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鲁西独有民俗:花姑节——祭祀娘花(棉花)神

鲁西独有民俗:花姑节——祭祀娘花(棉花)神

“花姑节”是存在于鲁西产棉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正月二十八日,主要内容是纪念教会他们植棉、纺织的棉神“花姑”,祈祷“花姑”神保佑风调雨顺、棉花丰收。

花姑”的传说

相传,鲁西之所以产棉花,都是拜“花姑”神所赐。很久以前,在一个正月二十八的晚上,正值人们刚过完了春节庆祝活动,准备春耕时,一位仙女乘着一朵祥云而来,降落到高唐县城外荒地,并用棉柴建起了院落,人们纷纷来访,发现姑娘美丽大方,并且其衣服非丝、非麻,是一种软柔、舒适、结实之料制成,据姑娘说是棉纱所织。众人极为羡慕,纷纷提出要姑娘帮忙种植棉花、教导纺织。姑娘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众人的要求。自那以后,姑娘开始帮助人民种棉花,收获后又教给人们弹花纺纱、上机织布,姑娘成了当地人种棉纺织的老师,人们尊称她为花姑,人们也因种棉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发家不发家,全靠种棉花”,成为人人皆认的公理,每年正月二十八日,人们都到花姑家,花姑提醒人们要勤劳,并把技术传授给贫苦人。寒来暑往,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花姑头发白了,背弯了,人老了。她把自已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又一个正月二十八的晚上,人们发现花姑安祥地躺在床上,嘱咐身边的人说:“你们一定要种好棉花,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高唐县及周边县一带的方言,把籽棉叫做“娘花”。 说完嘱托后,花姑就合上了双眼,此时人们听到空中传业一阵悠扬的乐声,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银河之畔。

人们铭记着花姑的美德,传诵着花姑的故事,世世传播着花姑的植棉技术,为纪念花姑,人们在花姑坟前修建了一座花姑庙,每年正月二十八日,人们焚纸烧香祭拜花姑,祈祷她保佑棉花丰收,这样逐渐形成了花姑节。这虽然是个传说,但它却反映了棉农对棉花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花姑节”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在高唐盛行起来。高唐县城东祁寨村曾出土过一块《重修花姑庙记》石碑,时间为元末,可见花姑庙最迟在元代初期就已有了。

花姑节如何过

花姑节为每年正月二十八日,在这一天要为花姑上供,摆好花姑像,上香、磕头。供品为水饺和疙瘩头。水饺的形象要像棉桃一样,煮时加上菠菜等青菜的叶子,像棉叶一样,加上面粉做成疙瘩头,像盛开的棉桃一样;通过上供祈求花姑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民间有个谚语叫“收花不收花,单看二十八”。 习俗在各地区也有不同,供品有的地方只做疙瘩头;有的做疙瘩头加面叶。疙瘩头代表棉桃,面叶代表棉花叶子,祈求棉花丰收。有的地方民谣说:“收花不收花,就看正月那仨八”。初八天气好预示着苗出得好,十八天气好预示着棵子长得好,二十八天气好预示着结桃大、多,收成好。

解放前每年正月二十八在高唐县城八腊庙(其中供奉有花姑)前举办骡马大会人们在这里交易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其中以棉花种植工具、纺织工具、棉种交易为主,也有小吃、杂耍,热闹非凡。

同时,以花姑节为载体,流传下许多有关棉花生产和纺织的技术、谚语和民谣。例如,“收花不收花,单看二十八”;还有“棉花谣”等。

花姑节是人民祈求风调雨顺、棉花丰收的重要仪式,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保留了鲁西一带以棉神崇拜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和民俗,是鲁西人民的重要节日。

相关知识

民俗·日常|花朝节:古人的浪漫想象与本真生活
聊城花姑节
芒种节气习俗:芒种送花神祭祀仪式
江浙传统民俗节日“花朝节”
民风民俗——跳花节
西溪花朝节专题,讲解花朝节的风俗,时令戏等有趣的文化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
二月花朝“棉花桃”
花神节
古代南京最热闹花农民俗回归 花神庙“花朝节”开幕

网址: 鲁西独有民俗:花姑节——祭祀娘花(棉花)神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37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朝节的历史
下一篇: 七个不人为知的中药增高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