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药用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转基因进展

药用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转基因进展

研究进展

376

作用…。

2.12对冠脉的作用

研究发现杭白菊制剂的酚性部分可以

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并对家兔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花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实验性冠脉粥样硬化或供血不足的实验动物,能增加血流量和营养性血流量,还有加强心肌收缩和增强耗氧量的作用川。3菊花的转基因进展

菊花转基因多致力于改变花形、花色和提高植株的抗性。基因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定向改变生物性状,通过引入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而扩大其基因库¨“。转基因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方式正在迅速发展。

3.1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菊花转基因多采用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VanWordrsgen证实了菊花对野生型农杆菌菌株的易感性,不同的品种其转化效率有差异,且这种差异似乎与品种间激素水平的差异没有联系。对于菊花组培有大量成功的研究报道,可以建立起高效的再生体系¨“。3.2转基因成果

3.2.1选择报告基因的转入野菊(Dendrenthenlaindieum)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了GUS和NPTll。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向品种WhiteGiant花梗外植体导入GUS、NPTll基因,自共培养经4到8个月产生植株。菊花品种‘White

Snow-

don’中转入了PtiB6S3T.DNA和GUS基因,并对转基因植株表现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Fukai利用菊花基尖转入NPTll和GUS基因¨“。

3.2.2

色素调节基因的转入Cutterson等通过农杆菌介导

转化的方法将一个从菊花中分离的CHS基因以正义和反义方向分别转入粉花菊花品种‘Moneymak—er’中,获得了开白色或浅粉色花的植株。Mitiouchkia也获得相似的结果。菊花品种的Palliament被以反义方向转入从金鱼草中获得的CHS基因,获得了颜色变浅的转基因系。通常认为转基因植物花色变浅是由于共抑制引起的。Boase将从玉米中获得的k基因转入菊花品种‘PeachM吨甜’中。Southem分析证明转入基因稳定整合,但没有发现LCRNA的转录产物,且在植株的花及营养器官中没有发现色素的变化¨“。

3.2.3提高抗性的转因基提高抗性是菊花育种的重要目

标。Yepes将含有马铃薯斑点萎蔫病毒髑Wv(V)核壳基因

和NPTl1的二等分质粒PBINl9裹在钨微粒表面轰击菊花品

种‘Blush’、‘DarkBronzeCharm’、‘Ifidon’、‘Tara’的叶片和茎段外植体,获得了很高的转化效率(89%)。抗病育种方面还有美国的UrbanSherman法国的Renou,捷克的PaVinger等。

Van

Wordagen等和Dogov等分别将btgene转入菊花品种

‘Whitehurricane’和‘Parlia.ment’D2]。

3.2.4改变株形的转基因T.Yu.Mitiouchkina等利用ROLC基因对菊花的形态进行改变,得到了形态有很大改变的植株。虽如前述有大量关于转基因植株变异的报道,但常常并不能肯定的认为这些变化是由转入的外源基因本身引起的。转基

因植物的表现主要受三种现象的作用:诱变基因的插入;多效

性;组培引起的变异¨“。

3.3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包括转入基因

在增殖过程中能否稳定的存在及转入基因能否通过有性繁殖

和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转化的外源基因与体细胞中的其他基因一样,在细胞培养和再生过程中基本是稳定的,在菊花转GUS基因的研究中发现,克隆3在增殖前表现很强的GUS活

性,但再生植株却在对GUS和卡那霉素的检测中表现阴性,说明外源基因和增殖的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外源基因。Gutter-son将CHS基因转入菊花得到了白色植株,经过三代无性繁

殖,发现花色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大部分后代仍为白色

花,但有--d,部分(约10%)出现浅粉色花,同样的现象在正常的白色菊花品种的栽培过程中也有发生。VanderKrol对反

义CHS转基因植物产生的白花和色斑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保持原有的性状,但色素浓度有变化。一般认为外源基因可

以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稳定遗传。

综上所述,菊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黄酮类,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加强不同产地各种菊花化学成分与临床方面的相关研究,能进一步明确其药理活性成分,为充分利用资源和新药开发打下良好基础,对提高药材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另外,菊花的转基因研究为菊花的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李鸿新.中国菊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陈封怀,王秋圃.菊花探源[J].自然杂志,1979,(10):652-653.[3]

陈俊愉.中国菊花过去和今后对世界的贡献[J].中国园林,2005,(9):73-75.

[4]顾瑶华,秦民坚.我国药用菊花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6):7母.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4127.

[6]

李英霞。彭广芳,王晓梅,等.菊花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

医国药,1998,9(6):580.

[7]

王春霞,陈志良.菊花的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J].广东医学,

2005。(12).

[8]蔡宝昌,潘杨。吴

皓,等.国外天然药物抗病毒研究简况

[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3):48.

[9]HuChangqi.Anti—aidsagents,10 acaceyin-7-0-B-D一#ac—topynm-

side.an

anti-Hiv

principlefrom

chrysanthemummofifoliumand

structure.activitycordationwith

some

related

flavoide[J].J

Nat.

Pord。1994,57(1):42.

【10]梁山.论述菊花的养生康复作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6,2(4):38.

[11]苏焕然,张丹.花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1996,

(4):26—28.

(收稿日期:2008.12-09)

相关知识

药用菊花植物形态特征比较及质量评价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享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菊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栀子花精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的研究进展
加拿大一枝黄花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五色梅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网址: 药用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转基因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63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
下一篇: 玫瑰'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