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金元时期,中原战乱,士夫避难南迁,南宋咸淳十年(甲戌),时值金秋,从南雄珠玑巷南来的先民,被小榄遍野黄菊吸引,便在此垦荒定居,并将野菊移植于园圃中。同时又将中原文化尤其是菊花文化带到小榄,与本地区的菊花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民俗活动—— 小榄菊花会。
小榄菊花会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渊源,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明代的形成期,清代至民国中期的成熟期,民国中期至建国初的哀落期,建国初至“文革”前的新生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改革开放后的兴盛期和21世纪之后菊花文化的发展期六个阶段。
2004年小榄甲申菊花文化艺术欣赏会
(2004年11月,简建文 / 摄)
自清嘉庆十九年(1814)起,小榄菊花会已按传统举办4届 甲戌盛会。此外,建国后的1959年、1973年、1979年、1987年、2001年、2003年及2004年均先后举办了颇具规模及影响力的 中型菊花会,并始终保存着民间主导,区村参与的特色,而在菊艺方面则每次均有新的突破,琳琅满目的菊花造型吸引不少人慕名前来观看,有大立菊、盆景菊、悬崖菊等种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小榄菊花会,成就尤为突出,在菊艺上 创下了4项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5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单株嫁接不同品种菊花247个的大立菊
(2004年11月,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提供)
2004年,小榄菊花会上展出一棵由 麦炽英和 麦标池栽植的单株嫁接菊花,其上嫁接了248个不同品种的菊花,开出248朵花,创下了“ 世界上嫁接品种最多的植物(中国菊花)吉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他们决心再创佳绩,势必要嫁接出更出色的大立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种植了300多盆大立菊后,最终成功长出一株合格母株,有700多个枝条。在2007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上, 由这株合格母株嫁接成的大立菊开出了547朵花,分属513个不同品种,被摆放在菊展主会场最显眼的地方,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并成功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种出这株大立菊的背后可谓花费了两人近30年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从学习菊花种植的那天起,花场也成了他们第二个家。由于大立菊栽培时间长,要注意肥水,病虫害,半天看不到花都让他们担惊受怕,一旦遭遇病虫害,所有的努力就功亏一篑,因此,他们已经把菊花视为亲人般看待,精心呵护。麦炽英曾说过,种菊养菊几十年,给予他最大的好处是心情变得开朗了,对着菊花,少了喧嚣和烦恼,想的事情少了,心情也变好了。
麦炽英正在为大立菊装上地盘托架
(图源:中山市文化馆网站)
谈起他们的艺菊历程,那就得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麦标池在小榄镇东区花会场当知青期间,师从父亲 麦守义进行艺菊制作,此后一直从事菊艺栽培和裱扎工作。1979年,正值20岁的麦炽英正在小榄人民公园从事苗圃工,并结识了小榄菊艺届的一代大师麦守义,拜师学艺由此开始。两人从最基础的品种菊载重,病虫害处理学起,到后来研究大立菊的种植和裱扎,菊艺技术可谓日积月累,也因此练就了二人看一眼菊叶,便可分辨菊花种类的本领。
麦标池(左)在指导花农制作大立菊的步骤细节
(图源:中山市文化馆网站)
几十年对菊花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正是两人不忘祖训,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真实写照。每一株菊花精心养护的背后都饱含着纪念先祖之情,他们明白,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个行业,才能使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小榄民俗文化得到发展和积淀,让小榄菊花会始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习俗色彩扮演主导角色,让先辈们创立的菊花文化发扬光大。毕竟在当代,小榄菊花会虽然规模宏大,但部分名菊种失传,部分传统菊艺被现代装饰取代,加上颇有造诣的菊匠年事已高,艺菊绝技传承人越来越少。为传承大立菊栽培技术,他们还不遗余力走进校园讲授菊花历史文化和栽培知识,鼓励和引导小榄青年一代热爱家乡菊花文化,从而促进菊花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和发展。
文丨冯丽莹
编辑:陈琳琳
复审:张安根
终审:陈绪波
本文资料来源:《小榄镇志》《中山市志》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小榄菊花会
历史传承,小榄菊花
2019小榄镇第十二届菊花花艺设计大赛落幕
小榄菊花会:花落花又开瑙璨八百年
以菊会友传承菊文化
开园!2023年小榄菊花会即日启动
点赞!中山小榄菊花会菊艺造景曝光,你最喜欢哪一个?
满树繁花独一枝:从小榄大立菊技艺寻迹菊城菊韵
2021年中山小榄菊花展的主题是什么?要门票吗?
2024年中山市小榄菊花会最新消息
网址: 小榄麦氏的菊艺传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1307.html
上一篇: **不是花中偏爱菊:论菊花的诗意 |
下一篇: 培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花.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