,南宁市开始着手南湖区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其中绿色通道建设是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建了南广场、北广场,改扩建并向市民免费开放了南湖公园,作出了真正“还绿于民”的初步尝试。
南湖公园位于城市东南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公园面积达126.6hm2,其中湖面占3/4,湖上有九拱桥、长堤、风景桥等,是一座热带气息盎然的水景公园。
2007年南宁又启动南湖环湖雨林景观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环南湖绿化景观带,这是环南湖绿色通道建设的基础,笔者设想将环湖路建设成为非机动车绿色通道,拟将南湖公园园内道路系统建成绿色通道网络,构建没有机动车干扰的宜人游憩型绿色通道,让市民享用到免遭现代交通污染的环境。
4.3紫道概念性规划
紫道概念性规划是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历史积淀,借助特有的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源,联系各种历史遗迹、人文景区,构建城市文化遗产通道,是城市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延续。
南宁市历史悠久,文化历史积淀比较丰厚,通过修善各种古迹公园或纪念地,确实保护完整的历史遗迹及其环境,将城市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利用。笔者认为修建如昆仑关抗战遗址公园、人民公园古炮台、贝丘文化遗址等是构建紫道的基础性工作。
5结语
根据绿色通道理论原理,南宁市应对绿色通道网络进行统一的规划部署,通过从场所层次的单条道路、河流的改造建设,把绿色通道规划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建设充满生机的城市绿色通道网络体系,对“生态南宁”乃至“和谐南宁”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通道理论是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其理论探讨和建设实践需要生态学、林学、园林学、人文科学、艺术、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学者的协作攻关。
6参考文献
[1] TOM TURNER.City as Landscape:a post-postmodern view of design and planning[M].Oxford: Great Britain at the Alden press,1996.
[2] SEARNS R M.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65-80.
[3] FABOS J G.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uses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13.
[4] FABOS J G,AHERNJ(Eds.).Greenways:The Beginning of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M].Elsevier,Amsterdam,1996.
[5] FABOS J G.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21-342.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绿化设计
1.城市道路景观功能
一般说来,城市道路景观是展示在道路使用者视野中的道路线形、道路构成物和周围环境组合体,也就是人们从城市道路上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广义上说,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是视觉景观,还连带交通、环保、经济发展、历史文脉、旅游等因素在内,是城市重要的线形景观。近年来,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地块增值的必要因素等,愈来愈受重视。要做好道路景观的设计规划就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合理的选择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并确定其重要性,并依此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本文主要以绿化景观设计为切入点,讨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思路方法。并以实际案例,图文并茂的阐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重点及难点。
2.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
(1)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座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
(2)审美性: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3)视觉传达性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指背景建筑。道路两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方法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都是在道路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道路都是线性的。道路的车道线、路缘线、边线等构成了多道平行线条,强化的道路的延伸性和指向性。长时间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会让驾乘人员感到单调乏味的、甚至疲劳。这时候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等就非常重要了。
针对交通道路速度要求的不同,其绿化规划设计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交通道路绿化景观的观赏者多处于高速行驶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景观主体(人)对景观客体(道路与沿线景物景色)的认识只能是整体概貌和轮廓特征。因此就道路以及绿化景观而言应做到线形、边坡、分车带、绿化、铺装等软硬景具有连续性、平滑性、自然且通视效果好。沿途景观给人印象应力求轮廓清晰、醒目、错落有致、色彩协调、风格统一,做到一个“势”字。
相反,当观赏者处于慢速状态下观赏道路景观时,这部分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形”的刻画与处理上。如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造景以及植物造型等。因此全面的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征;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4.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仔细分析合理规划。
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中心环岛和林荫带四个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四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3)适地适树,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切忌盲目引种,造成损失。
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功能
道路绿化的功能: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道路绿化设计应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
(1)生态保护功能——遮阳、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保护路面、稳固路基。
(2)交通辅助功能——防眩作用、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标识作用、交通组织。
(3)景观组织功能——道路绿化植物和道路构成景观、衬托城市建筑、对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分割和景观组织、遮蔽及临时装饰美化。
(4)文化隐喻功能——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乡土植物,塑造个性城市植物配置形象。
6.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的实际应用
下面以2011年大石桥市重点道路(青龙山大街)景观设计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大石桥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镁矿储量居全国首位,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同时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工业的大力开发使得生态绿化建设严重滞后。此次道路景观建设承载了大石桥市经济发展的重任。突出自然、生态、创新、独特的道路绿化手法,放大城市容量,促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美化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城市整体升值,给城市带来新的飞跃。
