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两宋时期,花事繁荣兴旺,花卉品种多样盛放。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举国上下皆沐芳华。抑武扬文之策落地,士人群体壮大,花事兴盛成潮流。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坊市制解体,都市文化繁荣兴起,文人生活方式改变。理学兴盛学问盛行,雅致观念深植心田,宋代文人审美提升,花文化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花事盛景,如青云之上翻飞,令人陶醉其中。
宋代文人对花卉的热爱在其物质生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们与花农接触,亲自栽培花草,掌握花卉知识,并保存了大量的花卉文献。宋代花卉品种丰富多样,数量大幅增长。此外,文献中所记载的花卉培植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放眼今天,依然可以称之为先进。
花香满室催笔墨,诗人尽情赋佳容
在宋代,花卉不仅是宋代文人物质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也与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联,从而极大丰富了宋代文人的物质生活。一些文人如范成大、欧阳修、梅尧臣、王贵学、陆游、林逋、文同、林洪、张螆、苏辙等都参与种花,并通过馈赠、购买等方式获得花卉。
他们向懂得种花技术的花工学习,总结出丰富的种植花卉理论,并将其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同时,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场所种植花卉,达到不同的种植目的。范成大以种植梅花和菊花著称,他不仅在范村种植了大面积的梅花,还记录了自己种植的36种菊花。
“文穆公成大,晚岁泊筑于吴江盘门外十里。盖因阖闾所筑越来溪故城之基,随地势高下而为亭榭。所植多名花,而梅尤多”“淳熙丙午,范村所植,止得三十六种,悉为谱之”
欧阳修在滁州建造了丰乐亭,并在亭边栽植了韩琦赠送的十株芍药。他还下令幕中判官在幽谷种植花卉,注重花卉颜色的搭配和次序问题。梅尧臣在诗中表达了对栽植各种花卉的感受。王贵学种植兰蕙,并在《王氏兰谱》中记录了五十种兰花的栽培情况。
“予及友龙江王进叔,整暇于六籍书史之余,品藻百物,封植兰蕙,设客难而主其谱”“予嗜焉成癖,志几之暇,具于心,服于身,复于声誉之间,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而植之。”
陆游在镜湖边种植了一亩土地的花卉,并以此为题作诗。
“西园作戏唤春回,桃李阴阴三万栽。不是无心看开遍,锦江烟柳待归来。”
文同在官居旁种满了花卉,记录了这一过程的诗作。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并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张螆在南湖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花卉,包括梅花、兰花、牡丹等,他还在诗中表达了对花卉的赞美之情。苏辙则以种植荷花而闻名,他在家中的荷塘中种植了各色各样的荷花。
在《荷花深处的宝钗》中写道:“墨色鳞背红心开,细香浓艳在荷堤。冰轮镜里风轻动,翠叶红蕊净如帷。”这些文人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花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对花卉文化的推崇。
他们通过描绘花卉的形态、色彩、香气和生长环境,以及与花卉相关的诗意、哲理等,将花卉融入到他们的诗歌、文章和绘画中,使之成为他们作品的重要元素。同时,文人种花也与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有关。他们通过观察花卉的生长过程,领悟到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从而反映出他们对人生、情感和道义的思考。
种花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更是一种通过与自然亲近来寻求内心平静和启示的方式。在宋代,文人的花卉种植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艺术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种植花卉,观赏花开花谢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美妙,以此来陶冶情操、磨砺才情,并将这种美与哲理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品味花开心境远,诗篇自成花暮晖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而赏花文化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无论是皇族高官还是普通百姓,赏花都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的愉悦方式。特别是对于文人雅士,赏花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身活动之一。
宋代文人雅士对赏花情有独钟,他们注重欣赏花朵的美丽和花艺的造诣。对于他们来说,赏花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寄托和修养境界的追求。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他们通过对花卉的观察和感悟,借助诗词文章表达自己对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在宋代的文人作品中,花卉常常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以展现其姿态和气质。其中,牡丹、菊花、梅花和桃花是最受喜爱的花卉品种,它们被文人雅士们广泛使用于绘画、诗词和文章。他们运用娴熟的笔墨技巧,展现花卉的色彩与姿态,将花艺之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蜀公(范镇)居许下,于所居造大堂,以长啸名之,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宴客于其下。约曰“有飞花堕酒中者,为余浮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当时号为飞英会”
文人雅士们还非常注重花园的规划和养护。他们亲自设计花园的布局,选择适宜的花木种植,并通过精心的修剪和养护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许多文人都有自己的私家花园,这些花园不仅是他们赏花的场所,更是他们追求宁静和心灵抚慰的避世之地。他们在花园中漫步、倚花而坐,感受花香、听鸟语,以此达到身心舒适和修身养性的目的。
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中,赏花也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文人雅士们经常相聚于花会、花酒之间,共同赏花、品味美酒,并进行文学交流。这些花会和花酒活动成为了展示自己才情和品味的场所,也促进了花艺和文学的交融与繁荣。
“钱文僖公惟演生贵家,而文雅乐善出天性。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时通判谢绛、掌书记尹沫、留府推官欧阳修,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盛,无不到者。”
