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效果论文范文(精选11篇)
关键词:香石竹,切花,保鲜,无机盐
鲜切花的保鲜是园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国内外对鲜切花衰老、凋萎原因及如何延迟切花衰老以达到保鲜目的已有许多研究报道, 切花衰老过程受到包括化学药剂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些化学药剂统称保鲜剂。它所含的成分有碳水化合物、杀菌剂、有机酸、乙烯抑制剂、生长调节剂;其功能为抑制微生物生成、降低pH、沉淀水中有害物质、抑制乙烯、减少蒸腾率、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现依据保鲜液的成分和功能, 选用蔗糖、柠檬酸、硝酸银、硼酸、氯化钴、氯化钾、硫酸铝、6-BA作保鲜剂主要材料进行组合, 研究了不同保鲜液对鲜切花保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香石竹切花品种为马士特。供试试剂为蔗糖、柠檬酸、硼酸、6-BA、氯化钴、氯化钾、硝酸银和硫酸铝。
保鲜配方详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以清水为对照 (见表1) 。供试香石竹切花选当地花店中大小一致、无病虫害、花骨朵饱满且未开放的健壮株15枝, 采切后立即带回实验室中, 每枝剪留50 cm, 分别插入盛有清水 (CK) 和500 mL不同配方溶液的矿泉水瓶 (水瓶容量为500 mL, 矿泉水瓶需要在外面包裹上不透光的塑料纸, 以防药剂见光分解) 中, 插入深度 8 cm, 瓶口用脱脂棉塞紧, 以防溶液蒸发。每瓶插3枝, 每处理重复 3次。矿泉水瓶置于实验室散射光处, 瓶插期间室内温度为 (25±2) ℃, 空气湿度为60%~7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保鲜液对花朵最大直径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处理1~处理4的花朵最大直径明显大于对照, 分别较对照大0.83、0.67、1.33和0.73 cm, 说明4种保鲜液都能促进香石竹切花开放, 其中处理3促进开放的效果最为明显。
2.2 不同保鲜液对保鲜天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 香石竹切花寿命因保鲜液种类不同而长短不一。在清水中, 平均保鲜7.7 d, 处理1~处理4平均保鲜天数分别为17.7、14.0、24.0和17.0 d, 分别延长10.0、6.3、16.3和9.3 d。其中以处理3的效果最为显著, 是对照切花寿命的3.1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与清水对照相比, 其他4种保鲜液均能明显增加花朵最大直径, 显著增加花朵保鲜天数, 延长开花时间, 提高观赏价值。其中, 以处理3 (2%蔗糖+0.02%硝酸银+柠檬酸300 mg·L-1+6-BA 25 mg·L-1+硼酸200 mg·L-1) 保鲜效果最佳。
切花衰老过程受到包括化学药剂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 采用化学药剂 (统称保鲜剂) 调控切花采后的代谢和衰老过程, 能有效延长切花的保鲜期[1] 。保鲜剂中加入糖类, 主要目的是提供呼吸基质, 维持正常的呼吸作用[2];柠檬酸、硝酸银具有杀菌作用, 硝酸银对乙烯有很明显的拮抗作用, 因而能够延长保鲜时间;CoCl中的 Co+也是常用的杀菌剂和乙烯对抗剂, 其作用原理与AgNO3 比较相似, 且它对切花的毒性小;KCl 中的钾离子对于参与体内各种反应的酶起重要作用, 能促进呼吸进程和蛋白质形成;Al2 (SO4 ) 3 有抑制乙烯产生的作用, 并能降低溶液的pH, 抑制微生物生长, 促进水分的吸收;另一方面, 还能促进气孔关闭, 降低蒸腾作用, 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因而能够延长切花寿命, 这与周毅等[3]研究发现化学药剂处理后的切花, 不仅瓶插寿命较对照提高了1倍, 而且切花的观赏品质也有显著地提高的研究结果一致。该试验只是初步研究, 至于各药剂适宜的浓度配比、花瓣的各项生理指标测定及其影响机理和动态变化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勇.乙烯与切花的衰老及保鲜[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7 (4) :5-10.
[2]余仲东, 于海丽, 吕全.几种保鲜药剂组合对月季切花保鲜消毒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 14 (4) :89-93.
关键词:凤凰白花水蜜桃;花椒浸提液;生姜浸提液;农艺方法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14
水蜜桃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其香甜多汁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1]。由于水蜜桃皮薄汁多,果实水分含量高,采摘和运输过程中易出现机械损伤,不易贮存,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果肉即会迅速变软,失水腐烂,造成经济效益下降[2]。目前,主要的水蜜桃保鲜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种,物理方法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延长水蜜桃的保鲜期,但由于成本高,技术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4],而化学方法易影响其食用安全性,造成环境污染,长期使用还会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5-6]。因此,追求自然、天然和营养的保鲜剂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食品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无疑是人们的首选。植物中存在许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和其他生理功能,尽管目前食品源防腐剂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植物中寻找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7]。
花椒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等,它们是各种植物中常见的对食品中腐败菌及致病菌具有抑制效果的化学成分。因此,花椒是食品天然保鲜剂的重要来源。江洁芳[8]的研究表明,花椒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张应烙[9]的研究表明,花椒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在80%以上。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生姜和花椒均购于金润发超市。
试验用水蜜桃品种为‘白花,取色泽大小相近,无损伤无虫害的果实编号后冷藏待用。
试验仪器有:756M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冷藏冰箱、电子天平水浴锅、GY-3型水果硬度仪、TGL1650-WS台式高速离心机、VBR-18型手持折光仪、DDS-11A型电导率仪、保鲜袋。
1.2 方 法
1.2.1 浸提液配置 保鲜效果而言,花椒浸提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维持水蜜桃硬度、维持细胞膜稳定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抑制水蜜桃呼吸;姜汁浸提液在维持水蜜桃质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生成、减缓腐烂程度和降低PPO酶活性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花椒和姜汁浸提液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且花椒的保鲜效果优于姜汁。
3 结 论
水蜜桃在放置的过程中,从外观上看:首先是失水,水蜜桃果皮皱缩,其次是果肉褐变,产生褐斑,最后是霉菌污染,整个果实腐烂变质。从生理角度看:最主要的生理指标是呼吸强度。实验数据表明,桃果实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呼吸高峰在贮藏3 d后到达,1 d后即迅速下降至贮藏初期水平。跃变开始前,果实生理指标小幅度波动,在即将发生跃变前,果实失水速率明显加快,褐斑数显著增加,呼吸强度迅速上升至最大值;呼吸跃变后,果实硬度迅速降低,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含量到达贮藏期的最大值。桃果实采收后始终处于较高的呼吸强度,且呼吸跃变带来了其他生理指标的一系列变化,这可能是桃不耐贮藏的重要生理原因。因此,延长水蜜桃贮藏期的关键是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推迟呼吸高峰到来的时间,防止因呼吸所引起的营养成分损耗、变质、变色、软化和果实表面水分蒸发等。桃果实的可观指标,即失重率、腐烂指数和硬度直接关系到桃果实作为商品的出售情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通过抑制果实呼吸强度控制失重率、降低腐烂指数、保持果实硬度对桃果实售出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生姜和花椒作为果蔬保鲜剂的最大优点是它是日常生活中可食用的调味原料,被认为是对人体安全的。姜汁可对由真菌属病原体引起的果蔬采后腐烂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以替代抑菌剂,花椒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两种食品源保鲜剂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技术。
花椒浸提液处理组对‘白花水蜜桃的保鲜效果较好,在降低丙二醛含量、抑制细胞膜受损、推迟呼吸高峰等方面优势显著,相对生姜浸提液处理组而言较优,而姜汁减缓腐烂程度、降低其PPO酶活性等方面优势显著。
总之,姜汁和花椒浸提液作为食品源保鲜剂方法,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段振华.水蜜桃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2):4-7.
[2] Sharma R, Singh D, Singh 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microbial antagonists:A review[J]. Biological Control,2009,50:205-221.
[3] 杨水兵,梁瑞红, 刘成梅, 等. 复合有机酸保鲜剂(OAA - 7)在水蜜桃保鲜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08, 29 (2) : 440- 443.
[4] 肖红梅, 王薛修. 钙处理对桃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9 ( 3) : 122-124.
[5] 周海莲,邵亚妮.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J].法制与社会,2009(26):355.
[6] 范青,田世平,徐勇,等.季也蒙假丝酵母对采后桃果实软腐病的抑制效果[J].植物学报,2000,42(10):1 033-1 038.
[7] 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J].食品科学,2006,27(1):263-268.
[8] 江洁芳.花椒中抑菌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1,36(3):30-32.
[9] 张应烙,尹彩萍. 15种中药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33(l):175-177.
[10] 关洪全,李建春,李海波,等.生姜、食盐、乙醇对常见食品污染菌协同抗菌作用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78.
[11] 宫春波,杨伟,刘永红,等.鲜姜汁抑菌效果的测定[J].2005, 50(9):50-52.
[12] 车芙蓉,马岩松.鲜姜汁在果汁复合汁饮料中抑菌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2,154(10):13-15.
