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发明属于医药、保健品领域,涉及一种生物碱有效成分木兰花碱制剂和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治疗抑郁症、失眠疾病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目前,全球抑郁症发病率已经达到了3.3%,而在发达国家超过了6%,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7亿,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在3%-5%之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地持续上涨。失眠指的是无法进行正常的睡眠,具体症状表现为辗转难眠、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减少,严重者可能会彻夜失眠[3]。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失眠症,失眠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带给患者极大精神痛苦,因而被社会广泛关注[4]。研究发现,失眠症与抑郁症之间密切相关。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患有失眠症,而失眠患者的抑郁发病率也远远高于正常人群。长期的临床试验表明,抑郁症及失眠症患者使用西药治疗会产生大量的副作用,如记忆力衰退,药物依懒性,甚至会使病情反弹,增加危险程度,但使用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泛,因此以中药治疗抑郁及失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已有研究中证实,木兰花碱在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由于木兰花碱的脂溶性差,导致其渗透性和生物利用度低,使得木兰花碱的抗抑郁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木兰花碱的上述问题,通过研发木兰花碱制剂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
抗抑郁、失眠药物透过肠道或脑膜进入血流或脑脊液的速率与程度取决于药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即脂溶性;脂溶性同时也影响了药物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特别是药物的吸收,扩散和释放。磷脂复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给药传递系统。作为两性材料,磷脂具有极性基团(亲水部分)和长链脂肪酸链(亲脂部分)。所以,磷脂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亲水性,还可以提高药物的亲脂性。许多天然药物,尤其是生物碱、黄酮,对磷脂分子具有显著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与磷脂分子结合。药物-磷脂复合物作为新型给药传递系统,表现出优越的化学物理性质并增强药物的组织渗透性。
现代医药学认为通过鼻腔入脑给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如下优势:1.绕过血脑屏障直接递送药物入脑;2.避免肝脏首过效应;3.能缓解药物起始的冲击效应。目前已投入临床应用的鼻用制剂主要分为喷雾剂、膜剂和凝胶剂等,但是由于鼻腔具有着独特的生理结构,这些药物剂型都会面临如使用困难、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因而,综合了传统鼻用制剂优势,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鼻用制剂的缺陷的新型鼻用温敏型原位凝胶成为了研究热点。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特点是在室温下为自由流动液体,通过喷雾或滴入鼻腔内,可以迅速在环境温度条件下转变为半固态凝胶,从而可以附着在鼻黏膜表面,通过鼻黏膜毛细血管和筛孔进入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木兰花碱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木兰花碱脂溶性低、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该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中木兰花碱和磷脂的质量比为1~4:2~1,木兰花碱的质量浓度为2.5~7.5mg/ml。
所述磷脂选自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或合成磷脂,所述合成磷脂为人工合成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中至少一种。
所述木兰花碱是从酸枣仁中提取分离或者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或者选自具有类似药理作用的天然药物。
所述木兰花碱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粗提物的制备:
酸枣仁粉碎,通过40目筛,以石油醚脱脂后,加入6~12质量倍的体积百分浓度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滤过,合并提取液,滤液浓缩乙醇至无醇味后用2~6倍量水溶解,用正丁醇萃取4-6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后得到正丁醇粗提物,即待分离样品;
(2)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木兰花碱:
取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3:1~5:2~7,置于分液漏斗中配制两相溶剂系统,取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将固定相充满逆流色谱的色谱柱,在25~35℃下,主机正转,转速为300~900r/min,然后以1.5~10ml/min的流速泵入流动相,至两相溶剂在柱中达到平衡状态;取步骤(1)制备的混合粗提物,用上相、下相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溶解后进样,在紫外检测器下分别收集木兰花碱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即可分别得到木兰花碱。
一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以2.5~7.5mg/ml浓度将木兰花碱溶于无水乙醇中,再按1~4:2~1质量比加入磷脂,于50~60℃条件下搅拌1~3h后,除去溶剂;加适量二氯甲烷溶解反应产物,离心除去沉淀,滤液蒸发除去溶剂,然后30℃真空干燥24h,即得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在制备防治失眠症抑郁症药物的用途。
一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它是以木兰花碱为活性成分,制备成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再加入温敏型原位凝胶辅料制备而成,活性成分与辅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泊洛沙姆40716~20%、泊洛沙姆1880~6%、苯扎氯胺0.02%、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1~3%。
