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媒体时代高校自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以高校“表白墙”为例

新媒体时代高校自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以高校“表白墙”为例

新媒体时代高校自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以高校“表白墙”为例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We Media Platform in the New Media Era—Taking the University “Confession Wall” as an Example

1. 引言

新媒体时代,各类网络虚拟社区成为高校学生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这些新媒体平台在给高校学生带来信息接收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受网络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高校网络社区常见的“表白墙”为例,尝试探索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2. “表白墙”的概述

高校“表白墙”是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社区交友的产物,主要用于鼓励没有勇气当面表达爱慕之情的高校学子借助网络媒介表达爱意的平台,故称“表白墙”。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自媒体平台,“表白墙”因其新奇的传播方式、接地气的语言、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等特点,迅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活跃起来,深受高校学生的欢迎。“表白墙”是一个具体的QQ账号,高校学子添加好友后向其发送信息,“表白墙”的运营者收到信息后,直接将聊天记录进行截图,以“说说”的形式发布在QQ空间当中后,“表白墙”关注者均可看到该条“说说”并可以在该条动态下方进行点赞、评论、转发,这一投稿行为又称作为“上墙”。类似于“表白墙”这样的平台还有很多,如:“XX大学万能墙”、“XX大学爱情墙”、“XX大学资料墙”等等。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表白墙”这一新生事物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基于现有的文献和笔者自身调查情况,笔者将“表白墙”这类平台定义为:由私人运营的高校公众平台。因其发布内容不能代表高校官方媒体意图,且部分行为不受官方媒体管制,故将其定义为校园自媒体。

“表白墙”设立之初主要用于本高校学生内部之间相互表白、沟通交流的校园网络社交平台。后经过不断发展,现在的高校“表白墙”平台已经不局限于原有的表白交友,逐渐演变为集实名表白、在线征友、失物招领、学习交流于一体的高校内部社交公众平台。

2.1. 在线征友平台

“表白墙”的出现,翻开了高校学子网络交友的新篇章,拓宽了原有的交际范围,延展了高校学子的交往空间。高校学子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社团交友方式,学子们可以将自己的相关个人信息和交友需求私聊发送给“表白墙”并附上联系方式,由“表白墙”的运营者审核通过后上传至平台,即可完成交友帖的发布。在“表白墙”上在线征友,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交友的需求,同时也帮助大学生拓宽交友渠道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2. 学习资源共享数据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运用,学生通过“表白墙”获取到相关学习资源、课堂资料和学业规划等内容愈发便利,使“表白墙”成为无门槛的线上学习资源数据库,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表白墙”进行学习交流,实现学习资源交流共享。例如:本校课程论文的格式?教师资格证面试的经验?考研政治复习经验等等。

2.3. 困难求助平台

由于“表白墙”发帖人可以自行选择实名或匿名发帖,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隐私,使学生在寻求帮助时没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使其成为开放且高效的情感诉求平台。

类似“表白墙”打着“交友表白”“校友互助”旗号,利用学校名称、标志或简称,以“校内公共交流平台”自居的自媒体账号不在少数,此类账号一般开设在QQ空间平台上,常见的名字包括但不限于XX学校“表白墙”“全能墙”“万能墙”“爱情墙”等。

这类校园网络自媒体平台借用学校名号,对校内学生影响力极大,但又通常未获得学校官方授权,部分“表白墙”运营团队甚至全部由校外人士组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使得各种“表白墙”一度成为了侵权行为频发、广告营销、失实信息传播甚至网络暴力的温床。

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表白墙”上在线征友、获取相关校园资讯、交流学习经验,高校管理者若不重视对“表白墙”的监管,势必影响高校的正常工作,给大学生带来部分负面影响。

3. “表白墙”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表白墙”的侵权行为

3.1.1. “表白墙”投稿者的侵权行为

“表白墙”基于网络匿名投稿,其信息真伪无法核实,“表白墙”投稿者只需使用社交软件账号,且该账号无需通过学生信息实名认证,便可向“表白墙”投稿,投稿者的身份信息无从辨别,其投稿内容的真实性也几乎无从考证,因此“表白墙”极易成为各类校内流言甚至谣言的温床,成为校内网络侵权行为的集中地,“表白墙”投稿者可以零成本发布各类侵权不实信息,这不仅对高校学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管理负担。

