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决治理外来有害物种有效改善本土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决治理外来有害物种有效改善本土生态环境

(来源:山东环境)

编者按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为广泛宣传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省生态环境厅开展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筛选出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山东环境政务新媒体特开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栏目,展示各地好的经验做法,供交流借鉴。

近年来,黄河入海口地区遭到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严重侵扰,生态环境安全受到威胁。为保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对互花米草进行了全面治理。

2016年以来,自然保护区联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开展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治理技术科研攻关,形成了适合黄河口地区的互花米草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互花米草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分布区域,对开展大范围互花米草治理的施工机械、翻耕深度、翻耕频率、施工时间窗口等施工技术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形成了一套互花米草治理施工规程,确保施工规范,治理到位。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反复试验,目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式主要有刈割、翻耕、围淹等三种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势条件,确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方式,对刈割的留茬高度、翻耕的深度、围淹的高度宽度,以及综合治理的时间、频次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自然保护区严格标准,严把质量,严控细节,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措施,各项工程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2022年5月1日北汊河西互花米草旋耕

在实施互花米草治理的同时,同步实施了多项综合性的生态修复措施。2022年,自然保护区修复盐地碱蓬2450公顷、修复海草床50公顷、增殖底栖生物100公顷,并持续做好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的环境维护和跟踪监测评估工作,确保取得综合性的治理成果。

2022年8月17日井台南治理后

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在互花米草治理区治理效果良好,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7%,平均密度增长80%,平均生物量增长50%。2023年春季,在项目区发现丹顶鹤137只,黑嘴鸥等鸥类8000余只,鸻鹬类约2万只。

东方白鹳集群

来源:生态处

编辑:王丽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可研报告获批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进入初设阶段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完成互花米草治理3.84万亩
互花米草治理攻关 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为更多生物提供栖息地 湿地披“红妆” 百鸟任飞翔
东营市人民政府 16、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 ​人民日报点赞东营​等地:防控外来物种 保护海洋生态
向外来入侵物种说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清除99%以上
广东省检察机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建立互花米草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助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丨湿地修复让黄河口盐碱滩变动植物乐园

网址: 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决治理外来有害物种有效改善本土生态环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417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十大著名植物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 2021参加十佳少年演讲稿篇.d