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第1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原则;理念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深远。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基本理念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园林规划设计要达到的目的。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设计师通过每一种艺术思潮,借鉴了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 在园林规划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还要重点考虑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二)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创作,其基础坐落在历史的、文化的、传统的、人文的基座上,否则就不可能成功。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中,中国园林占据一席之地。在园林规划设计上既要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还要以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进行创造设计,以促进既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园林规划设计。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艺术性,古典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现代性。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还是城市建设的发展,都起着先锋的作用。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对那些相对稳定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必须把握住, 并能接受新的前卫的设计元素,如新理念、新材料、新手法,始终站在时展的前端。对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其形式新颖性很重要,如果没有对未来发展的展现,是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佳品。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所创造的意境美是指通过以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产生的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并唤起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意境美是园林规划设计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美的创造,以空间、文化、寓意所传递出的信息,是现代规划设计中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五)人性化设计理念

以设计出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理念就是人性化设计理念。 当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时,则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把行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延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六)生态性设计

生态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促使人们以更为科学的思维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尊重自然发展和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生态原则要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 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四 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五 结束语

总之,对园林设计论证过程应加强管理,规范内容,使其制度化、合理化,与设计一样受到重视,相互结合,有效地对设计成果形成补充,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乌勤.浅谈城市园林规划中的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第2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脉络;构造;环境;传承

高校校园中的景观设计是归纳自然、人文要素所构成的,由实物景观、文化特性、行为特征、内部构建所组成的精神文化状况的相对集中的反映。[1]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脉络主要是由校园历史文化、学校教学的特征、整体风格的导向所组成,高校不仅是做学问的地方,更是一个不断衍生新的文化气息,并可以直接进行文化传承的地方,也是进而影响广大公民素质的文化基点。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脉络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在校园中体现文化脉络,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研究。

一、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构造的整体把控高校的校园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集团,校园内部空间的辨认程度有赖于景观布局的整体性。做好景观构造的整体把握对高校学生的情感依托、价值形成有着潜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对学校历史文化及校园精神的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由此来看,怎样才能够把文化脉络与高校校园景观相融合,是我们首先需要梳理的理论方法,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独具特色且特征典型的校园景观。2、文化脉络与生态保护的契合近几年,国内各地方的高校普遍进行扩招、合并,现如今许多高校都面临着新建、扩建、改建等诸多问题。[2]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扩招的需求,不惜以破坏校园文化、生态元素为代价,压缩规划时间与质量,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利益与形式主义。现在的高校校园景观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整体规划的形式性浓重。校园规划的建设应在极大程度上根据人的需求、环境的需求来设定,而不是盲目追求视觉上的冲击,这样对于文化脉络与生态文明的传承并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有时会阻碍它们的发展。②生态保护的不注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并且会给生态方面的传承带来阻碍。③过多注重文化脉络的营造,反而对生态有一定的忽略。3、人本观念与最高效率原则高校校园景观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分别是穿插其中的人本观念和最高效率原则。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必须注重以人为本,每一个设计的细节必须注重受众的体验,不能把景观孤立而谈。高校不单单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环境,更是提供了可以交流的机会。校区内部景观恰是孕育了这样的一种环境,所以人本观念在高校各个校区的景观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最高效率原则指的是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思量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划一数目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程度最少。力求以最简洁的设计达到最快捷最美观的效果。另外我们在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活动的轨迹与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每天在种种其他类型的版块之间移动的一般过程。据此来看,有序的构建各个版块,以达到最大水平的便利,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二、高校景观设计内部文化脉络的构建

1、整体的基调与风格的把握高校校园景观的方案是有其自身特点的,风格定位有所差异的景观会对身处其中的人群产生差别影响,是以在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风格进行分辨与定位。除此之外,文化内部脉络的范围直接影响该高校与其他高校的不同之处。在文化风格定位上,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校园文化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此语出于《论语•述而》,意思为勤奋修习而不感到知足;教育他人而不感到疲倦。这是此所学校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世代传承的文化血脉。该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打造与之对应的特色学术氛围,与整体文化脉络相契合。2、校园新老建筑的统一与传承在有着相对较多文脉底蕴的校园之中行走会觉察到,崭新的校园建筑应当如何来延伸文化之脉却不局限在老思想中,这成为了设计师需首先要思虑的问题。我们必须也只有本着对文化的尊重,对校园环境记忆的重视,才能充分体现校园环境文化。

三、有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具体方法

1、景观形态设计高校各个校区校园景观设计的构成多种多样,可以由点线面这三种元素构成。应根据地理条件和多方面因素相结合,再加上许许多多的要求,一套实用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思路便浮出水面。点状分布是基础,何谓点,例如座椅、喷泉。们的产生是人本观念下结合用户体验才得出的。在进行这些单体以及景观的设计时要进行多种考量,而且需要更加小心文化脉络在其中的各个重要环节。线状分布的校园交通系统是高校校园景观的一部分。道路的构造、地面铺装的选择、道路的生态配比都是非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道路景观的布置目的是要促进景观节点的交流。[]面的分布是校园景观设计的整体构造,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校园里的整体风貌,除此以外,有些地方的景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景观,具有特色。2、人性化的设计高校内校园固定景观的设计不单要思量视觉效果,还要想到便捷性能与安全程度的契合。高校校园中人员和车辆是较为繁杂的,因此要同时考虑到人与车辆通行的畅达性。校园道路的规划理应坚持简洁明快并加上便捷并且快速的风格,宽度必须要契合人与车的往来,在规划停车场的车位时可以考虑与周围自然绿化植物的巧妙结合。杰出的园内交通系统能够显示出校园的同一性与大局意识,这样才能够充分说明校园景观设计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穿插有详有略,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各类要求。

