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虽然已占到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1/3,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世界花卉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花卉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生产面积增加过快。从2000年到2004年的4年时间,我国的花卉生产面积增加48.8万公顷,连续5年年均增加9.8万公顷,年均增长高达44%,其中尤以观赏苗木增长最快。花卉生产规模扩大过快,导致我国花卉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附加值低,单位面积销售额呈递减趋势。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过快的发展速度引起了数量扩张,由此导致产品结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是大宗产品多,特色名牌产品少;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低;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生产过剩,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作为花卉种植面积第一大国,我国在国际花卉贸易中只占3%的份额,与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符。 三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花卉流通体系发育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稳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首先是国家对花卉业的政策扶持不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其次是花卉产业链不配套,流通环节缺少必要的包装、运输、保鲜等配套设施,花卉产品流通损耗大,质量难以保证;第三是市场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全国尚没有建立一家权威性的销售服务信息平台;第四是花卉进出口手续繁杂,需经多部门审批,物流渠道不畅,企业支付费用过大,花卉进出口受到限制。 四是花卉研发严重滞后。由于科研投入不足,与花卉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花卉研发工作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种质资源研发创新能力弱,新品种培育成果少,大部分地区栽培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低。我国花卉业的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一些花卉科研项目与生产脱节。 五是专业人才奇缺。专门技术、管理人才短缺是影响我国花卉业实现现代化的一大突出问题。我国现有293万花卉从业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仅占3.3%。 在花卉业发展过程中,怎样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的思路是: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花卉业。遵循科学规律,把花卉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统筹考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说来,一是由扩大生产规模的数量型增长,向结构优化、集约化经营的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二是由大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向自我培育新品种、开发新技术转变;三是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扩大国际市场转变;四是由重生产轻配套服务,向完善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转变。 ——加快培育新品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民族花卉业。我国的花卉业要后来居上,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因此,我们需要培育和保护更多的新品种,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要加强花卉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加快流通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管理,改善花卉出口流通环境。加快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加紧制定产品质量与包装的国家标准。协调各有关部门简化审批手续,改善管理服务方式,改变花卉出口多关卡、高收费的现状,提高花卉在流通过程中的保鲜、贮运水平,支持鼓励花卉出口。逐步加深对国际贸易要求和市场信息的沟通了解,使我国更多的花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记者 王桂芝)
分享到: 0
相关知识
我国花卉业面临五大瓶颈
我国花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花卉业为何徘徊
我国花卉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何时进入“花季”
我国花卉业的营销策略探讨
从现状与问题透视广州花卉业
四川花卉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构建高效花卉业
网址: 我国花卉业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8791.html
上一篇: 在云南吃花,要注意这些细节! |
下一篇: 深度观察丨花卉苗木产业,能否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