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艳彩竞芳姿,傲骨显贵气——于幽微闲情中浅谈牡丹文化

艳彩竞芳姿,傲骨显贵气——于幽微闲情中浅谈牡丹文化

艳彩竞芳姿,傲骨显贵气

——于幽微闲情中浅谈牡丹文化

本刊记者 赵艺瑶

五月份前后,牡丹这种揽色香入怀的植物开得正盛,不独在洛阳、菏泽等历史悠久的种植地,全国各地的牡丹花卉以热情的姿态,拥抱着整个夏天。为在一众花群中争奇斗艳,展现出耀目的风姿绰约的状态,它们甚是煞费心机:或渲染出斑斓瑰丽的色泽,将外在雍容典雅的仪态尽情释放;或在暖风中清浅吟唱,散发出内在的阵阵幽香。团簇相拥之间,那肆意舒展出的潋滟,浓妆淡抹,风骨峭峻,娇艳而不媚俗的独特魅力,撑起了庭院、园林、山川等盛满人间清欢的半边天。

牡丹以绚烂的形式展示出浓郁的植物学特点,姹紫嫣红的花瓣像是画家不经意打碎了手中的颜料盘,瞬间氤氲出的缤纷幻异的墨色,嗅之有如馨香般温润,轻轻拈起一片芬芳,摩搓其冰肌,那高调娇俏的华丽光泽,霎是惹人怜爱。它又有着医学价值,根皮、花瓣均可入药,多种机能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同的功能疗效。但是相比于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们与牡丹植卉的紧密联系,重点在于它的观赏性的美学深意。

牡丹是大自然本真的生命形态,于四季轮回中沉潜蓄势,轰轰烈烈中绽放风华,最终零落成泥,归于平淡。我们常赋诗吟词,或挥毫泼墨记录这惊鸿时刻,这些文学化的情感寄托,让植物超过了其本身的成长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意蕴的升华。自此,它便不愿随意把自身的“美感”和“贵气”,展现给世人,只有懂得观赏的“文化人”,才能得到其精神境界的馈泽,那是修炼心性的灵魂净化。

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的花卉甚是繁多,最为熟知的有姿容潇洒的海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有粉雕玉琢的月季等,然而相较于这些品种而言,牡丹文化的盛名由来已久。最初它也只是纷扰红尘中最为普通的植株,从鸿蒙之初便流连于人间而泯然花丛之中,但它是幸运的,在春秋时期便被郑国人作为上巳节男女恋人互赠的“爱情花”,有《诗经•溱洧》为证:“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处称谓的“芍药”,便是指向牡丹,朴质真挚的文字,把男女别离时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传递情感的信物,牡丹以精神性的象征出现在大众视野。

但玄妙莫测的大自然,用神工鬼斧的巧手精心雕琢牡丹时,考虑的层面似乎并不拘于人世间那些唯美浪漫的故事,它也赋予了牡丹很多实用性的价值,尤其是药用的功效,东汉整理成书的巨著《神农本草经》中便有利用牡丹治病的记载。

作为草本植物的一种,牡丹被发掘的潜力总是惊人的,在门阀士族把控政治的东晋年间,它在纷乱的搅扰中,偶然得到一位画家的青睐,那便是博学多才的顾恺之,这位传奇的画家以形写神,逸兴横飞,在《洛神赋》图中添加了牡丹的形象,贵丽堂皇之姿,衬托出洛水之神宓妃绝殊离俗的惊艳美貌。之后,它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出现在画家笔下,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笔墨,或艳或雅、澄澈清亮的色泽,让牡丹脱离了其原本单纯的植物身份,成为了众多画家艺术创作的题材,它承载着创作者积淀的文化素养,将古代文人的情怀渲染纸上。

牡丹艳丽多姿的外貌形象,决定了它深受人们喜爱的程度。南北朝时,便有人尝试将山林野趣间的牡丹引入家中培植,虽然它雍容典雅的高贵之姿,让人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其生存环境却并不复杂,经过种种技术的改进,最终育种出不同的品类。隋朝时牡丹绰约曼妙的身姿,引起了执掌大权的隋炀帝的注意,这位皇帝一声令下,派人四处搜寻奇花异石,并将牡丹引种于在洛阳开辟的西苑之中。即使置身于如瑶台阆苑般端庄奢雅的皇家园林,牡丹的姿色也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曲径通幽的景致。至唐朝,“国色天香”已然成为了它的代名词,并引起了权贵阶层的跟风浪潮,众多达官显贵在自家庭院种植牡丹,那藏不住的满园花色微醺着人们的鼻翼,成为了闲暇时的享乐。

