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自古以来,牡丹就被尊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我国作为芍药属的分布和起源中心,芍药属牡丹组的全部野生种均原产于中国。早在汉代牡丹就作为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期牡丹由野生状态开始人工栽培隋朝或隋以前开始有品种形成同时开始了南北品种的广泛交流到宋代中原品种群、西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初具规模及至明清,西北品种群也具有一定的基础。至此中国牡丹四大栽培品种群的基本格局己经形成【1】。目前我国有牡丹品种约1000多个花色、花型十分丰富已形成九大色系但我国的牡丹栽培群中以粉色、紫红色占绝大多数缺乏真正的黄、绿、蓝以及鲜红色系。而且牡丹花期较短也较集中这也影响牡丹的观赏价值与应用价值。经研究参与这些品种培育的野生种仅为革质花盘亚组的几个种由于遗传基因的局限至今未能育出比较纯正的黄色品种。【2】我国有芍药属牡丹组的全部种质资源“谁掌握种质资源,谁就掌握育种”,历来对牡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品种群上而对牡丹组的其他几个野生种研究较少特别是牡丹肉质花盘亚组的黄牡丹、紫牡丹等研究更少。黄牡丹、紫牡丹作为芍药属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除了拥有珍贵的黄色和紫色花色基因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优良基因有待发掘如紫牡丹极易成花的优良特性黄牡丹在欧美广泛栽培并用于杂交育种。国外对黄牡丹紫牡丹的引种工作相当积极自19世纪就已经开始,并进行杂交培育了大量珍贵的新品种其拥有的珍贵观赏基因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及应用对黄牡丹紫牡丹的调查研究也开展的较晚。利用黄牡丹紫牡丹与牡丹其它种进行远缘杂交育种培育出黄色、紫色牡丹新品种是提高我国牡丹竞争力的一条重要手段。1紫牡丹、黄牡丹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1.1紫牡丹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芍药科芍药属亚灌木茎高一米无毛二回三出复叶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2-5朵生枝顶和叶腋花瓣红色或紫红色倒卵形花盘肉质包裹心皮花期4-6月果期8-9月。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至西北部大理、鹤庆、剑川、丽江、宁菠、香格里拉、德钦、贡山生于山坡、草丛及杂木林中海拔一米。
相关知识
牡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
牡丹故事:姚黄和魏紫的故事
牡丹国内外生产状况及市场特点
牡丹极品:姚黄和魏紫的故事
牡丹的资源分布
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 科技导报
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紫牡丹花语
牡丹抗旱性研究进展
网址: 紫牡丹、黄牡丹资源状况及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6266.html
上一篇: 牡丹始祖之首杨山杨山牡丹 传承千 |
下一篇: PsCLH基因在调控牡丹绿色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