四、结语

高校内部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应本着人本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进行不断地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建设更加协调的人文校园。由此可见,高校校园里的景观规划也必须在新的方法中不断探索。这就要求规划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眼界与设计方案的水平,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尽可能多的去关注细节方面的因素,最终规划出能够体现大学独有文化特点和精神内涵的特色景观。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89

[2]张春慧,王大庆,王先杰.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J]

第3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使用后评价是促进使用者参与景观设计,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为个案,探讨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景观设计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认识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与途径,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完成校园景观的更新设计。

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POE);景观设计;教学实践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建设、室外环境塑造、景观资源保护等诸多方面,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以往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多是从景观元素入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从场地规划到景观元素设置的一系列景观设计手段。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忽略使用者的感受是最常见的问题。而使用后评价(POE)则是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尝试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从使用者视角出发,结合公众需求进行设计,进而改进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准。同时,使用后评价(POE)的引入也可以增强课程的研究性,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探索人与环境的深层关系。

一、什么是使用后评价(POE)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Evaluation)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利用系统、严格的方法对于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的设施(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POE的研究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和设施的运作情况,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使用后评价(POE)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行为活动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评估设计实施的成效和公众满意度,进而寻求改进设计的途径和方法。POE是利用社会学、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方法,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一套严谨的评价程序与方法,通过将原有设计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得出其使用情况与绩效,总结反馈与意见,为以后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如今,使用后评估(POE)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园林设计、城市设计、道路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在景观设计领域,SWA、MVVA等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使用后评价(POE)机制,并完成了评价体系的建设,并对其完成的项目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POE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中已有使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土人景观在2010年和2015年对天津桥园做了两次使用后评价,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桥园改建前后公众的满意度水平。

二、使用后评价(POE)的意义

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责任。通过POE可以检验设计方案实施的效果,并加以改善,无论在景观设计还是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1.监测景观设计的满意度水平

POE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者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使用者进行观察、问卷调查、随机访谈采访,可以直观、真实地掌握景观设计项目的满意度水平,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可以掌握使用者的群体结构、使用者的感知与偏好、使用者在景观中的行为方式,进而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使用后评价(POE)检测景观设计的满意度水平需要建立动态的检测机制,以便规划设计部门与管理机构能够长期掌握公共绿地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设计调整。而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景观使用者的认知与偏好,掌握建立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沟通桥梁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让景观设计课程更具研究性,使学生更早地接触景观设计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构建合理的景观设计策略

使用后评价(POE)的引入为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使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完整与体系化。置入POE,将使景观设计从以往的“实地勘察—设计”转变为“实地勘察—设计—评价—再设计”,从而改变凭借经验总结和场地认知完成方案设计的途径。使用后评价(POE)有完整的程序和方法,通过观察、采访使用者和投放、回收调查问卷获取信息,结合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使用者的满意度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结合场地条件提出解决措施。设计策略的改变使设计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目的明确,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场地、使用者和设计师等各因素的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但一直以来,景观设计都是由规划者和设计者主导,“以人为本”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使用后评价(POE)则更关注景观使用者的感知与偏好、行为与活动等。与传统的设计途径相比,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强调公众参与设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景观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体验与使用者沟通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进而通过综合分析评估,总结设计与修改,让使用者的参与能够体现在设计结果中,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并认识到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

三、使用后评价(POE)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价值

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对于景观设计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有着课程设计不连贯、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研究性的弊端,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教学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科学、更综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思路。

2.课程设置

经过设计初步、环境设计史等课程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了景观设计发展概况,熟悉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掌握了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本课程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教学,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为个案,指导学生进行景观空间的阅读与感知,开展校园景观使用后评价,并结合场地条件完成校园景观更新设计。课程分三个阶段展开。

(1)第一阶段:场地体验

根据磬苑校区现状,将场地划分15个组团,由学生分组完成场地调查与场地体验工作。要求学生通过速写、拍照、标记地图等方法,将场地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结构、水景、现有景观元素等,并注意观察、记录使用者在场地中的活动情况。

(2)第二阶段:使用后评价(POE)

在完成场地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包括使用者个人信息、受访者使用校园景观特征、使用者满意度水平三部分。问卷调查为期一周,包括平时和周末假期,调查时间从早晨至晚间,学生随机在校园中选择受访者发放问卷,并随机进行访谈,受访者包括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校外人员等,一周后完成问卷汇总和数据库建立,并进行问卷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0份,有效率约97%。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校园景观整体的满意度水平较高,使用者对校园的整体布局、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整体景观效果、环境声音等反映良好;对校园植被的满意度较整体景观满意度低,可能与校园建设周期不长、植被景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关;对校园水景的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与校园水景较为分散、体量较小且不容易到达、缺少休息设施等有关。而户外活动空间则反映出男女学生的差异,男生对校园活动空间满意度水平明显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应是校园提供了大量的体育运动空间与设施,而使用该设施的男生数量显著高于女生。问卷同时反映了使用者在校园景观中的活动特点。其中,慢跑、散步等体育锻炼活动最为普遍,其次是约会、集会等社交活动,其他类型的活动则鲜有出现。而活动形式也与不同景观区域的空间分布、植被水平关系密切。通过分析还发现,使用者喜欢和不喜欢的景观空间高度统一。磬苑校区中,鸣磬广场、南体育场、鹅池等景观单元受到很多使用者喜爱,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使用者反映不喜欢该空间。这说明,这些空间受到使用者的高度关注,而通过深入分析可发现褒贬不一的态度是由于设计手段不足造成的,如,鸣磬广场缺少充分的顶层植被,鹅池的水景空间体量过小,缺少休憩设施,等等。