一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称取1~3%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加入适量蒸馏水,超声溶解,然后加入16~20%泊洛沙姆407,0~6%泊洛沙姆188和0.02%苯扎氯铵,置4℃冰水浴中,磁力搅拌,待分散均匀后,放入4℃冰箱中,24h充分溶胀,即得澄清透明的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在制备防治失眠症抑郁症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木兰花碱形成磷脂复合物后脂溶性增大,有利于提高其血脑屏障与肠道的渗透性,从而提高口服利用度,发挥更好地抗抑郁失眠效果。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相较于传统的鼻用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不易被迅速清除、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木兰花碱和斯皮诺斯、6″′-阿魏酰斯皮诺素的混合粗提物的hplc图谱;
图2为实施例1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化合物1木兰花碱的hplc图谱;
图4为木兰花碱质谱图;
图5为木兰花碱核磁共振氢谱;
图6为兰花碱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7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dsc扫面图谱;其中(1)木兰花碱(2)卵磷脂(3)木兰花碱-卵磷脂物理混合物(4)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
图8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ir图谱;其中(1)木兰花碱(2)卵磷脂(3)木兰花碱-卵磷脂物理混合物(4)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
图9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透射电镜图谱;
图10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粒度分布;
图11木兰花碱在不同ph下的油水分配系数;其中(1)木兰花碱(2)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
图12木兰花碱和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图13p407与p188相互作用的响应曲面;
图14p407与p188相互作用的等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依照本领域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具体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对发明个别技术步骤进行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木兰花碱制备方法
(1)粗提物的制备:
酸枣仁250g粉碎,通过40目筛,以石油醚脱脂后,分别加1200ml、800ml、600ml百分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滤液浓缩乙醇至无醇味后用2倍量水溶解,用正丁醇萃取5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后得到正丁醇粗提物,即待分离样品,其hplc图谱如图1所示。
(2)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木兰花碱和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
取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水的体积比为2:3:5,置于分液漏斗中配制两相溶剂系统,取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将固定相充满逆流色谱的色谱柱,在25℃下,主机正转,转速为500r/min,然后以7ml/min的流速泵入流动相,至两相溶剂在柱中达到平衡状态;取步骤(1)制备的混合粗提物,用上相、下相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溶解后进样,以波长280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出液,根据高速逆流色谱图,见图2,对72min到84min、86min到100min和176min到202.5min对应的流出液分别进行合并收集,浓缩、干燥至恒重,即可分别得到木兰花碱(流分ⅰ)和斯皮诺素(流分ⅱ)、6″′-阿魏酰斯皮诺素(流分ⅲ)。
(3)单体纯度测定及结构测定
所得单体化合物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得到的进行检测。色谱柱:agilenttc-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运行时间40min;0min10%乙腈,5min20%乙腈,5~40min20%~30%乙腈;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0nm。测得化合物木兰花碱的纯度达到95.0%(图3)。经质谱(ms)(图4)、1h-nmr和13c-nmr分析,经结构解析并与与文献数据比对,所得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木兰花碱250mg。
木兰花碱结构鉴定:为黄色针晶,紫外灯254nm下显蓝色荧光,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呈阳性。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1h-nmr(400mhzdmso)(图5)化学位移如下:6.504(1h,s),6.356(ihd,j=8.0hz),6.598(ihd,j=8.0hz);其13c-nmr(100mhzmeod-d4)(图6)化学位移如下:43.5,53.8(n-me),24.6(2*me),56.0,56.3(10,11-meo),150.8,151.7(2,10),对比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为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分子式为c20h24no4+,分子量342.4。
实施例2
木兰花碱对cums抑郁失眠小鼠模型的药效实验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icr小鼠(体重20±2g)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前饲养3天适应环境。室温22±2℃,相对湿度65%~70%。日光照12h,自由饮食、摄水。
1.2试剂及药品:
木兰花碱、斯皮诺素(本实验室自制);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仪器
秒表(瑞士霍耶尔-奥利达斯厂);
