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掌疫病是一种由黄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红掌的产量、品质和销量,且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所以,选育和种植抗病性品种是高效环保的叶疫病防治策略。对红掌不同品种的抗疫病评价及抗病机理研究,将为规模化经营提供生产指导。本研究中,从海南露天栽培的红掌盆花品种‘Arizona’和‘Dakota’疑似感染株上,进行进行病原菌采集、分离、鉴定和培养,将所培养的病原菌接种在23个不同品种的红掌叶片上,并对接种后不同红掌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测定,其研究结果如下:1、经纯化培养、形态观察、寄主和分子鉴定,分离到12个细菌菌株均为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地毯草黄单胞菌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差异不明显。2、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细菌性疫病病原菌接种于23个参试品种的叶片上,根据感病能力表征鉴定评价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对细菌性疫病的感病能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高抗性品种为'Pink Champion'和'Manaka',占所有品种的8.7%;中抗品种有'Stallis’、‘Vitara’、‘Altimo’、‘Dakota’、‘Red’、‘Champion’、‘White Champion’、‘New Pink Champion’,占所有品种的30.4%;中感品种有'Sweet dream’、‘Arab’、‘Cheers’、‘Simpra’、‘Alabama’、‘Impreza’、‘Acropolis’、‘Arizona’、'Cherry',占所有品种的39.1%;而感病品种为'Sharade’、‘Tropical’、‘Sierra’、'Choco’、‘Fiesta’,占所有品种的21.8%。3、对接种后的抗/感病品种,定期进行细胞防御相关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分析表明,APX、POD、PAL、SOD, CAT活性在植株接种病原菌后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接种病原菌后,以上5种酶的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抗病品种的平均值和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即以上酶的活性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而PPO活性虽然在受病原菌侵染后增强且其活性水平始终高于对照,但其在抗感品种中变化趋势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相关知识
红掌种质细菌性枯萎病抗性鉴定分析
红掌细菌性病害防治
红掌细菌性枯萎病的防治
值得关注的细菌性病害热门药剂品类
红掌栽培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对策
疫病病菌侵染后辣椒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细菌性病害主要化学防治药剂
拮抗菌和生物有机肥防治棉花黄萎病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转基因抗虫棉花木质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研究
网址: 红掌对细菌性疫病的抗性评价及其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3973.html
上一篇: 摇钱树长虫了怎么办,摇钱树的病虫 |
下一篇: 2019年第八师农作物主要病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