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前准备
1.栽培槽设置。栽培槽应离地设置,并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栽培槽离地40~50厘米,宽30~40厘米、深20~25厘米,行距90~100厘米。一般用空心砖加石棉瓦组合作为栽培槽的支撑,用铁皮或尼龙绳固定栽培槽,在栽培槽底部铺设5~10厘米厚的石灰岩碎石(10立方米左右),并设置1%~1.5%的坡度,便于多余水肥从低处排出。
2.基质管理。一般选用椰糠作为切花玫瑰栽培的基质。椰糠加水泡发至无明显结块,并经脱盐处理后,装入基质槽内,至平齐基质槽上沿即可。
二、定植
1.定植时间与种苗选择。全年均可定植,但要避开高温、强光照时段。选择根系健康、营养叶为5片复叶、芽点正常、无明显病虫害的种苗。
2.定植方法与密度。定植时挖一个深8厘米、直径5厘米的穴,然后按营养叶基本平行于槽边、略向槽心的位置放入穴中,顶芽露出基质外,底芽埋在基质内。采用双行三角形种植方式,株距15~20厘米。根据不同品种确定栽植密度,高产的品种每亩栽植5000~5500株,低产的品种每亩栽植6000~6500株。
三、水肥管理
1.施肥设备。选用多通道施肥机、文丘里施肥器、比例施肥器等施肥设备,要求液体肥料EC值和pH值均匀一致。
2.滴灌系统。根据灌区面积合理设置水管径和加压流量,尽量做到每个滴灌点出水均匀。每条栽培槽铺设两条滴带,滴头向上,滴头间距15~20厘米;每条栽培槽铺设1根PE管,开孔安装4个滴箭,开孔间距15~20厘米。
3.肥料选择。选择全水溶性、全营养性、各元素之间不会发生拮抗反应、不会引起pH值剧烈变化、对灌溉系统腐蚀性小的肥料。
4.施肥和水分管理。参考切花玫瑰根区需肥量、回收水和灌溉水比例、回收水中各离子浓度以及环境(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调整液体肥料浓度、灌溉次数和单次时间。一般回收水占灌溉水的20%~30%为宜,回收水的各离子浓度接近根区需肥量较合适。
四、环境管理
1.温度。室温白天25℃~30℃、夜间15℃~18℃。白天棚内温度高于30℃时要及时遮阳通风,温度低于15℃时要关棚保温,必要时进行加温。现蕾后,夜间温度低于13℃需要保温、加温维持在13℃~15℃。
2.湿度。温室内相对湿度白天50%~60%、夜间80%左右。白天湿度过小,可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关棚保湿;夜间湿度过大,需开窗通风排湿,必要时可加温排湿,要防控夜间湿度过大造成的病害。
3.光照。切花玫瑰光补偿点18000lux左右,饱和点40000lux左右。
五、田间管理
1.摘心。及时摘心去除顶端优势,让侧芽多发枝叶,为压枝做准备。
2.压枝。当种苗经过2次摘心,生长至40~50厘米高时可压枝。植株压枝后,很快会长出脚芽。
3.抹芽。粗壮的脚芽可做切花枝,生长不好、过多的芽应抹掉,留部分细脚芽继续压枝,做营养枝。
4.打侧枝。单头玫瑰开花,枝腋芽发出的侧枝要及时清除。多头玫瑰在侧花枝发育基本成熟时,要将靠下部1至2枝发育较慢的侧花枝打掉。
5.开花枝切枝和留桩。第一茬花切花时,选择粗壮的枝条留下2个腋芽,较弱的枝条直接切掉或根据需要留做营养枝;第二茬花切花时,将第一茬留下的顶芽发育成的切花枝留一个腋芽,底芽留2个腋芽,让整个桩基本在一个平面;第三茬以后,在留一个腋芽的位置切花。留桩时要注意整棵植株的树形,让各个开花枝有足够空间。
6.营养枝。在切花时,根据营养枝的多少和健康程度,选择一些弱枝进行压枝,成为营养枝。夏季营养枝过密,要及时疏枝。
六、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根癌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螨类、蓟马、鳞翅目幼虫等。防治措施:合理种植,适时疏枝整形,适时调控大棚温湿度;在田间设置诱虫板、诱捕器、杀虫灯等;释放天敌或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
七、采收及采后保鲜
1.采收标准。切花采收时间和采收次数因季节而异,春、夏、秋季一般每天采收2次,冬季每天早上采收1次。采收时,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2.采收方法。玫瑰剪切后,需在5分钟内插入含有保鲜剂的容器中,并尽快送入冷库进行预冷处理。冷库温度为2℃~4℃,空气湿度为85%~90%。
3.采后保鲜。切花经过预冷处理后,要分级包装,并放入重新添加保鲜剂的容器中,第一时间送入冷库中保鲜,以延长切花瓶插时间。冷库温度为2℃~4℃,空气湿度为85%~90%。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知识
云南省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及水肥循环利用种植管理技术
【美丽晋宁】鲜切花水肥循环利用让“肥水不流外人田”
玫瑰切花种植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及设备介绍
闽西北地区文心兰切花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基质栽培切花月季养分需求规律探究及营养液配方设计
玫瑰切花的生产技术及栽培管理
百合种球处理及复壮栽培关键技术探讨
水肥一体化多种技术模式解析
杂交切花菊繁殖栽培及夏季出花技术
网址: 切花玫瑰基质栽培及水肥循环利用种管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36323.html
上一篇: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管理.doc |
下一篇: 管道式水培 无土栽培水培管道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