aux120型分析天平(岛津(香港)有限公司);
zh-yls-1a动物自主活动记录仪(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kq-200kdb型高功率数控超声清洗器(江苏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和给药
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阳性组(文拉法辛)、中成药阳性组(解郁安神颗粒剂)、水煎组、木兰花碱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2.2”方法造模;从造模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早上8:00-9:00灌胃给药持续21天,给药方案见表1。
表1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2.2cums抑郁失眠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在21d内按随机安排10种应激因素,每天给予任意两种刺激,为避免小鼠产生适应性平均每种刺激给予4次。
(1)潮湿饲养:在小鼠垫料中加入适量水使其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12h。
(2)禁食:12h断食。
(3)禁水:12h断水。
(4)倾斜饲养:将鼠笼倾斜45°饲养小鼠12h。
(5)夹尾:将小鼠放入固定笼中,用止血钳夹住距尾根1cm处持续1min。
(6)无垫料饲养:在无垫料的鼠笼中饲养小鼠,每次12h。
(7)睡眠剥夺:剥夺睡眠24h。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在容器底部设置直径3cm、高2cm的平台,周边注满水(水深0.5cm),若小鼠睡眠则会落入水中。
(8)冷水游泳:将动物放在盛有10℃水的容器中(水深5cm)5min。
(9)热水游泳:将动物放在盛有45℃水的容器中(水深5cm)5min。
(10)昼夜颠倒:于早7:00时将小鼠的笼子放置在黑暗空间不开灯,至晚19:00时将小鼠置于开灯的房间直至次日早7:00时。
2.3观测指标及方法
(1)体重
测量小鼠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即第1天,第3天,第10天,第17天,第21天的体重,并计算出各组小鼠体重增长量。
(2)悬尾实验(tst)
将小鼠尾端贴在一水平木棍上,木棍离地使动物呈悬空倒挂状,悬挂两侧用隔板挡住小鼠视线。动物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失望”状态。实验进行6min,记录后4min内的不动时间。
(3)强迫游泳实验(fst)
将小鼠单独放入盛有深10cm以上、温度45℃水的透明玻璃缸中,实验进行6min。小鼠为挣扎逃跑至感觉无望后即停止挣扎,仅将头露出水面四肢呈不动状态,记录后4min内小鼠的不动时间。
(4)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实验
在动物实验的第8天灌胃0.5h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剂量为28mg/kg。记录各组小鼠出现睡眠的只数。第9天灌胃0.5h后腹腔注射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剂量为38mg/kg。注射后开始计时,记录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时为睡眠开始时间,翻正反射恢复为睡眠结束时间。腹腔注射后到睡眠开始时间为睡眠潜伏期,潜伏期超过15min按15min记录。
3结果
3.1各给药组对cums小鼠tst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模型组与空白组小鼠tst不动时间相比明显增加。木兰花碱组的tst不动时间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木兰花碱组与模型组比较tst不动时间较少百分比与水煎组相当,结果见表2。
表2各给药组对cums抑郁失眠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3.2各给药组对cums小鼠fst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木兰花碱组的fst不动时间与模型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药组、水煎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木兰花碱组与模型组比较fst不动时间较少百分比与空白组、水煎组、阳性药组相当,结果见表3。
表3各给药组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3.3各给药组对小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实验的影响
由表4实验结果表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睡眠只数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其中木兰花碱组睡眠只数百分比与水煎组相当。
表4各给药组对小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实验的影响
3.4各给药组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
由表5数据显示,各给药组睡眠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各给药组睡眠时间均长于模型组,其中木兰花碱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解郁安神颗粒剂组及水煎组相近。
表5各给药组对小鼠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实验
*与模型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实施例3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检测
1实验材料
1.1药物与试剂
木兰花碱(实验室自制,纯度>98%);
大豆卵磷脂(上海蓝季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60628);
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析纯,天津基准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仪器
rctbasic磁力搅拌器(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
214型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德国耐驰公司);
38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日本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aux120型分析天平(岛津(香港)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以2.5-7.5mg/ml浓度将木兰花碱溶于无水乙醇中,再按1:2质量比加入大豆卵磷脂,于50-60℃条件下搅拌1-3h后,除去溶剂;加适量二氯甲烷溶解反应产物,离心除去沉淀,滤液蒸发除去溶剂,然后30℃真空干燥24h,即得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
