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总是不断的变迁,风景在四季里徘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岁月一天一天的增加。一花一木一世界,只要保持美好的心情,岁月便是静好。2019年 12月 11日上午“园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会在我校学术厅举行。学校校长毛道生老师,副校长高彦春老师、副校长程学琴老师,校长助理许丽萍老师以及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华黄来老师参加会议。
会议由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袁智敏老师主持。来自各个学部的教师代表、生活老师代表,家长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就是园艺进行治疗活动,在我国台湾园艺疗法被称为园艺福祉,在韩国、美国、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称为园艺治疗。目前比较认可的定义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与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在专业治疗师的带领下,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称为园艺疗法”
在毛道生校长亲切致辞中拉开了启动会的序幕。他对为什么要开展这个课程做了简要说明,他讲到:“要培养一个身体健康、情绪(心理)状态健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三个维度健康的人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一个基本要求”。自毛校长在树德中学创立“园艺疗法”课程以来,他深刻的感受到通过园艺疗法,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自我情绪的调节。他要求:我校引入这样的课程之后,要不断拓展心理健康领域的途径和手段,把它融入到校园生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要学会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展开对学生情绪的管理和心理健康疏导,使之有利于亲子交流和师生关系的改善。家委会代表把今天的感悟与其他家长作交流。他希望:参与培训的“种子老师”要积极参与、体会,把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出来,通过感受生活的美,乐趣,去感染和带动孩子,实现共同成长。
会议的主要环节是由树德中学心理咨询老师张艳进行主题培训。张老师首先带来题为《成长中的生命对话——树德中学园艺心理辅导实践报告》,报告阐述了园艺疗法的基本概念,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运用研究以及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基础构建,还谈到了心理学取向的园艺治疗技术和案例,例如:开心农场耕作、蔷薇正念冥想、四季课程等。她分享了在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个案咨询三个层面上的应用案例。张老师娓娓道来,开启了一段动情的心路历程,她说:“孩子们在各种丰富有趣的园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团结、自信、合作、认真让我感动,由心理上的调节带来行为上的变化表现使我欣慰”。
10点 30分培训会进入分组体验的环节,课题是《一沙一石一世界 禅宗 庭院》”。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日本枯山水文化,提出了这次体验活动的要求,她希望通过禅宗庭院的创建,用心理学正念和内观的技巧去探索自己当下的心灵状态。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活动的人员分为三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做记录和服务。装沙、选材、与物对话(正念)、创作构思、摆放、主题讨论记录,参培教师认真投入,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是小组的赏析分享和创作说明,有老师分享了他们选择材料的感受,创作《静与动》的过程和感悟;有家长代表为自己的作品赋诗:两两相望情义长,生生不息代代传;有的作品寓意和谐,展示青山绿水、体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参加培训的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创作过程、感悟。
培训会进行了近两个小时,通过对体验课程的学习,到会家长和老师代表对学校引入这样的课程表示赞赏,他们一定带领周围的同事、学生、家长一起深度参与这一课程的体验,让全体七中实验人带着美好的心情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开启学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学习感悟(二年级8 班曹天香的妈妈刘云言)
今天,我作为家长代表很荣幸地参加了“七中实验学校《园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会”,我感到十分喜悦,也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很有意义:互动环节,我挑选了一块色泽丰富,很有纹理层次的石头,它长得扁扁的,很粗糙,此石除了颜色漂亮,别无其它特色。拿在手上有鸭蛋那么大,对于我的手来说不大不小,抓握感正合适。初感,石头冰凉,没有温度。但是,在张艳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先让我们细细观察,专注地从不同角度观察30秒钟,再轻轻地抚摸它,继后又用鼻子轻轻地闻。咦,我仿佛闻到了大地的芬芳,感受到了土地的宽厚 ......最后把石头放在额前按按、揉揉太阳穴、刮刮脖子 ......石头变得温润起来,看起来也有了些许灵气。
在与小组伙伴搭配的过程中,我们也十分的默契,整个搭配过程不到两分钟,我们就在沙盘上创造出了一个新颖别致富有寓意的园林景观。我们还为它取了一个很有情趣的名字,叫“两两相望”,并寄语:“两两相望情谊长,生生不息代代传。”
我们通过体验式的活动,感知了自然、人文与情怀。其他小组的构造也非常的具有创造性,寓意是那么的祥和、美好、宁静······让人们有一种回真归本,心灵归于正念和当下的感觉,真的十分的美好。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既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又感知了四季的更替变幻;似乎有一种纵情山水的情怀,又有家国天下的豪迈;又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虽然,《园艺疗法》在学校只是刚刚开始,在全国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新领域、新生代和先行者。还有更深厚的文化与内涵待我们去寻找、去感受、去体会......
