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色天香绿牡丹——为江山绿牡丹品牌建设建言

国色天香绿牡丹——为江山绿牡丹品牌建设建言

2017年3月6-7日,本刊记者受邀随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的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专家团走进江山,走马观花的两天,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索。

专家团考察花山茶场

春茶的季节即将来临了,江山绿牡丹如浙江乃至全国众多的区域公用品牌一样面临生存还是发展,做精还是做大的两难选择。依然是春秋战国名优茶混战时代,一县一品的中国名优茶产业格局。

江山绿牡丹在2004年曾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提名,虽然最终没有进入浙江省十大名茶,但在稍有资历的老一辈茶人心里,这江山绿牡丹是开启中国名优茶时代的先锋大将,是浙江较早恢复与创立的历史文化名茶,也算得上是“战国七雄”了,早在1982年,江山绿牡丹在商业部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名列第二)。江山绿牡丹,在品牌的认知上得益于牡丹两字,条直似花瓣,形态自然,白毫显露,犹如牡丹,故名绿牡丹。高山独有的醇厚滋味与隽永清香曾经堪称是卷曲型类名优绿茶的代表。著名作家王旭烽以“国色天香”来美誉“江山绿牡丹”,并写下:“茶之美女绿牡丹,细细楚腰,盈盈一握;轻嫩汤色,鹅黄柳绿;曲径通幽,暗香盈袖。”之美句。

这是茶人的茶。在江山绿牡丹的发源地裴家地,我仿佛中似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们走过的茶山边、茶地间,那是唐力新先生吗?浙江的众多名优茶,无论是历史文化名茶的恢复,还是创新名茶的试制创立,身为浙江省茶叶公司工程师的唐力新先生功不可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山土特产公司一些茶叶技术人员在裴家地试制江山绿牡丹时,我深信唐先生一定也是在场的,他们以茶人的情怀与梦想寻找历史线索。茶长在那里,历史在仿佛的记忆里。

这是文人茶。江山茶,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江山绿牡丹的前身是仙霞山茶。苏东坡任杭州知府(州)时,曾得诗友江山人毛正中赠送仙霞山茶,苏东坡品后留下了《谢赠仙霞山茶》赋诗:“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座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快。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到明代,列为贡品,相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巡视江南时,途径仙霞关,品尝过仙霞山茶后赞不绝口,赐名“绿茗”,钦定为御茶。据清同治《江山县志》:“茶出占村、上王、张村诸处,廿七都尤盛,而以江郎山所出第一”。

绿茗赋新意,茶人们以骨子里的自负与做出一款与众不同的好茶的匠人情怀,江山绿牡丹、顾渚紫笋、金奖惠明、径山香茗等一款款历史文化名茶开始出现在系统评比的评茶台前,出现在机关单位喜好茶的独特的消费者杯中,毋庸置疑,名优茶的兴起与崛起最终成为内销市场长达30多年的旺销热销主导产品,无疑是中国茶产业领域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非常时期由生产方自发发起的最早的供给侧改革。浙江的名优茶产业模式,曾经以30%的产量占比创造60-70%的行业产值而成为全国的典型。

专家团考察江山市峡里风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县(市)一品,这些名优茶无不成为当地的名优土特产品,不少地方将它视作县市带有历史人文情怀的文化名片。以礼品销售为主渠道的名优茶,在经历从严控制公款消费的宏观面形势变化后,无不遭遇了发展瓶颈。

茶,怎么做出来?做出好茶;茶怎么卖出去,卖出好价。产业发展的路径不外乎这两个方面。长期以来,业界把注意力与着眼点是放在种植之上上,产业政策的扶助按惯例也都是向种植生产倾斜。

怎么卖出去,卖好价,似乎是企业自己的事。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注重打造品牌。但记者看到,包括江山绿牡丹在内的浙江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采用的方式与手段上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缺少系统的品牌规划,缺失形象符号识别体系专业设计,不注重深层次宣传推广与品牌传播,热衷于推介会、茶节、茶会等活动。从茶园到茶杯,没有目标市场,没有主体消费群体,从茶杯到茶园,没有产生具有一定认知度的子品牌。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海平(中) 《茶讯》主编、茗边头条主编孙状云(右)

江山绿牡丹,如众多浙江名优茶一样,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离开了区域,很少有人知道。纵观那些领先于行业的区域公用品牌,无不培育了自己的认知市场,如大佛龙井的山东、上海、北京市场,越乡龙井的山东、上海市场,安吉白茶的上海、江苏、北京市场,松阳香茶的山东市场等。

以喜欢茶的角度,这个江山绿牡丹完全可以靠它的品质来建立认知的。

去年在江山绿牡丹品鉴会上品过的那一杯花山茶场的茶,幽兰出谷的奇独香型,可以说是我2016年度中遇见的最难忘怀的一杯绿茶。3月7日晚在江山品鉴的罗洋曲毫,栗香隽永的醇厚滋味,亦让我久久回味难忘。

从茶园到茶杯,需走出去推广。

从茶杯到茶园,一杯好茶的寻觅,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应该不是很难。但要让茶农变成茶商,变成懂互联网营销的企业家,会是很难。

江山如此多娇,5A级景区的江郎山,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江山绿牡丹的最大的C端,茶产业与茶旅游的融合将是未来江山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与产业腾飞的捷径。与其艰难的B2C,还不如C2B,精细农业之下的定制模式,走小而美的发展路线。江山缺失的不是茶的品质,而是上下一致的从业者的自信。

作者:孙状云,系《茶讯》主编,《茗边头条》主编,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加强绿牡丹品牌建设 发展江山生态茶产业
“国色天香”牡丹雕塑“亮相”,你怎么看?
国色天香 唯有牡丹
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一一牡丹!
曹州牡丹甲天下 国色天香冠群芳
【国色天香牡丹园】2021北京牡丹花海文化节已开幕!
国色天香形容什么花 牡丹种类有哪些
牡丹宴:舌尖上的“国色天香”
柏乡县汉代牡丹传奇
牡丹国色天香,被称为“花中之王”,人人都喜欢

网址: 国色天香绿牡丹——为江山绿牡丹品牌建设建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239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发展牡丹产业化 打造牡丹文化品牌
下一篇: “国潮之光”中绽放的“民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