赏花也被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文人雅士们认为,通过赏花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培养情操,陶冶性情。他们将花卉的生长过程与人生相类比,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因此,赏花成为了他们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满足的一种重要途径。
“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乾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
宋代文人雅士对赏花的热爱和追求在当时达到了顶峰。他们通过欣赏花卉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美的追求,以及通过花卉的养护和园林设计展现出的艺术能力,为赏花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赏花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文人雅士们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品味花香寻古韵,书写花影赋清潮
宋代文人士大夫在花卉栽植和赏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开始以书写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花卉的热爱和欣赏。他们撰写了许多记录与花卉相关的谱录类书籍,以便分类和整理花卉的产地、形态、种类、特性、逸闻趣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这些谱录传达了人们对花卉的观念、意识和情感,并附有精美插图,被归类为"谱录类"中的子部门。
据研究,两宋时期的花卉专著多达43种。其中范成大著有《梅谱》和《菊谱》,张螆著有《梅品》,宋伯仁著有《东篱居士谱》,吴自牧著有《花木篇》等。这些著作详细介绍了各种花卉的特点、栽培方法、观赏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典故,对花卉爱好者和文人士大夫们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在宋代的谱录类书籍中,还融合了文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他们常常通过诗词咏史、议论文等方式,将花卉与人生哲理、感慨和艺术表现相结合,赋予花卉以更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色彩。这些文字作品不仅增添了花卉书籍的艺术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花卉的高度重视和文化追求。宋代的花卉谱录类书籍丰富多样,
不仅提供了关于花卉的实用知识,还承载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这些书籍为研究宋代花卉文化和文人墨客的审美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后世的花卉研究与欣赏奠定了基础。宋代文人撰写花谱的动机各不相同。范成大在编写《梅谱》时表示,他希望将自己所得到的梅花知识整理成谱册,以便传授给那些喜爱园艺和赏梅的人。
“今始尽得之,随所得为之谱,以遗好事者。”
他的初衷是为了满足那些对梅花有兴趣的人们的需求。赵时庚在《金漳兰谱》的原序中也提到了自己编写谱册的动机。他说自己对兰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看到它们美丽的花朵和清香的气息都让他无法割舍。他寻求了解兰花的名称,默默地记在心里。由于对兰花的痴迷,他决定编写谱册,以便与其他喜欢兰花的人分享。
“于时尚少,日在其中,每见其花好之。艳丽之状,清香之,目不能舍,手不能释,即询其名,默而识之。是以酷爱之,殆几成癖”
王贵学在《王氏兰谱》的序言中提到,他和朋友一起培育兰花,同时他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对兰花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闲暇之余品味各种花卉,尤其是培植兰花。他们决定编写兰谱,以便记录兰花的特点与韵味,也为了防止有人追问他们培育兰花的原委。
“窗前有草,濂溪周先生盖达其生意,是格物而非玩物。予及友龙江王进叔,整暇于六籍书史之余,品藻百物,封植兰蕙,设客难而主其谱,擷英于干叶香色之殊,得韵于耳目口鼻之表,非体兰之生意不能也。”
而周师厚编写花谱的动机则有所不同。他并非想留给后人参考,而是为了自己以后退居灌园时,按照谱册精心挑选适合亭馆种植的花卉,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他的编谱目的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并非普及相关花卉知识,而是为了自己的庭园布置提供参考。
这些宋代文人编写花谱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分享自己对花卉的研究和兴趣,满足其他花卉爱好者的需求;有的是为了保存自己对花卉的感悟和经验,记录下来以防遗忘;还有的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庭园规划和享受。每个人的动机都反映了他们对花卉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结语
宋代文人视花卉为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无论是情绪高涨,还是心情低落,亦或是平淡闲适的时候,花卉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它们能够在情绪激昂时增添雅兴,让人心旷神怡;在失意颓靡时带来安定与凝神;在平淡清闲时陪伴左右。对于宋代文人而言,花卉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宋代文人在花卉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推动了花卉事业的发展,还塑造了花卉文化的内涵。他们赋予不同的花卉以人的品质,将其拟人化,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他们还是创造了大量关于宋代花卉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所有这些使得花卉与宋代文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宋代文人深刻认识到花卉的魅力与重要性,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审美上,他们都将花卉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他们通过研究、栽培和赏析花卉,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遗产。花卉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剂品。
参考文献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十《范公石湖》
[宋]范成大等著,杨林坤、吴琴峰、殷亚波编著:《梅兰竹菊谱》
[宋]陆游:《陆游集》
[宋]邵雍撰:《伊川击壤集》卷十一《善赏花吟》
[宋]李癘等撰,孔凡礼点校:《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
[宋]魏泰撰,燕永成整理:《东轩笔录》,选自《全宋笔记》
[宋]赵时庚等著,郭树伟注:《兰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