(3)第三阶段:更新设计

通过问卷分析,学生了解了校园景观的现状,掌握了各景观区域的景观价值与不足,结合场地体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景观更新设计策略。课程设置建立了设计者与景观使用者的对话,学生开始意识到使用者的感知与行为方式对景观设计的价值,校园景观更新设计的方案也更多地体现出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设计思维。如,为运动爱好者设计了骑行与慢跑的线路;通过步行道设计将校园景观中分散的水景联系起来,提高其景观价值,同时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间;宿舍区旁的土操场则改造成林荫跑道、滑板场、多功能活动广场组成的休闲景观组团;而整体的植物景观的增加,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林下休闲活动空间。

结语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引入使用后评价(POE)概念,可以让学生从理论层面认识到使用者参与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从而掌握使用后评价(POE)的基本方法和实施途径;通过程序完整的设计实践,可以使学生体验与使用者沟通的过程,并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意愿,进而完成景观设计的方案编制;引入使用后评价(POE)可以增强课程的研究性,让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更具研究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景观设计的服务价值。此外,使用后评价(POE)应根据一定周期长期开展,其形式和方法都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性水平的提升等都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陈泓 毛贵凤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文章系安徽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专题下的‘多讲’模式景观设计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YXM20135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4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景观 色彩 文脉 生态

0 引言

自古以来,建筑与园林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衬托的,展现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人文理念,没有特色建筑的园林之美就会觉得单调,没有园林衬托的建筑之美就会觉得缺憾。渤海大学校园的建筑群落以色彩鲜明的红色为主基调,在秀美的园林景观的陪衬下更突显建筑的魅力,形成建筑与园林浑然一体的美丽校园。

1 设计理念

渤海大学校园座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锦州,新校园是2003年建设的,她南临秀美的女儿河,与巍巍南山隔水相望;北面隔小凌河与古老的锦州城相连。渤海大学在征集校园景观设计方案时提出要突出校园文化气息,以中华大型古典文化主题公园为设计取向,并注重文化塑造、生态设计及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展现浓郁校园文化的城市景观。“校园文化的城市景观”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园林的设计理念为积淀,把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要素提炼出来,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赋予校园新的时代内涵。

2 校园景观设计新旧合一,体现校园文化的发展变化

2.1 渤海大学新校园位于在锦州市松山区科技路19号,即将原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往东扩至海河街、往南扩至女儿河。渤海大学是2000年由原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校而成的。新校园以原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园景为依托使,达到了继承和发扬原校园的园林特色。

2.2 在新校园景观设计中把扩建进来的原锦州市中心苗圃地块的百年老槐树也作了保留,老槐树给新校园带来了古老的气息,增加了校园建校悠久的厚重感。

2.3 为了使校园环境与周边古老的城市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在校园中间造了一个四万平方米人工湖,沿湖边进行了绿化、布置了山、水、桥、亭等多处景点,山水相依,林木丰茂。

校园总体规划布局是以环路以内为教学区和人工湖,位于校园的中心位置,图书馆位于校园的正中位置。南北景观路起于校园北面的正中位置,即北门(正门)直到图书馆广场,东西景观路起于校园东面的正中位置,即东门穿过图书馆广场的东西主要道路。

“山”有两座,水是指人工湖和从山上流下的人工瀑布,湖岸边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它们所形成了校园山水交融的园林文化气息。

南北景观路是校园文化与城市街区结合的纽带,渤海大学在对校园规划时就考虑了应使校园有文化品位,将校园北门和校园里的图书馆楼与锦州古塔历史文化公园的南门(正门)及公园里的大广济寺塔(建于辽代)相对,通过成都街、凌川大桥使校园与公园相连,形成了一条城市文化街区的主轴线,延续了城市文脉。同时为了与古塔历史文化公园浓郁园林气息相呼应,增添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的靓点,将南北景观路的宽度与成都街同样宽度,一直延续到与图书馆前广场上。

3 路、湖、山的园林文化的内涵

3.1 路 校园的北大门,是南北景观路的起点,人们进入校园,迎面就会看到景观路中树岛里,立了一块约1.5米高、宽约2.5米的白色大理石字碑,上面镌刻著名学者杨振宁博士,于2004年为渤海大学新校园的建成而写赠的“百年树人”四个红色大字。字碑周围种植爬地柏,绿色的爬地柏映衬着白色理石碑上“百年树人”四个大字。使人联想到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本,突现学校持之以恒的文化教育主题,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南北景观路长400米,景观路的中间设置长形树岛,树岛分为四段。树岛中种植水腊、紫叶小檗、爬地柏、桧柏球、草坪、银杏树、木槿、大花水雅木等,其中利用水腊、紫叶小檗、草坪的色彩变化组成了祥云图案,在高度层次上将水腊设在中间,高度为0.6米,紫叶小檗和黄杨分立在水腊两侧,高度为0.4米,草坪在最边缘,草坪边幅面较宽的地方种植桧柏球用以点缀。银杏树种在祥云与祥云连接的结点上,木槿、大花水雅木种植在每座树岛的两端,爬地柏只在最北端的树岛里有,并且设计在北端。爬地柏的绿色与古塔公园的苍松翠柏的绿色摇相呼应,增加了校园的文化的感染力。景观路的色彩以灰白色水泥路面为依托,树岛中的色彩形成绿、紫、黄三色为主色,相间搭配组成祥云色彩图案。

东西景观路是校园南北的分界线,穿过图书馆广场与北湖上的文化桥相连,直抵第一食堂,长约750m。东西景观路的宽度与校园东门前的学府路宽度一样,将长形树岛设置在路中间,树岛中种植大云杉、小桃红、曲桑、银杏树、木槿、丁香、爬地柏、黄杨、紫叶小檗等,这条路的主要树种有:大云杉、小桃红、曲桑、黄杨、紫叶小檗,在靠近图书馆的位置在文化桥上摆放发财树、铁树等盆景。通过大云杉、小桃红、曲桑、草坪、银杏树、木槿等树种自然高低错落,把东西景观路修饰的文静别致。