2.2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测定
精密称取一定量的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用足量二氯甲烷溶解,离心,沉淀用二氯甲烷多次洗涤,即为未复合的木兰花碱或其他杂质。沉淀用甲醇溶解、滤过,运用hplc测定木兰花碱含量。根据下式,即可计算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
木兰花碱与卵磷脂的复合率(%)=(a1-a2)/a1×100%
注:a1为初始投药的木兰花碱质量;a2为二氯甲烷不溶物沉淀中的木兰花碱质量。
2.3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
分别取木兰花碱、卵磷脂、木兰花碱与卵磷脂(1:2)物理混合物、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适量,以空铝坩埚为参比,升温速率为10℃·min-1,扫描范围为0-300℃,氮气流保护,进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2.4红外光谱分析(ir)
分别取木兰花碱、卵磷脂、木兰花碱与卵磷脂(1:2)物理混合物和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适量,以kbr为参比进行ir分析,波长范围400~4000cm-1。
2.5形态分析
取少量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粉末,加适量蒸馏水,经涡旋振荡器混匀,滴加到300目铜网上,吸干多余滤液,取出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6粒度分析
取少量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粉末,加适量蒸馏水,经涡旋振荡器混匀,置于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中测定其粒径分布。
2.7溶解性能的研究
取适量的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水饱和的正辛醇稀释至刻度,制成含药物的正辛醇溶液。精密量取该药物溶液1ml置于离心管中,分别加入以正辛醇饱和的水、ph1.2的盐酸溶液、ph2.0、2.5、4.0、5.8、6.8、7.4、8.0的磷酸盐缓冲液,放入37℃恒温振荡器中,振摇24h平衡,以3000r/min离心30min,吸取下层水溶液,用甲醇稀释至一定浓度,应用液相色谱仪进样,测定木兰花碱的含量,按公式1-1计算其油水分配系数(p)。
油水分配系数(p):p=(w1/v油)/(w2/v水)(1-1)
w1:末时油相的药量=起始油相药量-末时水相的药量;w2:末时水相的药量
2.8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将sd大鼠12只(体质量200g±20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给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第一组尾静脉注射给予木兰花碱(给药量12mg/kg),第二组尾静脉注射给予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给药量相当于木兰花碱12mg/kg),于5min、10min、15min、30min、1h、2h、4h、6h、8h、12h、24h眼眶静脉丛取血0.3ml,置于含肝素的采血管中,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20℃冰箱保存。
血浆样品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tc-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运行时间35min;0-10min10%-20%乙腈,10-35min20%-23%乙腈;流速:1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0nm。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das2.0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析。
3实验结果
3.1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得出,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99.1%。
3.2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如图7结果所示,木兰花碱在82.64℃处有一个吸热峰;在卵磷脂的dsc曲线中,卵磷脂分别在92.24℃和259.97℃处有两个吸热峰,而在189.11℃处有一个放热峰;按1:2质量比的木兰花碱与卵磷脂物理混合物的dsc曲线基本是木兰花碱和卵磷脂主要峰的叠加,曲线中木兰花碱的吸热峰升为103.40℃,可能是与卵磷脂92.24℃处的吸热峰混在一起;在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dsc曲线中,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有三个吸热峰分别是在101.86℃、182.05℃和260.06℃,而木兰花碱与卵磷脂物理混合物在175-200℃处却是一个放热峰,说明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中木兰花碱与卵磷脂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复合,且两者之间形成较强的作用力,需要升高到一定温度、吸收足够的能量才能破坏这种作用力。
3.3红外光谱分析
如图8所示,在木兰花碱的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到木兰花碱结构中羟基的伸缩振动峰(νoh,3362.1cm-1)、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峰(νc=c,1645.9cm-1,1515.7cm-1),苯环上碳氢键的面外弯曲振动峰(νc-h,833.2cm-1),碳氧单键的伸缩振动峰(νar-o-c,1283.4cm-1,1250.5cm-1)。在卵磷脂的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到卵磷脂结构中饱和脂肪烃链的碳氢伸缩振动峰(νc-h,2925.2cm-1,2853.8cm-1),脂肪酸脂中羰基伸缩振动峰(νc=o,1739.8cm-1),甲基的伸缩振动峰(νc-h,1463.3cm-1,1375.6cm-1),磷氧双键的伸缩振动峰(νp=o,1237.1cm-1),磷氧单键的伸缩振动峰(νp-o,1061.2cm-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木兰花碱-卵磷脂物理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基本上是木兰花碱与卵磷脂的主要伸缩振动峰的叠加,说明在物理混合物中木兰花碱与卵磷脂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木兰花碱仍以晶体形式存在。而在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红外光谱中,木兰花碱结构中羟基的伸缩振动峰峰位明显发生变化,由3362.1cm-1变为3332.2cm-1;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峰发生变化,νc=c1515.7cm-1的峰消失;苯环上碳氢键的面外弯曲振动峰由833.2cm-1移动到829.4cm-1;碳氧单键的伸缩振动峰(νar-o-c,1283.4cm-1,1250.5cm-1)消失;卵磷脂结构中磷氧单键的伸缩振动峰由1061.2cm-1移位到1101.9cm-1;卵磷脂亲脂端饱和脂肪烃链的碳氢伸缩振动峰与脂肪酸脂中羰基伸缩振动峰的峰位未发生变化。综上所述,可推测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是通过木兰花碱的甲氧基和羟基的氧负离子与卵磷脂亲水端的季铵基团的氮正离子之间发生电荷迁移作用而形成复合物。
