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山茶科(一):木荷
杜鹃花目—山茶科(一):木荷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杜鹃花目
山茶科
山茶科(Theaceae)大部分属原产于亚洲东部,多分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南至马来西亚,北至日本,也有几个属是生长在美洲的。山茶科有30属700余种。中国有15属400余种,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有的分类学家将山茶科分入厚皮香科,也有的将厚皮香科植物分入山茶科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山茶目,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山茶科和厚皮香科共同列入杜鹃花目,厚皮香科和五列木科亲缘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6-15米;树皮红褐色或黄褐色,平滑,呈片状剥落;嫩枝初时有柔毛,后变无毛,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芽鳞通常7,卵形,外被绒毛。
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骤然收铗吴短渐尖,基部楱形或近圆形,边缘疏生锯齿或细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疏被长柔毛,侧脉5-7对;叶柄带紫红色。
花单朵腋生,白色,直径经约5厘米;苞片2,叶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5-2厘米,先端急尖,外面有毛或无毛;萼片与苞片相似,但较小;花瓣5,宽倒卵形;蕊多数,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5室,密被柔毛,花柱长约10毫米。
蒴果圆球或近卵圆形至圆锥形,木质,有5棱,长约2厘米,直径约1.5厘米,顶端喙状,有毛或几无毛;种子长圆形,压扁,亮褐色,有窄翅。
2.分布范围
分布于河南南部商城、内乡,安徽南部黄山、休宁、霍山、金寨,渐江西北部监安天目山。开化与南部龙泉,庆元、遂昌,福建北部武夷山,江西北部至西部庐山、靖安、修水、宜丰、井冈山,湖北东部罗田与西部宜都、宜昌、恩施、宜恩、建始、巴东、兴山、神农架、竹溪,湖南东东部至西南闻衡山、浏阳、酃县、宜章、城步、绥宁、新宁、西北部桑植、大庸、永顺、桃源,广西东北部贺县、全州、兴安、大苗山与南部上林,贵州东南部榕江,四川东部巫山、西部洪雅、峨山,洪溪与西南部美姑、沐川以及云南东北部镇雄等地区。
多生于海拔600-1 900米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混交林林中或林缘。
3.主要价值
该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叶是国际性的饮料,原产中国,现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种。
山茶的种子含油,榨出的茶油供食用及工业用油。在中国南部发现了十余种黄花的山茶,轰动了国际园艺界。
4.圆籽荷属
圆籽荷属(学名:Apterosperma)是山茶科下的一个属。该属仅有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一种,分布于中国广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本属和Schima属很接近,不同之处为花细小,具短柄,雄蕊较少,2列,花药基部着生,基部叉开,花柱极短,蒴果细小,扁球形,果爿薄,种子肾形,稍压扁,无翅。小乔木。叶革质,互生,多列,边缘具锯齿,有叶柄。花小,两性,排列成总状花序,有短花柄;苞片2,早落,细小;萼片5,覆瓦状排列,宿存;花瓣5,白色,倒卵形,覆瓦状排列,?钔?1片不呈风帽状;雄蕊多数,排成2列,外轮稍长,花丝扁平,离生,花药2室,基部叉开,直裂,基部着生;子房上位,5室,花柱极短,或缺,柱头5裂;胚珠每室3-4个,着生于中轴胎座中部。蒴果扁球形,沿室背5爿裂开。中轴宿存,每室有种子2-3粒;种子肾圆形,无翅,背面厚而突起,种脐短,胚乳缺。
(2)圆籽荷
圆籽荷(学名:Apterosperma oblata)为山茶科圆籽荷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广西桂平、广东阳春、信宜。生长在喜空气、湿度大、干湿季不大分明的气候类型;年降雨量1500-1900毫米,阴性树种,常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赤红壤中。
圆籽荷是单种属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 (VU)。
濒危原因:分布范围很窄,种群数量稀少,原产地森林已完全破坏,难于找到该植物。
5.大头茶属
大头茶属(学名:Polyspora)是山茶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约40种,主产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只有1种分布于北美。我国有6种,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各地。
