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古人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富贵者”?

古人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富贵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句话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在《爱莲说》中,周敦颐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在唐朝时期,上到统治阶级,下到贩夫走卒,无不热衷于牡丹。白居易便曾写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那么,众人所追捧的牡丹为何会成为花中“富贵者”?

其实,原因很简单,其根本原因就是牡丹是统治阶级以所喜爱,所推崇的花。

统治阶级的喜爱

牡丹花,作为植物来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便有牡丹,只不过当时不叫牡丹,而叫木芍药。

一直到隋朝,牡丹的栽培数量及面积不断扩大,并逐渐进入了皇家园林当中,而彼时的统治者隋炀帝便非常喜爱这种植物,据《海山记》记载:

“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

由此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喜爱,而隋炀帝的喜爱,也为后来牡丹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在唐朝时期,最开始,牡丹还没有盛行于民间,栽培观赏只限于皇宫宫苑以及一些皇亲贵族的府邸之中,普通民众是无法接触到牡丹的。李白的《清平调三章》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前赏玩牡丹时,命其所作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牡丹花开始由宫廷走向寺庙,再走向上层阶级的府邸之中。

当牡丹进入上层贵族的府邸之中时,牡丹便开始成为一种荣耀地位的象征。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由此,彼时的牡丹花初具富贵、权位的意象象征。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转盛为衰,但是牡丹之风却愈加狂热,彼时的牡丹真正的成为了唐朝的“国花”。


牡丹花雍容华贵,世人又有多少不爱荣华,不喜权贵。以至于贵族“猎奇”,百姓“尚奇”。

唐朝时期的牡丹风尚,是从上而下的,以贵族豪门为主导,再扩展到一般的士人家庭,又以长安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至此,由于统治阶级的喜爱,导致了上层阶级贵族的喜爱,而牡丹花至此也沾染上了富贵气,成为花中富贵者。


文人诗词的推动

牡丹花,作为花中的“富贵者”,除了统治阶级的喜爱推崇以外,便是因为文人诗词的推动。

我们都知道,盛世大唐,国力强盛,许多的文人都拥有一种强烈的入世思想,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而牡丹,单论其本身而言,姿态端庄,色彩艳丽,香气浓郁,容易引发文人们的联想,人们常常将花中的牡丹来对应人间的贵人。比如白居易的《伤宅》: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除此之外,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唐朝时期牡丹风尚离不开贵族豪门,因而,也使得牡丹与贵族之间关系更紧密。

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同时,在贵族有意无意的推动下,牡丹成为了权贵,富贵的象征,而对于文人们来说,在作诗时,必定少不了这些意象。比如岑参便有诗道:

午时松轩夕,六月藤斋寒。玉珮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花中富贵者

总的来说,牡丹作为花中富贵者其最初的原因便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推崇,受此影响,贵族阶级争先以观赏牡丹为荣,最后在社会上形成了牡丹风尚,而文人墨客则在一边进行推动。

最终,那一朵见证了大唐兴衰的牡丹花成为了世人们眼中花中富贵者。

相关知识

为什么说菊花是花中隐士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之王”?
在中国文化中,牡丹是怎样成为“花中富贵者”的?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全诗赏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全诗赏析
牡丹为什么是“花中之王”
古人为什么特别喜欢这几种花
古人眼中的“花花世界”
花之富贵者—牡丹

网址: 古人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富贵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371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5种封闭阳台养不好的花卉,通风好
下一篇: 梨花淡白花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