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园艺学报》 2011年11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沈红香   赵天田   宋婷婷   姚允聪   高俊平   开通知网号

【摘要】:利用叶、花形态性状分析及AFLP标记技术,对50份‘王族’(Malus‘Royalty’)观赏海棠的自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杂交后代叶和花18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3.44%~42.68%之间,其中托叶长、托叶宽、叶面积、叶片鲜样质量、花瓣宽、花梗长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多样性特征显著。9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共扩增得到3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3条,占总数的8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4~0.36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在0.36~0.53之间。分析认为,‘王族’自然杂交后代不论是在形态水平上还是在分子遗传水平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形态上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变异为观赏海棠选择育种提供了良好材料。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西西;李芳;许超;徐菁;华莹;张春和;81个矮牵牛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2年01期 2 王治会;彭华;杨普香;江新凤;李文金;岳翠男;李琛;李延升;17份黄金菊茶树自然杂交单株的表型变异与资源价值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21年02期 3 张洁;程昊;田佶;张杰;姚允聪;miR156a在不同海棠花瓣色泽形成中的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4 程永琴;温晋芳;黄欣;张靖雯;姜在民;蔡靖;陕西唐棣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AFLP分析(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20年09期 5 项晓冬;高玉坤;崔江慧;任根增;魏世林;Zakeyeldinn E.A.Khalid;常金华;葡萄同源四倍体F_2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年04期 6 龚睿;张春英;奉树成;海棠观赏种质资源及其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26期 7 荣浩;黄彬;周琦;张往祥;徐立安;61个观赏海棠品种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8 谢福春;曾现艳;程瑶;张艳君;秦栋;王华田;26份海州常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11期 9 张西西;李俊;赵正楠;赵梁军;26份鸡冠花遗传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10 张西西;李俊;赵正楠;紫茉莉品系观赏性状与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晶;乔梦;张往祥;三个观赏海棠半同胞家系优株生长量和叶片色彩数据变化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2017年 2 姜文龙;张丹丹;李千惠;周婷;张往祥;观赏海棠品种群不同叶位色素与色彩关系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宗宇;中国北方野生杜梨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玉霞;苹果三倍性杂交后代表型及主要性状遗传倾向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3 陈雪鹃;地被菊早花与抗旱育种及早花相关AFLP分子标记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玙璠;三种苹果属种质资源再生体系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 2 王璐;36份观赏海棠的倍性分析与表型多样性评价[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 3 闫然;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D];山东农业大学;2020年 4 杜婵媛;观赏海棠自然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优良株系选择[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0年 5 荣浩;基于父本分析的观赏海棠性状遗传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帅伟;川西高原鲜水河流域变叶海棠优良品种选育及育苗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7 王向光;观赏海棠不同品种表型性状分析[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年 8 温晋芳;陕西唐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果实成分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雅婷;甜叶菊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0 朱永军;McMYB10启动子影响不同叶色类型的观赏海棠花色素苷积累的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天田;沈红香;姚允聪;曹庆芹;宋婷婷;苹果属观赏海棠实生单株亲本的AFLP鉴定[J];园艺学报;2010年01期 2 张亚利;形态学性状及AFLP标记在木瓜海棠新种质鉴别和分类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张小猜;赵政阳;樊红科;党志国;张志敏;苹果杂种F_1代叶片性状分离及早期选择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4 史红丽;韩明玉;赵彩平;桃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SSR标记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年06期 5 郑杨;曲晓玲;郭翎;孙凡雅;毛志泉;沈向;观赏海棠资源谱系分析及育种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刘金;关建平;徐东旭;张晓艳;顾竟;宗绪晓;小扁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冬林;胡东燕;李建华;托马兹·安勒斯考;从形态和分子特性来探讨美国长木植物园黄杨种质之间的关系(英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陈曦;汤庚国;郑玉红;王雷宏;苹果属山荆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10期 9 张春雨;陈学森;何天明;刘晓丽;冯涛;苑兆和;中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bed.) Roem.]