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17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卢宗志   江晓东   张明   宋新元   刘娜   邵改革   郑建波   胡继超   胡凝   姚克敏   开通知网号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2个不同玉米(Zea mys L.)品种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紫糯18和吉单35。观察和测定指标分别为每日每时雄穗小花开花数量、单株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直径及密度。[结果]玉米开花主要集中在始花日第2~6天,大部分在07:00~09:00开放。玉米花粉直径为74.6~88.7μm,密度为1.12~1.13 g/cm3。不同玉米品种散粉量差异较大,花粉活力也有不同。花粉活力的持续时间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湿度高,气温低,花粉易存活。在20~25℃、相对湿度80%时,多数花粉活力能够保持3 h。[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育种及转基因玉米扩散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继辉;向导;杨明凤;北疆制种玉米关键生育期气象指标研究[J];中南农业科技;2023年07期 2 许海涛;彭舜磊;王文文;冯晓曦;郭海斌;张军刚;许波;王成业;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23年08期 3 杨忠慧;杨木军;李绍祥;丁明亮;刘琨;顾坚;李宏生;小麦DH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云南的研究与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23年10期 4 许海涛;冯晓曦;许波;张军刚;郭海斌;王友华;王成业;热带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生育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22年08期 5 贾良良;黄少辉;刘学彤;杨云马;孙彦铭;花期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花粉活力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18期 6 刘哲;乔红兴;赵祖亮;李绍明;陈彦清;张晓东;黄淮海夏播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初一;三种Bt水稻对非靶标生物风险商值HQ的测定及分析[D];浙江大学;2019年 2 王池池;UV-B辐射增强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桂平;玉米的花器形态及开花习性[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2 王艳哲;崔彦宏;张丽华;李金才;玉米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玉米科学;2010年03期 3 王艳哲;崔彦宏;张丽华;玉米花粉生活力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8年05期 4 路兴波,孙红炜,杨崇良,刘开启,尚佑芬,赵玖华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通过花粉漂移的频率和距离[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宗志;江晓东;张明;宋新元;刘娜;邵改革;郑建波;胡继超;胡凝;姚克敏;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2 孙光玲,汪银生,胡乾政烟草花粉贮藏与活力测定[J];中国烟草;1994年01期 3 林志成水稻离体花粉活性研究及其应用[J];杭州科技;1994年04期 4 黄桂华;梁坤南;林明平;周再知;马华明;柚木花粉收集与贮藏研究[J];种子;2012年09期 5 李帅;郑民;魏冲;榛树花粉悬浊液各组分的筛选与优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年09期 6 程广有;唐晓杰;孟范例;魏春媛;不同贮藏温度对银中杨花粉寿命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年23期 7 唐岱;李明扬;徐淳;菊花花粉萌发及花粉活力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8 吴素芳;王国立;龙友华;黄亚欣;赵志博;李秋萍;王晓醒;谭永元;刘艺;关于猕猴桃商品花粉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9年11期 9 史锋厚;范蓉蓉;周婷;沈永宝;垂丝海棠花粉贮藏特性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3年04期 10 古吉;蔺忠龙;牛永志;郑昀晔;索文龙;马文广;烟草花粉贮藏技术及其对烟草种子质量影响的研究[J];种子;201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发;我国常见八种花粉的功效探讨[A];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鹏;周雪妹;孙蒙祥;细胞自噬在花粉萌动过程中的作用[A];2016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摘要集[C];2016年 3 许清海;张生瑞;花粉源范围研究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李秀菊;细胞分裂素促进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的可能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孟光;李春林;谢伟伟;蔡琼香;海口市城区十年间气传花粉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何德枫;何德华;复方花粉膏的制备及使用前景[A];“蜂之巢”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武汉)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开发;20年来我国花粉研究与开发进展[A];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于革;用花粉记录认识生态系区的变迁——以加拿大中部千年花粉层序为例[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赵莉莉;刘寿东;胡凝;水稻花粉扩散源强估算方法的初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何海娟;王良录;北京夏秋季传花粉的变化规律[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婧;基于富集-显微成像的实时花粉监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22年 2 姚丽娜;应用容量法监测花粉浓度及花粉过敏原交叉反应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徐晓辉;玉米柱头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及花粉—柱头互作相关基因的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杨悦;花粉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20年 5 贾鑫磊;孢子/花粉壁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 6 林中方;活血补肾、益气祛湿法(花粉芪奴汤)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春晖;木通属植物自交花粉干扰与性系统进化[D];武汉大学;2019年 8 李国平;低能离子束注入松科花粉的细胞学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杨开;蜂花粉成分分析、功能物质提取和体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周游;用于F_1代植株含转基因成分的花粉和卵细胞的致死系统的构建与验证[D];西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高温胁迫对辣椒花粉生理生化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22年 2 王丽;新疆党参的次级花粉展现[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双玲;蜂房花粉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许霞;花粉特性在番茄分类、耐寒及杂交育种上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5 蓝小玉;河西走廊空气花粉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3年 6 薛艳霞;滇中地区现代花粉雨及其与气候关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年 7 方伊曼;南京仙林地区大气花粉传播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杨佳慧;长瓣兜兰繁育系统及花粉离体保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 9 王丹;西安市空气中生物源花粉颗粒物的时空分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 10 张雨辰;2015-2016年南京地区空气花粉传播及其与气象要素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辛;科学家破解植物亲和花粉授粉机制[N];中国科学报;2021年 2 本报记者 骆倩雯;数花粉的人[N];北京日报;2021年 3 张婉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媛媛 燕军锋;云南猕猴桃授粉正当时 花粉企业发货忙[N];农业科技报;2020年 4 记者 陈超;科学家发现区别同种与异种花粉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彦海;洋花粉一统花粉业[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花粉的灭菌与贮存[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顾雯;4月花粉爆发期易引发多种疾病[N];南京日报;2006年 8 邬时民;花粉市场花落“洋家”[N];民族医药报;2002年 9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龚阿媛;站住,你这粒花粉![N];中国青年报;2022年 1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成都首次发布公园城市花粉指数[N];四川日报;2022年

相关知识

紫藤的繁育系统和花粉、柱头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梅花花期生物学特性研究毕业答辩护理课件.pptx
榛子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稀有植物裸果木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澜沧舞花姜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探讨
鸡冠花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伊犁郁金香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适应对策
绣球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养蜂采集玉米花粉有技巧
白鲜灰斑病的危害症状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网址: 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17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粉受体激酶LePRK1调控花粉
下一篇: 花粉具有高浓度营养的生物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