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寒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菊

〔宋〕郑思肖

原文译文拼音版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复制朗读喜欢完善

写花菊花励志秋天托物言志小学必背五年级下册五年级古诗

作品简介

《寒菊》是南宋诗人郑思肖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物诗,此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作品别称题画菊作品出处郑所南先生文集文学体裁七言绝句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寒菊》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赏析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

展开全部

郑思肖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郑思肖的诗

寒菊[宋] 郑思肖自题墨竹[宋] 郑思肖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宋] 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宋] 郑思肖二砺[宋] 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二[宋] 郑思肖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其一[元] 耶律楚材松菊堂中老故人,芝眉重谒我无因。林松老节应依旧,篱菊寒英又一新。寄介石索寒菊[元] 黄玠时菊晚逾好,金彩照微霜。庶尔同岁寒,解后不得将。寤寐忽有觌,道人冠帻黄。入梦还出梦,顾影但空房。天地生万物,淹速自其常。甘苦亦随化,乐彼未渠央。南歌子·玉露团寒菊[宋] 张元干玉露团寒菊,秋风入败荷。缭墙南畔曲池涡。天迥遥岑倒影、落层波。月转檐牙短,更传漏箭多。醉来归去意如何。只为地偏心远、惯弦歌。小圃五咏·甘菊[宋] 苏轼越山春始寒,霜菊晚愈好。朝来出细粟,稍觉芳岁老。孤根荫长松,独秀无众草。晨光虽照耀,秋雨半摧倒。先生卧不出,黄叶纷可扫。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楚些发天藻。新荑蔚已满,宿根寒不槁。扬扬弄芳蝶,生死何足道。颇讶昌黎翁,恨尔生不早。寒菊[明] 陈献章菊花正开时,严霜满中野。从来少人知,谁是陶潜者。碧玉岁将穷,端居酒堪把。南山对面时,不取亦不舍。寒蜂采菊蕊[唐] 耿湋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依韵和图南五首·其五·大桃途次见菊[宋] 文同英英寒菊犯清霜,来伴山中草木黄。不趁盛时随众卉,自甘深处作孤芳。其他烂漫非真色,惟此氤氲是正香。却念白衣谁送酒,满篱高兴忆吾乡。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唐] 朱湾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其四·赵昌四季:寒菊[宋] 苏轼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咏菊[唐] 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心折败荷倾。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相关知识

《寒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画菊》郑思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冕《墨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残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牡丹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秋色》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海棠 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鹃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原文翻译赏析

网址: 《寒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315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第二节 灌丛与灌草丛
下一篇: 荷兰菊和紫菀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