[13] 王琚,吴晓,霍乃蕊.大蒜、生姜复配提取液抑菌防腐及其对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63-367.
[14] Maclaughlin R J,Wilson C L,Droby S,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grape, peach and apple with yeasts Kloeckera apiculata and Candida guilliermondii[J].Plant Disease,1992,76:470-473.
[15] 杨增军,张华云.果蔬贮藏学实验指导[M].莱阳:莱阳农学院, 1995: 1-46.
[16]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74-277.
[17] 刘海波,田世平,秦国政,等.罗伦隐球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拮抗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 83l-835.
[5] 周海莲,邵亚妮.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J].法制与社会,2009(26):355.
[6] 范青,田世平,徐勇,等.季也蒙假丝酵母对采后桃果实软腐病的抑制效果[J].植物学报,2000,42(10):1 033-1 038.
[7] 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J].食品科学,2006,27(1):263-268.
[8] 江洁芳.花椒中抑菌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1,36(3):30-32.
[9] 张应烙,尹彩萍. 15种中药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33(l):175-177.
[10] 关洪全,李建春,李海波,等.生姜、食盐、乙醇对常见食品污染菌协同抗菌作用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78.
[11] 宫春波,杨伟,刘永红,等.鲜姜汁抑菌效果的测定[J].2005, 50(9):50-52.
[12] 车芙蓉,马岩松.鲜姜汁在果汁复合汁饮料中抑菌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2,154(10):13-15.
[13] 王琚,吴晓,霍乃蕊.大蒜、生姜复配提取液抑菌防腐及其对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63-367.
[14] Maclaughlin R J,Wilson C L,Droby S,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grape, peach and apple with yeasts Kloeckera apiculata and Candida guilliermondii[J].Plant Disease,1992,76:470-473.
[15] 杨增军,张华云.果蔬贮藏学实验指导[M].莱阳:莱阳农学院, 1995: 1-46.
[16]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74-277.
[17] 刘海波,田世平,秦国政,等.罗伦隐球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拮抗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 83l-835.
[5] 周海莲,邵亚妮.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J].法制与社会,2009(26):355.
[6] 范青,田世平,徐勇,等.季也蒙假丝酵母对采后桃果实软腐病的抑制效果[J].植物学报,2000,42(10):1 033-1 038.
[7] 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J].食品科学,2006,27(1):263-268.
[8] 江洁芳.花椒中抑菌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1,36(3):30-32.
[9] 张应烙,尹彩萍. 15种中药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33(l):175-177.
[10] 关洪全,李建春,李海波,等.生姜、食盐、乙醇对常见食品污染菌协同抗菌作用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78.
[11] 宫春波,杨伟,刘永红,等.鲜姜汁抑菌效果的测定[J].2005, 50(9):50-52.
[12] 车芙蓉,马岩松.鲜姜汁在果汁复合汁饮料中抑菌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2,154(10):13-15.
[13] 王琚,吴晓,霍乃蕊.大蒜、生姜复配提取液抑菌防腐及其对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63-367.
[14] Maclaughlin R J,Wilson C L,Droby S,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grape, peach and apple with yeasts Kloeckera apiculata and Candida guilliermondii[J].Plant Disease,1992,76:470-473.
[15] 杨增军,张华云.果蔬贮藏学实验指导[M].莱阳:莱阳农学院, 1995: 1-46.
[16]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74-277.
目前, 用于切花保鲜的方法是用含有8-羟基喹啉 (8-HQ) 及其碳酸盐 (8-HQC) 或硫酸盐 (8-HQS) 和银离子的保鲜剂通过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同时有利于花枝吸水, 但是8-HQ属于杀菌剂, 有一定毒性, 银离子有高毒,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利。因此, 鲜切花的保鲜及保鲜剂的安全使用备受关注。当前, 已有苯甲酸和水杨酸用于非洲菊[1]、水杨酸用于香石竹[2]和山梨酸用于非洲菊[3]的报道。苯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常用于食品、化妆品的防腐, 是比较安全的防腐剂, 尤其山梨酸, 是国际上公认的防腐剂[4]。试验使用含有苯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的保鲜剂处理花束切花, 研究处理的花束切花的形态和生理, 寻找出花束切花环保安全的保鲜液, 提高花束鲜切花观赏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用品
切花品种包括粉色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和非洲菊这世界五大切花。基本液配方为1%蔗糖+300 mg/L硫酸铝+200 mg/L硝酸钙+100 mg/L磷酸二氢钾+1 mg/L 6-苄氨基嘌呤 (6-BA) +0.02%吐温, 处理1:基本液+20 mg/L苯甲酸;处理2:基本液+20 mg/L水杨酸;处理3:基本液+20mg/L山梨酸;对照 (CK) :蒸馏水。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4年6月, 试验地点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训室。
1.3 试验方法
设3个处理1个对照。选择健壮、花枝粗细基本一致的切花, 每10支扎成花束, 每种切花扎8个花束, 花枝基部用塑料膜包扎, 每种花的花枝基部加入不同处理的保鲜剂400~500 m L, 对照加入蒸馏水。4束作形态观察, 4束作生理检测。花束放置室内, 室内白天有散射光, 温度为27~34℃, 相对湿度65%~75%。
1.4 试验步骤
1.4.1 形态指标
花朵直径:每天定时用尺子测量切花的直径, 取10枝花径的平均值。
切花寿命:10枝切花的平均寿命。香石竹切花寿命:从扎成花束当天开始到外轮花瓣向下反卷、失水萎蔫, 干枯, 变色;唐菖蒲切花寿命:从扎成花束当天第1朵小花开放开始到最后1朵小花花瓣向下反卷、失水萎蔫变色;非洲菊切花寿命:从扎成花束当天到花茎变软或花瓣下垂、萎蔫;月季切花寿命:从扎成花束当天开始到花瓣失水萎蔫;菊花寿命:从扎成花束当天开始到最外一两轮花瓣下垂、颜色变褐, 萎缩变软。
1.4.2 生理检测
1.4.2. 1 花瓣水分含量测定
保鲜后2、4、6 d, 称取3~5片花瓣, 重复3次, 检测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非洲菊花瓣水分含量, 取平均值。用0.001 g天平称取花瓣置于铝盒中, 于干燥箱中115℃杀青15 min, 然后70℃恒温过夜, 具体测定方法参考文献[5]。
1.4.2. 2 花瓣细胞膜透性测定
保鲜后的2、4、6 d, 称取0.2 g花瓣, 检测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非洲菊花瓣细胞膜透性含量, 重复3次, 取平均值。称取花瓣于干净的50 m L烧杯中, 加入20 m L蒸馏水, 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处理15 min, 取出静置20 min, 用DDS-303型电导率仪测定细胞膜透性, 然后置于100℃水浴锅中20 min,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第2次测定, 测定方法参考文献[6]。
1.4.2. 3 花瓣蛋白质含量测定
分别在保鲜后的2、4、6 d, 称取0.2 g花瓣, 检测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非洲菊蛋白质含量, 重复3次, 取平均值。称取花瓣于碾钵中, 加5 m L蒸馏水碾碎, 离心, 取1 m L上清液, 加入5 m L考马斯亮蓝溶液, 搅拌均匀后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值, 测算蛋白质含量[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保鲜液处理对鲜切花平均直径及寿命的影响
不同保鲜液花束处理对各鲜切花平均直径随着保鲜时间的延长, 鲜切花直径呈不断增加趋势, 不同处理的平均花茎都比CK大, 由表1可知, 香石竹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平均直径分别比CK高出0.73 cm、0.37 cm、0.75 cm;唐菖蒲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平均直径分别比CK高出0.90 cm、0.75 cm、0.14 cm;非洲菊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平均直径分别比CK高出0.3 cm、0.51 cm、0.46cm;月季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平均直径分别比CK高出0.52 cm、0.49 cm、0.48 cm;菊花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平均直径分别比CK高出0.90 cm、0.86 cm、1.05 cm。试验结果说明不同花束处理都能促进鲜切花的开放, 不同花束处理间的鲜切花的花径增大有差异, 但不显著。不同处理对月季、香石竹、菊花、非洲菊切花的花径增大效果是山梨酸>苯甲酸>水杨酸, 唐菖蒲的花径增大效果苯甲酸>水杨酸>山梨酸。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的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下同。
花瓣寿命作为花朵有效寿命的指标, 因此通常以花瓣作为研究花衰老的材料[8]。由表2看出, 不同处理对五大切花的寿命影响不同, 各处理的平均寿命都比CK高。香石竹平均寿命处理1、处理2、处理3分别比CK高出3 d、5 d、4 d;唐菖蒲平均寿命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3 d、3d、2 d;非洲菊平均寿命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3 d、2 d、3 d;月季平均寿命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2 d、2 d、3 d;菊花平均寿命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1 d、3 d、3 d。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对5种花束切花均可延长寿命效果。
2.2 不同处理对鲜切花花瓣含水量的影响
