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及α-亚麻酸,是高营养保键食用木本油。牡丹籽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抑菌剂,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目前缺乏对牡丹籽油和籽壳多酚精制分离及应用系统研究。针对牡丹籽油精制和籽壳资源再利用,本论文将开展对不同制油工艺获得牡丹籽油的组成及物化性能研究,利用分子蒸馏精制,研究其轻馏分和重馏分油的化学组成变化。同时开展油牡丹籽壳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以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为油牡丹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论如下:通过气相-质谱(GC-MS)技术研究压榨法和浸出法获得牡丹籽油物化性能,结果表明:压榨法油的酸值和皂化值低于浸出法,而过氧化值高于浸出法;压榨法牡丹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52.54%)、亚麻酸(19.62%)、棕榈酸(13.39%)和硬脂酸(5.13%),浸出法牡丹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9.61%)、亚麻酸(24.62%)、棕榈酸(13.23%)和硬脂酸(5.36%)。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压榨油进行精制并比较组分差异。分子蒸馏后牡丹籽油中亚油酸质量分数由51.85%降低至24.81%,棕榈酸质量分数由13.35%降低至8.83%,α-亚麻酸质量分数则由19.00%升高到61.98%。提取油牡丹籽壳多酚的工艺研究,考察提取温度、时间、乙醇浓度以及液料比等单因素,并结合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25:1、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0min,多酚得率为5.75%;油牡丹籽壳多酚、黄酮、多糖以及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1.23、64.35、76.21和46.18mg/g。分离纯化油牡丹籽壳多酚,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级萃取和柱层析。结果表明:最佳纯化工艺为X-5树脂(上样流速2mL/min、洗脱流速为2mL/min),油牡丹籽壳多酚纯度由6.16%提高到23.1%;分级萃取获得乙酸乙酯部位的得率和多酚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69.42%和34.88mg/g;通过HPLC色谱分析各萃取部位提取物中可能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油牡丹籽壳提取物(F0)中可能含有芦丁、白藜芦醇、肉桂酸及槲皮素类组分的多酚类化合物,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F2)中可能含有白藜芦醇和肉桂酸类组分的化合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F3)中可能含有儿茶素、丹皮酚、芦丁和槲皮素类组分的化合物;水部位提取物(F4)中可能含有儿茶素、丹皮酚、芦丁和肉桂酸类组分的化合物。乙酸乙酯极性部位提取物经柱层析后获得的化合物,经过结构鉴定为白藜芦醇。研究油牡丹籽壳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F2)具有较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为1 250.08mg/g(BHT为226.00mg/g),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54.25mg/L(BHT为34.30mg/L),对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由强到弱:F4>F3>BHT>F2>F0;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F2)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5.2mg/mL。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相关知识
植物源有效成分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进展
多花黄精提取物对水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紫斑牡丹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Endophytic Fungi Separation from Paeonia rockii
独活提取物抑制柑桔病原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投稿20111116.doc
西兰花中萝卜硫苷的提取及降解产物抑菌活性研究
聚焦以油养肤技术突破!花皙蔻发表牡丹籽发酵油工艺及功效活性研究论文
4种中药黄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不同品种牡丹抗氧化能力与其多酚黄酮含量的关系研究
提取分离花青素及纯化专利工艺技术
石香薷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网址: 油牡丹籽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7788.html
上一篇: 一种牡丹籽油制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 打卡观光!钟山区60余亩向日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