在此,深深地感恩毛道生校长对此课题的研发与贡献。同时,也感恩张艳老师对这一课题的结题与分享。更感恩学校,将人文关怀与心灵健康教育作为推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基础。
学习感悟(初一年级家长代表胡欣蓉)
刚进入校门就碰到了儿子,他们班刚刚上完信息课回教室。他笑嘻嘻地问我:“您怎么来了?您是不是有学校的绿卡呀?”我说 :“我来学习的,儿子你也要加油哦。”匆匆一别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艺术楼三楼学术厅。看着中间一排已经坐满了人,我感到心慌,我难道迟到了吗?看了看时间,我才稍微安心。会议开始前,大屏幕上播放着种地、抓鱼、制作泡菜的图片,好亲切呀!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这时,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聊了很多关于图片上的植物和生活趣事。
会议开始了,首先是毛校长讲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分享了他与这个课程的经历。我在想这个课程好是好,但是这些实施起来恐怕有难度吧?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小时候每年放假都是跟着大人们做农活。现在的孩子们比我们幸福得多,一出生就在城市里。当然少了些劳动的乐趣,但是不用那么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是我们家祖辈们的希望。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要找到一块给孩子们种地的地方就更不现实了。我刚开始是没怎么听进去的,因为我老把自己带到回忆里去了。直到听到老师说我们的“园艺疗法”不仅仅是种地,还有很多的形式,比如水培植物、喝茶、画画、甚至是聊天都是园艺疗法的范围,而且会有很多好处,我才打住了胡思乱想的心。
最后是树德中学张老师的讲解让我清晰了些。虽然有些东西是学术类的,但是通过她的讲解之后,我大概有了自己的一些解读。我觉得作为妈妈,我不能再大包大揽了,应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比如说做菜时可以让孩子跟着我一起做,让他知道每一道菜在上桌之前是什么样子,在被做成菜之前它们都经历了什么。听着张老师分享的孩子们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全程参与,甚至是最后端上餐桌都是他们亲力亲为,我就在心里为他们大大地点了个赞。这正是我想要的啊!
他们通过种土豆和学习联系起来,语文老师可以带他们去学习课文;绘画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去画画;生物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去学习植物与土壤的知识。在通过与土地与植物之间的沟通联系,孩子们不仅愉悦了心情,还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我越听越期待这个课程能在我们七中实验学校展开。
我回忆起了很多往事,那些被遗忘的感觉。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感觉,我躺在松松软软的草坡上睡着了的感觉;我把小鸡崽放在怀里,温暖它的感觉;我帮妈妈把花生、黄豆一把一把挂满院墙的感觉;我在风雨快来时慌忙收谷子的感觉;我一沾床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分不清是天亮了还是天黑了的感觉;我帮着外婆穿针引线,她教我缝衣服的感觉。那时候并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每一天都会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有学不完的事儿。我并没有因为去做这些事而耽误了学习,我的成绩不说拔尖也是前几名的。今天听了张老师的分析,我才知道原来我是把压力都释放了,我的心里是快乐的,我觉得比起劳作来学习更让我轻松。在我成年后遇到解不开的结时,我最初都会带着疲惫的心情回老家,跟着长辈们在田间地头劳动一番。再陪他们聊聊天,忽然我的心就敞亮了,当我回到城市里又是精神百倍,开开心心的了。哦,原来这就是我给自己找到的“园艺疗法”啊!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还做了一个游戏。真的是吸引力法则,我和旁边的年轻老师一起被请到一组做这个游戏。刚开始我有些紧张,后来我跟着张老师的节奏放松下来,不把这个游戏当做一个任务,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儿。我选了一个石头,是我一眼就看中的石头,因为它的颜色很特别,是我长这么大以来没有见到过的。因为老师说要在沙盘里摆“枯山水禅宗院”,它是日本的一种造园技术。这个石头可以作为山,可以作为大地……旁边的老师也很快的选了一块石头,比我的小很多,但是形状却很奇特。她说这石头像块五花肉,立在那里又像悬崖,我们还选了些其他的东西共同做出了一幅山水田园与城市遥遥相望的作品。老师为我们的作品取了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古寺钟声”。她一说出来我都愣住了,心里很佩服她。我喜欢田园古寺又爱城市公园的规整与繁华,她说她摆的是悬崖,我觉得就像城市里被雕刻过的假山,美丽又不失自然。是不是有种生活在城市里,又想回到山水间的感觉。
今天的活动非常有趣,有人摆出了温情,有人摆出了性格迥异的和谐,有人摆出了对孩子们的期待,有人摆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人的心理是最不可控的,但是合作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在努力与大家融合,荣辱与共,这就是和谐的本源吧!
学习感悟(初中学部代桂颖老师)
今天,有幸作为“种子老师”参加了学校的《园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会,通过张艳老师的讲解、培训,我收益良多。通过这次培训会,不但欣赏了枯山水美景,体验了枯山水文化,还发现身边处处是情。人是感情的人,人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情感的培养与发展。看似简单的白沙与石头,经过我们的创造以后,仿若古诗词的世界,一种心境,一份情怀。突然想到,自己带学生时,为何不让他们“种种花”“种种菜”····· 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自己。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会增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也会让自己的内心改变,回归内心的平静。
张 艳:
成都树德中学心理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现任中国中社联园艺治疗学部副主任委员,四川园艺疗法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亲自然教育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顾问。教育部灾后心理援助小组成员、国内多个心理援助志愿组织成员。其心理辅导活动多次被教育类报刊、四川电视台、CCTV“特别关注”、“新闻联播”等多个栏目报道。
参与编辑出版具有心理学专业影响力的心理学著作5部,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多次在国际国内心理学、教育学术会议发表大会主题报告、演讲。曾在日本、台湾、香港研习、参访园艺疗法项目。曾受邀在日本,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演讲、报告。
2017年出版国内第一本心理学取向的园艺疗法著作《园艺疗法“心”发现》。
撰 稿:袁智敏
摄 影:张 磊
图文编辑:杨 扬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花一木一世界 园艺疗法“心”发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园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会
史家实验学校将心理教育与园艺相融合 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花之美 愈心灵——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举行园艺疗法活动
用自然治愈身心——园艺疗法
2017园艺疗法与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盛大开幕
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走近美国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发现美好,用植物治愈心灵
园艺疗法:种花种草对老年人身心好处多多
【园艺疗法】园艺疗法篇
网址: 一花一木一世界 园艺疗法“心”发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园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139.html
上一篇: 独特的苗族民间疗法 |
下一篇: 伴娘日记:喜欢唯美的花瓣雨?没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