鲜切花细胞只有保持一定的膨压,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保持鲜艳外观。切花采收后, 切断了来自母体根系的水分供应, 打破切花的水分平衡, 当失水达鲜重的5%, 花瓣表现萎蔫[9]。由表3可以看出香石竹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花瓣含水率分别比CK高出1.4%、2.1%、2.8%, 各处理与CK差异不大;唐菖蒲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3.1%、2.6%、3.9%, 处理1、处理3与处理2、CK有差异;非洲菊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2.9%、3.1%、3.8%, 各处理与CK有显著差异;月季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2.6%、4.0%、3.8%, 各处理与CK没有差异;菊花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2.3%、1.1%、2.7%, 处理3与CK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束处理均能保持花瓣水分含量, 保持花瓣色泽, 保持花瓣新鲜, 观赏价值。
2.3 不同处理对鲜切花花瓣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蛋白质降解是各种植物组织器官衰老的标志,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蛋白质降解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0], 蛋白质降解快慢反映在鲜切花花瓣上是花瓣萎蔫、衰老的快慢程度。不同处理花束中5种鲜切花的花瓣蛋白质含量不同, 处理间及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从表4可看出, 不同花束处理的鲜切花花瓣蛋白质含量高于CK, 如香石竹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0.21、0.14、0.48 mg/g;唐菖蒲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0.06、0.08、0.01 mg/g;非洲菊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0.96、0.91、1.22 mg/g;月季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0.60、0.45、0.85 mg/g;菊花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高出0.52、0.55、0.80 mg/g, 不同处理都可以减少蛋白质的降解, 以保持鲜切花的观赏品质。
2.4 不同处理对五大鲜切花花瓣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细胞膜相对透性可以作为细胞活力和表示细胞衰老程度的一项生理指标, 细胞膜相对透性的数值越大, 表明细胞膜的结构越不完整, 损伤或衰老程度越大, 切花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11],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花束处理对花瓣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同。不同花束处理的花瓣细胞膜透性均比对照低。其中香石竹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低0.84%、0.14%、3.47%;唐菖蒲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低0.84%、0.14%、3.47%;非洲菊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低0.43%、0.71%、1.65%;菊花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低1.09%、1.95%、2.99%;月季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CK低1.27%、0.30%、2.85%。结果表明不同花束处理保鲜液降低鲜切花细胞膜相对透性, 减少细胞内容物的析出, 较长时间保持花瓣鲜艳, 保持观赏价值。
3 讨论与结论
鲜切花切离母体植株后, 开始走向衰老。蔗糖能补充切花碳源, 起着保持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通过调节蒸腾作用和细胞参透压促进水分平衡, 增加水分吸入[12];铝离子 (AL3+) 减少乙烯的生成, 降低溶液的p H值, 钾离子 (K+) 可增加花瓣细胞的渗透浓度, 保持花朵色泽鲜艳, 钙离子 (Ca2+) 可增强切花保水能力, 减少蛋白质降解[13], 促进花枝茎杆挺立[14];6-BA做为植物激素, 有延长切花寿命的作用[15];吐温作为表面活性剂, 帮助切花吸水和光合作用[16], 促进各种营养元素和离子的吸收;苯甲酸、水杨酸、山梨酸是有机酸, 起到酸化溶液、防腐保鲜作用, 苯甲酸和水杨酸还能延缓一些酚类物质的氧化, 抵制自由基及乙烯的生成, 从而减缓花径疏导组织的堵塞, 促进花枝水分吸收和平衡[13], 延长切花寿命作用。
不同花束处理鲜切花与对照相比较, 均有增大花朵直径、保持花枝茎杆挺立、保持花瓣较好的光泽、延长切花寿命的作用;通过对五大鲜切花花束花瓣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相对细胞膜透性的检测, 结果表明不同花束处理的鲜切花在保持花瓣水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维持较低的相对细胞膜透性, 效果比对照好。经过处理的花束花瓣维持鲜艳时间比对照长, 花枝挺直。因此含有苯甲酸、水杨酸以及山梨酸的保鲜液处理花束切花, 有延长切花寿命, 提高观赏价值的作用。这与前人研究的用不同保鲜液瓶插保鲜切花及浸泡花泥保鲜切花的结果有相似性。由于苯甲酸、水杨酸以及山梨酸是安全环保的有机酸, 不污染环境, 对人身无不良影响, 在切花保鲜应用中更有优势, 3种酸及各种营养元素对花束中五大切花保鲜效果各有差异, 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通过在月季、唐菖蒲、菊花、香石竹、非洲菊等世界五大鲜切花花束中添加含有苯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溶液保鲜。与对照比较, 能增大花朵直径, 延长切花寿命, 减少萎蔫、弯头;有增加花瓣含水量、降低花瓣细胞膜相对透性、延缓花瓣蛋白质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花束的鲜切花, 均有延长切花寿命, 提高观赏价值的作用。
夏天豆制品如何保鲜?豆制品保鲜小妙招
豆制品保鲜小妙招
盐水法:
保存豆腐可以用“盐水法”:将食盐化水煮沸,冷却后,将豆腐全部浸入,再放入冰箱。豆腐干则要放在冰箱最靠近内壁的位置。
密闭法:
豆浆如果直接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一夜;但如果采用“密闭法”保存,能放一个星期。
1、把豆浆烧开,迅速倒入能密闭的容器(也先用沸水烫过),不要倒太满,留下1/5的空隙。
2、盖上盖子,停留十几秒钟,再把盖子拧到最紧。
3、冷却到室温后,再放进冰箱。
关键词 木薯 ;保鲜 ;热处理 ;贮藏品质
分类号 S533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2.016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n Preservation and Quality
of Fresh Cassava Root
CAI Kun LI Kaimian CHEN Songbi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The fresh root of the cassava variety South China NO.9 were immersed in hot water of 50, 60 and 70℃ for 5 minutes. Then they were drained and were put in cold storage at 4 ℃ by enclosed with vacuum bags. After 2, 4, 6, 8 and 10 day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assa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ropriate heat treatment could not only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microbial that could made the fresh cassava root rotten, and at the same time, could delay the browning of the fresh root and keep the cassava root fresh and had well sensory quality.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 at 60℃ for 5 min worked best,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assava root could be preserved 10d at 4℃ and still fresh.
Keywords cassava ; fresh preservation ; heat treatment ; storage quality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植物,是世界三大薯类(木薯、马铃薯、甘薯)之一[1]。其块根富含淀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物质[2]。由于木薯鲜薯组织脆嫩,水分含量高,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易出现“采后生理性变质”,导致块根失水、褐化、腐烂,鲜木薯贮存期短,从而制约了木薯大量上市供应及产后综合利用,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3]。
木薯的传统贮藏保鲜方法主要有封蜡、沙埋、 沟壕保存等,可延长木薯保质期至2个月,但经过贮藏后木薯块根易变味,不能食用[4]。采后热处理是国内外广泛研究的一种物理保鲜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无化学残留等特点[5]。热处理技术保鲜果蔬的机理主要在于:一方面,热处理可抑制生物体内外的孢子萌芽和由真菌类引起的腐败,从而达到灭菌、抑制生理过程、延长货架期的目的[6],另一方面,通过抑制PPO、POD等褐变酶的活性,促进果蔬损伤细胞的愈合,避免伤口扩展形成褐斑从而延缓果实的褐变和衰老[7]。目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热水处理、热蒸汽处理和热空气处理,已经在香瓜、西红柿等果实的采后贮藏保鲜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8-10],而在木薯鲜薯的储藏和保鲜中却鲜见应用。本试验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并对贮藏过程中鲜薯生理及品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控,以寻求适合木薯鲜薯的贮藏保鲜方法,为木薯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华南9号木薯:采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木薯种植资源圃。选取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木薯作为实验材料。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MS104/MS204S,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LFRA1500g型质构仪,美国Brookfield公司;CR-400色差计,日本美能达仪器公司;WYT-4手持折光仪;GH系列高精度恒温水槽,汗诺仪器。
磷酸氢二钠、硫代巴比妥酸、过氧化氢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所用蒸馏水为去离子重蒸水。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新鲜木薯经去皮、清洗后切2 cm左右片状,置于50、60和70℃ 恒温水浴中浸泡5 min后沥干,用 PE 保鲜袋真空包装后放入4 ℃冷库中贮藏,从0 d开始每 2 d 测定一次各项指标,对照除不进行热处理外,其他处理相同,每处理3次重复。
1.2.2 指标测定
(1)失重率[11]:贮藏前测定木薯的质量,随后每3 d测一次,每重复3次测量,用如下公式计算失重率, 失重率=, m表示质量(g)。
nlc202309030830
(2)硬度[12]:利用质构仪进行测定,沿木薯横切面部位下压进行TPA测试,每面测2个点,重复3次,取平均值。
(3)色泽:用分光测色仪测量,每面测定4个点,记录颜色变化情况(L*值)。L*=0为黑色,L*=100为白色,L*值越大,表示颜色越白,褐变越轻;L*值越小,表示颜色越黑,褐变越重[13]。
(4)淀粉含量:依照GB/T25219-2010测定[14]。
(5)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15]:采用折光仪测定。