景观路树岛在色彩构图上,以图书馆红色大楼为被景墙,植物色彩以水腊、紫色小檗、黄杨、草坪的绿色为主,它们之间形成色彩较强的差别,以植物之美,衬托建筑的宏伟之气。

南北景观路是校园文化与城市街区结合的纽带,与古塔公园历史文化浓郁的园林气息相呼应,增添了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的靓点,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感染力。

从生态的功能出发,校园景观路的两侧种植本地树种刺槐,该树种易于成活,生长较快,枝条发育多,枝条在一年内就可以长到3-4米,很快就能够为人们遮阳纳凉。环路的两侧同样种植刺槐树,在两棵刺槐树之间,种植灌木有小叶丁香和愉刺梅等,种植花卉有和附录栲等。

南北景观路是学校的最主要景观致之一,在景观路的两侧还种植了黄杨和紫叶小檗,用黄色、紫色和绿色形成色彩上的区别,组成美丽的图案;景观路的两侧的被景林以桃树、李树为主,有喻桃李满天下之意,突显校园文化的深渊蕴义。

3.2 湖 在校园中心位置建了一个4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分为北湖、南湖和东湖。北湖湖面呈细长形,北起南北景观路中段,往南直到图书馆西北角的堤坝连通达南湖,北湖西侧是科技楼,东侧隔景观路与综合楼相望。图书馆以南是人工湖的主湖,即称为南湖。图书馆楼、数理化楼、人文楼、法商外等建筑环湖而建。南湖东侧为东湖,其南北两岸是人文楼和音乐楼。

湖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南湖岸边设有两个半岛,湖上建有单拱石桥一座,就像一条彩虹横卧东西两岸。南北两湖之间有堤坝相隔,形成水位落差,流动的湖水给校园带来了动感和灵气。

湖边以绿化柳树为主,微风拂动,柳枝轻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各色鱼儿成群游过,有江南水城之美。

3.3 山 在校园中心位置图书馆的西侧建有人工石土山景观,隔湖与图书馆想望,它是校园景观的重心。在校园的北面,北门以东的位置,还建了一个小的假山,人们称为“二山”。 转贴于

山的建造更具诗情画意,山上建有峡谷、栈道、古亭与人工瀑布,林木繁茂,曲径通幽,山上的树木以常绿色的松树为主,兼种树木有枫树、桃树、金丝柳、杜仲、红瑞木等落叶植物,并有地被菊、耗子花、黄花菜等花卉,并随着四季的变化各现黄色、红色、绿色、紫色等绚丽的色彩。

4 结束语

校园在借助外部自然山景水色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在校园景观中山与亭相衬,水与桥相连,花与草相融,春绿秋红彰显中国园林式书院建筑格调。师生可在室外回廊里、树荫下纳凉、小憩、交谈与学习,给人以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感受。凭添了校园幽雅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气息。

蓝天、碧水、绿地、红楼形成了校园景观色彩。蓝色、绿色这样的冷色调衬托红色的建筑楼群,使建筑红色的主基调更加突显。经过学校建设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近两年的精心设计和辛勤劳动,一座美丽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的新型校园展现在人们面前,她成为锦州城市中的一个标志性景观。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2007年校园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定为“文化旅游景点”;2008年校园绿化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参考文献:

[1]中国住宅设施.2004年3月.吴喜清.多功能太阳能休闲长廊.

第5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屋顶花园 设计

Abstract:Low-carbon, people-oriented,safe, practical principles, on the 2nd Yangtz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Arts Teaching floor roofgarden landscape design.Recreation area, the overall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student-based faculty play of the pilot area of floriculture conservation oftwoparts, the two regions and there is noobvious boundaries,but linked by the Park Road. Recreationarea on the right configuration of the natural savanna-based, supplemented by the rules type of water feature,and then with a watch resting facilities. The experimental area is a pastoral landscape, the experimental field of the rules and see the desktop potted flower. This program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roof garden for viewing and test, but also enrich the campus landscape to enhance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students, but also to Jingzhou design case.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Roof garden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状介绍

1.1屋顶花园在国内现状

无定花园是指在屋顶绿化的基础上把地面花园的形式移至平屋顶上[1],为人们提供观光、休息、纳凉的场所。我国自60年代起,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的建造技术,现在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1994年四川省颁布地方标准《蓄水覆土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1999年11月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了《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2002年6月1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2006年十月上海市将屋顶绿化写入《上海市绿化条例》从法律方面支持屋顶绿化的推广。05年5月北京制定了地方标准,了《屋顶绿化规范》。同年北京市市政府把屋顶绿化10万平方米列入“为民办55件实事”之一。06年、07年每年完成的屋顶绿化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2007年杭州市建委、市绿化委员会、杭州市园文局等单位出台了关于屋顶绿化发展的政策,要求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进行屋顶的绿化美化,而且屋顶绿化与主体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屋顶绿化被计入小区的绿化率。使得杭州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推出屋顶绿化强制性政策的城市。.

