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福建茶文化】|歷史悠久,名揚海外

【福建茶文化】|歷史悠久,名揚海外

福建是茶葉的發源地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茶歷史,有著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歷史優勢。

福建茶葉名揚海外,英國人尤嗜閩茶,歐洲人的“茶”字讀音與閩南方言茶的發音“TAY”相同,如英語稱茶為“Tea”,歐洲國家均仿效之,法語為“The”;德語為“Thea”丹麥、瑞典為“Te”,均為“Tay”之轉音。

福建人種茶、飲茶已有千餘年歷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聲域內。《閩小記》中有記載:建州貢茶,自宋蔡忠惠始。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稱喝武夷茶後有“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之感;范仲淹更以“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載”的詩句讚譽武夷茶為仙品。

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和文明傳承,使絢麗多彩的華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類歷史上,人們視茶為生活的享受,友誼的橋樑,文明的象徵,精神的化身。

福建人對於茶更是有著情到獨鐘的情懷,在福建閩南一帶更有著“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傳統,而福建閩北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在福建很多地方人們都已形成了早上和晚上都飲茶的習慣,對於茶的依賴程度到了用“癡迷”一詞來形容。

福建茶文化凝聚著地理靈性,茶類的創制要數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藝也數福建最奇,福建茶葉在中國茶葉發展乃至世界茶葉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

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最早見諸于南安縣豐州古鎮的蓮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蓮花茶襟”(西元376年)。這比陸羽《茶經》記載的要早三百餘年。

唐馮贄撰的《記事珠》稱“建人謂鬥茶為茗戰”,說明閩人鬥茶習俗始于唐。時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貢茶和鬥茶活動聞名於世,開創了一代鬥茶比藝的茗飲之風,並風靡全國。可謂龍飛鳳舞傾朝庭,鬥茶比藝創時興。

宋•趙汝礪撰(1186)《北苑別錄》等詳盡記載和研究了當時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術及飲茶風習。

宋、元兩朝福建出現了以“龍鳳盛世”“茗戰成風”為特徵的宮廷茶文化與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國皇家茶園——禦茶園不僅代表是武夷茶的歷史輝煌,而且象徵閩茶在中國茶葉的特殊地位。

當鬥茶之興漸減,明清時期的福建茶進入了創新時期,創制了多種茶類。繼宋代貢茶和鬥茶之後的又一次輝煌。

明末清初福建創制了烏龍茶,烏龍茶問世後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出現了適於烏龍茶的獨特品飲方式,俗稱工夫茶。

相傳清咸豐工夫紅茶在福安坦洋村試製成功,名聲也不脛而走。在福建境內,還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通常稱為福建三大工夫紅茶。

隨著時代發展,福建茶種類越來越豐富,除了烏龍茶和紅茶兩大種類外,福建茉莉花窨茶大量生產,暢銷各地,成為花茶窨制中心。

進入新時代,創新茶科技,成了這一歷史時期的主旋律,福建水仙茶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世界茶葉市場。

好茶配好壺,福建工夫茶的盛行,奠定了紫砂壺盛行的基礎。紫砂壺可以說是泡功夫茶的最佳茶具。

石泉大師紫砂精品《大仿古壺》,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圓鈕生趣,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把勻勢而起。作者在紫砂壺的一面繪有古畫,形態自然,另一面刻有詩句,筆酣飽滿,入木三分。

石泉大師的紫砂精品《大仿古壺》

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圓鈕生趣,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把勻勢而起。作者利用雕刻方法,在紫砂壺表面表現出疏密、離合的古畫藝術形態,筆酣飽滿,入木三分。

石泉製壺《大仿古壺》

容量:550cc

公众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韓正: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保留保護更多歷史建筑
中国盆栽史
康熙字典竹的解释
历史悠久的金华茶文化
花园子与花树店 明清江南的花卉种植与园艺市场
2022年我國花卉出口額創歷史新高
花道的歷史
[转载]基本的花藝設計歷史
“蘇東坡與五月花神”芍藥主題文化展亮相國家植物園
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3月正式出版專著的大陸作者名單

网址: 【福建茶文化】|歷史悠久,名揚海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73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郑州有多少种花
下一篇: 花开中国梦——中国插花花艺名家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