(6)感官评价[16-17]:感官分析采用20分制,标准参照表1。由6人组成的品评组人员评判各处理的保鲜效果,每个样品按组织形态、色泽、气味、腐烂程度进行整体分级打分。
(7)菌落总数:参照GB4789.2-2010[18]进行测定。
每个指标至少设3个重复,实验数据以X+SD表示,采用Excel和SAS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处理对木薯失重率的影响
木薯在贮藏过程中重量变化主要是由呼吸作用引发的水分散失,过多的水分脱失致使产品萎蔫、皱缩、干化,失去新鲜状态,因而失重率是影响木薯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木薯失重率在贮藏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地增加。贮藏第6天时,对照组失重率为2.9%,而50、60和70℃热处理组失重率仅为1.4%、1.2%和1.9%,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贮藏6 d后,对照组已经出现腐烂现象,热处理组仍保持较好品质,整个贮藏过程中,3个热处理组失重率始终低于对照组,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热处理减缓了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其新陈代谢作用受到抑制。
2.2 热处理对木薯硬度的影响
木薯贮藏过程中由于水分散失,导致其硬度降低,块根出现起皱、萎蔫现象[19]。块根硬度可反应果蔬的成熟、衰老情况。
从图2可看出,不同处理木薯块根硬度在贮藏期间均呈下降趋势。在第6天,50、60和70℃处理5 min的果实硬度分别比对照组高0.13,0.21和0.19 kg/cm2,且60℃处理的块根硬度明显优于其他组,处于较高水平。说明60℃热处理5 min可有效抑制木薯块根的呼吸作用及后熟软化,使其保持良好的鲜食品质。
2.3 热处理对木薯色泽的影响
在整个贮藏期间,木薯果肉色泽L*值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木薯块根的L*值逐渐下降。见图3。
由图3可知,在贮藏第10天,50、60和70℃热处理组L*值下降率分别为19.6%,13.0%和13.2%,下降速率最小的为60℃处理组,60、7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对照组的木薯块根在第6天已经开始腐烂。整个贮藏期内热处理的木薯块根L*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热处理有利于保持木薯果肉的淡黄色色泽。
2.4 热处理对木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淀粉含量是木薯的主要营养指标之一。各处理的木薯块根淀粉含量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总体呈平缓下降趋势,贮藏时间越长,淀粉含量越低。对照组淀粉含量下降最快,60℃处理的下降最慢。经热处理的木薯块根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第6~10天,3个热处理组木薯淀粉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对照组处理的木薯块根已经开始腐烂,差异性极显著(p<0.01),说明热处理可以保持木薯的淀粉含量,防止淀粉的转化。见图4。
2.5 热处理对木薯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影响
TSS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果蔬的营养品质。如图5所示,木薯块根的TSS含量在贮藏期内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热处理组TSS上升的速率相对缓慢,对照组木薯到第6d时TSS含量达到最大值3.23%,随后开始腐烂。三种热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木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在第10天,TSS含量在50、60和70 ℃处理后分别为3.17%、2.47%和2.63%,没有腐烂变质现象,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热处理有利于保持木薯品质,可抑制木薯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
2.6 感官评价
图6所示为各处理在4℃贮藏6 d时的图片,可以看出对照组组织萎蔫变黄、褐变严重,有较大面积腐烂、霉变;50℃处理组块根表面有萎蔫现象,组织变软,出现明显褐变区域,而60和70℃热处理组质地良好、呈淡黄色,无褐变、腐烂现象。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木薯块根各感官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表2)。
块根色泽由淡黄变为黄色或褐色,木薯特有的香气变淡、消失甚至出现异味,块根表面逐渐失水、皱缩,整体外观变差,甚至失去商品价值。热处理对木薯块根组织形态、色泽、气味、腐烂程度的影响均较大,贮藏10 d后,热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2.7 热处理对木薯菌落总数的影响
鲜切果蔬表面的微生物繁殖达到1×106 CFU/g后,即失去商品原有品质[20]。经热处理后的木薯块根在低温贮藏10 d后,微生物数量没有超过1×105 CFU/g,而对照组的菌落总数在贮藏6 d时已达到1.05×106 CFU/g,6 d后已腐烂,表明热处理对木薯块根微生物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见表3。
3 讨论与结论
木薯采后生理劣变,主要是第一阶段的生理褐变和第二阶段由微生物引起的软腐[21-22]。热处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的一种物理保鲜技术,其主要优点是无化学残留、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善果蔬的贮藏品质,有效延长新鲜果蔬的藏期[22-24]。本文利用热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木薯块根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三种热处理方式都能够有效抑制木薯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其中60和70℃热处理5 min后真空包装低温贮藏,木薯块根贮藏品质关键指标都明显改善,失重率显著降低、褐变强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步上升、淀粉含量缓慢下降、贮藏10 d仍可保持较好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与范文广[25]等对于山药的研究结果一致。
nlc202309030830
热处理能明显抑制鲜切木薯的褐变和TSS的上升,使失重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维持较好的品质,延长了贮藏期。不同温度热水处理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中60和70℃处理组的效果较好,差异不显著,考虑生产成本等问题,选择60℃热水中浸泡更符合生产实际。但同时发现,热处理的作用效果仍显单一, 今后还应考虑多种方式相结合,以热处理联合杀菌剂、涂膜剂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木薯保鲜工艺。
参考文献
[1] 贾晶霞,李雷霞.世界及中国木薯生产概况[J]. 农业工程,2015,5(5):124-129.
[2] 杨荣鑑,余世望,范青生. 基于 GIS 的世界木薯生产时空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268-274.
[3] 张振文,李开绵. 木薯块根采后腐烂及贮藏方法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2, 33(7):1 326-1 331.
[4] 马秋香,许 佳,乔爱民,等. 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学,2009,17(3):309-314.
[5] Lurie S. Postharvest heat treatments[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1998, 14(3): 257-269.
[6] 鲁莉莎,乔勇进,段丹萍. 热处理对鲜切生菜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3):451-457.
[7] 闫 帅,梁 颖,刘贤金,等. 热处理对鲜切鸡毛菜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2):341-343.
[8] Wang C Y.Effect of moist hot air treatment on some postharvest quality attributes of strawberries[J]. Journal of Food quality, 2000, 23: 51-59.
[9] 尹海蛟,杨 昭.伊丽莎白香瓜采后热处理工艺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2011,(10):615-730.
[10] Mcdonald R E, McCollum T G, Baldwin E A. Temperature of water heat treatment influences tomato fruit quality following low-temperature storage[J]. Postharvest Biol Technol, 2000, 16:147-155.
[11] 李湘利,刘 静,魏子浩,等. 姜蒜浸提液与壳聚糖复合保鲜切分莲藕护色效果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10,35(1):253-256.
[12] 李素清,秦 文,王家梅,等. 贮藏温度对热处理楠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32(4):413-417.
[13] 李淑荣,王 丽,高美须,等. 辐照对鲜切胡萝卜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3):769-774.
[14]GB/T 5514-2008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中淀粉含量测定.
[15] 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7-29.
[16]王 伟,胡泳华,黄 浩,等. 亚硫酸氢钠在马铃薯切片过程中防褐变作用机理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2):256-259.
[17]吴日章,曾凯芳. 乙醇熏蒸对新鲜茎瘤芥贮藏品质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1,11(3):6-9.
[18]GB 4789. 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S].
[19]文明富,胡梅珍,王文泉,等. 八个木薯品种(系)储藏根采后耐贮性生化指标的变化[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9(1):172-176.
[20]Caleb O J,Mahajan P V,Alsaid F A,et al.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Technology of Fresh and Fresh-cut Produce and the Microbial Consequences--A Review[J]. Foo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13(6):303-329.
[21]方 佳,蒲文辉,张慧坚. 国内外木薯产业发展近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 (16):353-361.
[22]林 莹,古 碧,刘 婷,等. 不同贮藏方式对木薯鲜薯品质的影响[J].热带农业工程,2011, 35(2):5-8.
[23]Lafuente María T, Ballester Ana, Calejero Joaquín, et, al. Effect of high-temperature-conditioning treatments on quality, flavonoid composition and vitamin c of cold stored‘fortune’mandarins[J]. Food Chemistry, 2011, 128(4): 1 080-1 086.
[24]朱 红,李洪民,张爱君,等. 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7):64-67.
[25]范文广,王庆国,毛春芳. 热处理控制鲜切山药褐变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45(2):38-41.