1.1 二号教学楼现状分析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位于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 。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占地564亩,校舍建筑面积176558平方米,由于政府政策,学校总面积无法增加且无法建造新的休闲场地及建筑。

2号教学楼东面为主教学楼,西面为运动场,北面为泮池,南面为学生宿舍。景观设计以“低碳”为原则,结合开敞型屋顶绿化的设计方法,力求做到新颖、实用、安全。

1.1.1社会效益分析

2号教学楼的屋顶花园设计可以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丰富了2教立体绿化,为学校的建筑增加了一抹亮色,也给学生和教职工们增加了一个休闲场所,让他们可以感受自然,放松身心,体验种田的乐趣。由于荆州现在对于屋顶花园并未给与太多重视,且荆州的屋顶花园案例也很少,因此此设计也为荆州市的屋顶花园设计提供了案例。

1.1.2经济效益分析

该设计可以改善学校的生态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能够亲密接触。本设计的最大亮点是西面有一片预留土地可花架,既解决了学校因政策造成的困扰,可以给学生一块试验田增加实践,又可以得到学生从实验田中培育出来的花卉等用于展览,节省了节假日购买花卉的经费。

1.1.3生态效益分析

2号教学楼的屋顶花园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空间,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且由于保护防水层不受气候、紫外线以及其他损伤,这大大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由于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植物,能够冷却周围环境的大气并增加湿度,从而创造出一个小气候。[2]

2设计方案阐述

2.1设计构思

此设计的总体景观由两部分组成:供学生及教职工游玩的休闲区,花卉培育养护的试验区。两个区域并没有被很明显的界限隔开,而是由园路联系在一起。休闲区主要在右边,以自然式配置的疏林草地为主,规则式的水景为辅,再搭配观赏的休息设施。实验区主要是田园景观,规则的试验田和看台式盆栽花架。

充分利用2教屋顶空间,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观赏性和实用性强的校园屋顶花园。结合屋顶的荷载、防水处理,搭配合适的植物品种和数量;通过散植、列植、对植等种植方式,创造出因小见大,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2.2设计布局

2.2.1.功能区

本设计景观以静态为主,在屋顶花园内设置必要的休闲场所和设施,让各个功能区以园路联系起来。功能区详细介绍:

2.2.1.1入口区

在入口出有面积25㎡的芝麻灰水磨石铺装。铺装后为疏林草地:靠近墙面的有由一串红、雏菊、观音莲组成的魔纹花坛;苏铁、凤尾兰、金边女真和石头的配景。

第6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1 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优秀的景观作用。

1.2 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 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 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第7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重点;设计前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校园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及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加大我国教育的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就要不断改进中学校园的建设,使之与其相对应。目前的许多中学校园都面临着扩建校区的问题,为使中学校园的建设符合现代校园要求,在未进行中学校园改进时,要先行做好校园的规划设计,以确保中学校园的设计能够符合新时代的中学教育。

1现阶段中学校园的规划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都有所改变,但是,现阶段许多的中学校园建设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其一,盲目扩大规模,过分攀比,没有注重校园土地的利用;其二,校园的规划设计过于表面化,没有落到实处;其三,对于校园内的区域环境、人文因素考虑不周全;其四,建筑的标准普遍过高,没有考虑到经济的合理利用等等情况。这些情形都对中学校园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建设中学校园的规划重点

2.1重视指导思想的确立

第一,校园是育人的载体,是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场所。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带有积极的、知识性强的风格,让校园成为一个有趣的室外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空间。第二,重视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在新阶段的校园建设中,要打破传统建设校园的思维,不能过分的追求规模化,而要追求寓教于景的校园建设。学校是固定的育人场所,在建设中需要有景观元素,这种景观元素不是固定的、单一的,但是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意味,并且让人看了能够感觉到朝气,起到带给人们启迪的作用。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的设计目标,在立意上要新颖,要切合校内实际,使学生行走在校园中能够从环境中得到启示,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三,简洁明了。在中学校园的建设中,要凸显出时代的气息,校园环境要以清新、自然、优雅、怡人为佳,与此同时加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语言,以新颖的构思展现出时代的新风格。第四,凸出特色性设计。主要是指在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校园内的地形,进行树木、花朵的种植,让校园看起来有活力,不似以往那么单调、枯燥。第五,景观设计。校园的建设要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以期减少学生及教师的压力,让人们能够在校园中得到放松;除此之外,绿色植被以及花朵的点缀会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空间,在表现上要更加注重自然美及意境美,让校园中充满活力。

2.2制定规划的原则

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使人的身心得到休养,利用校内原本的地形或植被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打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空间。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学区、宿舍区、教师休息区等等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地形来确定,在不影响学校绿化建设的同时,要以学校的整体绿化方案为依据,进行学校的建设。最后,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文化艺术的融合。自古以来,水源是形成环境和文化的重要因素,环境依托水源而得到发展,水源为环境提供了养料。因此,在中学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意境的建设,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要符合校内的环境。

2.3正确处理校园规划与人文历史间的关系

中学校园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面貌,同时也是学校治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体现。中学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片面性问题的存在,要重视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保护历史遗产,给人们带来完整的视觉享受。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对学校的教学宗旨进行深刻理解,在建设时要注重传承与创新,不断发掘中学校园内的文化元素,让学校的独特的语言同学校的土地空间有机的结合,在尊重原始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中学校园。

2.4把握校园户外空间尺寸

合适的尺度能够完美的展现出建设造型。中学校园的空间尺度应该与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感应相通;人为的空间设计是为更好的服务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师生的日常生活,要结合其所需的精神文化来进行建设。合理的利用围合空间、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来建设出有层次、轴线分明的校园,让校园的文化和校园的建设更加人性化。

3中学校园规划的设计方案

3.1校内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校内设计要将功能区和教学区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整体的建设布局中,可以采取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布局,形成庭院式的校内中心广场,中心广场的设计是整个学校设计的重心。学校的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地势平整,因此,校内得到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顺序即校园入口广场、教学楼的底部、中心广场等形成层次分明的开放式空间排序。

3.2交通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建筑多采用围合式的建筑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学习、运动需求。主要的设计方案如下:第一,在校园建筑的各设计一个主次出口,并且与之配套的需设一个6米宽的环形消防车道路,中间的部分为步行广场;第二,可以加宽校园的主干道,即在主入口处加10米左右的道路直通主建筑,减少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交互影响;第三,在建设中可以将功能区与环路相接,并且环路内部则以步行交通为主,进而达到方便车辆和师生出行的目的。