“表白墙”诞生的初衷就是给高校学生对心仪对象表达爱慕之情、给校内同学牵线搭桥的交友平台。高校学子们通过“表白墙”在线征友,结交志同道合的陌生好友,拓展高校人际关系交友面。但“表白墙”部分投稿者法治意识淡薄,在“表白墙”公开他人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偷拍照片,殊不知已经侵犯到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部分侵权者利用“表白墙”的匿名性,发表一些恶搞他人、诽谤他人、恶意攻击他人的稿件。例如基于对他人的肖像照进行二次创作,制作表情包来侮辱诽谤他人,侵犯他人肖像权。有些投稿者,为了发泄个人情绪,一言不合就将他人曝光至“表白墙”,请求全网“人肉”、“公开处刑”。而被曝光对象通常被投稿者实名曝光,这种未经有效核实、歪曲事实真相、带有盲目的个人主管臆断、博人眼球的内容,迅速在高校网络平台中发酵起来,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和名誉侵犯。

3.1.2. “表白墙”运营者的侵权行为

不少高校“表白墙”冠以学校名义,成为高校学子当中的舆论中心,但“表白墙”的运营者大多与高校官方并无联系,部分高校“表白墙”运营者甚至全为校外人员。

在百度上搜索“如何创建表白墙”词条,共有相关结果约109,000个,在这些相关创建教程中,创建一个QQ平台“表白墙”仅需申请注册一个QQ号,将名称设置为“XX大学表白墙”即可,在有一定数量的关注者后,便可向腾讯官方申请校园认证,而自始至终,整个创建过程无需征求学校的相关意见。

为迅速制造校园热点,提高粉丝关注数量,“表白墙”的运营者会将未经核实、敏感度较高的内容迅速发帖展示,并在平台设置高亮话题,设置专帖供粉丝讨论,短期内会引发平台粉丝的快速关注,加入话题,迅速发帖参加讨论。一般常见话题为处理破碎的人际关系、扭曲的师生关系、畸形的恋爱观念等方面的讨论。在积累一定的粉丝后,“表白墙”的运营者便会想方设法将粉丝流量进行变现,达到盈利目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1] 而“表白墙”的运营者很少有人了解这一行为已经违反法律,甚至认为自己并无过错,就算有错,将帖子删掉即可,自己只是将事件传播至公众,并未涉及违法行为。

3.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白墙”的流行体现出当下大学生的交友问题,一方面,“表白墙”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其表白信息和联系方式未经证实就被发布,容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严重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表白墙”的迅速表白功能,使大学生情侣快速结识,忽视恋爱过程中的道德与责任,忽视正常的恋爱发展规律,使部分大学生接受这种“快餐式”的恋爱文化,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大学生恋爱观念;最后,大学生过度关注校园八卦,浪费个人精力,导致学习投入不足,对学业产生影响。学习成绩的下降,继而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等,导致学生“社恐”等行为的产生,造成高校内部不稳定因素的的增多 [2]。

由于“表白墙”日常的运营平台基于QQ空间,该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部分“表白墙”的投稿人为了将他们内心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向平台投稿各类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或是为了博人眼球的虚构信息,再加上“表白墙”的管理者缺乏相关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亦或是为了配合投稿人制造话题,对其投稿内容不进行相关审核,直接发布,出现不实信息的传播、逃避监管等不良现象。QQ空间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时效性强、传播受众群体广等特点。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信息的真伪不能有效地辨别筛选,将会导致高校舆论阵地大量不实的信息传播,侵犯到他人隐私权和名誉权。严重影响到高校网络舆论良性生态,严重影响到高校名誉权和个人隐私权。

“表白墙”的运营者和粉丝大多数为高校在校学生,高校“表白墙”经常参与到校园热点事件评论中来,如师生共建校园文化的建议讨论,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表白墙”作为公众平台,具有一定的信息导向和筛选功能,若运营者夹带私货,仅凭自己个人喜好,故意屏蔽甚至恶意删除部分粉丝的正面留言,而为了营造声势、传播话题、吸引流量,将一些负面留言进行置顶甚至“加精”,“表白墙”极易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成为“水军”和带偏节奏的工具。“表白墙”部分粉丝缺乏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容易落入圈套,成为攻击高校或他人的“帮凶”,而QQ空间公众平台的匿名性特点,部分发帖者均未实名或是用新注册的“小号”来进行评论,受害者往往无处声张正义,严重损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3.3. 缺乏监管,野蛮生长

由于“表白墙”这类的校园自媒体的匿名性、私营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往往无从知晓这些私人注册的自媒体账号的存在,对它们的管理更是无从下手。致使“表白墙”这类自媒体平台游离于高校管理范畴当中,缺乏监管,野蛮生长,充斥着大量“网暴”、“人肉”、“夜店组队”等黑色信息,成为各类校园黑产的聚集地。部分学生遭遇“表白墙”恶意网络暴力后,因无从得知“表白墙”发帖人信息,受害者通常只能选择默默忍受。且部分高校辅导员,为维护校园稳定,通常采取安抚受害者,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久而久之,无异于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使“表白墙”成为“法外之地”。