虽然臭氧在水产品加工保鲜中的应用日益扩大,但由于臭氧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臭氧在常温下难以保存,使得这项技术在水产品保鲜的应用上一直停滞不前。笔者开展臭氧冰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探索,开发环保型臭氧冰应用于水产品的保鲜,除保持了臭氧原有的性能和功效外,其最大优点是杀菌力强、保鲜效果好、使用方便、可在任何场合和任何领域中应用。可以预料,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臭氧冰保鲜将成为水产品保鲜的一条重要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规格为35~45尾·kg-1,购自广州市黄沙水产批发市场。
1.2 主要试剂与设备
硫代硫酸钠、碘化钾、硼酸、盐酸等均为分析纯化学试剂;上海紫光CF-98-30臭氧发生器,臭氧量30 g·h-1,上海尼可尼20NPD04Z涡流泵,FM400格兰特快速制冰机,数字式pH计,HG53梅特勒卤素水分测定仪等。
1.3 方法
1.3.1 臭氧冰制取
由CF-98-30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与控温在1℃的水同时送入高效涡旋泵气水混合装置,经混合形成高浓度的臭氧水,并持续地送入FM400快速制冰机制成臭氧冰。
1.3.2 冷却保鲜试验
将购买的鲜活凡纳滨对虾用冰水处理后去头,并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去头虾用层虾层臭氧冰装入泡沫保温箱内,并在最上面铺一层足量的臭氧冰,然后置于3~5℃的恒温箱冷贮。
试验选定臭氧浓度为5 mg·kg-1的臭氧冰简称为臭氧冰1组,臭氧浓度为15 mg·kg-1的臭氧冰简称冰为臭氧冰2组,普通冰为对照组(下同)。
在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作感官鉴定、挥发性盐基氮(TVB-N)、水分、pH值和细菌总数指标测定。
1.3.3 臭氧冰中臭氧浓度的测定[4]
量取20 mL 20%碘化钾溶液于500 mL的吸收瓶中,加入250 g臭氧冰,加入5 mL(1+5)硫酸溶液(使pH值降至2.0以下),加塞摇匀至冰融化,在暗处放置5 min。用0.1000 mol·L-1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1 mL,继续滴定至颜色消失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计算臭氧浓度。
1.3.4 感官质量评定
在保鲜过程中,每次取样作理化检测前先观察对虾的外表和形态,对其进行感官质量评定,通过对气味、色泽、弹性项目进行评分(标准见表1)。根据评分小组对其敏感程度,确定每项权重分别为0.4,0.3,0.3,计算加权平均分[5]。其中满分为10分,最好为9~10分;较好为6~8分;较差为2~4分;最差为0~1分;6分以上为鲜度良好。最后,由5人组成的评分小组以加权平均分数来确定其综合感官评定结果[6]。
1.3.5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按GB/T 5009.44测定[7]。
1.3.6 pH值的测定[8]
将样品肌肉用组织捣碎机捣碎,称取3g于锥形瓶,并加入30 mL中性生理盐水制成1:10浸提液,磁力搅拌15 min,然后用上海雷磁pH S-25PH计型精密数显酸度计测定;每次测定之前,pH计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pH=4.00)和混合磷酸盐(pH=6.86)标准缓冲液校正。
1.3.7 水分含量的测定
用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
1.3.8 菌落总数的测定
按GB/T 4789.2-2003测定[9]。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质量评分
鲜凡纳滨对虾的感官评分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用臭氧冰1组、臭氧冰2组和对照组的感官评分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 d后的感官评分分别为9.6分、9.4分和9.0分,基本相差不大,但5 d之后对照组的变化明显低于臭氧冰1组、臭氧冰2组。若按6分为鲜度良好的界限,则臭氧冰1组、臭氧冰2组和对照组的虾保藏分别为约12、9和8 d后达到此界限。因此,就感官评分而言,用臭氧冰1组明显地改善了鲜凡纳滨对虾的保藏感官质量,使其保鲜期延长了约4 d。
从感官观察结果可以看出,用臭氧冰1组保藏效果最好,用臭氧冰2组的保藏效果次之,而用对照组保藏的效果最差。臭氧冰2组比臭氧冰1组的保藏效果差,主要是因臭氧冰2组的臭氧浓度过高使其产品氧化较强,造成产品色泽和肌肉组织变差,因此,应避免使用过高的臭氧浓度。
2.2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
鲜凡纳滨对虾保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是反映鲜度变化的重要指标,从图2中可以看出,用臭氧冰1、臭氧冰2和对照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3 d后,臭氧冰1组、臭氧冰2组和对照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分别为12.28、11.86和12.52 mg·100 g-1,基本相差不大,保藏7 d后,臭氧冰1组、臭氧冰2组和对照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分别为15.68、14.55和19.17 mg·100 g-1,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有所加快,若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挥发性盐基氮≤20 mg·100 g-1为限量值[10],则臭氧冰1组、臭氧冰2组和对照组分别保藏11、13和8 d达到此限量水平。
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冰对鲜对虾有较好的保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控制对虾在保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使鲜虾保鲜期延长3~5 d。
2.3 pH值的变化
由图3可看出,用臭氧冰1组和对照组保藏的样品,pH值先是略有下降,臭氧冰2组的pH值先是急剧下降,在保藏后期pH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pH值的回升,表示凡纳滨对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人自溶阶段,使鲜度开始下降。臭氧冰1组在贮藏11 d后,pH值开始回升;臭氧冰2组在贮藏13 d后,pH值开始回升;而对照组的pH值在贮藏7 d后就开始回升。因此,臭氧冰1组和臭氧冰2组比对照组分别推迟4 和6 d进入自溶阶段。
用臭氧冰1组处理的pH值初期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是因为臭氧冰在融解时,臭氧在氧化过程而形成的过氧化氢具有一定的酸性;臭氧冰2组是在制臭氧冰时,将臭氧水调酸至pH=5而制成高浓度的臭氧冰,酸性会更大,所以用臭氧冰2组保藏的鲜凡纳滨对虾前期的pH值急剧下降。从感官质量评价可知,对虾的外观和风味、肌肉弹性等都受到影响,降低了对虾的外观质量,所以臭氧冰的浓度不宜太高,采用臭氧浓度为5 mg·kg-1的臭氧冰对保藏对虾具有较佳的效果。
2.4 水分含量的变化
由图4可看出,鲜凡纳滨对虾在保藏期过程中,臭氧1组、臭氧冰2组和对照组对虾肌肉的水分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略有下降,变化趋势基本较相同,说明用臭氧冰保藏鲜凡纳滨对虾对肌肉水分含量的影响不大。
2.5 细菌菌落总数的变化
鲜凡纳滨对虾在冷藏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看出,对照组保藏的鲜凡纳滨对虾,菌落总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在第9天后菌落总数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而臭氧冰1组和臭氧冰2组的菌落总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略有增长,但变化不太明显,且随着臭氧浓度的提高,对微生物的抑制生长作用也有所加强。至第17天时,对照组菌落总数的达到3.65×106 CFU·g-1,而臭氧冰1组和臭氧冰2组的菌落总数分别为3.2×105和1.75×105 CFU·g-1,分别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91%和95%,其菌落总数明显要比对照组要低得多。
由此可见,臭氧冰具有显著的杀菌和抑菌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鲜凡纳滨对虾的保鲜质量,明显地延长产品的货架保鲜期。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臭氧浓度为5 mg·kg-1的臭氧冰保藏鲜凡纳滨对虾具有较佳的保鲜效果,能明显地延长产品感官质量,具有显著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菌落总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91%以上,有效地降低水产品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能明显控制产品的pH值升高,并使鲜凡纳滨对虾保鲜期延长了3~5 d;采用臭氧浓度含量过高的臭氧冰时,由于臭氧的强氧化作用会使产品外观变差,所以臭氧的浓度不宜太高。
臭氧冰具有和臭氧水一样的显著杀菌和抑菌作用[11],能显著地延长产品的货架保鲜期。当臭氧冰融化成水,臭氧就氧化分解为氧气,不会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并不会破坏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消毒保鲜剂[12]。可以预料,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臭氧冰保鲜将成为水产品保鲜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BRADY J E,HUMISTON G E.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structure[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8:56-57.
[2]沈群,王群.臭氧的特性及其应用[J].食品科技,2000(6):70-71.
[3]尹力,乔世坤,徐芳.臭氧的作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3,11(4):199-200.
[4]吴亚西,陆美自.臭氧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4):227-229.
[5]姬长英.感官模糊综合评价中权重分配的正确制定[J].食品科学,1991(3):9-11.
[6]曾名涌,伍勇,于瑞瑞.化学冰保鲜鲱鲫的研究[J].水产学报,1997(12):443-44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44-2003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457-2003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员菌落总数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1]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等.臭氧水对水产品中微生物的杀菌效果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2):72-73.
