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主业之外,热衷于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七种本领,可用于谋生,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
琴
先说琴。一首由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因一个故事被世人广为流传。相传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岭弹琴,遇到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琴音的意蕴。
俞伯牙是楚国的著名音乐家,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俞伯牙三年学成,为追求更高的技艺,开始游历四方,寻访名家,苦练琴艺,琴技日益精妙。一日在林中即兴弹奏,钟子期听了立刻心生共鸣。伯牙鼓琴,意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后,两人因琴结缘,结拜为生死之交。并约定,在俞伯牙周游结束后去拜访子期。等到两人约定会面的日子,却阴阳两隔——钟子期已故去,伯牙悲痛欲绝,在知己墓前弹奏了最后一曲,将珍爱一生的琴砸碎于墓前,终生不再弹琴。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
棋
再来说棋。围棋是我国传统棋类之一,古代称作“弈”,与我国古代另一种游戏“博”并称为“博弈”。围棋相传起源于尧、舜时代,盛于六朝。春秋末期,围棋已经在贵族阶层相当流行了。唐、宋、元、明时期高手辈出,到了清朝尤盛。围棋迄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中国象棋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记载,如《楚辞·招魂篇》:“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了。早期的象棋是模拟战斗的一种游戏,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
书和画
书和画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大多是书画大家,像苏轼、黄庭坚、唐伯虎、徐文长等,还有近现代的李叔同、苏曼殊、启功等。徐文长曾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我们知道,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徐文长则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诗和酒
诗也是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诗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慰藉。我们常说,要诗意地活着,就是诗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中国历史上著名诗人杜甫、李白、屈原、苏轼、陶渊明、王维、白居易、曹植、辛弃疾、李商隐等都喜欢饮酒。文人离不开诗,也离不开酒,酒能激发人的灵感。比如,李白经常醉中写诗。在陕西眉县曾出土6000多年前的陶质酒具。从饮酒、制曲酿酒到有了专用酒具,要经历较长时间,所以说中国酿造谷物酒的历史不会少于7000年。
茶
最后就是茶。唐代文人卢仝写过一首《七碗茶》的长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中国茶道奠基人、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
文章片段选自《我爱我的祖国》
来源 / 阅读公社、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