3.3教学楼的设计规划

对于教学楼来说,可以根据教学楼的主体结构,分层次进行设计,例如:教学楼的主体为5层,其中包括局部2层、一共设置30间教室,二层可以设为多功能报告厅,直接与室外相连,办公区域则设在一、二层的架空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配;教室间可以通过走廊相连,让整个教学区都能够连接起来;实验室则尽量设计在教学楼的两端,方便处理试验中产生的废物垃圾;这种局部庭院的建筑方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

4中学校园建筑的主要趋势

4.1立体化校园

立体化的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用地立体化,即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的土地利用要更加合理;另外是绿化立体化,即校园内的植被种植要符合地势的走势,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避免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

4.2信息化校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在教学过程中也导入信息技术,例如:远程教育、对媒体教学等方式。

4.3绿色化校园

我国的校园建设都使用的是传统能源,例如:煤、油等等,不仅污染过大还是不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消耗量过大。因此,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要注重新能源的使用,既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又能够减轻生态压力。

4.4智能化校园

智能化的校园设备有助于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为了响应节约型原则,在校园建设中实现信息与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这对于提高工作运行十分有利。

5结束语

中学校区规划建设大致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学校建设的规模上,学校建设的类别上。学校建设的区域布局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学校区的整体规划上要始终遵守合理布局校区的规律,与此同时,要对中学校区的建设适当加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通过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相互统一的目的,建设立体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中学校园。

作者:黎雪茵 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谭魏.浅谈新时代体现绿色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设计———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谈校园绿色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第8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生态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其实,园林设计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几千年前在我国就出现了一批堪称绝佳的园林范例以及理论。虽然如此,园林设计在我国也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为这门学科是在这几十年内才刚刚起步,在实践中发展和演变,逐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20实际30年代前,园林规划设计在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初级的水平,专业人员稀缺,再加上国力悠闲,除了有极个别优秀的作品以外,基本没什么进展。园林的普遍模式局限于轴线、景区以及山水绿地,再加上传统的或者是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人们心目中公园的形象,基本上就是绿荫下的亭台。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而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公园、生态廊道、以及绿化广场和市郊风景区逐渐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同事也成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以及满足文化追求的重要途径。

从建设生态园林的角度来看,目前,园林设计的中心目标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人文化、森林化、自然化的方向发展的。只有意识到了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才能够促使生态园林设计形成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思想并且迅速发展扩张。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建设生态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的生态园林指的是以生态学远离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这个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的分配安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之间相互协调,有符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可以充分的利用阳光和空气、养分和水分以及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形成了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一个人、动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

从园林设计的角度来看,首先,不论是厂区绿化还是校园绿化,或者是公园绿化,又或者是街道绿化,他们的主要功能都是不同的,所以,园林绿化应当要考虑绿化的功能。其次,好的园林绿化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需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才能形成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成为巧夺天宫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令人感觉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再次,人造景点应当注意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嫩否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方面相协调,并且符合大众的审美,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才有说服力。所以,景点应当有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容易被大众接受,不宜过多。另外,对于短期、中期、长期的各项绿化指标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计算,包括绿化里概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以及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以及灰尘、还有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等都需要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够决定到底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从而避免盲目的追求草坪的现象。当然,对于以什么树种作为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是有讲究的。不同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不仅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以及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还要考虑病虫害的交叉性,而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和耐湿耐早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最后,由于设计方案的不同,建设成本以及维护管理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原本很好的规划设计方案,因为成本与维护管理的费用超出经济承受力,最后效果大打折扣。我们既要发展部分高档的、管理要求较高的绿化景点,也要积极探索一些大众化的、低成本低维护的绿化方法,所以,在设计时对我们应当科学的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以及维护管理费用,有利于绿化效果的提高。

再从城市居住区的角度来看,住宅小气的绿化规划应当坚持以方便、安全、整洁、环保为原则,从改善城市小气候,充分发挥小区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建设一个集舒适、美观、休闲于一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并充满活力的生态景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对树种选择既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还要考虑一下几点:1.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而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所以,绿化配置应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于是,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入手,换算出了城市绿化最佳效益结构是乔+灌木+草。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2.由于人类有安全和交往的需要,所以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更应该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休息。于是在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用于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从而丰富居民的生活,但是,过度集中的中信绿地环境会感觉空旷,人员密集复杂,在实际生活中也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在绿化设计中,绿化布局的集中于分散要控制好,不仅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还需要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避免影响到住户的休息和生活,从而解决这一矛盾。3.住宅小区域公园设计不同,相对来说更注重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景观效果的表达上,需要结合人文内涵,创设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而在规划设计中,则需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的要求,既要满足孩童嬉戏,又要满足老年人的活动、品茶、下棋或者锻炼、健身等要求。为了提高城市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水平,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住宅小区绿地种类多,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保持统一。2. 小区园林绿化植物在选择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再进行品种选择与搭配,品种选择要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宜将修剪整洁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3.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才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还可适当选用 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以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4. 小区绿地是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5. 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景观。总之,城市住宅小区的园绿化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营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

当然,园林设计是具有可更改性的,即使是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不同的设计者设计出的方案,风格、形式也存在差异,各有所长。即便是经过论证,也难免有忽略或者不当的地方,如果能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论证展示给同事或同行分析研究,吸取别人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既给了别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实施中应该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一莲 艾晓晖 构建和谐的生态廊道试分析 [J] 中国园林 2010(4)

第9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高校;学生食堂;建筑设计;特色空间;绿化景观设计

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a book the un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example, analyses the essential having introduced that moist Hunan business college north academy student mess h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and overall flat surface design conception , aspect such as organizing , standing on designing that face to face from flat surface layout , space builds monomer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the person and afforests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ving carried out thorough annotation and having expounded.