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英文)[J];遗传学报;2007年10期 10 张宁;沈红香;高遐虹;姚允聪;王洋;冯永庆;苹果属部分观赏品种与中国野生种的亲缘关系[J];园艺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史且;中国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晓玲;观赏海棠基础生物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香;赵天田;宋婷婷;姚允聪;高俊平;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1年11期 2 孙凡雅;沈向;康鸾;胡静静;李雪飞;观赏海棠杂交后代萌芽期观察及花期预测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3 王一峰;陈耀年;宫峥嵘;王明霞;胡继周;胡永辉;朱福民;成县核桃杂交后代对黑斑病的抗性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20年08期 4 陈琼;穆鼎;义鸣放;明军;刘春;不同倍性百合杂交后代的核型及分子标记鉴定[J];园艺学报;2007年06期 5 竺香苗猪双亲对杂交后代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1988年01期 6 王丽华;李明章;郑晓琴;庄启国;董官勇;陈敬尧;红阳猕猴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J];中国果树;2010年06期 7 吴嘉云;刘少谋;邓祖湖;杨川毓;廖振阳;符成;黄忠兴;黄永吉;林彦铨;陈如凯;甘蔗与斑茅若干杂交后代抗性初步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王晶;张晓明;闫国华;周宇;张开春;草原樱桃和对樱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J];北方园艺;2012年01期 9 杨福臣;王然;王凤舞;杨绍兰;不同梨杂交后代果实制汁适性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9年02期 10 曹丽萍;丁炜东;贾永义;夏德全;吴婷婷;奥利亚罗非鱼(♀)×鳜(♂)杂交后代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江;罗国庆;戴凡炜;肖更生;唐翠明;桑树不同倍性杂交后代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A];全国桑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9年 2 吕复兵;李冬梅;陈和明;朱根发;操君喜;蝴蝶兰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张克;王文和;王树栋;路苹;赵祥云;不同种百合亲本与杂交后代RAPD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4 王鹏;王宏勇;郭数进;温宏伟;李贵全;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遗传性状分析[A];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5 苑克俊;牛庆霖;葛福荣;王培久;孟晓烨;李圣龙;黄剑;杏杂交后代种子处理的两种方法比较[A];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陈丽娜;李承科;刘晓华;曹荷艳;吕英民;东方百合杂交后代组培球冷藏解除休眠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7 姚超;鸭茅杂交后代标记快速鉴定[A];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6年 8 刘朝辉;张勇;杨足君;李光蓉;董顺文;任正隆;棉花海陆杂交后代品种(系)AFLP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克;王文和;王树栋;路苹;赵祥云;不同种百合亲本与杂交后代DNA提取方法的优化及RAPD分析[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永林;倪建宏;白丁平;何其宏;张永胜;王惠;刘正山;萨湖杂交后代母羊非繁殖季节同期发情配种效果分析[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彦兵;马蹄莲组间抗性差异及杂交后代白化分子机制[D];云南农业大学;2023年 2 夏英俊;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3 游春平;恶疫霉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与适生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秦晓晓;苹果属观赏海棠类黄酮种类、代谢及生物活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5 范俊俊;观赏海棠花朵香型分析与判别模型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张汉尧;云南牵牛花地理群多样性演化、遗传基础和重瓣基因标记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7 单提波;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气孔特征、光合特性及蔗糖代谢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8 薛莉;红花草莓种质创新及花色形成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陈丽丽;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的鉴定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周志钦;小金海棠遗传多样性及其Apf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遗传转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哲;枣实生与杂交后代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D];塔里木大学;2019年 2 王宏勇;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遗传性状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3 蒲文江;猕猴桃观花品种‘江山娇’与中华猕猴桃雄株杂交后代观赏性状遗传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4 刘月;北高丛越橘杂交后代F_1群体果实和叶片性状遗传趋势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5 林兰;蝴蝶兰‘超群火鸟’杂交后代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6 潘志军;奇岗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变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7 王钻;南荻与芒杂交后代遗传性状比较及优良株系筛选[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8 陈梦洁;牡丹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21年 9 卢永强;草莓杂交后代株系的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 10 郭锁鑫;多湖杂交后代杂种优势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晨;玉米的杂交后代为何更“杰出”[N];中国科学报;2023年 2 本报记者 李艳玫;“海棠”能否顺利归家?[N];海南日报;2024年 3 记者 黄媛艳 周月光;“海棠”启程回家[N];海南日报;2024年 4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海棠”,我们来看你了[N];海南日报;2024年 5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除了寻找“海棠”,我们还在寻找什么?[N];海南日报;2024年 6 本报记者 郑焱;四季皆可秀,海棠不再“依旧”[N];新华日报;2023年 7 通讯员 冯娟 本报记者 凌云;做靓“海棠香国”品牌[N];人民政协报;2022年 8 记者 陈玺撼;申城海棠也开花了[N];解放日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陈美谕;海棠新品种趋势研讨会聚焦选育与推广[N];中国花卉报;2021年 10 记者 林春宏;勇立潮头 奋楫争先[N];中国县域经济报;2020年

相关知识

切花菊杂交F1代观赏性状的遗传分析资源
小果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交渐渗研究
王族海棠病虫害防治应该怎么做?
蝴蝶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获进展
昆明植物所在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大别山地区杜鹃花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Hughe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研究
牡丹育种技术及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通过属间远缘杂交获得蝴蝶兰和多花指甲兰的杂交后代的方法

网址: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56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秋海棠的组培快繁
下一篇: 秋海棠是用()繁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