(1)现状分析:青龙山大街位于大石桥市南侧,全长5.0公里 。路面宽度为36米,中间绿化隔离带宽度为12米,两侧绿化带宽度为24米,是大石桥市重要的规划道路之一。该道路东西贯通大石桥市南部新区,毗邻新的行政区域,是新城区的重要景观大道,一方面起到了城市交通主干线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及改善城市的环境生态功能。
(2)在绿化景观设计时发挥三大功能,体现三种效果,考虑三个因素。
①发挥三大功能:一是交通干线功能,充分发挥其快速通道功能。二是城市景观大道功能,使之成为新老城区之间的一大城市景观。三是绿化景观功能,展示其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功能。
关键词:道路绿化;绿化设计;树种选择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繁荣和交通量的增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道路交通的需求和供给也在不断增加,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交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是整个城市的生命线而城市绿化则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城市动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直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奋斗目标,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本文结合克拉玛依市的气候特点和城市整体功能,探讨了本市的石化大道道路绿化工作。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必要性
1、道路绿化具有调节城市小气候的功能。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道路的占地面积在整个城市中的面积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要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搞好城市的道路绿化对于提高城市的绿化率,降低路面辐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道路绿化对于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有着很大的作用。发展城市道路,给城市的居民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首先是城市道路上行使的机动车排放的汽车尾气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是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生成的主要根源,同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也是各种细菌的载体;再次繁忙的城市交通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噪音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居民正常的休息和工作,成为了城市的公害。这样通过道路规划在城市道路上设置道路绿化用地,在道路两旁种上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运用合理的配置方式,对于降尘、除噪、杀菌、吸收有害尾气有着很大的用处。
3、道路绿化对于改善城市景观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克拉玛依市作为一座石油城,搞好道路绿化是整个城市的绿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日常的出行和商务活动,映入人们视线的首先是道路的绿化和美化,这也是展现城市形象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城市的道路绿化也是结合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一个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想象,行使在一个没有任何绿化的道路上,是何等的困苦和艰难。
二、克拉玛依市石化大道道路绿化原则和树种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卡拉玛依市因为自身的自然气候条件,四季分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在道路绿化景观上要和南方的道路绿化有所差别,总体上,卡拉玛依市常用于道路绿化的乔、灌木种类不多,季相变化较少,配置方式简单。整体风格以简洁、大气为主。
1、道路绿地和景观规划的原则。首先,卡拉玛依市道路绿地的布局要符合以下规定:(1)所种植的乔木分车绿化带要大于1.5米,主干线上的分车绿化带要大于2.5米;(2)主次干道的中间分车绿化地不能设计成开放性绿地;(3)道路边侧的绿地要和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路测绿地可以与人行道绿带合并。其次,道路景观的绿化规划要符合以下三点规定:(1)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要确定园林景观道路和主干线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要体现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还要体现出和街景相得益彰;(2)同一条道路上的绿化要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的路段可以体现不同的绿化形式;(3)同一路段上的每种绿化带,在植物配置上要相互配合,体现出一定的空间层次性和色彩搭配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2、城市道路绿化种树的选择
首先是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有还气体、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美化街景,不过保定作为北方城市应在气候上对乔木的选择上进行分析。所以选择品种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择乡土树种为主,但也应结合外来树种。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在卡拉玛依市,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
其次是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在卡拉玛依地区常选用的的灌木主要有大叶黄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等。这些灌木色彩较鲜艳,有的也有美丽的花朵,使得司机们在驾驶的途中有景可看,眼睛得以休息,这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选择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繁殖轻易,易于治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再次是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在卡拉玛依市我们常见的有鸢尾,玉簪等。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如月见草、矮牵牛等在卡拉玛依市均适宜栽植。
三、结论
总之,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卡拉玛依市作为我国的一个石油城,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它的道路绿化既要体现出自身的功能定位,也要展现出自身的气候特点,这样我们的石化大道的绿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建国. 城镇道路绿化浅析[J]. 小城镇建设. 2000(05)
[2] 胡春久,娄雪华. 长沙市展览馆西路景观绿化工程规划与施工[J]. 湖南林业科技. 2004(06)
相关知识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例6篇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道路绿化的重要性范文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通用12篇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浅析花境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运用—以福州为例
浅谈办公绿化的重要性
市政园林景观工程范例6篇
植物保护策略范例6篇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范例6篇
网址: 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范例6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505.html
上一篇: 紫荆花开别样红——柳州城市“赏花 |
下一篇: 文明之花 芬芳渐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