3.4形态分析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水溶液在高浓度下呈半乳胶状,在低浓度下呈溶液状。取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稀溶液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如图9所示,可见其外观基本上是类球形颗粒,粒径约200nm,分散均匀,颗粒表面可见稀疏包裹物,疑为卵磷脂的疏水长链。
3.5粒度分析
如图10所示,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平均水合粒径约为208n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粒子大小相近。
3.6溶解性能的研究
如图11所示,在不同ph下,木兰花碱单体的平均油水分配系数(p值)为0.868,木兰花碱与卵磷脂形成复合物后,木兰花碱的平均油水分配系数(p值)为1.113,在水相中的药物含量下降,在正辛醇中的药物溶解性升高,木兰花碱的脂溶性明显升高。
3.7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木兰花碱和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12,木兰花碱和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6。
表6木兰花碱和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由表6结果显示,将木兰花碱制备成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后,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消除率cl降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提高了2.42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49.46%,表明了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可减缓木兰花碱消除速率,延长其作用时间,显著提高了木兰花碱的生物利用度。
实施例4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
1实验材料
1.1药品及试剂
泊洛沙姆407(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70215);
泊洛沙姆188(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61119);
苯扎氯铵(天津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xs0902ga14)。
1.2仪器
aux120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
rctbasic磁力搅拌器(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
称取适量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加入适量蒸馏水,超声溶解,然后加入适量p407,p188和苯扎氯铵,置4℃冰水浴中,磁力搅拌,待分散均匀后,放入4℃冰箱中,24h充分溶胀,即得澄清透明的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
2.2温敏型原位凝胶胶凝温度的测定
采用试管倒转法测定胶凝温度,将3ml温敏型原位凝胶加入薄壁西林瓶中,置于10℃水浴中,使水浴温度以约1℃/min的速度缓慢升温。记录试管倒转时液体30s不流动的温度,将此时温度确定为胶凝温度。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结果取平均值。
2.3星点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对胶凝温度影响较大的2个因素为p407浓度和p188浓度。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p407浓度(a)和p188浓度(b)为考察对象,以胶凝温度(y)为评价指标,两因素五水平,优化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试验设计方案见表7。
表7星点试验设计的因素与水平
2.4处方工艺验证
按照处方工艺制备3批样品,测定样品的胶凝温度,计算样品的实际胶凝温度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
3实验结果
3.1处方工艺优化结果
3.1.1星点试验设计结果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p407浓度(a)和p188浓度(b)为考察对象,以胶凝温度(y)为评价指标,优化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见表8。
表8星点试验设计结果(
3.1.2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运用design-expert8.0.6,将试验结果进行二元回归拟合分析,得到胶凝温度(y)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方程模型:y=184.62-6.21a+12.25b-0.64ab+0.40a2+0.34b2。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其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结果见表9。
如表9所示,p<0.0001说明该数学模型具有高度的显著性;一次项a、b,交互项ab,二次项a2、b2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它们都是显著性影响因子,对胶凝温度都具有显著性影响。二次多项式方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955,说明该方程拟合度好,能准确的预测响应值;校正决定系数r2adj=0.9922,表明该回归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响应值的变化,有99.22%的响应值变化能被该模型所解释,故此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温敏型原位凝胶胶凝温度的分析与预测。
表9二项式方程模型方差分析
3.2响应面优化与预测
通过p407与p188相互作用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13、14),可以看出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与泊洛沙姆407和188呈浓度依赖性,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即随着p407的浓度增大,胶凝温度逐渐下降;而随着p188的浓度增大,胶凝温度却是逐渐上升。由于人体鼻腔温度为33-35℃,因此选择胶凝温度位于32-33℃范围内为最佳值。