热处理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非化学保鲜手段, 它无化学残留、安全性高, 简便有效, 近年来在果蔬采后处理方面逐渐受到重视, 在调节果蔬采后的生理生化代谢[1]、防腐[2]和保持水果品质[3]等方面已有一些报道。但是, 关于用热处理对番茄保鲜的报道甚少。鉴于此, 本研究以3个不同品种的番茄为材料, 用40℃的热水对番茄进行处理, 测定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旨在为番茄贮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方法
所用番茄均采自运城郊区周家坡村菜园。采摘完全成熟的果实, 当天运回实验室处理。其中包括3个品种:1.中蔬6号;2.圣女果 (红) ;3.圣女果 (黄) 。挑选色泽、大小一致, 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番茄, 按如下方法处理: (1) 在40℃温水中浸泡30min, 然后捞出晾干, 常温避光保存5天 (热处理或HT) ; (2) 未处理, 常温避光保存5天 (未处理或NHT) ; (3) 新鲜番茄作为对照 (CK) 。
1.2 测定项目
称取果实100g, 放入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抽滤, 用pH计 (雷磁PHSJ-3F型) 测定滤液pH值;可滴定酸 (TA) 含量用NaOH滴定测法[4], 以苹果酸计;番茄红素用苯提取, 用分光光度计 (上海天美UV1102型) 法测定含量[5];Vc含量用2, 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6];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用愈创木酚法测定[6];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法[6];含水量用烘干称重法, 以%表示。
1.3 数据处理
实验处理及数据测定均重复3次, 取平均值, 均值及标准差、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采用DPS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pH值、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含水量及番茄红素含量
与新鲜番茄相比, 热处理和未处理均使pH值升高, 但经热处理pH值升高的幅度比未处理的升高的幅度小。对于可滴定酸含量, 未处理的下降32.4%, 热处理的下降29.4% (表1) 。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处理方式对pH值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均有极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多重比较进一步指出, 热处理对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阻止酸类物质被迅速代谢掉 (表2) 。
热处理对水分的维持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表1) , 未处理的下降3.9%, 热处理的下降2.9%, 多重比较表明在5%显著水平上有差异 (表2) 。
番茄红素从外观上直接反映出果实的成熟度, 贮藏后含量均有所升高, 未处理的上升48.7%, 热处理的上升39.2% (表1) , 但多重比较表明差异不显著 (表2) , 热处理在抑制番茄红素的生成方面效果不明显。
2.2 Vc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活性
一般来说,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 Vc氧化分解, 使得Vc含量下降。相对新鲜果实, 未处理的下降11.4%, 热处理的仅下降7.3% (表1) , 在5%显著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表2) 。
未处理的果实, CAT活性下降最多, 达15.5%, 热处理的下降11.5% (表1) , 但热处理在维持CAT活性方面效果显著 (表2) 。
经过5天贮藏, 未处理的果实POD活性大幅上升, 达11.9%, 热处理的上升6.5%, 热处理可抑制POD的活性升高 (表1) , 在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2) 。
续 表
注:1.**P<0.012.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进行不同处理间的多重比较, 不同小写字母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α=0.05;不同大写字母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 α=0.01
3 讨 论
pH值、可滴定酸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及含水量是反应番茄新鲜程度的最直观的指标。番茄中可滴定酸主要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 贮藏过程中, 部分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而消耗, 也有部分转化为糖类。热处理能明显减缓有机酸的消耗, 利于维持果实的酸味[7]。越成熟的果实, 番茄红素含量越高, 因此可通过番茄红素的含量判断成熟程度, 但热处理对抑制番茄红素生成的效果还不明显。由于呼吸作用, 存放在空气中的番茄水分会有所损失, 使重量减少, 表面萎缩。热处理可减少果实水分的蒸发, 可能是热处理改变了果实表面蜡质层的结构, 使果实不易失水。
CAT是植物抵御活性氧伤害的一种重要酶, 在清除O2-、H2O2, 阻止或减少羟基自由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分析表明, 果实的耐贮性和CAT平均活性呈正相关 (r=0.7614) [8]。热处理能降低CAT活性的下降速度, 这说明热处理能提高果实的耐贮性。POD作为植物组织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 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中。POD可催化过氧化物和H2O2分解, POD活性低说明底物中的活性氧含量少[9]。经热处理的果实POD活性升高幅度较小, 说明过氧化物及活性氧的生成速度变慢了, 果实老化的速度也变慢了。
果蔬采后热处理, 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 抑制果实内源乙烯的合成[10,11]。乙烯是启动和促进果蔬成熟衰老的激素, 生成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 高于35℃时, 乙烯释放量显著减少, 40℃下完全受抑,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乙烯释放量减少[12,13]。采后热处理对果蔬品质的保持可能与体内产生热激蛋白 (HSP) 有关, HSP是生物体对热胁迫的反应之一[14]。热激同源蛋白hsp70能促进胞液中的蛋白质向其他细胞器中转移, 这些蛋白质进入细胞器后有可能改变了某些重要酶类的构象, 抑制一些酶的活性, 从而使呼吸作用下降, 叶绿素分解下降, 乙烯合成下降等等[15]。热处理抑制Vc含量下降可能就是通过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来实现的[16]。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元帅苹果。2012年10月5日采自米林农场。花盆底部直径25cm,高30cm。3种不同保鲜膜购于超市,具体参数见表1。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将采回的元帅苹果分为4组处理,每组处理30个苹果。处理1(CK):元帅苹果放入花盆,不覆盖任何保鲜膜;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分别附上膜1、膜2和膜3,并用塑料胶布把花盆四周及底部孔封严,每处理重复3次。 然后将花盆放入园艺实验室,室温下贮藏。
1.2.2测定项目及方法硬度采用杭州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Y-1型硬度计测定,将测定部位削去表皮后进行测定,重复5次,取平均值; 可溶性固性物含量采用手持糖度计测定;可滴定酸含量[6]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以苹果酸表示测定结果;失重率采用公式计算:失重率(%)=(贮藏前重量-贮藏后重量)/贮藏前重量×100;细胞膜透性采用上海康仪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DB- 303A型便携式电导仪测定,重复3次,取平均值。 细胞膜渗透率(%)= (浸泡4h的电导率/煮沸5min的电导率)×100;果箱中乙烯浓度采用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JT20-CNX-103型乙烯测试仪测定,重复3次,取平均值。各项目每7d测定1次。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保鲜膜对苹果果实硬度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整个贮藏期内,3种保鲜膜包装的苹果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硬度均下降,3种保鲜膜包装的苹果硬度下降速度均慢于对照。膜1和膜2包装的苹果果实硬度差异不明显,均高于膜3包装的苹果果实硬度。
2.2不同保鲜膜对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再下降。3种保鲜膜包装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高于对照。不同材质的保鲜膜氧气透过率不同,进而影响到果实呼吸速率。氧气透过率高的保鲜膜3和透过率低的保鲜膜1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保鲜膜2。说明氧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
2.3不同保鲜膜对果实可滴定酸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且对照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保鲜膜包装的处理。主要由于保鲜膜包装果实可以延缓可滴定酸的下降,有利于保持果实品质。保鲜膜3氧气透过率高,呼吸速率高,有机酸作为呼吸底物被大量消耗,因此可滴定酸含量较其它处理下降要快。
2.4不同保鲜膜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细胞渗透率逐渐上升,细胞膜透性增强。3种保鲜膜包装的果实细胞膜渗透率均低于对照。不同的膜之间细胞膜渗透率差异不明显,保鲜膜3包装的果实细胞渗透率的变化相对平稳,保鲜膜1和保鲜膜2相对变化幅度较大。
2.5不同保鲜膜失重率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失重率升高,保鲜膜包装的果实失重率上升速率比对照缓慢。由于呼吸消耗和水分蒸腾引起果实失重,不同的保鲜膜透湿率不同,保鲜膜1和保鲜膜2的透湿率分别为33±20%和33±40%,保鲜膜3的透湿率为25±20%,其失重速度明显低于保鲜膜1和保鲜膜2。
2.6不同保鲜膜对果箱中乙烯浓度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贮藏容器中乙烯浓度在第14天突然升高,持续一段时间后,第42天开始下降。对照容器内乙烯含量几乎为0,保鲜膜包装的果实乙烯很难释放出来,往往会对果实造成伤害。
3结论与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哈密瓜品种为皇后, 产于新疆、内蒙地区。
1.2 方法
1.2.1 涂膜处理
