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握好这个方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都十分重要。济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体现悠久历史文化、独特自然景观、充满现代化气息和适宜居住创业的山水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追求,城市绿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山、泉、湖、河、城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 一、自然造化与人文积淀,造就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要素 优秀的传统文化,富有特色的自然禀赋是济南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必须把这笔宝贵的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自古“潇洒似江南”。泉水众多,市域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泉水有733处。其中,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等四大泉群共136处。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深藏于亭台水榭之中,掩映于青松垂杨深处,充满诗情画意;黑虎泉“泉水击石,有如虎啸”,与南护城河、美丽街景交相辉映,构成城市山林的独特景色;珍珠泉“从沙际出,状如珠玑”,岸边假山秀立,绿柳成荫,溪水潺流,荷花艳开,小桥卧波,清幽典雅;五龙潭“碧绿凝重,深莫测底”,景区成为以潭、池、溪、港景观构成,质朴野逸为特色的园林水景公园。济南72名泉,处处都是园林艺术的优美景观。 泉之源是山,南起泰山北麓,绵延数千平方公里。有被誉为“舆内四绝”的灵岩寺、气势壮观的齐长城、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金代佛隐寺遗址蟠龙洞、盛唐建筑龙虎塔等传统园林古迹,也有近几年新开辟的红叶谷、九顶塔、锦秀川、锦阳川、五峰山、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园林胜景。尤以相传虞舜曾耕稼于此的舜耕山最孚盛名,此山因随山势凿窟镌众多佛像,亦称千佛山,松柏遍布,林木蓊郁,寺院殿堂、亭台楼阁掩映其间,风光秀美。 泉之末是湖,大明湖碧波潋滟,岸边杨柳垂翠,湖上荷花溢香,构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有“泉城明珠”美誉。滨湖游览区古建筑居多,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亭、南丰祠、辛稼轩纪念祠、北极阁、汇波楼、遐园等不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而且每一处古迹都有一段名人佳话。 泉之邻是城,古城街巷“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潺潺众泉,蜿蜒曲溪,或流水当门,或廊浮水上,或阶上听泉,或柳岩纳凉,韵味无穷。济南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自然风貌。 悠久的齐鲁文化,辉煌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泉城特色,构建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条件。济南充分认识这些基础要素的弥足珍贵,努力在加强保护中发展,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构建城市特色风貌,使生态园林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精心规划建设,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环境系统 “十五”以来,济南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突出泉城特色景观,创新园林规划设计,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努力塑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 (一)创新规划设计理念,营造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科学规划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济南市的城市绿地规划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生活游憩为目的,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划定、切实保证绿化用地,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充分利用人文和自然条件,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 2004年,我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加以深化研究,确立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思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突出绿色主题,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良好、景观独特、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山水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05年,围绕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组织专门力量,精心制定《济南园林绿化“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生态园林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 (二)实施重点工程带动,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重点工程带动,注重系统整治,是济南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做法。以城市重点工程绿化配套为依托,以重点道路绿化为纽带,以河道绿化整治为网络,以广场绿地公园风景区绿化为基础,连续实施五期大规模的造绿工程,初步形成特色突出、类型丰富、功能完备、绿化质量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 ——重点绿化工程。先后实施趵突泉公园扩建、五龙潭公园扩建、环城公园综合整治、英雄山风景区整治、千佛山“中日友好园”建设、火车站综合整治、会展中心环境绿化、体育中心改造绿化、燕山健身广场建设、植物园综合改造、玉绣河综合整治、神洲生态乐园建设等城市绿化建设项目。完成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园林花卉苗木示范园建设,实施东、西两个城市新区绿化工程。 ——道路绿化工程。以建设城市绿色走廊为重点,积极开展道路沿线绿化工程。启动了二环路两侧和九大城市出入口沿线大规模造绿工程,。建成绕城高速公路东线、京福高速公路济南段两侧各50米宽的绿化带。先后实施泺源大街、泉城路等40多条道路的绿化建设和改造。经十东路绿化工程成为济南标志性园林景观大道。经十路道路及环境综合改造绿化美化工程,成为展现济南形象的新亮点。 ——城郊绿化造林工程。围绕恢复泉城山水特色,加快荒山绿化进程,在南部山区实施了水源涵养区防护林建设工程和蓝天工程大环境绿化;实施城市近郊荒山绿化;实行工程造林。南部山区初步建成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为保护济南泉群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防护林带建设进展迅速,共栽植各类苗木328.4万株,有效地抵挡了北部沙尘对市区的侵袭,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绿地广场建设工程。先后建成43处遍及市区的绿地广场,总面积133.3万平方米,丰富了市民的健身娱乐空间。