3.3处方工艺验证
如表10所示,样品的实际胶凝温度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小,说明由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得的最优处方工艺准确可靠,拟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胶凝温度。
表10验证试验结果(
实施例5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的抗抑郁失眠药效
1实验材料
1.1动物
健康雄性icr小鼠(体重20g±2g)购买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前在实验室适应3天,室温22±2℃,相对湿度65%~70%,日光照12h,自由饮食、摄水。
1.2药物
戊巴比妥钠(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批号:57-33-0);
盐酸阿米替林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b170421);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实验室自制)。
2实验方法
2.1慢性应激抑郁失眠小鼠模型的建立
同实施例2中“2.2”项下的建立方法。
2.2观测指标及方法
同实施例2中“2.3”项下的检测指标及方法。
3实验结果
3.1口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对小鼠fst不动时间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与各给药组小鼠的fst不动时间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
表11口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对小鼠fst不动时间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3.2口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对小鼠tst不动时间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与各给药组小鼠的tst不动时间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组小鼠的tst不动时间与空白组相近,表明了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活性。
表12口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对小鼠tst不动时间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3.3口服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对小鼠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实验的影响
模型组小鼠情绪激动、睡眠质量差、不易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时间短。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与各给药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与阿米替林组相近,表明了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能够使小鼠镇静,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在睡眠时间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与各给药组小鼠的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经口服给药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表13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对小鼠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实验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实施例6
鼻用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的抗抑郁药效
1实验材料
1.1动物
健康雄性icr小鼠(体重20g±2g)购买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前在实验室适应3天,室温22±2℃,相对湿度65%~70%,日光照12h,自由饮食、摄水。
1.2药物
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实验室自制)。
2实验方法
2.1强迫游泳实验(fst)
同实施例2中“2.3”项下的方法。
2.2悬尾实验(tst)
同实施例2中“2.3”项下的方法。
3实验结果
3.1鼻用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对小鼠fst和tst不动时间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组小鼠的fst和tst不动时间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sig<0.01),表明了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经鼻腔给药具有很好的抗抑郁活性。
表14木兰花碱磷脂复合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对小鼠fst和tst不动时间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ig<0.01。
相关知识
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一种复合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保鲜处理制剂及制备方法
一种复合精油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花卉用微生物菌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一种具有修复功能抗炎抗过敏疗伤花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腐植酸型土壤调理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一种生物炭基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包含狭花天竺葵(Pelargoniumsidoides)提取物及硅酸化合物的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网址: 木兰花碱制剂和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0432.html
上一篇: 兰花抗冻吗 花期什么时候 |
下一篇: 萝卜硫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