Keywords: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mess h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 space; Afforest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972+.2;TU2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28-03

1引言

大学校园是莘莘学子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老师们授道解惑的工作场所。作为老师与学生学习的校园建筑如图书馆、教学楼常被人们称之为“富含诗意的空间”,“理想孕育的摇篮”等等。诚然,大学校园的图书馆、教学楼、公寓楼等良好的空间环境助许多年轻学子插上理想的翅膀,用知识的力量不断攀登翻越人生的高峰,多年之后,我们也会常常怀念学校的食堂饭菜的味道以及餐桌上学子们激烈交辩时迸溅出的思想的火花……。因此,良好的富含特色的大学校园食堂和图书馆一样,是文化的载体,是学子们校园生活诗意栖居的特别空间。在满足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校园其他建筑的融合,塑造出有序的富含校园文化特色的餐饮空间是校园食堂设计的重点。

2工程概况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新校区位于长沙市雷锋大道旁,占地33.3hm2(500 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校区教学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生食堂拟建在新校区内,用地西北临校区次出入口,南、北、东三面毗邻学生宿舍,西临校区主出入口、中心广场和中心水景学子湖组成的校园中心主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项目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平面采用椭圆形仿“蛋”形布局,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占地面积5020m2,总建筑面积11200m2,建设规模可同时满足6500学生用餐和1000学生开会之用,总平面布置见图1。

3设计理念

校园建筑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校园特色,既包括物质性的地域环境特色,公共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与建筑空间特色、交通组织特色、也包括非物质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历史人文精神特色等。

新建学生食堂面向校园中心主轴,与主入口(教学楼、办公楼)、中心广场(图书馆、实验楼)形成校园主轴及富有韵律的三个空间序列,校园的空间在由北向南流淌的学子湖、预留教学楼及本次设计的――学生食堂处达到,新建的学生食堂成为承载校园文化和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为此设计中注重建筑景观一体化,结合现代大学生就餐特点及高校食堂竞争、管理模式,力求弘扬校园饮食文化,体现现代教育模式开放式与交互式的特点,综合考虑整体功能布局;同时注重不同建筑空间的连贯性与交互性,紧密结合地形和环境,获得以人为本的、生态的、易于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校园空间序列。

4总平面设计构思

对于具有特色的校园,个性的空间是其必不可少的精髓,大学校园的个性,就是大学的特性,在设计时要强调校园复合空间的创造,对学校社区化氛围的营造,主要构思如下:

4.1融入环境,建构秩序

由雷锋大道校园主入口通过校园主轴、中心广场把教学主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紧密联系形成活力四射的教学核心区。主轴穿过中心广场东转,下台阶即到达由开阔的水面、绿化组成的中央生态区及学生生活区。学生食堂即坐落在这环境优雅、静谧的学生生活区中央,成为校园主轴末端的一大景观,见图2。由西向东的一条步行空间主轴和三个主要景观节点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各功能分区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层次的绿化空间系统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精彩丰富的生态校园环境。

4.2顺应地形,围绕“园中园、景中景”主题力求创建景观生态的校园生活社区

教学核心区与中心生态区、学生生活区通过自然高差形成台地,形成功能分区,创造了良好的学生生活、休闲空间。学生生活区呈倒“L”形布置,与核心教学区包围着中央生态区,学生食堂布置在校园主轴的末端,地理位置优越,既能保证学生就餐有适宜的步行距离,同时又创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学生食堂东临校区东大门保证了食堂对外货流路线畅通便捷。

4.3单体平面造型融入建筑环境

作为校园的节点,学生食堂平面采用椭圆形仿“蛋”型布局,接合发散式反对称的弧形楼梯的造型,犹如一个被逐渐剥开的鸡蛋,勾起人们无限美好的食欲,见图3。同时,平面弧线形造型与学子湖畔紧密结合创造出流动的空间,满足了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流都能获得较好的视觉冲击力。

5颇具特色的建筑单体设计

结合校园规划布局,食堂建筑的空间形态处理从外部空间体系和实体建筑形态二方面着手,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突出校园文教建筑内求实用,外求唯美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单体设计如下:

5.1合理的平面布局

根据建设方要求、大学生就餐特点及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本设计方案一、二层共设计4个相对独立的学生食堂,三层为学生活动中心(兼报告厅)和屋顶花园。总体分为学生共享就餐区、独立的厨房操作区、学生活动区及屋顶花园,各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顺畅。

4个学生食堂分别设置独立的操作间、小炒间、面包房、小超市等,学生就餐空间相互贯通,既有利于食堂之间开展相互竞争,又有利于各厨房的食品卫生和管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就餐的多样选择。餐厅的就餐区、面包房、小炒间、检测间等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无对外窗口的房间安装了通风装置,见一二层平面图3、4。

5.2厨房布置工艺流程合理,充分体现高校食堂高标准的卫生要求

卫生是食堂的重中之重,如何创造良好的厨房空间成为设计的重点、难点。通过精心布局及推敲,厨房布置工艺流程合理成为本设计的最大亮点。

1) 整个食堂的工艺流程按照生进熟出的顺序设立原料通道、员工通道、成品通道及回收通道,合理分为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区三大功能分区。

2)各功能用房采取了单间分室一条龙的工艺,彻底打破了过去食堂设计中厨房一大间,洁污不分,生熟不分,粗加工和切炒混为一堂的传统布局,保证了食品的卫生,提高了食品卫生的安全度。

3)地面沿弧形走道、备餐间、小炒间、烹调间、洗消间、面点及加工间设置地面排水沟,便于清洗及排走油污。

4)设置员工更衣间及预进间,满足员工二次更衣要求,达到了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先进水平。