泉城广场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英雄山广场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成为真正的绿荫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燕山健身广场工程巧妙利用立交桥下空间,充分展示以人为本的理念,栽植多种苗木花草,辅以喷泉、雕塑,形成一批园林小品,建设18个活动广场、8个门球场、6个地掷球场以及多处开放式健身路径,开创了在立交桥下建设综合性广场的历史,为探索城市立交桥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社会绿化工程。大力实施单位庭院和小区造绿工程,在单位庭院、住宅小区、街头巷尾建设了大量绿地。全市先后涌现出57个省级花园式单位(小区)、296个市级花园式庭院(小区)和450个市级绿化先进单位,大大提高了市民工作生活环境质量。结合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活动,对具备绿化条件的街巷栽植了行道树和垂直绿化苗木,建设了小游园和街头绿地,增设了休闲健身设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平等分享绿色空间,体验绿色生活。 (三)弘扬传统园林文化,凸显城市生态特色景观 济南市十分重视特色生态园林景观营造和深化。近年来,先后对文物古迹、泉池河道、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和风景名胜进行综合保护与修复,形成了南迄千佛山、北到黄河的泉城特色风貌带,再现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景观。修建、改造趵突泉北门、李清照纪念堂、大明湖西南门、千佛山南大门、大舜石图园等景区、景点129处,景区档次明显提高;规划建设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野生动物世界等旅游景点,为我市增添了新的旅游胜地;整修了四门塔、灵岩寺、五峰山、华山等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利用上了新台阶;高标准完成英雄山风景区三期工程、环城公园一、二期综合整治工程,绿色公共开放空间趋于宽大;植物园-体育中心周边地区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绿色公共空间,成为以园林景观为特色,融观光、休闲、健身、科普、娱乐、生态于一体的新的休闲游乐场所。 (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并重的方针,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质量逐步好转。2004年,市政府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长远目标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近期目标,制定了“创模”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以来,我市展开了大规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20项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 玉绣河综合治理引水工程,拉开了整合、构建全市水系的帷幕。通过清淤、截污、蓄水、增绿、造景,既根治了污水,又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构筑绿水回环、翠带绕城优美水系的设想。环城公园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截污,对两岸进行整治改造,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有效提升了老城生态环境,凸显泉城标志区特色。 三、面向“十一五”,全力打造走向未来的生态园林城市 新的发展时期,济南市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十一五”末,城市规划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力争分别达到45%、38%和1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建成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 围绕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将重点抓好十大工程: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订,实行严格的绿线管制制度,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形成统一的市域生态体系;继续推进道路绿化工程,提升城市绿色走廊质量;加快推进防护林带建设,营造城市绿色生态林网;加强泉脉、泉群和名泉保护,下大力推进河道整治绿化工程,构建美丽水系景观;积极推进风景区建设工程,提升景区品味和档次;有计划推进公园建设工程,丰富公园内涵及特色;着力推进市区休闲绿地建设工程,为市民创造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全力推进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工程,把园林建设深入到城市的角角落落;持续推进近郊荒山绿化工程,加快城郊一体绿化进程和城镇绿化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围绕实现规划目标,济南将加强绿化法制建设,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深化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体制改革,建立新型运作机制;努力开拓融资渠道,加大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园林绿化科研水平;落实责任分工,继续开展社会绿化。 步入“十一五”,济南市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继续开展大规模绿化工程,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完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规划目标,促进济南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自《中国建设报》第5版2005年11月1日
相关知识
把握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方向规划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园林城市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批复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诸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典型经验总结.docx
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
现代田园城 幸福金太仓 太仓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侧记
岳普湖县“见缝插绿”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升级版”出炉 生态宜居城市有了规划图
冀州区人民政府 公示公告 《衡水市冀州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
网址: 把握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方向规划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园林城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857.html
上一篇: 国家林草局: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 |
下一篇: 新一代环境友好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