那时的牡丹已然超越了其他花卉,这从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家诗词中便可看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等流传千古的名句,将牡丹推崇到“花王”的至高地位,甚至被当权者寄予了风调雨顺、国运昌隆的美好寓意,社会风尚由此形成。

显而易见的盛名,让牡丹这种绝色花卉出现在了各种领域,种植牡丹的园林设计、品赏牡丹的美学价值、吟咏牡丹的诗词歌赋,还有挥毫泼墨的花鸟艺术等,基于传播载体的应用,牡丹逐渐延伸出不同的大众现象和文化体系。尤其到了宋朝,通过完善培植技术,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改变,它逐渐脱离了统治阶级的控制,“飞入”千家万户,无论是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尽情地对其进行观摩和欣赏,以此衍生出一系列民俗杂著,诸如陆游的《天彭牡丹谱》、欧阳修的《帝国洛阳牡丹记》等,可谓占尽风光,雅俗共赏。

这之后又是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元明清时期,牡丹已扩散至雕刻、音乐、戏剧、食品等诸多领域,技术臻于成熟,品种更为丰富,观赏牡丹之风盛行,杂糅出众多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并传承至今。

随着悠悠岁月不间断地交替,牡丹这种花卉也从我国西部秦岭、大巴山等一方天地,被移种于全国各地,不需要去往特定的区域,人们在这个万物蓬勃的季节,便可随处观赏到牡丹肆意绽放的倾城笑颜。

几天前,当灿烂温煦的午阳被拘于烟岚流动的高空之上,我去往那不知名的林川之间探赜索隐,偶然在荆棘丛生的阔远坡地上,邂逅了一片芬芳馥郁的野生牡丹群,遍地姹紫嫣红的花海甚是惹人瞩目,团簇相拥之间,那花朵红得胜如火,白得纯如雪,黄得嫩如凝脂,绿得晶莹如玉,它们似是被烂漫的诗意唤醒了,大胆奔放的热情点燃了整片山野。可能是在舒适的锦绣芙蓉帐中积蓄了良久,这些植株倒不像是闺中待嫁的小姐,含羞待放,它们以爽朗的性情,把花骨朵撑得娇艳又硕大,飒飒凌然的身姿似是在向游人吐露衷肠。石头铺垫的路道早已被这些压弯了枝头的牡丹埋没,甚至连相伴相生的盎然草丛,也失去了往日争奇斗绿的生机活力,当下,正是牡丹以端庄优雅的花姿,一展其绝代韶华的时光。

与这些骨子里充斥着狂野个性的林间牡丹相比,被人工圈养起来的花卉则显得更为柔和淡然。每逢周末,盛满莺啼燕语的公园里总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俯拾皆是的花色品之让人妙不可言,尤其遗世而独立孤傲怒放的牡丹,它以璨若星辰的面貌和高冷宏丽的身姿,昭示出富贵圆满的浓情蜜意,每一缕轻微波动的幽香,都道出它艳压群芳的顽强生命力。

牡丹历来有品种之分,由单瓣型延伸出的重瓣型、千瓣型,甚至台阁型,可以看出其栽培技术的优良性进步,而历朝历代对于牡丹植物的重视程度,也呈现出其培植地域的转变格局,由此形成了洛阳、菏泽、兰州、成都等花卉圣地,牡丹之魂浸染千里,在各城市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往这些地方旅游,人们总是会在夹缝中寻觅那如璞玉般的好颜色,掀开其神秘面纱具象观赏。

牡丹之所以衍生出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现象,最为主要的,便是它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中,以傲视群芳的容貌形态吸引了世人的关注,从而被赋予生活日常的寓意或某种情感认知,从其各式各样的花系名称中,我们便可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夺人的时代气息。

在牡丹花卉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家族中,有简单粗暴以花色命名的,诸如“锦红绸”“荷花绿”“水晶蓝”“梨花白”等,大自然将浪漫旖旎的色泽点染在花苞之上,让人们迸发出比拟其他物象的思想火花;有以万千姿态来获取风流的,如花瓣拢聚的“蓝绣球”,状若心形的“荷包牡丹”,酷似香港紫荆花旗的“紫荆五星”等;甚至有些“花比人娇”,人们把牡丹植株与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相提并论,如有出水芙蓉美貌的“花二乔”, 堪比掩面娇羞、醉意朦胧的杨贵妃的“酒醉杨妃”;其实还有无数诗意化的名称,“冠世墨玉”“金星雪滚”“赵粉”“状元红”等,这些被人们称赞牡丹别样魅力的佳言妙词,其中深藏的东方美学的悠远韵味,让我们在窥探每种花卉个性之际,不禁发出“妙哉!妙哉!”的深刻感慨。