共设6个涂膜处理, 将切分后的哈密瓜片分别采用1%壳聚糖、1%海藻酸钠、5%大豆蛋白、5%和8%奶粉涂膜液涂膜处理, 以清水为对照, 每个处理8块瓜片, 浸涂后立即取出放在塑料盘中, 用保鲜膜包装好, 在超净工作台上吹15min, 然后打开紫外灯照射30 min (15 min后将哈密瓜翻转) , 置于4℃冰箱中。分别于0、3、5、7和9d后观察透明率及风味的变化, 并记录结果。透明化率为透明化的体积占整个瓜块的比例。
1.2.2 浸钙处理
共设4个浸钙处理, 每个处理8块瓜片, 大小为2.5cm×3.5cm×3cm, 将切分后的哈密瓜片分别用0.2%CaCl2, 0.4%CaCl2, 0.6%CaCl2浸钙处理, 不浸钙为对照, 浸钙时间为5min, 吹干、紫外照射、包装方法同涂膜处理。分别于0、3、5、7和9d后, 测定硬度及透明率。
1.2.3 低温处理
分别在3℃和5℃温度下贮存切分瓜片, 每处理3盘瓜, 每盘8小块切分瓜片。分别于0、3、5、7、9和12d测定切分瓜片透明率和腐烂率。腐烂率为长霉点的块数占总块数的比例 (霉点数不仅包括真菌所导致的有色霉点, 还包括细菌所导致的凹陷区) 。
2 结果与分析
2.1 涂膜剂对切分哈密瓜透明率的影响
由表1可见, 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涂膜剂涂膜切分哈密瓜后, 瓜片不易脱水, 在贮存过程中容易感染微生物, 贮存第7天有霉点和凹陷斑出现, 透明率达50%以上。大豆蛋白和奶粉涂膜剂的贮存效果相接近, 对透明化有抑制作用, 切分后5d内, 透明率均低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涂膜处理。但是大豆蛋白配制膜的过程较复杂, 且有明显的大豆味。5%奶粉涂膜能较好地保持切分哈密瓜的风味, 是较好的涂膜剂, 但是对切分哈密瓜的透明化没有明显的作用, 处理第5天透明率达28%。
2.2 浸钙处理对切分哈密瓜透明率的影响
由表2可见, 浸钙处理对切分哈密瓜的透明化现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照在贮存第3天透明率就达到了30%, 从而使切分哈密瓜失去商品价值。而贮存第9天, 浸钙处理透明率仍保持较低, 最高为30%。但不同浓度浸钙处理对透明化的抑制效果差异不明显, 0.4 CaCl2和0.2%CaCl2的浸钙处理对透明化的抑制作用相接近, 0.6CaCl2浸钙处理对切分哈密瓜透明化的抑制效果好于其它浸钙处理, 但是结合其对硬度的影响, 其并不适合用来保持切分哈密瓜的风味。
由图1可知, 浸钙处理对切分哈密瓜硬度的保持有一定作用。贮存第5天对照处理切分哈密瓜的硬度似乎有一定的上升, 这是由于对照的哈密瓜变的有韧性, 使其测定值变大, 经品尝可知这样的哈密瓜吃起来不脆, 没有特别好的口感。而整个贮存过程中, 0.4CaCl2和0.2%CaCl2浸钙处理切分哈密瓜硬度变化不大, 并且有较好的口感, 0.6CaCl2浸钙处理切分哈密瓜的硬度明显上升, 仔细品尝觉的其果肉不够细脆。结合浸钙处理对切分哈密瓜硬度和透明化的影响, 0.2%CaCl2能较好的抑制切分哈密瓜透明化和保持其硬度。
2.3 贮存温度对切分哈密瓜腐烂率和透明率的影响
从表3可见, 温度显著影响切分哈密瓜的腐烂率。在3℃的贮存条件下, 第12天切分哈密瓜腐烂率依然很低, 仅为12%。而在5℃条件下, 贮存第5天切分哈密瓜的腐烂率很高;同时温度也影响切分哈密瓜的透明化现象, 在3℃条件下, 贮存第12天的透明率为20%, 5℃条件下, 第5天切分哈密瓜的透明率就达到了30%, 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在3℃条件下贮存。
3 结论与讨论
涂膜是非常具有潜力的鲜切果保存技术, 将可食性膜涂于切分果蔬表面形成涂层, 可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彭丽霞等研究[2]用2%壳聚糖涂膜处理切分荸荠, 较好的抑制了荸荠褐变。Tien[3]采用5%酪蛋白和2.5%CMC (羧甲基纤维素) 加2%的甘油来保鲜切分的苹果和马铃薯, 可显著抑制苹果和马铃薯切片的褐变, 保持较好的品质。潘永贵[4]等研究表明, 切分菠萝硬度快速下降。
组织透明化在切分哈密瓜上的表现尤为严重。切分后还常出现另一严重问题, 即组织透明化, 即水浸状。有时为了保持切分果蔬的硬度可在清洗液中加入CaCl2。潘永贵[4]等研究表明, 在菠萝的清洗液中加入0.4%CaCl2, 较好的保持了切分菠萝的品质, 延长了货架期;低温处理能有效地减缓酶和微生物的活动, 抑制果蔬呼吸作用, 降低各种生化反应的速率, 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多数研究认为切分水果在0~5℃条件下贮藏较适合。切割产品加工后在5℃条件下运输和销售, 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至少可以在10d保持稳定, 而在10℃条件下, 只能使切割蔬菜表面微生物在3d保持基本稳定, 之后就急剧上升。为保证切分果蔬质量, 加工场所的温度控制和贮藏过程中的冷链是保鲜成败的关键。但是不同果蔬对低温的忍耐力不同, 每种果蔬都有其最佳的加工和贮藏温度。Mei等[5]研究采用5%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的混合物加0.2%VE涂膜处理切分胡萝卜, 较好的保持了切分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该试验表明, 浸钙处理能较好的控制切分哈密瓜的透明化, 0.2%CaCl2, 浸5 min的效果最好。使透明率在贮存的第7天为15%, 并能较好的保持切分哈密瓜的脆度。切分哈密瓜的最佳贮存温度是3℃, 在3℃条件下, 切分哈密瓜在没有经防腐处理的条件下, 仍有7d的保质期。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3℃条件下贮存。
正在兴起的生物保鲜技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影响因素, 有学者已发现控制果蔬成熟的基因[6], 利用DNA重组等修饰遗传信息进行基因改良, 以达到推迟成熟衰老的目的, 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方明, 尹华, 邓银正.香柚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J].食品科学, 2002, 23 (6) :145-148.
[2]彭贵霞, 郁志芳, 夏志华, 等.鲜切山药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3, 24 (2) :66-69.
[3]J.H.BAL, J.M.LUCK.Modified atomosphere maintains quality of fresh-cut cantaloup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1, 66 (8) :1207-1211.
[4]潘永贵, 王国梅, 吕良铨.切割方式和浸钙处理对MP菠萝品质影响研究[J].食品科学, 2002, 23 (4) :121-123.
[5]C.K.Illeperuma, P.Jayasuriya.Prolonged storage of‘Karuthacolomban’Mango by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at low temperature[J].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02, 77 (2) :153-157.
关键词:海洋溶菌酶;茶多酚;山梨酸钾;抑菌圈
溶菌酶,又称细胞壁水解酶,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β-1.4糖苷键导致细菌自溶死亡[1-2]。溶菌酶多由蛋清中提取,安全性能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在医药、生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其成本过高很难在食品保鲜领域推广使用。
海洋溶菌酶是一种新型酶制剂,由嗜低温海洋细菌经过发酵、纯化所得[3]。与蛋清溶菌酶相比,海洋溶菌酶不仅具有嗜低温、抗氧化、抑菌谱广等优点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文采用抑菌圈实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海洋溶菌酶、茶多酚及山梨酸钾对水产品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效果,为推广海洋溶菌酶作为生物保鲜剂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保鲜剂 海洋溶菌酶:黄海水产研究所产物资源室保存菌株S-12-86发酵所得,酶活力25 000 U/mg;茶多酚:安徽石台茶多酚厂生产 纯度>95% (食品级);山梨酸钾:南宁赫斯特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食品级)。
1.1.2 供试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腐败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嗜水气单胞菌、乳酸菌、副溶血弧菌。
1.1.3 培养基 细菌、弧菌等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营养肉汤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制。
1.1.4 主要仪器 SW-GJ-IB标准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LDZX-40B型立式自控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径90.0 mm平板。
1.2 实验方法
1.2.1 保鲜剂的制备 采用灭菌蒸馏水将海洋溶菌酶、山梨酸钾、茶多酚配置成不同浓度备用,具体见表1。
1.2.2 抑菌实验方法
1.2.2.1 制备菌悬液 将各供试菌种在培养基活化后,无菌操作下挑取菌落2个加入9 mL无菌生理盐水,使含菌数在106~107cfu/mL之间。
1.2.2.2 制备含菌平板 将已灭菌的培养基倾注于培养皿中制成平板,用移液管吸取0.2 mL各种菌悬液加入各自平板内,再用无菌玻璃涂布棒涂布均匀。
1.2.2.3 测定方法[4] 将直径为5 mm的滤纸圆片灭菌后在不同浓度保鲜液中浸泡5 min后,取6片滤纸(同一保鲜剂5个浓度梯度和空白对照)贴于含菌平板内,每种保鲜液重复三次,然后将平皿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用直尺测量各抑菌圈大小(直径mm)。
1.2.3 保鲜剂抑菌性能的测定
1.2.3.1 最小抑菌浓度(MIC) 抑菌圈直径大于6 mm的各保鲜液最低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
1.2.3.2 抑菌性能的比较 将抑菌圈直径在10 mm以上的定为抑菌能力强(+++),8~10 mm定为抑菌能力较强(++),6~8 mm定为抑菌能力弱(+),5 mm为无抑菌能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洋溶菌酶的抑菌效果
海洋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供试菌种的抑制作用见表2。
从表3可以看出,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无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对副溶血弧菌有微弱抑制作用。作为一种酸性防腐剂,山梨酸钾的防腐能力主要由食品pH值决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适宜pH值偏中性,山梨酸钾在此环境中未解离的酸性分子较少,因此抑菌效果受到限制。
水产品的正常pH值在6.50 左右, 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7],在pH值3.15时有40%的山梨酸进入细胞内部, 而在pH值7.0时解离的山梨酸只有6.0%,由此可知山梨酸钾在水产品保鲜中抑菌能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2.3 茶多酚的抑菌效果
