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后,农村人家的房前屋后大多栽种着一种有丈余高的花,此时正开得如火如荼,《甄嬛传》里华妃凉凉赐给夏常在的刑罚正是它的一个别名:一丈红。
这个名字一来说明它高,二来说明了它的大致颜色(也有粉色、黄色的,但普遍是红色)。当然,它也有正式的名称:蜀葵。很多书籍里都认为这个名字源自它的原产地四川,但是我发现,其实这个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蜀葵分布很广:新疆、陕西、江苏,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都有!甚至在山西朔州,蜀葵还被评为市花,当地人直接叫它“大花”!
翻看花卉的书籍,你会惊讶的发现,几乎没有什么花卉的名称是直接用地域命名的,大约是因为植物的分布情况复杂,原产地是很难考证的,花卉的命名一般会结合颜色、形状、生长季节、味道等特点命名,蜀葵可谓是一个孤例。扬州本地有个景区叫“蜀冈”,该地名中有蜀,但并不能说明这是四川的吗?那么“蜀冈”这个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扬州市区基本是平原,但是从瘦西湖到大明寺平山堂一带却是蜿蜒曲折的小山丘,此为“岗”,在《说文解字》中,蜀字是个会意字,是一种被网兜着包裹着的虫子,四川盆地因为地形就像这个,所以才被叫做“蜀”。《诗经》里也说,“蜎蜎者蜀”,弯弯扭扭的虫子叫蜀。所以我感觉蜀冈之名其实应该源自其形。我举蜀冈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仅凭字面去认识事物是不靠谱的。
关于“蜀葵”我也有自己的认识。蜀葵除了“一丈红”这样简单粗暴直接的别名以外,其实还有好多:大蜀季、大麦熟、熟季花、胡葵、戎葵、吴葵、麻杆花、棋盘花、端午锦……,其中胡葵、戎葵、吴葵与分布范围有关(由此也可以看出地名命名的不靠谱,这里几乎涉及到全国了)麻秆、棋盘花与形状有关,剩下的就和开花的时间有关了,和麦子成熟的时间(6-7月)有关,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蜀应该是“熟”字的音误,这点在“大蜀季”这个名称中最能体现,其实谐音就是“大熟季,”这种情况在民间出现频率也不少。也有观点认为“蜀”有大的意思,这点在朔州人对蜀葵的称呼“大花”中似有印证,我也觉得有点道理,但是似乎没有其他的例子可以辅证。
蜀葵中的葵是说明此花属于锦葵类植物,说到“葵”,想起一些笑话,初中的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士兵少小离家老大回,因战乱家人不知去向,无人居住的院中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悲伤的他就地取材生火做饭,饭好了,去发现一个可以招呼吃饭的人都没有,表现战争对普通人家庭的伤害。但是作为一个吃货,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葵是什么呢?“旅谷”没有问题,就是野麦。旅葵是什么菜呢?那时候只知道向日葵,以为老兵采叶子做汤,想想向日葵粗糙的叶子,实在难以下咽啊!后来翻阅古籍才知道葵在古代是特别重要的蔬菜、而且就是我们今天的苋菜!“前身坐衲僧,积此葵苋债。今朝偶烹鲜,居士辄破戒”,葵苋放在一起,古文中这样的情况:一般2个字的意思一样或相近或者意思相反,显然葵与苋是同义,这点已被学术界认可,惊喜不惊喜?![]所以接下来一切都顺畅,好理解了。在我们扬州一带苋菜如今正当时,最简单也是最好吃的做法就是用蒜头与苋菜翻炒,加点水煮熟,水少就是炒菜,水多就是汤,这个汤还特别鲜美,叶子很滑溜。而旅葵,就是野苋菜(图9),野苋菜的做法与家养一样。汉乐府《长歌行》中有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首诗叫人要珍惜少年时,由园中葵起兴,时间是从春天写起的,苋菜春天就有,向日葵一般是初夏播种,所以时间上不对,另外向日葵是从南美洲传到中国的,所以汉代是不太可能看到向日葵的。苋菜有2种,一种紫茎,汤水是红色,一种是白茎绿叶,所以青青园中葵,诗人看到正是白苋菜,不过春天的白苋菜看上去青青的,很幼嫩,却并不好吃,有点老,倒是这几天的苋菜长得又高又大,却又嫩又好吃。
生活还真有意思呢,当你发现读过的东西近在咫尺却以其他崭新的方式出现,会有一种莫名的欣喜。
最近精选
相关知识
青天葵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关于花月的诗句
关于簪花的诗句
吉大清枫葵花盘果味粉价格对比
葵花盘小分孑肽作用(葵花盘小分子肽治疗什么)
葵的意思,葵的解释,葵的拼音,葵的部首,葵的笔顺
天葵的功效与作用?
葵花盘的药用
樱花吟诗歌
中国古代文人使用“园艺疗法“的方式:建造私家花园和吟诗作赋
网址: 关于葵的胡说八道|清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2110.html
上一篇: 新手养花不如养一盆“姚黄”,花型 |
下一篇: 谷雨牡丹说姚黄,姚黄是什么时候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