“表白墙”这类自媒体平台成立初衷本为交友互助,但由于缺乏监管、部分运营者刻意追求流量变现、投稿信源难以核实等因素,近年来各校“表白墙”乱象丛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带来难题。

4. “表白墙”管理对策

以湖北省某省属师范学院“表白墙”为例,该“表白墙”由于目前将粉丝总人数设置了隐藏,无法确定粉丝总人数,但其QQ空间平台显示总浏览量(截止到2021年10月11日)已达4千余万次,更新时间从早上八点至次日凌晨,更新频率为每小时一篇,均配有图文;平均每个帖子的浏览量在7千次左右,每个帖子的互动率为100%,由此可估算该平台粉丝人数不低于一万人,从该高校官网在校学生总人数来看,已经超过该高校在校人数的50%。其传播量之大,关注用户之多,若不加以有效管理,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造成巨大阻碍,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提出策略。

4.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培养,大学生不仅要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高校学工队伍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要让大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

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充分开发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其自觉树立法制意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党委宣传部可以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从青年视野角度出发培养青春校园主播,打造校园正能量“网红”,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转发校园文化信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受到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建设的同时,高校要加大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丰富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大学生舆论阵地的话语权。

例如:湖南工学院自媒体账号“湖工表白墙”在2021年11月23号发布了一条消息。大学门口美食街卖煎饼的吕阿姨,她的丈夫前不久被查出身患恶性肿瘤。白天化疗照顾老伴,晚上做生意,平日里笑嘻嘻的吕阿姨经常偷偷抹眼泪。“去吕阿姨那里买煎饼,不提生病的事情。让笑容重回生活,让煎饼果子燃起吕阿姨新的希望。”

该“表白墙”账号的关注者们,即湖南工学院的学子们随即决定用提高煎饼销量来帮助困境中的吕阿姨,短短数日,有大批的湖工大学子排队购买吕阿姨的煎饼果子,学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经记者采访调查,该贴是湖南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几位同学投稿的,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表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考量其理论知识掌握了多少,更要注重品德品格的培养,这个暖心故事在校园迅速涌动,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3]。

4.2. 创新教育方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停留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照本宣科,极易形成枯燥的学习氛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要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鼓励教师将当下的网络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例如,高校可以协助思想政治课教师打造个人专属的个人网络自媒体平台,像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等。高校协助教师拍摄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既符合当下青年大学生的喜好,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浏览这些信息的时候接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 [4]。

例如: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发起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依托微信入口,以竖屏短视频为形式,运用影像、动画等多元表达手段,选择正能量的“小哥哥”“小姐姐”用生活化、年轻化的方式解读历史,充分发挥新媒体交互性的优势与大学生形成互动,增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既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又使得党史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易于大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打通了青年历史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4.3. 加强校园自媒体平台管理,填补管理空缺

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高校辅导员要树立担当精神,对于“表白墙”这类校园自媒体的违法行为,要积极配合校园网警,对这些自媒体平台进行依法管制,对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造谣他人的账号依法关停,对其管理者进行传唤,因“表白墙”的参与群体主要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以批评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的,要让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及时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表白墙”运营人员而言,要加强自身新闻道德素养的提升,加强稿件审核能力,杜绝会危害校园舆论环境的话题“上墙”,对侵犯他人权利的内容不予发布,积极配合学校官方媒体平台做好校园舆论文化的补充。

对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应采取积极态度予以解决,积极疏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可以向周围的人进行倾诉,如同学、辅导员、心理健康导师等,寻求问题的最优解。

5. 结束语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的一言一行关系着国家的未来,高校做好对校园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和思想政治教育,对有益的信息要采取措施扩大影响,促进形成“意见领袖”,使更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对有异议的声音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分流转化;对有害的信息要坚决、及时回应和处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语境场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相关知识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高校校园媒体地位的嬗变与效能整合研究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设计研究
民族团结教育“三进工作”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新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这三个有什么区别和关系?
彭菊花
新专业:数字媒体学什么?
识花软件在花卉栽培与室内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形色(赏花识花APP)为例

网址: 新媒体时代高校自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以高校“表白墙”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72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校园“表白墙”变诈骗墙,谁该担责
下一篇: 表白墙:大学新社交平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