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供试菌种的抑制作用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腐败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其抑菌效果越强。茶多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腐败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00 mg/kg、800 mg/kg和1 500 mg/kg,均在水产品中允许最高添加量3 000 mg/kg以下,这与董金甫[8]和杨联松报道的茶多酚的最小抑菌浓度低于3 000 mg/kg相符合的。
2.4 抑菌能力比较
海洋溶菌酶及复配剂对腐败菌抑菌能力比较和最小抑菌浓度见表5、表6。
表5表明,海洋溶菌酶对多数水产腐败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山梨酸钾、茶多酚作为复配剂可有效弥补海洋溶菌酶的不足。将其复配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抑菌、抗氧化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对食品感官品质的影响[9]。表6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溶菌酶、山梨酸钾和茶多酚对水产腐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 000、400、1 500 mg/L,均在各自允许添加范围内;海洋溶菌酶、茶多酚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但海洋溶菌酶价格低廉,实际应用中可降低复合保鲜剂中茶多酚的用量。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溶菌酶对除腐败希瓦氏菌、嗜水气单胞菌以外的微生物均有非常明显的抑菌作用,山梨酸钾通过
破坏细菌的重要酶系来抑制需氧性和pH值偏低的微生物,而茶多酚更是兼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海洋溶菌酶作为一种蛋白质与山梨酸钾、茶多酚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所以复合保鲜剂可安全地用于水产品保鲜。
nlc202309011857
海洋溶菌酶作为一种新型酶制剂已工业化生产且价格低廉,本文尝试将其用于水产保鲜取得一定效果,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将其开发用于肉制品、果蔬保鲜中,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生物保鲜剂。
参考文献:
[1] Sun DAO-PIN,DER-ING LIAO,STEPHEN J.REMINGTON. Electrostatic field in the active sites of lysozymes. Proc.Natl.Acad.Sci.USA,1989,86:5361-5365
[2] Hisham R I,Tetsuji M,Takayoshi A. Genetic evidence tha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ysozyme is independent of its catalytic function. FEBS Letts,2001,506:27-32
[3] 张琇,王跃军,孙谧,等.海洋细菌S-12-86的产溶菌酶条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3): 425-429
[4] 马丽珍.冷却猪肉的生物和物理综合保鲜技术及保鲜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6
[5] 杨向科,邹艳丽,孙谧,等.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初步研究.海洋水产研究,2005,26(5):62-68
[6] Pelligrini,A.,Thomas,U.,Wild,P.et al.1992.Bactericidal activities of lysozyme and aprotinin against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related to their basic character.J.Applied Bacteriology,72(3):180-187
[7] 张嫚. 冷却牛肉保鲜技术研究[M].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
[8] 董金甫,李瑶卿,洪绍梅.茶多酚对8种致病菌最低抑制浓度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5,16(1):6-12
[9] 于开亮,李开雄,卢士玲. Nisin、茶多酚、壳聚糖复合保鲜冷却羊肉的配比优化研究.肉类工业,2007(12):27-3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3年7月上中旬在学院园艺实训室进行。试验材料为从南宁市七星路花卉批发市场购买的东方系列百合 (Lilium spp.) 西伯利亚 (Siberia) 品种, 选取含苞待放的健壮、挺拔、花茎直立、花枝粗细基本一致3头花苞植株。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50 m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 (8-HQ) +50 mg/L水杨酸 (A) , 50 mg/L蔗糖+200 mg/L8-羟基喹啉 (8-HQ) +50 mg/L山梨酸 (B) , 以蒸馏水为对照 (CK) 。每个处理4枝花, 单枝重复。
1.3 试验方法
在水中45°斜剪花枝下端, 留取花茎长度约65 cm保留中上部3~5片叶。插入盛有1 000 m L溶液的圆瓷瓶中, 瓷瓶直径11 cm, 高为30 cm, 液面深10 cm左右, 瓶口用塑料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室内温度27~34℃, 相对湿度70%~80%, 室内散射光。
1.4 项目测定
1.4.1 切花鲜重变化率和寿命。
每天定时用电子天平 (0.1 g) 称量花枝鲜质量, 从瓶插之日起每天称量, 以瓶插之日的鲜重为100, 计算每日花枝的鲜重变化率[11]。以第1朵花微开到最后一朵花花瓣失水萎蔫作为瓶插寿命结束判断标准。
1.4.2水分平衡。
从瓶插当天开始, 每天用天平称量花枝+溶液+花瓶的质量之和, 连续2 d称量之差即为花枝总失水量;再称量溶液和花瓶的质量之和, 连续2 d称量之差即为花枝吸水量。水分平衡值=吸水量-失水量。
1.4.3 花朵平均日观赏值。
花朵顶部开始张开:1分;花朵花瓣末达到水平张开:2~3分;花朵大, 色泽鲜艳, 花瓣水分膨压良好:5分;花朵边缘反卷程度大:3~4分;花朵低于商品花标准, 基本失去观赏价值:1分, 计录从第1朵花微开到最后一朵花失水萎蔫的分值[12]。
1.4.4 花径测定。
每天用游标卡尺测量花朵的最大直径, 取4枝切花中第1朵和第2朵花径6 d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百合切花鲜重和寿命的影响
百合切花处理A、B和对照的寿命分别为12.9、14.7、11.5 d, 处理A和B分别比对照多1.4 d和3.2 d。从图1可以看出, 百合鲜重的变化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处理A、B比对照鲜重增加率为2.2%和2.8%。处理A和对照在瓶插第3天达到最大值, 然后急速下降;处理B瓶插第4天达到最大值, 然后缓慢下降。试验说明百合切花离开母体后, 花蕾发育促使百合花枝迅速吸水, 由于花朵刚开始开放, 蒸腾失水少, 导致花枝鲜重明显增重至最大, 瓶插3~4 d后, 随着花朵开放数量增多, 蒸腾失水增大导致鲜重下降, 尤其是对照和处理A, 鲜重下降明显, 处理B鲜重缓慢下降, 说明山梨酸促进吸水能力比水杨酸好。影响百合切花寿命和鲜重变化大小:处理B>处理A>CK。
2.2 不同处理对百合切花水分平衡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 各处理和对照的百合切花的水分平衡随着瓶插天数增加由正值逐渐下降为零, 再下降到负值, 表明随着百合花朵的开放, 花朵的表面积增大, 蒸腾失水量逐渐增多, 当蒸腾失水量等于花枝的吸水量时, 水分平衡为零, 当蒸腾失水量大于花枝的吸水量时, 水分平衡为负值。试验表明, 对照在瓶插第5天时下降至零, 处理B在第7天仍为正值。说明含山梨酸的保鲜液利于花枝吸水和持水, 改善切花体内的水分状况, 延缓切花因失水而衰老的进程, 延长瓶插寿命。
2.3 不同处理对百合切花平均日观赏值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 百合切花的平均日观赏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处理A、B第6天到达最高平均日观赏值, 比对照推迟1 d, 处理A、B和对照的最高平均日观赏值为15.0、14.1和11.0分, 处理A、B比对照高4.0分和3.9分。在前6 d, 处理A、B和对照平均日观赏值均快速升高, 6 d后快速降低。试验结果表明, 对照的平均日观赏值均低于处理, 前期处理A比处理B的平均日观赏值高, 后期处理A的平均日观赏值降低速度比处理B快。说明水杨酸前期比山梨酸更能促进百合花朵开放, 后期山梨酸比水杨酸能延缓花瓣蒸腾失水, 说明山梨酸比水杨酸有较强保水能力, 维持花瓣膨压, 从而维持花瓣后期的观赏值。
2.4 不同处理对百合切花花朵直径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 与对照相比, 各处理均促进百合花朵开放。处理A、B和对照花朵开放都是在第4天到达最大值, 最大花径分别为18.75、19.19、18.0 cm, 处理A、B分别比对照高0.75 cm和1.19 cm。花朵开放前期, 处理A明显促进花朵开放, 在花朵开放后期, 处理B能保持花朵的开放状态。试验结果表明, 含有山梨酸的保鲜液更利于百合花朵的持久开放。
3 结论与讨论
切花离开母体后, 营养和水分供应被切断, 但花茎蒸腾和呼吸仍断续进行, 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花朵就会很快凋谢[13]。糖是鲜切花的营养来源, 促进花瓣伸长, 增进鲜切花的水分平衡, 保持花色鲜艳。8-HQ是广谱型抗菌剂, 易与金属离子结合, 夺走细菌内的金属离子, 还可以从茎基切口处溶解到瓶插液中的单宁类物质失活, 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防止导管堵塞[14], 花茎基部的疏导组织畅通, 利于花枝吸水。作为有机酸的水杨酸和山梨酸能降低水的p H值。水杨酸抑制细菌的繁殖和一些酚类物质的氧化, 从而能够减少花茎疏导组织的堵塞, 促进花枝的水分吸收和平衡[15], 提高切花观赏品质。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零增长论文范文11篇(全文)
现代花艺论文范文11篇(全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10篇(全文)
减压贮藏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几种保鲜液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
新型百合花保鲜剂对百合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几种试剂组合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月季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不同保鲜剂对花毛茛切花的保鲜效果研究
竹醋溶液对铃儿花保鲜效果的初步研究
网址: 保鲜效果论文范文11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3052.html
上一篇: 鲜花在糖醋环境下的保鲜作用 |
下一篇: 鲜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