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花17、粤油551、白沙1016、鄂花3号以及抗青枯病的粤油92、鄂花5号、鲁花3号等优良品种。80年代以来又育成一批早熟、丰产的花生品种,如花28、天府3号、粤油116、鄂花4号等适于夏播与小麦套种或水旱轮作栽培的新品种。至1986年,已育成并推广优良品种100多个。育种目标丰产、早熟、优质、抗病、适应性广、适合机械化栽培是花生育种的总目标。
目录 1 概况 2 育种目标 3 育种技术利用花生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通过有性杂交、人工诱变、引种鉴定和系统选择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或具有某种特殊性状的优良品种供生产用。
有计划地育种工作始于19世纪初叶。美国、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开展研究较早,早期进行地方品种整理和系统选育。20世纪中叶,开始杂交育种。美国的佛州蔓生、以色列的卫滕代3(Mwitunde 3)和印度尼西亚的施瓦茨21(Schwarz 21)等都是在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改良品种。花生主要生产国,均可见到延续一二十年的推广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原种的不断更新和良种纯化。新育成的品种通过杂交进行基因重组或人工诱变,在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特性有较明显的改进。由于对品种抗病性要求越来越迫切,认为利用相似表现型的多品系品种,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以及病源菌变异所造成的为害,有利于品种生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农试站育成的佛州巨人、佛州蔓生等品种都是多品系种,后者为美国的优势品种,最大栽培面积曾达美国总面积的70%。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花生品种改良,至今已进行了三次品种更新。50年代主要收集、整理农家品种,选出以山东伏花生为代表的优良农家种10多个,推广后均比老的地方品种显著增产。60年代主要是系统选择育种,推广的品种有优系1号、北京大花生、狮选64等。70年代主要是杂交育种,育成了徐州68-4、花17、粤油551、白沙1016、鄂花3号以及抗青枯病的粤油92、鄂花5号、鲁花3号等优良品种。80年代以来又育成一批早熟、丰产的花生品种,如花28、天府3号、粤油116、鄂花4号等适于夏播与小麦套种或水旱轮作栽培的新品种。至1986年,已育成并推广优良品种100多个。
丰产、早熟、优质、抗病、适应性广、适合机械化栽培是花生育种的总目标。根据各花生产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用途不同,具体选育目标各有侧重。
要选育生长健壮、分枝多、结果部位低、结果多、饱满度高、单产比当地生产品种增产10%以上;熟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背景,早熟是原则,但须与生育期协调,以求满足品种能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性能;油用花生要求荚壳薄,含油率53%左右;食用花生要求质地酥脆,含油率略低于油用,含蛋白质30%左右,食味好;外贸花生要求荚禾大小适中,外型美观,种皮完整,色泽粉红的优良品种;中国长江以南选育抗锈病、抗叶斑病和抗黄曲霉毒素。北方产区选育抗叶斑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青枯病蔓延地区选育抗青枯病的品种,并逐步育成兼抗或多抗品种;南方要求适应酸性土质,北方要求抗旱耐瘠薄和适合机械化收获,茎枝粗壮不倒伏,结果集中且部位低,荚果发育整齐,果柄坚韧,成熟后不易落果,脱果时果壳和种仁不易破碎的品种。
花生属自花授粉作物,以杂交育种为主,辅以人工诱变,抗病育种必须采用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
花生品种类型间性状的差异很大,通过有性杂交,从基因组合的后代中,能选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或超越双亲的某一性状的优良品种。尤其是类型间杂交成效较大,是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
花生杂交育种的成败关键在于亲本选配是否恰当。利用交替开花的普通型花生与连续开花的珍珠豆型花生类型间杂交,能选出分枝多、开花节多而集中,花序大的丰产型株形,又具有早熟,中果或大果,籽仁饱满的新品种。由于亲缘较远,其后代变异较大,杂种优势强,不仅可以育出优良的新品种,还可以创造出新的花生类型。如徐州68-4、鄂花3号、天府3号、花28等新类型均为两类型的中间型。抗病育种的组合配制必须有一亲本具有抗性,通过回交,转移抗性基因。
为保证杂交时采到足够的花粉,父本应比母本早播7天左右,每天下午4时以后进行去雄,第二天上午7~10时授粉。
杂种后代要严格依据遗传变异规律和育种目标,以及田间试验的表现进行处理。在F1代剔除主要性状与母本相同的植株,无任何杂种优势的假杂种;F2代开始出现大量分离,为选择的有利时机。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给育种材料的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地上选择株形紧凑,株高适中,茎枝粗壮,长势稳健;早期选择抗青枯病和锈病有效;疏枝型选择第一对侧枝果枝多,有利丰产性。地下荚果性状的选择,饱果中求大果。荚果大小、种皮色泽和熟性对早世代选择有利。中选的材料升入选种圃、品种鉴定和比较试验,符合育种目标的材料,可同时进行多点鉴定和区域试验。花生繁殖系数低,对优良品系要提早进行单粒繁殖,边试验边繁殖从而加快花生育种进程。杂种后代具体处理方法有系谱法、集团法、集团系谱综合法(早期世代等量繁殖,定型后系选)、系选集团法(姊妹系混合繁殖利用)等,利用冬繁加代的方法,加速育种进程。
相关知识
花生遗传育种团队
中国花生遗传育种学
花生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花生育种目标与育种方法王传堂.pptx
花生高产抗病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
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抗病花生育种技术在花生 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抗病花生育种技术在花生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pdf
从育种优势到产业优势 花生“生花”待何时
网址: 花生育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7142.html
上一篇: 花生育种目标5.pptx |
下一篇: 花生育种目标与育种方法.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