5)设计充分考虑高校就餐的特点,设置了检测间以便留样检测以保护学生就餐安全。

6)设置小炒间以满足高校学生就餐的不同口味要求和小型聚会等不同需求。

5.3合理组织人流、货流

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及建设方要求,将学生食堂主出入口设计在西侧兼顾校区主、次出入口景观及人流,南北向分设次出入口兼顾学生公寓的人流,东向结合校园东大门设计后勤人员及货流出入口。建筑沿东西及南北向形成校园主通道,沿建筑四周及学子湖畔形成步行道,人流、货流交通流线组织明确清晰,互不干扰。

5.4富含校园文化特色空间的塑造

由于本食堂规模较大,一、二层设计了四个大型餐厅,还兼顾了小型餐厅与超市,因此良好的内部空间环境是本设计除厨房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之外的又一难点。

入口广场是食堂门户区域,主要强调了对人流的引导和大气、舒畅空间的塑造,分别设计了主出入口及东西二个次出入口,结合出入口内凹设置,减少了室内空间的进深;室外设计两部反对称渐变的半开敞式弧形楼梯将人流自然引向二、三楼,巧妙的成为一楼南、北出入口雨篷的同时解决了二楼就餐与三楼活动人流分流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食堂的管理,也最大限度的确保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在确保安全疏散的同时避免了对房间的硬性分割。

内部空间强调功能多样性和可变性的要求,采用大空间少柱网的布置,方便内部空间使用;内部格调设计处理上不寻求过多复杂的线条和呆板的行进线路,而追求自然惬意通透的内部空间塑造,在平面空间功能设计上满足良好的校园就餐环境需求。整个餐厅内部空间布局将主要学生就餐出入口、学生餐厅、小超市等临水面设置,满足学生对就餐环境优雅舒适的要求。三楼学生活动中心采用扇形布局呈南北向布置,尽量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通风。设计通过借景手法的运用,近处餐厅、室外半开敞式弧形楼梯、亲水平台、学子湖水面等空间互为渗透,远处与校园中心广场景观等遥相呼应,互为借景,充分体现了人与环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5.5竖向设计

本学生食堂功能较为简单,但人流量大且学生就餐人流集中,设计着重考虑疏散要求,设计五部楼梯,一部货梯,其中四部供学生使用,分布在南、北、西三个方向,东向的一部楼梯及货梯则为厨房的专用梯。室外设置的两部反对称发散的半开敞式弧形楼梯可直达三层的活动中心及屋顶花园,满足疏散要求。

5.6立面设计

学生食堂造型力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新颖,具有强烈的现代感,立面造型上突出几何形体的穿插与对比,主体采用椭圆体,配以弧形渐变的室外楼梯、逐渐升高的弧形片墙、玻璃梯顶等形成的“灰”空间,大面积玻璃与室外弧形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建筑体块之间多样的变化打破了冗长的空间序列带来的沉闷感,使建筑本身具有一种博大、内敛、谦逊的文化气质。西立面设计高耸的钟塔,配以弧线形的屋面飘板,大面积灰色铝板和玻璃相结合,丰富的弧线立面充分考虑新校区与城市道路的全方位景观,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既彰显学院实力又能从建筑风格上折射出学院的校园文化,形成耳目一新又耐人寻味的现代教育建筑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与现有建筑环境融合更好的成为文化载体,建筑以灰色基调为主,在南、北、西三个主要学生出入口处设计橙红色片墙,片墙上镶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花格窗”演绎成的现代玻璃小窗,在极具冲击力的暖色调色彩的刺激下,不仅突出了学生食堂的出入口,刺激了就餐人员的食欲,同时与室外楼梯弧形片墙上的小漏空方格互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具体可见学生食堂效果图。

室外反对称的弧形楼梯配以螺旋式上升的弧形墙,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富有动感的天际轮廓线。室外弧形楼梯、弧形墙、透明的玻璃顶形成半围合空间效果,大面积玻璃的设置使室内外空间得以延伸,内外空间流动,互为交融。

6绿化景观设计

食堂周边的绿化景观以点带结合为主,形成尺度宜人的校园景观。由于食堂位于学子湖畔,设计时以乔木外加绿

化带使之与校园其它建筑很好的绾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食堂山丘一侧密植树木,配以灌木、草地、植被自由穿插,使山、植被、建筑达到疏密相间的精致宜人的境界。

食堂周边景观设计注重边缘与空间节点的人性化设计,以曲水绿岛为形态特征,形成以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的多个景观中心,同时结合湖畔水边缓坡、亲水平台、入口广场等营造多形态、多层次的交流场所,入口广场、绿地水景面以及食堂建筑空间的位置、尺度完全与校园食堂的规模使用相协调,使行走在教学楼至食堂的校园道路上,让人时刻感受到绿地、水面带给人的愉悦心情,无形中也增强就餐的食欲和乐趣,也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校园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

7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生食堂通过设计者别出心裁地采用“剥开的鸡蛋”外形设计,既与“食”加强了内在联系,又对建筑的“形”进行了深层的刻画,并通过一系列虚实对比和互借的设计手法的应用,使建筑整体与校园其他建筑及周围环境实现了高度融合与促进,外形隽永,寓意深刻,达到了文教建筑较好的建筑美学意境。

参考文献:

[1] 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2001(2):59-63.

相关知识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精选9篇)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范例6篇
绿化提升景观设计方案
公园园林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校园艺术设计精选(九篇)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小区绿化设计方案(精选8篇)
绿化校园美化环境.pptx
杭州凤栖花园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图纸下载
校园绿化管理汇总十篇

网址: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8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树节黑板报范文
下一篇: 绿化园艺设计范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