(1)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叶革质,长圆形,羽状脉,全缘或有少数齿突,叶有柄。花大,白色,腋生,有短柄;苞片2-7片,早落;萼片5,干膜质或革质,宿存或半存;花瓣5-6片,基部略连生;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瓣基部,排成多轮,花丝离生,花药2室,背部着生;子房3-5室,有时7室,花柱连合,先端3-5浅裂或深裂;胚珠每室4-8个。蒴果长筒形,室背裂开,果爿木质,中轴宿存,长条形,有多数种脐断落遗下的斑痕;种子扁平,上端有长翅,胚乳缺。
(2)大头茶
大头茶(学名:Gordonia axillaris)为山茶科大头茶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模式标本采自中国香港。大头茶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脊薄的山顶生长良好;在肥沃、湿润地方生长更快。
大头茶作为高寒贫瘠山地一个先锋造林树种,其优点:
适应性强,干枝坚韧,侧根发达,抗风与再生能力强。
种苗来源容易,造林成活率高。
能成林成材,10年生的自然林分,长势旺盛,树冠均匀,高达8米多,干形圆满通直,材质细而坚韧,用途广。自然林与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树高生长相接近,自然疏林能成材,那么人工造林将取得更大效果。
能加快高寒贫瘠山地的荒山绿化,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恢复生态平衡,增加木材产量,解决民用能源等,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6.核果茶属
核果茶属(学名:Pyrenaria)是山茶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乔木植物。该属共有20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有8种,产于云南、广西。
(1)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叶大而近膜质,有锯齿;花近无柄,腋生;萼通常5,不相等,宿存;花瓣基部合生;雄蕊极多数,常合生;子房5-7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5;果核果状,不开裂。
(2)长核果茶
长核果茶(学名:Pyrenaria oblongicarpa),为山茶科核果茶属下的一个种。本种具有国产种类中最大的叶片,最大的核果。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屏边、瑶山区白岩乡老龙田村王围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7.木荷属(柯树属)
木荷属(拉丁学名:Schima Reinw.),又称柯树属,山茶科中一属,约30种,我国有21种,其余散见于东南亚各地。
属名schima来源于阿拉伯语schima,一种植物名。
(1)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有不整齐的块状裂纹。叶常绿,全缘或有锯齿,有柄。花大,两性,单生于枝顶叶腋,白色,有长柄;苞片2-7,早落;萼片5,革质,覆瓦状排列,离生或基部连生,宿存;花瓣5,最外1片风帽状,在花蕾时完全包着花朵,其余4片卵圆形,离生,雄蕊多数,花丝扁平,离生,花药2室,常被增厚的药分开,基部着生;子房5室,被毛,花柱连合,柱头头状或5裂;胚珠每室2-6个。蒴果球形,木质,室背裂开;中轴宿存,顶端增大,五角形。种子扁平,肾形,周围有薄翅。
(2)木荷
木荷(学名:Schima superba),为山茶科木荷属下的一个种。树皮有极强的生物碱白色结晶,属于有毒植物。盛产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生长习性
喜光,幼年稍耐庇荫。适应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22℃。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酸性土如红壤、红黄壤、黄壤上均可生长,但以在肥厚、湿润、疏松的沙壤土生长良好。
一年生苗高30-5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宜选土壤比较深厚的山坡中部以下地带。木荷易天然下种更新。萌芽力强,也可萌芽更新。
②主要价值
a.经济
木荷,又名“何木”,属山茶科常绿乔木,有红何木、银何木、竹叶何木等品种,夏天开白花、芳香四溢。
这种林木主产于中国中部至南部的广大山区,既是良好的用材林,又是美丽的观赏林,但人类越来越欣赏它的防火特长。有的将它混种于其它林木之中,有的以它为主体,种成防火林带,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b.药用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茎皮、根皮有毒。浙江民间曾用茎皮与草乌共煮,熬汁涂抹箭头,猎杀老虎等野兽。生长在本植物上的木耳亦有毒性。人接触其茎皮后可产生红肿、发痒。
c.绿化
木荷属阴性,与其他常绿阔叶树混交成林,发育甚佳,木荷常组成上层林冠,适于在草坪中及水滨边隅土层深厚处栽植。
木荷树形美观,树姿优雅,枝繁叶茂,四季常绿,花开白色,因花似荷花,故名木荷。木荷新叶初发及秋叶红艳可爱,是道路、公园、庭院等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木荷木质坚硬致密,纹理均匀,不开裂,易加工,是上等的用材树种。木荷着火温度高,含水量大,不易燃烧,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理想树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