我国地域极其辽阔,这给了众多花卉葱茏繁殖的成长空间,适逢每年春夏,万花齐现,它们以轰轰烈烈的姿态,巧妙地布置自己的“花事”。有些在弹指之间将流光溢彩的风华尽皆展示,刹那撩人的姿色,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而大多隐幽于山野之间的植被,它们却像是桀骜不驯的高士,远离世俗,风轻云淡地完成宿命的轮回。至今还有很多花卉,让人们无法瞬间道出它们的名称,更不用说去细致探讨某种植株的产地、生长习性、观赏价值等相关深度问题。

而牡丹却在这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从被提及之初,到现在广泛出现在各种领域,人们对于牡丹植物的青睐和深入解读,已然形成了大体相同的情感认知。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曾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论之,而在中华民族根深叶茂的文明征程中,这种被寄予了“富贵吉祥”内涵哲理的艺术形象,它们多被记载在各种物象之上,或是雕刻在一栋古建筑的梁枋间,或是传承千年的瓷器有着牡丹纹的饰样,一把精美绝伦的扇面、一幅彩墨淋漓的画作,甚至于在游览之际,随处可见摆放的盆栽,都有着牡丹妩媚的身影,这是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风俗形式,“雍容华贵、花开富贵”的精神寓意影响深远,由此流传至今。

其实,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古今皆有。它虽然常以惊世骇俗的美艳笼络人心,从而给人最直观的愉悦感受,但是其深入我们生活的领域魄势,使得牡丹更多地作为物质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而存在。让我感触最为独特的,便是这种花卉的品种和花色,在古代居然有高低贵贱之分。深受封建社会强烈的阶级观念的影响,达官贵人对于牡丹种植的把控甚是严格,直到后期才逐渐流入平民百姓家中,它盛名的传播过程,便具有社会形态的历史特点。花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物件摆饰之上,这些拥有者也因其不同的阶级地位,而被应允雕铸不同的花卉种类。

以弥足珍贵的“魏紫”品种为例,它本是出自于五代时期洛阳魏仁博家中,形株丰满,花朵硕大,层层交叠间有如众星捧月,又似加冕的紫红金顶皇冠,灼烈奇趣的态势,自来有“花后”的极高赞誉。而观唐时官三品以上的锦绣服饰,均是选用紫色和红色浸染,人们借花色践行“贵贱有等、衣服有别”的阶级制度,而“魏紫”当时一举成为贵戚权门等级的象征。牡丹本是纯粹的植物,被人们赋予了丰富含义,而这种智慧、哲理,潜移默化地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里,千百年来蔚然成风,是各类学科中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牡丹植株的美貌,还是世代相传、深入人心的牡丹文脉,它总是以璀璨夺目、富丽堂皇的魅力,折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记忆和灵魂。尤其近现代以来,每逢牡丹吞吐芬芳、花团锦簇之时,各个城市纷纷举办起热闹非凡的牡丹花会,掀起了一阵阵盛况空前的赏花浪潮。这种约定成俗的礼仪,从古代延袭至今,让牡丹文化精神得以传承下来,繁盛的景象使得硕果累累。

牡丹的地位,早已深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骨髓,作为人们心中认同的“国花”,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对于“国运昌时花运昌”的真挚祈愿,“小家”的吉祥安康,“大家”的繁荣昌盛,花海中一朵朵娇艳柔嫩的牡丹,寄予了我们追求美好幸福的前景向往,而这正是它在众多花卉艺苑中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缘故,牡丹文化也是由此在各领域大放异彩!

- end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盘盘花草竞芳姿
在中国文化中,牡丹是怎样成为“花中富贵者”的?
婺里山茶竞芬芳 茶花文化永流长
为什么玫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什么地位
浅谈宋代花卉文化
牡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
楹联同题中国十大名花:茶花 魏艳明主评
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牡丹花开(一)艳压群芳红牡丹(上)
​“花开盛世”2022牡丹美术大赛作品展示(二)

网址: 艳彩竞芳姿,傲骨显贵气——于幽微闲情中浅谈牡丹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322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详解二 | 京津国际牡丹园文化区
下一篇: 牡丹花英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