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艺术雕楷木,匠心刻人生

艺术雕楷木,匠心刻人生

  褚德胜在雕刻孔子像,来送货的工人被吸引坐下观摩良久。

  《斯文在兹》笔筒摆件入选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

  一座高2米的龙形“如意”木雕,让曲阜市北关大街上的德圣楷(jie)木雕刻坊显得文雅而端庄。除了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如意,这里还有各种孔子像、花鸟走兽、寿杖摆件等,挤满了工作室。
  德圣楷木雕刻坊的主人叫褚德胜。每天,他在刻了20多年的木桌旁,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今年49岁的褚德胜做楷木雕刻已有32年,如今是济宁市级楷木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楷木雕刻也称‘楷雕’,以曲阜独有的珍稀植物楷树为原材料进行雕刻,刀法古朴简约,工艺精致细腻,造型端庄厚重、形神兼备,是流行于曲阜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曲阜‘三宝’(楷雕、碑帖、尼山砚)之一。”褚德胜说。楷木雕刻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多种形式,全部过程由十几个工艺环节构成,作品以寿杖、如意、孔子像为主,其中如意图案有龙、凤、蝠、鹿、鹤、八仙、三星等题材,寓意好运当头、幸福吉祥。现今楷雕作品已发展到人物、花鸟、走兽等近百个形象。
  1989年,17岁的褚德胜高中毕业后,进入“曲阜孔子故里书画院”学习楷木雕刻,师从著名楷雕大师颜景新;随后,能坐得住且刀法日趋精炼的褚德胜被推荐进入当时的曲阜县工艺美术厂木雕车间,跟随工艺美术大师沙景莲学习。“两位老先生对我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雕刻技艺和文化内涵方面。”褚德胜说。如今他逐渐形成自己的雕刻风格,尤其擅长雕刻如意和孔子像等作品。
  1996年,昔日辉煌的曲阜县工艺美术厂逐渐没落,褚德胜辞去工作,在曲阜老城北城门脚下,开了这家德圣楷木雕刻坊。“当时我带着两张桌子、一条凳子和一个徒弟,开了这条街上第一家手工艺门面。如今,这条街上全是楷雕、石雕等门头,成了曲阜的传统文化一条街。”褚德胜说。
  但是,楷雕手艺人相比前几年还是有所减少,“整个曲阜也就30多家。”褚德胜说,“这个手艺需要两样东西,一是心静坐得住,一天能蹲十几个小时;第二是知足、别求富贵,这东西能糊口但发不了财。”知足常乐,心里就不会有杂念,才能一心想着把手里的作品表达完美,一刀一刀地刻出自己的思想。自从开了楷木雕刻坊后,褚德胜极少出去闲玩。实木的板凳被他坐坏了好几个,最新的一个也磨得锃亮;陪伴他二十多年的雕刻木桌更是“惨不忍睹”:桌外沿硬生生被刻刀刻得凹进去五六厘米,木抽屉也被刻刀蹭出了几个大窟窿。
  也正是在这一张破烂不堪的木桌上,在几十载交替变换的春秋冬夏里,在数千个蛙叫蝉鸣、秋风落叶的夜晚中,一件件闻名业界的楷木雕刻作品悄悄问世。其中,褚德胜创作的《天下第一福》获得全国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斯文在兹》笔筒摆件入选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褚德胜的工作室先后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阜楷木雕刻传承示范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褚德胜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手工艺制作大师”“曲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在褚德胜的工作室,还有一把薄如蝉翼、细若发丝的楷木“百福如意”,这件高40多厘米的作品居然不到2两重。“原木料是两斤多,采用镂空雕等技法,字字相连。”褚德胜说。他曾为了刻好一把如意,连续两个多月没出门。“创作这些作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为了展现技法和工艺,还重在表达传统文化内涵和人的思想。”
  比起刻出好作品,褚德胜更想把手艺传下去。“侄子褚涛跟着我学会了,也干这行,儿子不太喜欢这个,他更喜欢音乐。”就在几天前,褚德胜得知儿子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专业,索性就不再“逼”他接班。
  除了做楷木雕刻,褚德胜还是大学老师。“我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做了6年的客座教授,每学期都有15节课。”褚德胜说。他特别喜欢去给高校的学生们上课,这也是他为数不多愿意出门的时候,“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法很感兴趣,这也是激励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陈曙光

相关知识

艺术雕楷木,匠心刻人生
王子木用匠心演绎植物艺术之美 |“工匠精神”专题
剪、刻、贴与剪纸艺术——简论剪纸艺术的形式发展
食品刻花雕刻艺术教学视频
“花”样人生——“疯狂教授”荒木经惟来了!
雕刻艺术的意义样例十一篇
龙门石窟雕刻艺术范文
汇升珑玺台6月13日
【新闻】湖南省博物馆成功举办“花魂鸟魄——邹传安艺术与文献展”
探索三角形翡翠原石雕刻无限可能:适合雕什么石头?

网址: 艺术雕楷木,匠心刻人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6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探索三角形翡翠原石雕刻无限可能:
下一篇: 雕刻艺术的意义样例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