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这一天为什么还叫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个夜晚,相传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之夜,仰望星空,可以看见贯穿南北的星带“天河”(即银河系),河西天琴座中明亮的一颗是织女星;河东天鹰座内与织女星遥遥相对的是牵牛星。中国古代有以北斗和黄道星座定季节的做法,织女星是其中之一。《夏小正》说,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讲的是上古七月初昏时,银河正好对着门口,而织女则刚好出现在东方。可见时人以织女星出没来确定七月月序。日后逐渐演变,最终形成了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以及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节。
“乞巧节”,过去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这一天晚上,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因为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俩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于是乎,女孩们都会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关于拆除鹊桥
的请示报告
李捷
尊敬的玉皇大帝:
前不久,人间的桥梁频发事故,江苏榆河桥、武夷山公馆大桥、杭州钱江三桥先后坍塌。人间的垮桥事件给天宫敲响了警钟,连日来,我带领天兵天将,对天宫各大桥梁进行了质检排查。为避免天宫桥梁重蹈人间覆辙,我郑重建议:将年久失修的鹊桥拆除,另建现代化新桥。
有些天宫居民不理解,抨击俺老猪的建议:鹊桥已建成2000多年,每年牛郎织女相会得好好的,没必要拆掉重修。他们这是没有调查研究。众所周知,鹊桥是靠一代代喜鹊撑起来的。如今人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鹊N代”们常常喝脏水、吃毒食,有时甚至连着几天饥肠辘辘,个个瘦得皮包骨,体质大大不如前辈,哪还有气力撑起一座坚固的桥?人间的新闻报道说,武夷山大桥、钱江三桥通车不到15年就全塌了,这些顶级钢筋水泥尚且如此,何况那些“豆腐渣”体质的喜鹊?再这么下去,鹊桥肯定将成为下一个“桥塌塌”啊!
牛郎织女是媒体关注的模范夫妻,若有什么闪失,我们天宫可伤不起。如果今年“七夕”,他俩正在鹊桥上亲热,桥突然断了……到时候,玉帝您可就要被如来佛祖革职查办,神马可都成浮云啦!天宫急需建设一座超五星级的大桥,提升形象,重振声威!总而言之,鹊桥必须拆,新桥必须建,刻不容缓。
俺老猪自告奋勇担任新桥建设包工头。按俺的设计,新桥应是一座中承式钢架斜拉拱桥,具有宇宙水准。只要玉帝您多给工程经费,俺老猪承诺决不偷工减料,一定把新桥建成“万年工程”,决不坍塌,保证明年“七夕”前投入使用。至于牛郎织女相会,今年当然是泡汤了。不过人家秦观说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俩多熬一年见面,小别胜新婚,感情肯定更加甜蜜。等到他们下次见面,“鹊桥相会”就改成了“斜拉桥相会”,这字眼多么现代,何等拉风!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天蓬元帅F105
七夕节始于汉代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古代诗词
中的七夕
彭胜发
古代历朝历代吟诵七夕的诗歌很多,风格和主题也多种多样,有阴郁的、也有豁达的;有缠绵浪漫的,亦有哀戚忧伤的……
东汉末期乐府古诗《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最早吟诵七夕的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七夕诗歌用形象而生动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古代女子对丈夫的深沉思念,炽热而又含蓄。
晋时的诗人苏彦在诗歌《七月七日咏织女诗》里,描绘了当时的人们七夕晚上设宴,守夜乞愿的场景。七夕之夜守夜乞愿源于西汉时期。“欢宴未及究,晨晖照扶桑。怅怅一宵促,迟迟别日长。”寥寥几笔描绘了晨曦斜照扶桑的情景,更道出了欢乐短,别日长的略显惆怅的情绪。
隋唐时期,七夕的诗歌甚至有了泛滥之势,文人墨客皆借七夕提笔赋诗,但大多是应景之作。“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唐人孟浩然的这首《他乡七夕》写的是七夕时节,独自漂泊在外,忍受羁旅之愁。也写出了孟浩然的郁郁不得志。与之相比,仕途通达的权德舆笔下的七夕则显得欢快轻盈许多。“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字里行间写出了唐时人们七夕时节穿针乞巧的风俗习惯。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该习俗大有向织女星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的意味。
宋朝作为古代各个方面都相当发达的朝代,七夕的诗歌更甚,当时的代表诗人诸如秦观、柳永、李清照等都留下过自己的笔墨。最著名的当属秦观的《鹊桥仙》,最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已成为经典。经济文化已十分发达的宋朝的七夕诗歌少了些离愁,多了些欢快。
J086
相关知识
艾君:对自然天象崇拜到“七夕鹊桥会”传说
牛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七夕节,中国传统情人节
中国真正的传统情人节
金风玉露七夕情:七夕节的现代过法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情人节”之由来
传统七夕节的历史变迁
网络中国节·七夕丨七夕诗词
七夕情人节由来故事是什么
网址: 七月七 牛郎鹊桥会织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8065.html
上一篇: 七夕是什么日子? 七月七日是情人 |
下一篇: 牛郎织女是什么节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